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段爱科 《科技信息》2011,(19):113-115
随着铁路运输布局调整,中间车站调车作业减少,轨道区段有的不经常走车,造成钢轨生锈,很多轨道电路分路不良,严重影响行车效率,威胁行车安全。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对于解决那些常年不走车的分路不良区段,效果通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董红星 《科技资讯》2014,(2):115-115,118
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高度风险点,严重危及行车安全。为了克服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问题,现场采用高压脉冲轨道电路解决。本文通过对现场施工改造过程中发生两起典型故障的分析,提出了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改造施工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诸多原因,深州站D1G、1-7DG、1/27WG、27DG、D15G、D25G饶阳站D4G、4-16DG等区段存在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现象,严重危害行车安全。3V化轨道电路通过提高轨间电压可以减少部分分路不良现象,能够有力地击穿钢轨表面的不良导电层。当有车占用时,二元差动继电器失磁落下,导向安全,从而彻底解决分路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4.
宋鑫 《甘肃科技》2013,29(8):69-70,79
在大部分车站内都存在由于钢轨表面生锈氧化严重、陈旧的区段,严重地影响了行车安全。高压脉冲是指提高输出脉冲电压,产生高压脉冲信号源,提高轨面瞬间击穿电压,解决了由于轨面严重生锈带来的分路不良问题,改善了轨道电路分路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轨道电路的基本功能是检查轨道占用和空闲,一旦失去分路检查,将直接威胁行车安全.依据现场实际案例及相关数据,根据谐波电流限值和横向连接线测试数据,简要分析并排除了由于牵引电流谐波和迂回电路引起接收端残压超标的可能性.在建立机车多轴分路条件下轨道电路的精细仿真模型基础上,重点对机车信号电压及轨道电路接收残压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对比验证,得出了由于分路不良造成轨道电路失去分路的结论.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引入了机车-轨道电路转移系数的概念,从而为综合判断分路状态及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轨道电路的分路态表示的就是列车占用区段轨道的情况,这也是一种检测列车占用轨道状态的方法,轨道电路分路态直接影响着列车的安全行驶,如果列车行驶的轨道存在铁锈污染物堆积状态,那么就容易导致轨道电路电阻异常升高,容易出现轨道电路分路的故障。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轨道电路分路态的检测方法,分析出轨道电路出现不良因素的原因以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铁路事业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轨道电路不仅是铁路信号系统的基础设备.也是检查列车占用和出清的重要设备及构成闭塞分区的最小单元。在我国列车控制系统CTCS-2级列控系统中,车载设备根据应答器发送的轨道电路区段长度,结合轨道电路码序计算行车许可长度。因此,轨道电路区段长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客运专线工程开通后列车运行的安全。在施工中,轨道电路长度发生变化需同时修改地面应答器数据和列控软件,必须保证设计、施工和设备数据一致,并做好复测。  相似文献   

8.
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问题已成为电务部门安全整治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问题及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几种解决分路不良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希望能真正缓解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问题,实现铁路安全运输。  相似文献   

9.
