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养阴益气活血方对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型的11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采用养阴益气活血方治疗的观察组(56例)与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对照组(56例),经各自方案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及相关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益气活血方对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气阴两虚/瘀血痹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8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硝酸甘油,4次/d,1片/次,含服;硝酸异山梨酯,20mg/次,4次/d。治疗组59例,气阴两虚-活血益气汤(川芎8g,麦冬15g,红花、丹参各10g,黄芪20g,五味子10g);瘀血痹阻-血府逐瘀汤(地黄生10g,柴胡5g,桃仁、赤芍、当归、红花、牛膝、枳壳各10g,川芎、桔梗、甘草各5g),1剂/d,水煎500mL,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927%;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7.9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气阴两虚/瘀血痹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方(养阴通脑颗粒基本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方法将312例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养阴益气活血方随证加减治疗组(治疗组)226例,血栓心脉宁对照组(对照组)86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及其兼证急性期、恢复期构成比;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红细胞压积、ESR、TC、TG、HDL-C、LDL-C变化。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及其兼证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是两组的基本证型。治疗组愈显率(71.24%, 161/226)明显高于对照组(43.02%, 37/86),治疗组总有效率(91.15%, 206/226)高于对照组(76.74%,66/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症状积分、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红细胞压积、ESR、TC、TG、HDL-C和LDL-C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养阴益气活血方随证加减可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症状,并对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红细胞压积、ESR、血脂异常代谢等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缺血性中风患者存在气阴两虚致血瘀的病理变化,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证型。关  相似文献   

4.
戴云  甘建和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1):496-497
采用症状积分法,辨证分为肝肾阴虚风阳上亢型、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予益气阴、熄风阳、消痰浊、化瘀血,标本兼顾,配合基础治疗,使30例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含量分别下降,提示中药有降脂、改变血浆蛋白构成、降糖、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5.
化瘀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方,1剂/d,水煎服。2组均14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与早期康复训练+心理疏导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8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简单随机分两组;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氧疗等对症治疗。对照组44例补阳还五汤(黄芪生40g,当归、地龙、赤芍药、鸡血藤各15g,川芎、红花、桃仁、桂枝、杜仲、川牛膝、桑枝、川续断各10g),1剂/d,水煎300mL,早晚饭后30min服用。治疗组44例,早期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3d后,面部神经肌肉、舌部肌肉、肢体锻炼等,被动训练→主动训练,针对性训练(生活能力穿衣、洗漱、行走等);心理疏导;补阳还五汤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QOL、Barthel、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随访半年,观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疗程结束、治疗后12周、半年QOL、Barthel、血小板聚集率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与康复训练+心理疏导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远期效果巩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养阴益气活血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组间进行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加显著(t=10.35,8.79,14.32,7.99;P0.05)。结论养阴益气活血方用于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与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气虚痰瘀阻络)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5例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瑞舒伐他汀,10mg/次,1次/d。治疗组55例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黄芪25g,丹参15g,瓜蒌12g,当归15g,石菖蒲、茯苓、地龙各10g,川芎15g,陈皮10g,炙甘草6g),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斑块面积、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3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9.0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CAD、IMT、TC、斑块面积、TG、HDL-C、LDL-C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与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气虚痰瘀阻络),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降糖益肾方、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48例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控制饮食,适当锻炼。对照组74例二甲双胍,0.5g/次,后每周增加0.5g,≤2000mg/d;胰岛素,0.35g/次,1次/d。治疗组74例降糖益肾方(黄芪30g,山药20g,五味子15g,天花粉10g,丹参、生地黄各20g,玄参15g,知母10g,石斛、黄精各15g;气阴两虚加金匮肾气丸-地黄108g,山药、牡丹皮、泽泻各27g,茯苓78g),1剂/d,水煎300m L,早晚口服,150m L/次;针刺脾俞、膈俞、气冲,足三里、太白、列缺穴,行基本手法,留针15min/次,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糖、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3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3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2.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糖益肾方、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4例(住院/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戒烟、酒,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照组47例西医常规治疗:阿司匹林,25mg/次,1次/d,口服;胰岛素降低血糖;20%甘露醇降颅压,抗生素防止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并发症。治疗组47例益气活血化瘀方(黄芪30g,太子参、当归尾、天花粉、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10g,肠燥热结加枳实、麦冬、生大黄各10g),1剂/d,150m L/次,2次/d,口服;基础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连续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62%。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4.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交通心肾法是中医治疗由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遗精等一系列病证的常用方法.然而交通心肾并非调整自身阴阳平衡就能奏效的,从历代医家用药来看,在众多以交通心肾法为主的方剂中,很大一部分方剂都配伍了调理脾胃的药物.此处就交通心肾法中佐以调理脾胃药的理论依据及方例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西医对照的方法研究经络的实质,认为中医学的经脉、营血、经筋、卫气和皮肤是经络实质。西医学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是经络实质的主体;肌肉和皮肤属于经络实质次要部分。中医学的脉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管和淋巴管;中医学的经筋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肌肉和神经;中医学的营血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液和淋巴液;中医学的皮肤是西医学的皮肤。卫气的功能至关重要,其功能与多种神经功能相仿,其位置又与神经血管相傍行一致。  相似文献   

13.
鲁献斌 《光明中医》2003,18(2):19-21
余从医 2 0余年来 ,对糖尿病刻意观察 ,倾心研究 ,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其“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的基础上 ,常用六法 (养阴清热、补肾固元、脾肾双补、益气活瘀、滋肾养肝、燮理阴阳 )施治 ,不囿三消分型 ;治重养阴 ,必于阳中求阴 ;强调活瘀 ,贯穿疗程始终。每获良效 ,愈人甚多 ,现将点滴经验总结探析于后 :1 把握病机 ,本虚标实立论就发病年龄来看 ,糖尿病多见于 5 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此期 ,生理上处于“天癸竭”、“肾脏衰”的阶段。而肾为先天之本 ,主藏精 ,寓真阴而育元阳 ,为一身阴液之根本 ,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 ,亦为全身阳气的发源地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社区体检人群中发现的816例高血压病人,分组后给予了不同的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复检,并对有关项目的检查进行对比。结果高血压有显著性降低,其它检测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是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策略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比较针刺四神聪为主和普通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四神聪为主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并以“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疗效判定.治疗周期为3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两组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在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等方面积分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示治疗后两组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 针刺四神聪为主可更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6.
普里高津认为在热力学领域,存在两种不同的定态,一种是平衡态,它是熵极大的无序化状态,另一种是有序稳定态,即由于负熵流的存在而呈现的最小熵产生定态。但是,这个最小熵应该是正常状态下的最小熵,本文提出人体有可能处于比稳定状态的最小熵更小的状态,而肿瘤的发生很可能是低于稳定态的熵减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效率78.4%,对照组总有效5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排空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主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运动总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对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胃运动总功率影响的实验观察,发现针刺足阳明经穴后对健康人胃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穴与胃运动功能的相关规律,笔者对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进行了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本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人,均有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腹痛、嗳气、早饱、反酸、恶心、呕吐等。经胃镜、B超检查排除溃疡、肿瘤及肝、胆、胰疾病,符合FD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9人,女性11人,年龄22~62岁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9.
20.
中西医结合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有待发展和完善。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中,局部分析与整体综合辩证统一相结合的方法,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 事物是多种多样、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特别是作为生物体的人,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人体除本身内在的生理特性外,还与人生活所在的社会、环境、自然等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疾病的发生也是患病个体在所患疾病的病理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反映,而不仅仅是病理过程中的局部反映。所以治疗疾病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