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刺激全胚胎冷冻方案在常规IVF-ET治疗因胚胎质量差助孕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本中心行常规促排卵后IVF/ICSI-ET助孕治疗、因无优质胚胎放弃或移植失败后改用微刺激方案助孕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常规促排卵的124个周期和改行微刺激方案后的15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各项参数及妊娠结局。结果微刺激组的Gn天数[(7.24±2.41)vs.(10.59±1.81)d]、Gn总量[(656.97±347.17)vs.(2 409.54±726.01)U]、HCG注射日E_2水平[(451.46±350.85)vs.(1 275.93±674.46)pmol/L],以及成熟卵母细胞数[(2.53±2.15)vs.(8.98±5.29)个]等均显著低于常规方案组(P均0.05),但微刺激组的每卵胚胎形成率(39.13%)显著高于常规方案组(12.81%)(P0.05)。常规方案组未获得临床妊娠;微刺激组共70个周期进行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22例,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1.43%(22/70),累计继续妊娠率为18.87%(20/106)。且微刺激方案中不同年龄组的胚胎种植率、移植周期妊娠率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下降(P0.05)。结论微刺激全胚胎冷冻方案应用于常规IVF-ET治疗失败无优质胚胎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月经周期的长短在采用拮抗剂方案的卵巢正常反应人群中对卵泡发育同步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36例采取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且卵巢反应正常的患者,按月经周期的长短分为短周期组(≤28d,101例)和长周期组(≥29d,135例),分析患者启动促性腺激素(Gn)日、Gn启动后第4天、第7天及HCG日卵泡平均直径的变异系数(CV)、IVF助孕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与短周期组比较,长周期组患者平均年龄、BMI、Gn天数、HCG日雌二醇水平、内膜厚度、Gn启动日及Gn刺激第4天卵泡平均直径CV、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长周期组的窦卵泡个数(AFC)[(14.98±4.24)vs.(11.72±4.29)]及基础黄体生成素(bLH)水平[(4.39±2.28)U/L vs.(3.60±1.51)U/L]、HCG日直径≥14mm卵泡数[(10.06±2.19)vs.(9.98±2.04)]、获卵数[(11.81±4.32)vs.(9.65±4.33)]均明显高于短周期组(P0.05),而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6.38±1.24)U/L vs.(6.81±1.53)U/L]、Gn刺激第7天卵泡平均直径CV[(0.122±0.045)vs.(0.143±0.055)]、HCG日卵泡平均直径CV[(0.208±0.037)vs.(0.218±0.041)]、Gn总量[(24.88±7.46)U vs.(29.14±9.56)U]、HCG日孕酮水平[(3.78±2.61)nmol/L vs.(4.45±2.23)nmol/L]均显著低于短周期组(P0.05)。结论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的卵巢正常反应人群,月经周期较长者促排后卵泡发育同步性可能更好、获卵数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过程中行改良超长方案和灵活拮抗剂方案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助孕治疗的515例P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改良超长方案组(A组,n=137)和拮抗剂方案组(B组,n=378)。比较两组患者卵巢刺激天数(Gn天数)、Gn用量、HCG日激素水平、子宫内膜情况、平均获卵率、优胚率、受精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移植周期取消率、流产率及宫外孕发生率等。结果与拮抗剂方案组比较,改良超长方案组的Gn天数[(12.42±2.80)vs.(8.53±2.54)d]、Gn用量[(4 447.81±2 804.28)vs.(1 916.67±622.62)U]、HCG日子宫内膜厚度[(12.15±2.66)vs.(10.53±2.31)mm]、平均获卵数[(2.97±1.50)vs.(2.43±1.52)个]均显著增加(P均0.01),HCG日孕酮(P)水平[(0.46±0.27)vs.(0.56±0.26)nmol/L]、早发LH峰发生率(0vs.12.96%)、优胚率[(51.19±41.17)%vs.(63.72±38.74)%]、周期取消率(41.61%vs.53.17%)显著下降(P均0.05)。改良超长方案组的着床率(33.99%vs.15.15%)、临床妊娠率(48.75%vs.26.55%)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P均0.01)。两组的流产率和宫外孕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OR患者行促排卵治疗时,选择改良超长方案可能更有利于改善IVF/ICSI-ET结局,但药物使用成本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与改良超长方案在卵巢高反应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行IVF/ICSI的卵巢高反应患者(获卵数15个)共85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促排卵方案分为两组,其中拮抗剂方案组186个周期、改良超长方案组667个周期。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与改良超长方案组比较,拮抗剂方案组Gn总量[(1 544.15±412.52)U vs.(2 949.87±1 156.05)U]、Gn天数[(10.08±1.33)d vs.(13.81±1.87)d]均显著减少(P0.05),获卵数[(23.41±6.20)vs.(21.96±5.24)]、HCG日E2[(24 087.76±8 309.59)pmol/L vs.(22 281.31±6 830.78)pmol/L]均显著增高(P0.05),HCG日P/E2值[(0.36±0.20)vs.