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97年以来,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苏和江西等番鸭饲养区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引起番鸭软脚、腹泻和生长发育不良,以肝、脾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病变,因此俗称番鸭“肝白点病”“花肝病”。有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一种新的RNA病毒引起,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2.
番鸭肝白点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鸭肝白点病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以软脚为临床症状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急性烈性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是,肝脏和脾脏肿大、出血,并出现大量坏死点;。肾脏肿大、出血,同时,肾脏表面有黄色条斑。因其肝脏表面的灰白点较为典型,本病又称为“花肝病”。对该病的命名还未有统一的说法,有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一种新的RNA病毒引起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但也有人认为该病的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使许多养殖户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威胁着番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现综合国内外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以肝脏不规则坏死、出血斑/点和心肌、腔上囊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新疫病,俗称“鸭新肝病”、“鸭坏死性肝炎病”等。初步认为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本文综合了国内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成果,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和防制措施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以期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肝白点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病(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番鸭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40 d内番鸭,临床上以软脚、腹泻、生长障碍为主要症状,以肝、脾表面坏死、纤维素性心包炎为主要病变.Kaschula等(1950年)在南非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法国学者Gaudry等(1972年)在国际上首次从患上述症状和病变的番鸭中分离到番鸭呼肠孤病毒,目前该病已广泛流行于法国、以色列、德国、意大利等国.在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1997年新发现的番鸭传染病,最早在福建莆田、福清等地发生,以后相继在广东佛山、浙江金华和我国各番鸭饲养区发生,以肝、脾出现灰白色小点为主要病变,俗称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发病日龄以10~30 d居多,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病鸭耐过后成为僵鸭,当时临床上无法防治,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该病的病原学、诊断、防制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因其肝脾等脏器出现灰白色坏死点,又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本病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江西等地广泛流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番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MDRV是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Ⅱ亚群成员。MDRV呈球形,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本病毒对紫外线、温度和p H敏  相似文献   

6.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在我国福建、广东、浙江等省番鸭群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文报道了某番鸭养殖场的一起番鸭呼肠孤病毒病。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确诊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明确病原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使该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该病的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禽呼肠孤病毒,鹅呼肠孤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已对鸡、火鸡,番鸭,鹅、半番鸭、蛋鸭、肉鸭等禽类致病。除了引起死亡外,总体生产性能低下,大大降低了禽类的经济价值,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禽类病毒性传染病,是新出现的一种鹅病毒性传染病,它将极大危害养鹅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番鸭病毒性疾病--花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 “花肝病”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该病毒呈球形,正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在超薄切片电镜中有时呈品格状排列,粒子直经为42-70nm,无囊膜,属无囊膜的RNA病毒。该病毒对氯仿不敏感,耐热,耐酸,不被DNA抑制物所抑制。不能凝集豚鼠、鸡、鸭、鹅、山羊、人的O型红细胞。该病原与禽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可致死敏感番鸭胚、半番鸭胚和鸡胚,并能经接种种蛋感染出壳番鸭。  相似文献   

9.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在各种禽类中普遍存在,主要感染鸡,造成鸡的病毒性关节炎。番鸭的呼肠孤病毒感染,早在1950年南非就有记载,1972年法国首次从番鸭中分离到病毒。近几年来,我国闽、浙等番鸭饲养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肝、脾、胰腺表面出现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01年,吴宝成等经病原分离鉴定,确定该病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其后,多位研究者分别从临床感染发病的半番鸭、鹅中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0.
李鑫 《畜牧市场》2010,(5):32-33
前言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病(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番鸭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