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有效的解决了长期不过车区段分路不良问题,但是当它与其他或者本身轨道电路相邻时,如何确保互不干扰,故障导向安全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了。本文就此展开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玉兰 《甘肃科技》2014,30(24):78-80
在现代轨道交通中,高压脉冲轨道电路作为解决长期不过车区段分路不良的重要手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压脉冲轨道电路的日常维护以及一些故障的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郑大桥改建新桥横向刚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郑大桥改建后提速列车通过时,墩顶横向振幅超过《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规定的通常值,建立列车一桥梁系统振动计算模型,运用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对该桥上列车走行安全性进行计算分析;在列车不脱轨的条件下,对桥上列车正常运行的平稳性进行研究;对墩顶横向振幅超《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规定的通常值与行车安全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车速不超过80km/h时,列车可以安全运行,平稳性也基本满足要求;将墩顶横向振幅通常值当成行车安全限值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铁路地下直径线橡胶浮置板道床钢轨变形限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置板道床能有效减小铁路振动的影响,因此可将其应用于穿越人口密集区的铁路地下直径线。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必要对铁路运营下浮置板道床钢轨的合理变形限值进行研究。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车辆-橡胶浮置板道床耦合动力学模型,对SS9列车100 km/h速度下车辆、钢轨、浮置板等部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从行车安全性和平稳性方面提出了浮置板道床钢轨的变形限值建议值。研究表明:橡胶垫面刚度小于0.02 N/mm3时,轨道结构产生较大垂向位移;100 km/h速度条件下,铁路橡胶浮置板道床钢轨垂向变形限值取4 mm时,能满足行车安全性和平稳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矿井轨道运输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轨道运输监测采用轨道电路和压力传感器因受环境条件影响,可靠性差、现场维护困难,提出采用视频图像处理方法,利用模式识别、最优阈值和几何相似理论。实现非接触式可视化远程监控与测量。现场实验表明,系统不仅能对矿井运输列车运动速度、方向、列车异常情况及载荷等数据进行有效监测,同时为地面监控中心提供监控数据和脏控图像,可直接监测井下现场的安全、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盾构安全顺利地下穿地铁运营U形槽线路,避免下穿过程中引起U形槽结构过量沉降,影响运营安全,以北京新机场线2、3号风井盾构区间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既有大兴线U形槽为工程背景,研究了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开挖对U形槽变形影响。通过对U形槽结构竖向位移、横向位移、轨道竖向位移、轨距等大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盾构隧道开挖过程中既有结构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下方隧道开挖会造成U形槽和轨道结构产生不均匀隆起、沉降变形,竖向变形在2. 0 mm以内;隧道横向变形表现为不规则波动,变形在±0. 5 mm以内;轨距变化在±1 mm以内。既有U形槽结构竖向位移与盾构掘进参数关系密切;通过严格控制盾构施工参数,采用二次注浆、深孔注浆方式对管片背后进行填充,可大幅减少结构沉降。研究结果可为控制U形槽结构变形,确保既有线运行的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负载识别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负载变化会使系统工作频率发生飘移,偏离谐振频率范围,系统鲁棒性变差这一问题,从系统初级回路导轨支路和次级回路整流网络前端参数变化入手,分别就负载为阻性和阻感性的两种情况,利用不同电路模型进行了性质识别和大小识别技术及算法分析,推导出负载与初级回路导轨支路上各电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对系统处在这两种不同性质负载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实现对负载的识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设计了一种逻辑电路 ,它接收从传感器经自行设计的前向通道传送来的信号 ,用以判别列车行驶方向和上衡时间。该判别电路可取代传统的用行程开关或光电开关作为测量装置的控制电路 ,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率 ,有效地提高了轨道衡称重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徐变对柔性车体列车-桥梁系统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高速铁路混凝土简支梁桥徐变引起桥上轨道结构发生附加变形,进而影响桥上列车运营品质的问题,建立了柔性车体列车-桥梁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并以高速铁路常见跨度32m和24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为例,分析了混凝土徐变对桥上CRTS III型无砟轨道结构附加变形的影响特点,并进一步研究了轨道结构附加变形对桥上列车运行安全性及平稳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延长铺轨时间可有效防止混凝土桥梁工后徐变引起的轨道结构附加变形量超出规范限值;梁体徐变下挠情况会使梁端区域的轨道结构出现凸起折角,列车通过这一折角时轮对动轴重会急剧减小,可能出现"轮轨分离";梁体徐变对运行舒适性指标的影响远大于对运行安全性指标的影响,同时,忽略车体柔性会低估梁体徐变对车辆运行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LKJ-2000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环境,研究了基于ARM+FPGA的监控装置综合测试平台的硬件电路,完成了电源供给电路,信号发射与采集电路,信号调理、隔离电路,耐压测试电路等组件的设计.通过模拟实验,平台能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并能输出正确的结果.为列车运行监控装置提供一种集测试、模拟、维修、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测试平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轨道不平顺作为车-桥耦合振动的主要激励源,直接影响桥梁及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研究轨道不平顺中短波分量对列车-简支梁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以高速铁路32m简支箱梁为例,采用德国高速低干扰轨道不平顺谱生成轨道不平顺样本,建立了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空间动力学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最短截止波长的轨道不平顺样本对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不平顺样本中1m左右的短波长分量会显著增加轮轨力、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和桥梁跨中加速度,但对桥梁跨中位移、轮轨偏移量和车辆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较小;1~2m的短波长成分是引起轮重减载率超标的主要因素,减少轨道不平顺中1~2m的短波长分量可以有效提高列车行车安全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