(0.42±0.20)显著降低(P0.05);与改良超长方案组比较,拮抗剂方案组胚胎种植率(33.20%vs.46.29%)、临床妊娠率(47.37%vs.63.80%)、抱婴率(32.33%vs.48.86%)均显著降低(P0.05),但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8.60%vs.15.44%)、移植取消率(28.49%vs.40.78%)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卵巢高反应人群中拮抗剂方案临床结局显著低于改良超长方案,可能与其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因此应考虑全胚冻存行解冻移植使其降低OHSS风险的同时有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重组生长激素(rGH)不同应用时间对多周期体外受精(IVF)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探讨rGH应用于多周期IVF患者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多周期行IVF助孕且采用rGH辅助治疗的198例患者,其中一部分患者采用长期辅助治疗即促排卵前1月开始用rGH直至HCG日,为长期治疗组(109例);另一部分患者采用短期辅助治疗即促排卵同步应用rGH至HCG日,为短期治疗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正常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不孕年限、基础窦卵泡数(AFC)、基础FSH及BMI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促排卵过程中两组患者的Gn用量及Gn天数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治疗组和短期治疗组的内膜厚度[(11.80±2.59)mm vs.(10.94±2.40)mm]、获卵数[(10.28±5.59)vs.(8.35±4.88)]、HCG日E 2水平[(13963.90±10209.89)pmol/L vs.(10893.43±8240.21)pmol/L]及HCG日P水平[(4.42±2.13)nmol/L vs.(3.66±2.13)nmol/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正常受精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治疗组的优胚率(30.77%vs.31.42%)和临床妊娠率(46.15%vs.54.55%)低于短期治疗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GH长时间辅助治疗,可增加促排卵获卵数和子宫内膜厚度,但是对于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改善。长时间GH辅助治疗后妊娠率出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否与孕酮上升有关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纯度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P-HMG)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治疗中的有效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5日至10月30日于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行IVF-ET助孕的298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药物的不同分成2组:单纯使用HP-HMG的138人为第1组,使用重组FSH(rFSH)和HP-HMG的160人为第2组。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反应、激素水平、用药情况及治疗结局。结果第2组Gn第6天的E2水平[(2 923.06±430.64)pmol/L]显著高于第1组[(2 218.44±1 745.86)pmol/L](P0.05)。第1组HCG日及Gn第6天HCG水平、总Gn用量和Gn天数明显高于第2组[(分别为(1.79±0.78)U/L vs.(0.89±0.59)U/L,(1.38±1.03)U/L vs.(0.48±0.35)U/L,(1 623.02±547.08)U vs.(1 287.53±498.58)U,(9.89±1.57)d vs.(9.35±1.48)d](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受精数、优胚数、早期流产率、取消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OHSS取消率、宫外孕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组患者的妊娠率、着床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第1组(分别为81.06%vs.67.29%,62.25%vs.46.60%,74.24%vs.59.81%)(P0.05)。结论在IVF-ET治疗中,使用rFSH和HP-HMG联合促排卵可以获得比单纯应用HP-HMG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GnRH拮抗剂方案中添加人重组黄体生成素(r-LH)在超重/肥胖的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IVF/ICSI-E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生殖医学科行GnRH拮抗剂方案的208例非PCOS超重/肥胖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助孕结局。根据是否添加r-LH将患者分为两组:添加LH组(在添加GnRH拮抗剂日添加r-LH,n=100)和对照组(促排卵过程中未添加LH,n=108)。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促排卵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及体质量指数(BMI)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LH组患者应用Gn时间[(10.45±1.45)d vs.(12.31±1.82)d]及Gn总量[(2 831.56±345.71)U vs.(3 365.47±273.68)U]显著减少(P<0.05),HCG日E2水平[(9 207.26±2 478.94)pmol/L vs.(6 908.15±2 281.57)pmol/L]及LH水平[(2.65±...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和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在波塞冬2型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本中心行IVF-ET助孕的波塞冬2型POR患者的197个新鲜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拮抗剂方案组(A组,94个周期),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B组,103个周期),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促排卵实验室指标比较,A组的Gn总量[(2100.27±636.11)vs.