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头晕、恶心、腹痛、便秘)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水平较低,左室射血分数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0.00%)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98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9例。常规组行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治疗24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与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24个月,联合组NYHA心功能分级均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冠心病患者病历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及观察组(n=70),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次数、疼痛程度评分及持续时间)、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素-1、一氧化氮、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 7%)高于对照组(83. 3%),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后的心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7. 1%)低于对照组(16. 7%),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4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s)等]、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变化情况,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每周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VA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5.24%比78.05%,χ2=5.332 2、P=0.020 9),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7.14%比24.39%,χ2=4.672 1、P=0.030 7)。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EMPs水平、ET-1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0 1)。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频率,减轻疼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以及曲美他嗪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纳入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但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症状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平板运动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运动持续时间、ST段下降1 mm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缓解心绞痛症状,促进病情快速稳定,为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随机本院就诊的112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独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记录每一位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力衰竭两种常见症状的状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轻ACS和心力衰竭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78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组。治疗后,比较两组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绞痛情况(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84-3785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治疗前后2组心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管内皮素-1(ET-1)和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 EMPs)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NO)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心肌重塑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心肌重塑及炎症因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Ⅳ级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功能Ⅱ级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FN-γ、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冠心病心力衰竭与风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疗效,探讨病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1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71例风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与风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病死率(46.53%)高于风心病组患者(16.90%),冠心病组患者的不完全恢复率(8.91%)低于风心病组患者(23.94%),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冠心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差,病因应作为影响因素纳入到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下房室缺修补手术的优点,为心内直视房室缺修补手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方法:106例房室缺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室间隔缺损64例,房间隔缺损42例。结果:本组病例术中经过顺利,未出现室颤及空气栓塞。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于术后10-14d痊愈出院。结论:由于该方法不阻断升主动脉,保持冠状动脉持续血液供应,避免了主动脉阻断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和神经元保护有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功能指标。方法连续选择91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治疗前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尿酸浓度测定。结果 9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39例(42.86%),血尿酸正常患者52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LVEDd检测值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而SV、CI、VCF和EF%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功能指标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HRT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年龄、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及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CHF组,51例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超声心动图测量LAD、LVEDD、LVEF值,同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3个指标:TO、TS、TT,及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比较CHF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HRT各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F组TT、TO、LAD、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TS、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CHF组TO与TS呈负相关(P=0.028),与LVEF呈负相关(P=0.023),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2),与室性早搏联律间期(P=0.008)及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24);对照组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9),与联律间期呈正相关(P=0.049),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6),与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14);2组TT与其他所有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中TT值增大提示患者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出现时间延迟,TT有望成为更客观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参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浆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较参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浆脑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16.
窦性心率震荡评估冠心病病人预后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病人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特征,明确其对CHD病人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CHD病人(CHD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60例,均进行24 h心电图(Holter)检查,对2组HRT的2个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进行比较。并对CHD病人进行6-12个月跟综随访,了解心脏不良事件(心肌再梗死、再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组TO增高,为(1.08±0.27)%vs(0.18±0.33)%,TS减小,为(3.12±0.87)ms·RRI^-1vs(6.51±0.63)ms·RRI^-1(均P〈0.05);CHD组中不良事件组TO高于非不良事件组,TS低于非不良事件组(均P〈0.05)。结论CHD病人HRT减弱,而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病人HRT减弱更严重。HRT可作为CHD病人预后的一个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左心室功能及血浆标志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功能和血浆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血浆NT-pro BNP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究心痹汤辅助治疗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痹汤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运动耐力、心功能状态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LVEF、BNP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LVEF较治疗前增大,BNP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LVEF增大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痹汤口服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可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