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动脉化疗栓塞配合外放射治疗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动脉化疗栓塞配合外放射治疗转移性肝癌易成,于尔辛,宋明志,倪惠芳,黄雯霞,李国安(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32)关键词肿瘤转移,药物疗法,放射疗法转移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能够手术切除者仅10%左右[1]。为提高转移性肝癌非手术...  相似文献   

2.
李泽  周云丽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6):971-974
  目的  探讨血清学检测指标在鉴别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时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分别测定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组,135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组及135例无肝转移的癌症患者组血清中ALT、AST、ALP、TBIL、DBIL、GGT、CHE、5'-NT、AFP、CEA、CA199的水平,采用方差析和Scheffe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AFP、CEA和CA199对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1)原发性肝癌组与转移性肝癌组之间血清AST、ALP、GGT、5'-NT、AFP及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根据原发性肝癌组和转移性肝癌组AFP、CEA和CA199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判断,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CEA、CA199对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有一定诊断价值。  结论  检测血清AST、GGT、5'-NT、AFP、CEA、CA199水平可对恶性肿瘤是否发生肝转移进行初步诊断,亦可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3.
1992年 1月~ 1996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转移性肝癌患者32例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 ,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31~ 77岁 ,平均年龄 47岁。 32例转移性肝癌原发灶部位分布及肝转移瘤情况见表 1,治疗方式见表 2。表 1  32例转移性肝癌原发灶分布及肝转移情况原发部位例数单发 同一肝叶内多发弥漫性多发瘤体直径<5cm瘤体直径>5cm结肠   1 0 4 3 3 6 4子宫   4 1 2 1 1 3胃    7 2 3 2 5 2胰腺   5 2 1 2 0 5直肠   4 1 2 1 1 3肾    2 0 1 1 0 2表 2 转移性肝癌治疗情况原发部位肝转移手术肝A…  相似文献   

4.
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肝癌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价值,作者报道24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外放射、全身化疗、中药等治疗后,中位生存期10个月,平均生存12个月。作者认为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肝癌,姑息性治疗有一定效果,并就其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结果 76例患者转移结节共138个,直径为0.8~4.5 cm,平均为(2.8±1.1)cm,>3 cm 42个。治疗后完全消融率为94.2%(130/138),局部复发率为9.2%(12/130),9例(6.5%)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60例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病灶均已切除的转移性肝癌随机分为两组。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E)30例,肝动脉化疗(TAI)组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消化道肿瘤是转移性肝癌的主要来源;TAE组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为86.7%、70.0%、43.3%;TAI组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为50.0%、33.3%、13.3%,TAE组的有效生存期明显高于TAI组。[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作为治疗转移性肝癌的重要手段,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血清CEA和SFRIA联合检测对肝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各种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诊断上的普遍应用,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已有较灵敏的指标,但对于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早诊尚无较好指标.自1989年以来,我们应用CEA和SF RIA联合检测肝转移癌,发现  相似文献   

8.
联合草酸铂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复发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草酸铂(奥沙利铂)在肝动脉中灌注治疗复治转移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复治的转移性肝癌的患者在肝动脉中灌注200mg奥沙利铂,结果:8例患者中,1例患者达到PR,5例患者NC,2例患者PD;毒副反应均为Ⅰ-Ⅱ度,治疗中未出现肾功能的损伤。结论:奥沙利铂动脉灌注是安全的,初步研究证明在肝动脉中灌注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1)了解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INP)、Ⅰ型胶原羧端交联肽原(ICTP)和Ⅲ型前胶原(PCⅢ)三项肝纤维化指标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和肝硬化血清中的变化。2)了解PINP、ICTP和PCⅢ三项肝纤维化指标、肝肿瘤指标和肝功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分四组:正常对照组30例,73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组28例,转移性肝癌组23例,肝硬化组22例。测定PINP、ICTP、PCⅢ、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和谷氨酰氨转酞酶(γ-GT)九项指标。结果:1)73例患者PINP、ICTP和PCⅢ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PINP、ICTP和PCⅢ在原发性肝癌组和转移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FP和肝功能指标在原发性肝癌组明显升高,和转移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和CA-199在转移性肝癌组明显升高,和原发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INP、ICTP和PCⅢ与肝肿瘤指标和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1)PINP、ICTP和PCⅢ对了解肝内占位性病变的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帮助;2)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九项指标有一定差异;3)PINP、ICTP和PCⅢ与肝肿瘤指标和肝功能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含奥沙利铂方案动脉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尿苷和表阿霉素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 3例转移性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尿苷、表阿霉素和碘油 ,每例完成 2~ 3次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2 3例中部分缓解 11例 ,总有效率 4 7.8% ,1、2年生存率分别为 6 2 .4 %和 4 1.7% ,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 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尿苷和表阿霉素治疗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姜林  张依娜  付君 《癌症进展》2018,16(2):199-201,238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7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80例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病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及其阳性率,比较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分析多指标联合应用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肝癌与HBsAg(-)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P、AFU、CEA、CA19-9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和慢性肝病组(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和AFU水平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患者(P﹤0.01),血清CEA水平明显低于转移性肝癌患者(P﹤0.01).不同的筛查组合对HBsAg(+)肝癌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均高于HBsAg(-)肝癌患者,其中AFP+AFU+CEA筛查对HBsAg(+)肝癌患者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91.11%和0.80.结论 应用AFP+AFU+CEA进行肝癌筛查的诊断效率较好,适合作为HBsAg(+)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项目,且有助于区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     
肝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又称为转移性肝癌,可由其他部位的原发癌经血液、淋巴道转移肝脏所致。我国继发性肝癌较原发性肝癌多见,约为2~4:1,西方国家继发比原发多20倍。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脏或肝内胆管系统的癌(以下简称肝癌)。  相似文献   

