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成熟率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在本中心接受ICSI治疗且获卵数≥5枚、卵母细胞成熟率≥30%的2 196个周期,根据卵母细胞成熟率不同,分为5组:A组:30%≤卵母细胞成熟率60%;B组:60%≤卵母细胞成熟率70%;C组:70%≤卵母细胞成熟率80%;D组:80%≤卵母细胞成熟率90%;E组:卵母细胞成熟率≥90%。比较5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放弃周期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1)各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受精率:A组(71.11%)显著低于C组(75.38%)、D组(77.40%)和E组(79.66%),且E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3)卵裂率:A组(97.93%)显著低于D组(99.06%)和E组(99.13%)(P0.05);(4)周期取消率:A组(12.20%)显著高于C组(5.61%)、D组(3.57%)和E组(3.07%),B组(8.02%)显著高于D组和E组,C组显著高于E组(P均0.05);(5)胚胎种植率:A组(36.71%)显著低于D组(48.80%)(P0.05);(6)其余观察指标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母细胞成熟率较低时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相对较差。卵母细胞成熟率低于70%时临床妊娠率开始下降,当卵母细胞成熟率低于60%时临床妊娠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卵母细胞成熟率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有优质胚胎移植周期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助孕的患者资料,拮抗剂方案或激动剂方案促排卵按照卵母细胞成熟率(OMR)分为A组(30%<OMR≤60%)和B组(OMR>60...  相似文献   

3.
目的 Meta分析不同助孕方式对卵母细胞透明带异常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脑初检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建库至2018年4月Medline(via OvidSP)、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比较ICSI与IVF(包括早期补救ICSI)对透明带异常卵母细胞的2PN受精率、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影响的研究。按照纳入研究情况,以卵母细胞透明带是否正常分为透明带正常组和透明带异常组;透明带异常患者又以不同助孕方式分为IVF组(含早期补救ICSI)和ICSI组。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分析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8项符合标准的研究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透明带正常组相比,透明带异常组的2PN受精率、胚胎植入率及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P0.05)。(2)对于透明带异常的卵母细胞,两种不同助孕方式比较显示,ICSI组的2PN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P0.05),而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母细胞透明带异常会影响患者的助孕结局。虽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助孕的正常受精率低于ICSI助孕且有显著性差异,但其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与ICSI助孕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与ICSI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在本生殖中心因取卵日取精失败或卵母细胞捐赠行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行ICSI治疗的14例患者(冷冻组)的临床资料,与新鲜卵母细胞ICSI治疗的88例患者(新鲜组)的临床结局和妊娠产科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99枚卵母细胞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对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因梗阻性无精子症在本院采用睾丸精子行ICSI助孕的21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107个周期采用冷冻复苏的睾丸精子(冻精复苏组),另外107个周期采用新鲜睾丸精子(新鲜精子组)。比较两组中女方的一般资料、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以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本研究中,107个周期冻存睾丸精子复苏均获成功;冻精复苏组与新鲜精子组行ICSI助孕后的受精率[(76.91±18.24)%vs.(75.35±20.62)%]、卵裂率[(94.69±5.29)%vs.(95.37±4.48)%]、可利用胚胎数[(4.67±2.52)vs.(4.20±2.75)个]、优质胚胎率[(64.47±26.08)%vs.(60.34±27.39)%]及临床妊娠率(52.24%vs.50.63%)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对ICSI助孕结局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从获卵至脱颗粒和脱颗粒至ICSI之间的时间间隔对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为确定操作的最佳时间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CSI治疗的380例患者(408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取卵至脱颗粒的时间定义为T1,脱颗粒至ICSI的时间定义为T2,取卵至ICSI的时间定义为T3。根据不同的T1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1组≤0.5 h,B1组0.5~1.0 h,C1组≥1 h;根据不同的T2时间,将患者分为:A2组≤2 h,B2组2~3 h,C2组3 h;根据不同的T3时间,将患者分为:A3组≤2.5 h,B3组2.5~3.5 h,C3组3.5 h。分别比较各组的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380例患者(408个ICSI周期),平均年龄(34.7±4.1)岁,总的种植率为25.4%,临床妊娠率为41.4%,流产率为20.7%,活产率为32.0%。(2)A1、B1、C1三组的受精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3)A2、B2、C2三组的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2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A2、B2组(P0.05);C2组的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A2组(P0.05)。