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笔者临床15年来应用四合汤治疗慢性胃脘痛的心得体会,并列举了以四合汤为主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三个典型病例。四合汤是焦树德教授的经验方,由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失笑散四个药方组合而成,功效为温中和胃,活瘀散滞,理气养血。经临证加减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兼证的胃脘痛,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采用四合汤(香附散、百合汤、丹参饮、失笑散)治疗以气滞寒郁为主证的胃脘痛,疗效满意。 胃脘痛病位虽在胃,但与肝关系至为密切。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尤易引发忧思恼怒,致肝木横逆犯胃,气机不畅,不通而痛,故而该证为胃脘痛之首,且易挟寒则发,因寒性收引,更使疼痛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3.
“三合汤”“四合汤”治疗胃脘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焦树德 《中医杂志》1989,30(5):16-17
通过40多年的临床,三合汤、四合汤成为我治疗胃脘痛经常使用的方剂,常常收到令人难以思议的良好效果。今不揣浅陋,把三合汤、四合汤治疗胃脘痛的一些个人经验,介绍如下。一、三合汤: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克(后下),砂仁3克。本方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  相似文献   

4.
焦树德 《河北中医》2004,26(8):565-566
“痛在心口窝,三合共四合”。这是笔者在幼年时代,外祖父教我背诵的一句口诀。1941年笔者开业行医,在临床上亲自运用后,才渐渐对它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心口窝”指上腹部胃脘处,“三合”是三合汤,“四合”是四合汤。这句治病口诀是说对胃脘痛,要用三合汤治疗,必要时还须再加一汤(两味药),共成为四合汤。另外,还叮咛笔者要记住,此汤以治疗久痛难愈,或服其他药不效的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制定《慢性心力衰竭症状诊断量表》,并根据该量表对7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数据挖掘,通过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探究慢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分布规律。结果:运用德尔菲法形成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诊断量表》共包含96个症状条目。针对患者四诊信息进行的因子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位涉及心、脾、肝、肾、脑,病性涉及气虚、阴虚、血瘀、痰湿、阳虚;聚类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证型包括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痰浊壅盛证。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为主,最终可致气虚与阴虚、阳虚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6.
加服真武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服真武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真武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9%,对照组76.9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服真武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谭旭宏 《河北中医》2004,26(2):116-117
三合汤、四合汤系著名老中医焦树德老师治疗胃痛经验用方。“痛在心口窝,三合共四合”。在临床中,笔者将其方应用于各种胃痛,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所致胃脘部疼痛,甚至心功能不全引起胃肠淤血导致的胃脘部疼痛,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盗汗因阴虚所致较多见,但阳虚不能敛阴、血瘀津液敷布失常、痰热内扰致腠理开泄失常亦可出现盗汗。临证应抓住病机,辨证论治。并附临床验案说明盗汗非独阴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本文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在我国11家分中心医院纳入心脑合病患者982例,证名及证素规范化后,运用频数、构成比等方法分析气虚血瘀证在心脑合病发病中的地位;运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探讨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果:①心脑合病组共入选982例,其中常见证型有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气阴两虚、风痰阻络兼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痰浊中阻、肝阳上亢、风痰阻络兼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兼血瘀、阴虚血瘀、气血亏虚。其中,气虚血瘀证的频率为8.04%,是本次调查发病证型中较为典型的证型之一。②运用卡方检验对有关心脑合病的30个发病因素进行探索,得出P〈0.05的6个指标,分别是外感六淫中的风邪、七情内伤中的怒、五味偏嗜中的辛和咸、喜热食、偏肥甘有统计学意义。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过怒、喜热食、偏肥甘、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论:本研究表明,过怒、饮食偏肥甘、喜热食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10.
“痛在心口窝 ,三合共四合”。这是笔者在幼年时代 ,外祖父教我背诵的一句口诀。 194 1年笔者开业行医 ,在临床上亲自运用后 ,才渐渐对它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心口窝”指上腹部胃脘处 ,“三合”是三合汤 ,“四合”是四合汤。这句治病口诀是说对胃脘痛 ,要用三合汤治疗 ,必要时还须再加一汤 (两味药 ) ,共成为四合汤。另外 ,还叮咛笔者要记住 ,此汤以治疗久痛难愈 ,或服其他药不效的胃脘痛为其特点 ,对新患的胃脘痛根据辨证论治进行加减 ,也有效果。通过多年的临床应用 ,理解也逐渐加深 ,摸到了一些加减方法 ,成为笔者治疗胃脘痛经常使用的…  相似文献   