13.
用新建立的血清直接测定80例正常人,7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84例肝炎,肝硬化病人以及22例转移性肝癌病人血清的异常血酶原含量,取其正常参考值高取为9.40IU/ml,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61.54%,肝炎,肝经的阳性率为23.815%,转移性肝癌的阳性率为13.64%,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 清异常凝血酶原含量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荧光检测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定量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 mRNA)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51例原发性肝癌,10例转移性肝癌,18例非肝癌的恶性肿瘤,16例慢性肝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甲胎蛋白mRNA。结果:AFP mRNA在非肝癌的恶性肿瘤患者无异常表达,在转移性肝癌(20%,2/10),慢性肝病(6.3%,1/16),原发性肝癌(37.3%,19/5)、AFP mRNA的基因拷贝数和肝癌TNM分期[1],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显著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及血清AFP值无相关性。结论:巢式FQ-PCR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异常预示有血源性转移的可能,可作为肝癌的诊断,肿瘤分期和有无肝外转移及愈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瞿建国  陈国良 《肿瘤》1997,17(4):243-243
转移性肝癌的外科治疗5例报道瞿建国陈国良人体其他部位的癌肿转移到肝脏,提示原发癌肿已属晚期,一般多不能切除而预后极差。作者自1991年以来共收治转移性肝癌9例,手术治疗5例,随访至今都健在,4例未手术者均自肝转移灶发现后6个月内死亡。现报道如下:临床...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治疗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皮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转移性肝癌采用经皮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依据肿瘤供血特点 ,在透视监控下 ,施行导管药盒系统植入式。结果 CR3例、PR1 4例、CR+PR5 6 .7% ,半年生存率 1 0 0 % ,1年生存率 5 3.3% (1 6 / 30 ) ,2年生存率1 6 .7% (5 / 30 ) ,无 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治疗转移性肝癌是安全可行 ,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TSG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设原发性肝癌组、继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共5组,分别行TSGF与AFP联合检测及相关性统计.结果原发性肝癌组TSGF与转移性肝癌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其他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AFP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SGF是原发性肝癌的灵敏检测指标,与AFP联检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动脉介入治疗加(减)全身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方法对164例转移性肝癌进行回顾性研究,Ⅰ组100例,采用肝动脉介入治疗加(减)全身化疗;Ⅱ组64例,采用单纯静脉化疗,观察两组疗效、生存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Ⅰ组CR 26.0%,PR 58.0%,有效率84.0%;Ⅱ组CR 6.3%,PR 18.8%,有效率25.0%,Ⅰ组疗效显著高于Ⅱ组(P<0.01).生存率1~5年Ⅰ组分别为85.6%、42.6%、26.4%、3.6%、2.4%;Ⅱ组分别为26.0%、15.0%、8.0%,4~5年生存率均为0.Ⅰ组生存率显著高于Ⅱ组(P<0.01).结论肝动脉介入治疗加(减)全身化疗是非手术治疗转移性肝癌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选择78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64例,转移性肝癌14例,行血清AFP、CEA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结果揭示:血清AFP对诊断原发性肝癌优于转移性肝癌(P<0.01);血清CEA对诊断转移性肝癌优于原发性肝癌(P<0.01),有助于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AFP、CEA联合检测能降低肝恶性肿瘤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选择78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64例,转移性肝癌14例,行血清AFP、CEA放射分析测定,结果揭示:血清AFP对诊断原发性肝癌优于转移性肝癌,血清CEA对诊断转移性肝癌优于原发性肝癌,有助于原发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AFP、CEA联合检测能降低肝恶性肿瘤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