(3064.71±877.76)U]和Gn天数[(7.99±1.88)vs.(11.37±2.93)d]显著低于B组(P<0.05);A组HCG日LH水平[(3.09±2.22)vs.(1.29±1.00)U/L]显著高于B组,HCG日内膜厚度[(9.45±2.39)vs.(10.51±2.66)mm]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的优势卵泡数[(5.16±2.57)vs.(7.42±3.58)]、获卵数[(6.67±3.51)vs.(8.34±4.28)]、MⅡ数[(5.68±3.19)vs.(7.11±4.20)]、正常2PN数[(3.98±2.35)vs.(4.94±2.92)]、D3可移植胚胎数[(2.60±2.22)vs.(3.45±2.31)]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的妊娠结局比较,移植取消率(55.32%vs.41.75%)、着床率(35.14%vs.35.85%)、临床妊娠率(54.76%vs.46.67%)、早期流产率(17.39%vs.17.86%)、宫外孕率(0.00%vs.3.57%)及中重度OHSS发生率(0.00%vs.0.00%)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波塞冬2型POR患者,拮抗剂方案和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新鲜周期有相似的临床结局,但拮抗剂方案可以节约Gn用量、缩短Gn天数,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因此,拮抗剂方案可以作为波塞冬2型POR患者促排卵方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POS)方案应用于FSH升高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的临床结局,旨在探索DOR患者最优的控制性促排卵(COH)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中心诊断为DOR行IVF/ICSI-ET助孕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64个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采用PPOS方案的117个周期为PPOS组,采用克罗米芬(CC)微刺激方案的147个周期为CC组。比较两组的Gn用量、平均Gn天数、促排过程中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获卵数、优胚率、顶级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PPOS组患者促排过程中LH最高值[(3.92±0.23)vs.(8.56±0.45)U/L]、HCG日E2水平[(4 703.76±3 149.46)vs.(7 021.02±4 249.32)pmol/L]、HCG日LH水平[(2.52±1.74)vs.(7.49±6.41)U/L]均显著低于CC组(P0.05);PPOS组的Gn用量及用药天数显著高于CC组(P0.05);PPOS组的优胚率(82.63%vs.69.51%)及顶级优胚率(28.39%vs.20.98%)显著高于CC组(P0.05);两组HCG日直径14mm的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数、卵裂数、可利用胚胎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FET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FSH升高的DOR患者,行PPOS方案促排卵能有效抑制早发LH峰,但临床妊娠率与CC微刺激方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和低剂量GnRH-a长效制剂在控制性超排卵长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低剂量长效GnRH-a在控制性超排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个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长方案促排卵周期,其中低剂量长效组134个周期,短效GnRH-a组150个周期。对两组间垂体降调节效果、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时间、促排卵治疗中性激素的水平及IVF-ET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长效组降调节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0.95±1.58)U/L]、HCG日LH水平[(1.58±2.21)U/L]、HCG日雌二醇(E2)水平[(11 649.78±2 137.92)pmol/L]较短效组均低[分别为(1.25±1.58)U/L、(2.72±2.08)U/L)和(14 698.23±2 380.35)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n总量[(34.06±8.12)支]和Gn天数[(10.43±1.25)d]较短效组[分别为(27.91±7.54)支和(9.43±1.01)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获卵数[(10.96±2.01)vs.(11.28±2.08)枚]、MII卵数[(9.97±1.25)vs.(10.56±1.78)枚]、优胚数[(4.31±1.02)vs.(4.81±1.54)枚]、可利用胚胎率(64.81%vs.59.81%)、胚胎着床率(38.46%vs.35.34%)、临床妊娠率(55.05%vs.49.22%)、持续妊娠率(53.21%vs.47.66%)、周期取消率(2.24%vs.2.00%)以及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发生率(0%vs.1.33%)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控制性超排卵中,低剂量长效GnRH-a单剂量可达到与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相同程度的垂体降调节状态,临床结局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黄体期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应用于不明原因不孕(UI)患者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结局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首次行IVF/ICSI-ET助孕的278例UI患者(共27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拮抗剂方案组(拮抗剂组,80个周期)和黄体期长方案组(长方案组,198个周期);又按照年龄不同分为≤35岁组(220个周期)和>35岁组(58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实验室指标及首次鲜胚移植的妊娠结局等。