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探讨医院的环境设计问题。通过分析医院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患者就医的影响,提出医院环境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病人对环境的的响应度,符合患者对医院空间和设施的使用需要,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需求,顺应医疗流程,防止和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利于患者医治和康复,对患者提供多样和人性化支持。  相似文献   

2.
试论“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医院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医院环境建设,是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的重要外部表现,是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所营造的氛围、展现的风貌以及提供的场所,它形成的祝觉效果直接反映医院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医院综合认识和总体评价,影响患者的就医流向,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折射出医院的经营、管理理念与医院文化等。环境建设应注重环境对患者心理、生理、行为和情感的影响,注重与总体规划、设计、改扩新有机结合,实施统筹规划、分期实施,注重环境基础设施,注重医院自身文化、历史与医院环境建设和环境文化相结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环境规划、设计与建设。  相似文献   

3.
黄敏 《现代保健》2010,(17):129-130
“陪床”就是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家属全程负责照顾陪护患者的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医院并没有“陪床”现象,或者说干脆不允许陪床,这主要考虑到陪床对医院患者的诊疗效果会产生消极影响。因为陪床虽符合人之常情,但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恢复以及医院的秩序维护,如医护人员的查房、患者住院安全、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作为患者诊疗和居住的场所,医院已不仅是治疗生理疾病的地方,更是治疗和调养心理不良状态的场所。医院园林绿植所呈现的优美景观环境,有助于患者的心情愉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上的刺激,不仅可体会大自然的生命奥秘,感受绿色生命力的顽强,更可舒缓情绪,陶冶情操,使心理与生理同步恢复愈合。那么医院景观环境如何设计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的医院行为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80例具有不同行为心理问题的精神疾病患者采用积极的医院行为干预方法,包括创造良好的医院卫生环境、医院医务干预、家庭式的护理和社交能力训练等。结果经过医院护理干预后,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的紧张、沮丧、易怒、封闭等行为心理状态都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与改善(P〈0.05)。结论对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医院行为干预,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引导病人正视现实,配合治疗,缓解不良行为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医院环境建设是各级各类医院整体规划与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医疗技术、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医学诊疗已由传统的单一生理治疗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等多元化治疗医学模式转变。在此背景下,医院环境建设为了更好地体现高效便捷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时代要求,越来越突出人性化特点,注重环境品质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学习研究精神发育迟滞的护理要点,以更好地针对其特点开展护理工作。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患者很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应的治疗。结论精神发育迟滞的护理学习能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水平和综合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自然环境美和社会心理环境美是医院符合医学美学要求的两个方面。而社会心理环境美包括医务售货员的行为美、医术美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9.
施月金 《现代保健》2011,(1):122-123
笔者所在医院胃镜室通过对胃镜检查治疗前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者能以一种乐观、主动、积极的心态去接受,使胃镜检查和治疗等操作得以顺利完成,从而说明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设计理念在医院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医院环境设计 医院环境设计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生理效应。在设计中首先重视室内外环境,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自然和谐。在首都城区中,建设现代化的医院,要求设计严格遵守建筑物高度限制。在布局中我们避免形成庞大压抑的建筑群体,而采用以群房衬托成组、分片的点状多层病房。在建筑形态上以较为适宜的尺度融入周围环境,顺应按照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格局,符合分层次控制建  相似文献   

11.
吴恢远  陈晓智 《现代保健》2011,(22):171-172
门诊挂号是医院就诊的第一个环节,传统的挂号流程已经严重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为了方便患者,改善就诊环境,分流就诊高峰,本院利用网络、电话等方式开展门诊预约挂号系统,使患者能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预约挂号,为广大群众的就医提供了方便,从而进一步提升本院的服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患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儿童身体状况及心理发育与成人有着极大的不同。文章分析了儿童就医环境现状、儿童就医心理和大众心理以及儿童就医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利用就医环境来影响儿童心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评医院患者和职工的感知服务质量,了解患者就诊和职工工作满意程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根据ServQual量表5个维度定义设计患者组与职工组两套量表,每套量表共设22个问项的问卷调查表,分别对医院门诊、住院患者和职工发放问卷,并让职工填写患者卷自评对患者提供的服务质量,用数据SPSS20.0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卷和职工自评卷5个维度感受满意。职工卷有形性感受满意,移情性和可靠性感受性差,保证性与响应性感受性次之。女职工较男职工感受性好,30~49岁组职工感受性差,临床一线职工感受性差,其中以医技人员和医生为突出。结论 医院应保护职工利益、需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与强度。提升职工感知服务质量更能提升患者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科患儿家属对人性化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为医院在儿科人性化服务方面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疆某三甲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家属150人作为调查对象,自行编制调查表对患者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较高;不同性别的患儿家属对医院儿科提供人性化服务的服务效率、态度及就诊环境存在差异(P 〈0.05);不同年龄的患儿家属对就诊环境满意度存在差异(P 〈0.05)。结论儿科人性化服务意识在伴随医院发展过程中有所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但仍需通过加强医疗服务环境建设、改善医疗护理模式、重视医院管理环境建设及加强医护人员素质的建设等方面来进一步提高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过程中的参与意愿、参与行为及其它相关情况。方法自行设计“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某院30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持认可态度,与患者沟通的态度积极;但在参与行为中,对于提供治疗替代方案、身份核对等安全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且患者参与度不高。结论建议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提升患者的参与意识及自身的医疗安全意识,引导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门急诊就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某大学三所三级甲等医院,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56名门急诊患者就其对医院服务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患者对医院门急诊环境设施的满意率为91.16%;对就医等候或排队时间的满意率为87.59%;对工作人员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的满意率为95.60%;对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和技术水平的满意率为93.51%;对服务效果的满意率为95.77%。不同年龄组和文化程度组患者对门急诊的满意率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所在地患者对是否愿意再到这所医院就医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而言,患者对医院门急诊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①门急诊环境应更加舒适;②就诊环节应更加优化;③医疗费用应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新医改明确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这必然会对公立医院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公立医院必须对医院文化进行转型重建,重塑医院和医生的伦理价值观,才能不断适应医改的新变化、新要求。文章论述了重建医院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医院文化重建的路径与措施,即重塑医院精神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重塑制度文化,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物质文化重建,改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管理年活动的做法与体会。主要做法是:以保证病人安全为目标,注重基础质量,增强技术优势;以促进病人满意为目标,强化服务管理,提高服务品质;以减轻病人负担为导向,狠抓费用环节,构建节约型医院;以密切医患关系为抓手,狠抓行风建设,塑造医院形象。主要体会是: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医院文化建设与促进病人安全、构建和谐医院与密切医患关系、全过程管理与提高医院品质等方面的工作,着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