11.
吕卫华 《河南中医》2011,31(7):750-750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艾滋病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1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1疗程后,33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7例,未愈0例,治愈率为78.8%.结论:龙胆泻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及厚朴三物汤药理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组成药物相同、但配比不同的三方: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及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差异,为其临床不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炭末推进、黑便排出、氨水引咳、酚红分泌等理气、泻下及止咳化痰等有关实验.结果:三方大剂量均显著增加炭末在小肠推进距离,小剂量时仅厚朴三物汤有效且与小承气汤差异显著;三方大剂量均显著缩短小鼠出现黑便时间,增加6h内黑便排出总量,小剂量时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即呈现明显泻下作用,厚朴三物汤无效;厚朴大黄汤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并显著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而其它两方作用不明显.结论:小承气汤泻下作用较强,厚朴三物汤理气效果较好,厚朴大黄汤止咳化痰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进行药效学比较,为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汤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新鲜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和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三个方面的影响,考察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药效的差异。结果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均能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新鲜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且两种汤剂等剂量间的抗炎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剂量组的传统饮片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其中,两者的中、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且等剂量的配方颗粒组优于传统饮片组(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汤剂药效相似或优于传统饮片汤剂。  相似文献   

14.
大承气汤传统煎煮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大承气汤传统煎煮工艺。方法:采用传统煎药器具砂锅煎煮,以出膏率、结合型蒽醌、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大黄后下时间等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大承气汤传统煎煮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煎煮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浸泡时间30 min,沸腾后煎煮25min,大黄后下10 min。结论:采用传统煎煮方法建立大承气汤煎煮工艺标准,为提高大承气汤汤剂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地格达-4味汤(DGD-4D)的煎煮工艺,为蒙药汤剂煎煮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DGD-4D为模型药,比较了不同蒙药煎煮方法;采用HPLC测定汤剂中指标成分秦皮乙素、栀子苷、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的含量,以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浸膏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DGD-4D的煎煮工艺,使用Design-Expert8. 0. 6软件进行回归模型拟合,建立工艺参数预测模型,并对最优工艺进行验证。结果:确定DGD-4D最佳煎煮条件为加40倍量水,煎煮17 min,煎煮1次;秦皮乙素、栀子苷、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转移率以及浸膏得率分别为70. 01%,94. 11%,61. 23%,92. 32%,32. 89%。结论:建立了DGD-4D的最佳煎煮方法,对于提高蒙药制剂水平以及保证其临床疗效的一致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煎药机为检索词,全文检索近年相关文献,对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法的对比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其配方颗粒汤剂有效成分的含有量差异。方法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其配方颗粒汤剂溶液的分析采用依利特SinoChrom ODB⁃BP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没食子酸),230 nm(芍药苷),330 nm(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柱温30℃。结果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96.81%~99.01%,RSD 0.81%~1.58%。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四物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大承气汤分煎与混煎化学等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分煎与混煎对大承气汤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了大承气汤分煎液与混煎液的侵膏重量、番泻甙A、辛弗林及柚皮甙的含量。结果:以上化学指标在两种不同制备液中无差异。结论:可初步认为大承气汤分煎制备液与混煎制备液具有化学等值性。  相似文献   

19.
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隽 《江西中医药》2007,38(6):13-14
黄煌教授擅长于经方的研究和运用,在临证中总结出了治疗情志疾病两张有效方--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疗效颇佳.现通过应用两方的几则医案,总结两方方证,并介绍其临床运用,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三黄泻心汤合煎与分煎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合煎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明显低于分煎样品中的含量。结论三黄泻心汤分煎样品的药效是否比合煎样品的好,还应该通过临床实验才能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