结果 拮抗剂组和长方案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窦卵泡数(AF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拮抗剂组的Gn使用天数[(9.01±1.69)d vs.(11.03±1.71)d]、Gn总量[(1 985.78±702.72)U vs.(2 361.78±803.66)U]、HCG日内膜厚度[(10.37±1.78)mm vs.(11.10±1.82)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妇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临床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本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344个周期,年龄≤38岁,均采用短效长方案。根据BMI分为两组,正常体重组:18kg/m~2BMI24kg/m~2,1 021个新鲜周期;超重肥胖组:BMI≥24kg/m~2,323个新鲜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以评估BMI对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内分泌、促性腺激素(Gn)刺激天数、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肥胖组的平均年龄[(30.44±3.70)vs.(29.60±3.56)Y]、不孕年限[(4.26±2.87)vs.(3.82±2.68)Y]及Gn刺激总量[(2 223±882)vs.(1 900±850)U]均高于正常体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胚冷冻率低于正常体重组[49.84%(161/323)vs.58.86%(601/1 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卵正常的肥胖患者IVF促排卵时Gn用量明显增加,临床妊娠率并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国产亮丙瑞林与进口达菲林在IVF-ET改良长方案促排卵中的降调节效果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应用改良长方案控制性促排卵63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药物的不同分为亮丙瑞林组(256个周期)和达菲林组(379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殖激素水平、Gn用量和Gn天数、获卵数、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降调标准,降调第20天生殖激素水平与HCG日生殖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Gn用量[(36.54±10.58)vs.(32.56±8.34)支]、Gn天数[(10.32±1.69)vs.(10.57±1.64)d]及获卵数[(10.35±5.72)vs.(10.56±5.35)枚]、受精率(70.58%vs.68.30%)、卵裂率(95.44%vs.95.79%)、优质胚胎率(66.37%vs.60.49%)、种植率(21.75%vs.22.55%)、临床妊娠率(35.78%vs.37.84%)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菲林组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取消率(70.71%)显著高于亮丙瑞林组(14.84%)(P0.05)。结论在改良长方案促排卵时,国产亮丙瑞林与进口达菲林的降调节效果以及妊娠结局较为相似,并且国产亮丙瑞林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失为IVF-ET降调节的又一个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来曲唑(LE)与枸橼酸氯米芬(CC)诱导排卵的临床特征,探讨LE诱导排卵的患者雌二醇(E2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提高LE诱导排卵的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的141个LE周期、82个CC周期和127个自然周期组的临床背景资料、卵泡监测结果及妊娠结局。并将LE组根据扳机日E2水平分为低雌激素组(300pmol/L)和高雌激素组(≥300pmol/L),比较两组间妊娠结局。结果 LE组的卵泡发育速度与CC组相当[(10.4±2.0)d vs.(10.0±2.0)d,P0.05],LE组自然LH出峰率和单卵泡发育率均显著高于CC组(分别为21.3%vs.9.8%,92.2%vs.57.3%)(P0.05);扳机日的E2水平以及单个大卵泡的E2水平均显著低于CC组和自然周期组[分别为(644.5±274.5)pmol/L vs.(1 792.4±898.4)pmol/L vs.(901.8±404.3)pmol/L,P0.05;(610.8±260.7)pmol/L vs.(1 236.4±533.1)pmol/L vs.(896.6±409.0)pmol/L,P0.05];LE组扳机日内膜厚度与CC组类似,低于自然周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8.6±1.8)mm vs.(8.4±2.0)mm vs.(9.5±2.2)mm,P0.05]。对排卵障碍者,LE组和CC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5.3%、23.3%(P0.05);而对原因不明性不孕者,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4%、19.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E组诱导排卵过程中扳机日大卵泡数及E2水平较CC组显著降低(P0.05)。LE组扳机日E2300pmol/L时,无一例妊娠者;扳机日E2≥300pmol/L时,HCG阳性率为21.0%(P0.05),临床妊娠率为17.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E组中仅排卵障碍是妊娠的相关因素。