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优选克疣纳米乳方中主药苦参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苦参总碱,HPLC法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含量为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乙醇回流提取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最佳条件为8倍量70%的乙醇溶液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优化提取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都江堰2号搽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梓醇、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干膏收率为综合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都江堰2号搽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60%,提取3次,每次2 h,在最佳提取工艺下,搽剂中梓醇浓度为256.36μg/ml,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总浓度为209.48μg/ml,干膏收率为51.56%。结论通过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护肝拔毒浸膏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护肝拔毒浸膏乙醇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以及浸出物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护肝拔毒浸膏醇提工艺条件。结果:护肝拔毒浸膏的最佳醇提工艺条件为用饮片总量15倍量60%乙醇分3次回流提取,每次2 h。结论:此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苦参中苦参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溶剂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苦参碱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苦参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45%乙醇,10倍量,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苦参提取工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优化苦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提取率和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对苦参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1倍量65%乙醇提取2次,每次65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正交实验优选清宫消炎栓中苦参等药材水提醇沉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清宫消炎栓中君药苦参水提取的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倍量三因素进行优选研究。结果:苦参等药材水提取工艺优选结果为A2B3C2,即药材煎煮3次,加8倍水,每次煎煮1.5 h;醇沉前药液浓缩至原药材1 g·mL-1药液,醇沉至乙醇含量为70%。结论:煎煮次数是影响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提取的主要因素,经验证,优选工艺重现性好,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选安喘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盐酸麻黄碱为评价指标,选用正交表进行试验,考察麻黄等6味药的水提工艺中的用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盐酸麻黄碱含量的影响;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苦参等2味药的醇提工艺中的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影响.结果 确定最佳方案为:麻黄等6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2 h,第1次加854 mL,第2次加732 mL;苦参等2味药材加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第1次加288 mL,第2次加240 mL.结论 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合理、操作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苦参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苦参中提取出苦参生物碱的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超声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超声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效果的四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频率、提取次数)进行优选。结果:苦参药材粗粉在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2min、超声频率35KHz、提取1次即可达到最佳提取效果。结论:本实验为优化苦参中苦参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苦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提取总量为考察指标对苦参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1 0倍量65%乙醇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山豆根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比较了温浸、超声、回流和快速溶剂萃取(ASE)4种提取方法对山豆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ASE的提取条件。结果 ASE在提取效果上优于其他3种提取方法,影响山豆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提取效果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次数(D)>乙醇体积分数(A)>提取温度(B)>提取时间(C),ASE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为40%,提取温度为90 ℃,提取时间13 min,提取2 次。在该条件下,得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总含量为(15.527 7±0.431 6) mg·g-1。结论 该实验优选出山豆根生物碱的最佳提取方法,并优化了其参数,为山豆根生物碱的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苦参-甘草药对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甘草酸的转移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液料比对苦参-甘草药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UPLC-Q-TOF/MS对苦参-甘草药对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在线鉴定。结果:苦参-甘草药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提取前浸泡1 h;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总转移率93.92%,甘草酸转移率99.23%。苦参-甘草药对提取物共鉴定出49个成分,其中28个来自于苦参,21个来自于甘草。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苦参-甘草药对配伍提取具有相互促进溶出的作用,为阐明其他药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转化对苦参提取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苦参不同提取工艺过程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相互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E-HPLC测定不同提取工艺中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在选择的几种提取工艺中,氧化苦参碱有向苦参碱转变的趋势。结论在苦参的提取过程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转化对苦参提取工艺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交试验优选苦参生物碱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优选苦参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提取总量为考察指标。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以60%乙醇为溶媒,加醇量为12、10、10倍,提取3次,每次2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大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HPLC-MS/MS测定小鼠肝、心、脾、肺、肾组织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浓度的方法.方法 利用肝脏组织进行了提取方法的研究,考察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匀浆配比等对氧化苦参碱提取回收率的影响;测定以非那雄胺为内标,用电喷雾离子化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方式检测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结果 组织-水为1:10,在冰水浴中匀浆,以2%正丁醇氯仿混合溶剂的液-液萃取法处理样品;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线性范围均为4~2 000 ng·ml~(-1);定量下限均为4 ng·ml~(-1);各组织方法回收率均在87.1%~110.3%;批内、批间精密度<14%;提取回收率>58.6%.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省时,适用于小鼠各脏组织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阴炎净凝胶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转移率,干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选用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阴炎净凝胶最佳水提取工艺为药材分别加10、8倍量水,提取2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5、1 h;最佳醇沉工艺为浓缩药液相对密度1.15,加醇浓度为70%.结论:优选出的水提醇沉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不同纯化方式和优化色谱条件建立湿疹康喷剂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浓氨水碱化后三氯甲烷萃取方法、AB-8大孔树脂方法、中性氧化铝吸附方法纯化样品,通过HPLC进行含量测定,确定最佳纯化工艺;采用氨基硅烷键合硅胶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分别为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2∶8);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苦参碱的线性范围为Y=646567X+8332.1(r=0.999 9);氧化苦参碱的线性范围为Y=501 596X-414 182(r=0.9994)。结论:三种不同纯化方式中,浓氨水碱化后三氯甲烷萃取方法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测定含量最好,流动相为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时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峰形最佳,保留时间合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代谢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单剂量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分别给犬单剂量灌胃氧化苦参碱缓释片或胶囊,用LC-MS测定给药后的血浆中氧化苦参碱和其代谢物苦参碱浓度。结果氧化苦参碱缓释片中氧化苦参碱、代谢物苦参碱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3.9±2.1)%和(122.0±11.7)%。结论以氧化苦参碱或代谢物苦参碱为统计指标,氧化苦参碱缓释片和胶囊在吸收程度上生物不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