3组间的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B2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有略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4)A3、B3、C3三组的受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3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A3、B3组(P0.05)。3组间的优胚率、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获卵后脱颗粒时间对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脱颗粒后最好孵育一段时间再进行ICSI的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CG注射后不同授精时间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最佳显微操作时机,以便更合理地安排胚胎实验室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接受ICSI助孕患者的治疗周期,纳入病例均采用常规长方案促排卵,HCG诱导排卵,女方年龄≤38岁,5个≤获卵数≤20个;均因男方因素行ICSI助孕治疗,共计831个周期,根据授精时间不同分为5组。A组:注射HCG后40h授精(n=44);B组:注射HCG后40~41h授精(n=162);C组:注射HCG后41~42h授精(n=313);D组:注射HCG后42~43h授精(n=243);E组:注射HCG后≥43h授精(n=69)。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获卵数、卵母细胞成熟情况、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并随访至孕早期,记录各项数据指标。结果 5组患者的年龄、获卵数、MⅡ卵数、正常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CG后41~42h行ICSI授精的临床结局有优于其他组的趋势。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选择HCG注射后41~42h行ICSI操作。但后期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纺锤体观察仪下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比较不同纺锤体观察情况的卵母细胞的ICSI结局。方法 2014年2~5月间,就诊于我中心的反复IVF失败、获卵数较少、高龄妇女、卵母细胞质量较差、胚胎发育差而导致可移植胚胎数少或者无可移植胚胎的患者30例,在纺锤体观察仪下行ICSI操作。观察卵母细胞受精情况和胚胎发育情况,并比较观察到纺锤体组和未观察到纺锤体组胚胎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总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结果 30例行ICSI助孕的患者,共获卵149枚,其中MII卵118枚;72枚MII卵观察到纺锤体,纺锤体观察率为61.01%;观察到纺锤体组和未观察到纺锤体组卵母细胞的总受精率(94.44%vs.80.43%)、正常受精率(83.33%vs.54.35%)、异常受精率(11.11%vs.26.0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观察到纺锤体组胚胎的卵裂率、可移植胚率和优质胚胎率低于观察到纺锤体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SI授精时观察到纺锤体的卵母细胞受精结果优于未观察到纺锤体的卵母细胞;使用纺锤体观察仪进行ICSI有助于避免纺锤体损伤,进而改善受精结局。  相似文献   

9.
赵敏  张耀 《生殖医学杂志》2023,(10):1565-1567
蜡样透明带的卵母细胞发育潜力低于正常形态卵母细胞,蜡样透明带影响精卵正常结合、从而影响受精率和胚胎发育。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是最佳治疗策略,使得具有蜡样透明带的卵母细胞能够正常发育并最终分娩健康的后代,获得理想的临床妊娠结局。本文报道病例体外受精助孕共4个周期所获卵母细胞均见蜡样透明带,行ICSI后获可利用胚胎,冻融胚胎移植后获临床妊娠,并分娩活婴。另外,本文就蜡样透明带卵母细胞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  相似文献   

10.
全部卵母细胞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是体外受精(IVF)实验室经常遇到的困惑之一。尽管在熟练掌握和广泛使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后,全卵不受精现象已显著降低,但在IVF实验室内仍然存在着难以预测和不明原因的全卵不受精现象。事实上,无论是采取常规IVF或ICSI助受精方式,都避免不了某些病例出现全卵受精失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取卵后第2天(D2)和第3天(D3)新鲜胚胎移植(ET)的临床结果,探讨不同ET时间对ET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767个移植周期,分D2和D3移植两组,统计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胎出生率。结果D2移植组共计576周期,平均ET胚胎数为2.28,胚胎种植率25.5%,临床妊娠率42.0%,流产率12.4%,异位妊娠率3.7%,活胎出生率35.2%;D3移植组共计191周期,平均ET胚胎数为2.29,胚胎种植率26.6%,临床妊娠率47.1%,流产率10%,异位妊娠率3.3%,活胎出生率40.8%。两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活胎出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3移植组的优质胚胎率在D2为53.4%,到D3减少为40.7%,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D3与D2移植相比,临床结果的多项指标上均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但在体外多培养1 d使可利用优质胚胎数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HCG扳机日大卵泡(直径20mm)的比例对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以寻找更加合适的HCG扳机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进行IVF/ICSI助孕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 182个周期,根据HCG日大卵泡(直径20mm)在成熟卵泡(直径≥14mm)中占有的百分比分为三组,低比例组≤10%;中比例组10%~30%;高比例组30%,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不育类型、不育年限、体重指数、基础性激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窦卵泡数在高比例组[(11.10±4.11)个]显著低于中比例组[(12.91±4.90)个]和低比例组[(12.91±5.06)个](P0.05);高比例组的Gn使用剂量[(2 445.89±850.87)U]明显高于中比例组[(2 227.74±699.90)U]、低比例组[(2 201.32±740.72)U](P0.05),且使用时间[(11.33±2.25)vs.(10.83±1.75)d]较低比例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三组患者的激素水平[FSH、LH及孕酮(P)]、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CG日每成熟卵泡雌激素水平高比例组[(1 669.48±631.53)pmol/L]显著高于中比例组[(1 451.71±501.2)pmol/L]和低比例组[(1 407.48±582.14)pmol/L](P0.001);与高比例组相比,中、低比例组的成熟卵泡数、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高比例组的生化妊娠率(49.04%)显著低于中比例组(61.93%)(P0.05),与低比例组(58.68%)无显著性差别;高比例组的临床妊娠率(43.31%)明显低于其余两组(58.98%,54.96%)(P0.05)。