结论 LE组与CC组相比,LH出峰及单卵泡发育率更高、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过低的雌激素水平对LE诱导排卵的妊娠结局不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曲普瑞林0.05mg/d降调节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长方案行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2 312例患者的2 521个周期,根据曲普瑞林用药剂量不同分为两组,A组(1 533个周期):黄体中期给予曲普瑞林0.05mg/d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B组(988个周期):黄体中期给予曲普瑞林0.1mg/d,7d后减至0.05mg/d至HCG日。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降调节天数[(16.15±2.72)d vs.(16.09±2.53)d]、Gn天数[(10.22±1.51)d vs.(10.31±1.50)d]、Gn总量[(2 174.80±612.22)U vs.(2 180.49±585.88)U]、获卵数[(15.53±7.04)个vs.(15.10±6.54)个]、双原核(2PN)受精率(71.31%vs.73.84%)、取消移植周期率(34.57%vs.34.41%)、平均移植胚胎数[(1.70±0.46)个vs.(1.74±0.44)个]、平均移植优胚数[(0.92±0.86)个vs.(0.81±0.87)个]、临床妊娠率(60.60%vs.64.80%)、种植率(45.69%vs.47.18%)及早期流产率(5.59%vs.5.68%)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获卵数>20枚患者的比例(25.31%)及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周期取消率(18.53%)均高于B组(分别为12.25%和15.28%);A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为(11.21±2.15)mm,低于B组的(11.51±2.00)mm(P<0.05),但其临床妊娠率稍有降低趋势(P>0.05),尚无临床意义。结论曲普瑞林0.05mg/d降调节方案有效、可行,但对于卵巢高反应患者可能增加OHSS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HCG扳机日大卵泡(直径20mm)的比例对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以寻找更加合适的HCG扳机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进行IVF/ICSI助孕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 182个周期,根据HCG日大卵泡(直径20mm)在成熟卵泡(直径≥14mm)中占有的百分比分为三组,低比例组≤10%;中比例组10%~30%;高比例组30%,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不育类型、不育年限、体重指数、基础性激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窦卵泡数在高比例组[(11.10±4.11)个]显著低于中比例组[(12.91±4.90)个]和低比例组[(12.91±5.06)个](P0.05);高比例组的Gn使用剂量[(2 445.89±850.87)U]明显高于中比例组[(2 227.74±699.90)U]、低比例组[(2 201.32±740.72)U](P0.05),且使用时间[(11.33±2.25)vs.(10.83±1.75)d]较低比例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三组患者的激素水平[FSH、LH及孕酮(P)]、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CG日每成熟卵泡雌激素水平高比例组[(1 669.48±631.53)pmol/L]显著高于中比例组[(1 451.71±501.2)pmol/L]和低比例组[(1 407.48±582.14)pmol/L](P0.001);与高比例组相比,中、低比例组的成熟卵泡数、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高比例组的生化妊娠率(49.04%)显著低于中比例组(61.93%)(P0.05),与低比例组(58.68%)无显著性差别;高比例组的临床妊娠率(43.31%)明显低于其余两组(58.98%,54.96%)(P0.05)。各组患者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移植胚胎数、移植周期率、取消移植率以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卵泡比例过高会降低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影响妊娠结局,临床上进行HCG扳机时应将大卵泡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垂体降调后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生殖中心776个长方案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新鲜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Gn前垂体降调节的时间分为:A组8~10d,B组11~12d,C组13~15d,D组16~18d,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结果四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启动日A组雌二醇(E2)水平为(57.36±52.79)pmol/L,显著低于C、D组[(79.45±62.23)pmol/L、(85.56±74.07)pmol/L],(P0.05),A组黄体生成素(LH)为(1.85±1.36)IU/L,显著低于C组(2.16±1.11)IU/L,(P0.05);从A组到D组Gn用量分别为(28.58±8.25)支、(27.66±7.16)支、(27.30±8.23)支、(27.19±9.26)支和使用时间分别为(11.19±3.34)d、(10.99±1.58)d、(10.81±1.64)d、(10.90±1.99)d,有逐渐减少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A组LH水平(1.48±1.21)IU/L显著低于B、C、D组[(1.82±1.53)IU/L、(1.91±1.29)IU/L、(2.27±1.62)IU/L],(P0.05);A组孕酮(P)为(8.85±5.93)pmol/L,则显著高于其它3组[(6.32±3.67)pmol/L、(6.20±3.73)pmol/L、(5.53±3.23)pmol/L),(P0.05);四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37%、45.24%、52.16%和48.18%;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5.19%、27.91%、