各组患者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移植胚胎数、移植周期率、取消移植率以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卵泡比例过高会降低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影响妊娠结局,临床上进行HCG扳机时应将大卵泡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HCG注射日直径≥16mm的卵泡占≥14mm卵泡群的比例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探讨HCG扳机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接受短效长方案促排卵的IVF/ICSI治疗周期,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 391周期。根据HCG日卵泡群直径分布的不同,以直径≥16mm的卵泡占直径≥14mm卵泡群的比例分为三组:高比例组(75%)、中比例组(50%~75%)、低比例组(≤50%),比较三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F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窦卵泡数(AFC,双侧)在高比例组[(14.65±4.07)]显著低于低比例组[(16.10±4.38)]及中比例组[(15.26±4.22)](P0.05);高比例组获卵数[(9.43±4.36)]显著低于低比例组[(12.62±5.28)]和中比例组[(11.00±4.28)](P0.05),且全胚冷冻率(39.73%)也显著低于低、中比例组(分别为57.88%和43.38%)(P0.05);三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流产率在低比例组(1.61%)显著低于中、高比例组(分别为10.48%和15.17%)(P0.05)。结论 HCG日直径≥16mm的卵泡占≥14mm卵泡群不同的比例分布并不显著影响IVF/ICSI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中,所获卵母细胞的成熟比例与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在本中心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男性因素不孕患者242例,按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分为90%~100%(Ⅰ组)、80%~89%(Ⅱ组)、70%~79%(Ⅲ组)、〈70%(Ⅳ组),回顾性分析这四组的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四组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无显著差异。Ⅳ组的受精率(65.6%)低于前三组(73.3%、74.8%、78.9%)(P〈0.05);临床妊娠率(25%)明显低于Ⅰ、Ⅱ组(52.3%、55.6%)(P〈0.05);胚胎种植率(13.64%)也低于Ⅰ、Ⅱ组(34.1%、32.1%)(P〈0.05)。结论卵母细胞成熟比例低组受精率偏低,胚胎的发育潜能及最终的妊娠结局也偏差。  相似文献   

15.
Ca~(2+)是重要的第二信使,与多种蛋白结合,调节蛋白质的定位、活性及功能。细胞膜及细胞器上的钙通道严格控制细胞质和细胞器的Ca~(2+)浓度,以保证细胞内信号的正常传导。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的过程中,Ca~(2+)控制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维持受精并启动胚胎发育。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IVM)是目前临床上不孕不育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它的低成功率一直是IVM不能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Ca~(2+)拮抗剂能抑制细胞核的提前成熟,使得细胞核与细胞质成熟同步,成为现在IVM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Ca~(2+)的通道,如何介导Ca~(2+)的平衡,Ca~(2+)调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机制和IVM中Ca~(2+)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VF-ET促排卵过程中HCG日孕酮水平对IVF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我中心行IVF-ET助孕的1 611个周期,其中长方案IVF 1 264个周期,拮抗剂方案IVF 347个周期;两种方案的患者均根据HCG日孕酮(P)水平分为三组:A组P≤0.62nmol/L;B组0.62nmol/LP≤4.68nmol/L;C组P4.68nmol/L。比较各组间促排卵及妊娠结局。结果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HCG日孕酮水平及HCG日孕酮4.68nmol/L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是长方案还是拮抗剂方案,A组的14mm卵泡数、HCG日E2水平及获卵数均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01),而成熟卵率、受精率及优胚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案中,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长方案及拮抗剂方案HCG日孕酮升高的发生率相似;HCG日P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对IVF的妊娠结局有影响,过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种黄体支持方案对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评估不同黄体支持方案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助孕的1 830例患者(共1 83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法分为凝胶组(雪诺同~?8%黄体酮缓释凝胶阴道给药,n=720)、肌注组(黄体酮肌肉注射,n=610)、口服组(黄体酮软胶囊口服,n=500),均配合口服地屈孕酮,比较3组促排卵情况、获卵及胚胎发育情况、临床结局,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3组促排卵情况、获卵及胚胎发育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凝胶组胚胎移植2周阴道出血率(1.39%)显著低于肌注组(14.75%)和口服组(12.00%)(P0.05),肌注组和口服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凝胶组早期流产率(2.63%)、异位妊娠率(1.32%)显著低于肌注组(分别为10.77%、3.85%)和口服组(分别为10.83%、4.17%)(P均0.05),而活产率(96.05%)显著高于肌注组(85.38%)和口服组(85.00%)(P0.05);3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凝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肌注组(4.10%)和口服组(4.20%)(P0.05),肌注组和口服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VF/ICSI术后经阴道给予黄体酮缓释凝胶进行黄体支持的临床结局优于肌肉注射和口服黄体酮方式,且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