33.06%、30.5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2.0%、13.16%、7.42%和1.89%,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结论在长效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垂体降调节时间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适当延迟Gn启动时间(≥13d)有提高IVF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的趋势,并可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效口服避孕药(OCP)预处理时间对POSEIDON标准的预期卵巢低反应(POR)患者IVF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符合POSEIDON标准预期POR患者的167个IVF周期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OCP预处理(7~30 d)后超短GnRH激动剂联合拮抗剂方案,按照OCP预处理时间不同分为A组(OCP预处理时间≤16 d,n=107)、B组(OCP预处理时间>16 d,n=6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周期指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BMI、基础FSH、AMH、IVF周期数及排卵障碍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窦卵泡数(AFC)显著低于B组[(2.2±1.8)vs.(2.9±2.3),P=0.028];相对于B组,A组Gn起始剂量[(273.8±46.5)U vs.(290.4±59.3)U]、促排卵时间[(9.5±2.6)d vs.(10.4±2.6)d]及Gn总量[(2648.4±858.8)U vs.(3036.6±1009.0)U]均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间HCG日血清激素水平(E 2、LH、P)、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ICSI率、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胚率、移植胚胎数及周期取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鲜胚移植周期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B组(32.2%vs.12.7%;42.4%vs.17.6%)(P<0.05),而A、B两组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着床率(32.1%vs.40.0%)和临床妊娠率(45.0%vs.40.0%)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间早期流产率在鲜胚移植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OSEIDON预期POR患者超短GnRH激动剂联合拮抗剂方案前OCP预处理>16 d,鲜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率明显下降,且增加卵巢刺激时间及Gn用量,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但并不影响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建议OCP预处理不超过16 d。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短效和长效GnRH-a制剂的长方案中卵巢刺激后E2水平的动态变化,为临床促排卵过程中药物剂量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4年9月30日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使用GnRH-a长方案的IVF/ICSI/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理想周期资料。纳入标准:年龄≤35岁,促排卵过程中没有进行促性腺激素剂量(Gn)的调整,获卵数在11~15个,促排天数在9~13d。按照降调节制剂剂型的不同,将纳入研究的88个周期分为短效长方案组(A组,共34个周期)和减量长效长方案组(B组,共54个周期),对比分析两组在启动日、促排第5天、第8天以及HCG日E2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总促排卵天数显著短于B组[(10.2±1.4)vs.(11.3±1.1)d],Gn使用总剂量也显著低于B组[(1 766.8±524.6)vs.(2 134.9±603.6)U](P0.05)。A组促排第5天E2水平[(1 236.0±646.7)vs.(739.0±482.4)pmol/L]及促排第8天E2水平[(5 043.1±2 611.4)vs.(3 885.1±2 345.7)pmol/L]均显著高于B组(P0.05),HCG日两组E2水平无显著差异,平均每个卵的E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8.2%和71.8%,胚胎植入率分别为40.4%和4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方案中GnRH-a制剂的类型影响卵巢刺激后E2水平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行新鲜胚胎移植(ET)的早期妊娠丢失(EPL)患者绒毛组织拷贝数变异(CNV)异常的高危因素,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助孕新鲜胚胎移植后EPL患者中绒毛组织CNV结果异常的周期作为病例组(n=29),随机抽选同期IVF/ICSI-ET术后正常活产的周期作为对照组(n=6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对病例组流产绒毛组织CNV异常的构成及占比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病例组年龄[(33.45±3.78)岁]及自然流产次数[(0.41±0.73)次]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52±4.27)岁、(0.05±0.22)次](P<0.05),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9±2.05)ng/ml vs.(4.03±2.67)ng/ml,P<0.05];(2)病例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FSH水平[(6.63±6.31)U/L]、Gn启动日LH水平[(2.28±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