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OVCF患者37例,行PVP20例、PKP17例。测量术前、术后椎体压缩率及矫正率、后凸Cobb’s角及矫正率。VAS评估疼痛。观察并发症及预后。结果骨水泥向椎前及椎旁少量渗漏7例(PVP6例、PKP1例),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损伤及过敏、肺栓塞等并发症。椎体压缩率术后(20.5±11.2%)较术前(42.6%±15.3%)降低(P=0.03),后凸Cobb’s角术后(11.1°±3.4°)较术前(28.4°±6.7°)减小(P=0.02)。PKP椎体压缩矫正率为72%,高于PVP的39%,P〈0.01;后凸Cobb’s角矫正率为66%,高于PVP的32%,P〈0.01。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7例,轻度缓解1例。VAS由术前(7.3±2.9)分降至术后(2.1±0.8)分(P=0.02)。随访1a以上,病椎高度恢复、无明显丢失,未见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结论PVP和PKP具有微创、安全、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OVCF的有效方法;且PKP对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优于PV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56例OVCF患者在C臂X线机透视监视下,胸椎经后外侧入路、腰椎经椎弓根入路完成单侧PKP。结果本组术前椎体高度(16±6)mm、Cobb角20.1°±4.6°,术后分别为(25.8±3)mm、9.1°±3.7°,术前、术后比较,P均〈0.05。术后患者腰背疼痛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单侧入路PKP治疗OVC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工具包治疗20例34个椎体脊椎脆性骨折。记录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VAS评分,术后2d、随访末与术前进行比较。并记录并发症。结果20例34个锥体顺利完成单侧PKP手术,手术过程顺利。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前椎体前缘高度(17.68±3.33)mm,术后(30.94±3.22)m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7.154±1.17)分,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2.204±0.53)分和(2.104±0.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obb’S角从术前平均(21.53°±5.22°)减小至术后(7.35°±2.1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1个椎体术中发生骨水泥外漏至椎管(2.9%),随访中无明显临床症状。继发骨折2例2个椎体(5.9%),均再次人院行PKP手术治疗。结论单侧入路PKP是治疗老年脊柱脆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双侧PKP相比较,在缓解疼痛、椎体高度恢复、Cobb’S角恢复等效果接近,但能够减少一半患者暴露在放射线中的机会,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5例,均采用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腰部 VAS、下肢VAS、腰椎JOA评分、ODI评分、侧凸Cobb 角、椎间倾斜角。结果随访时间(27.85±8.25)个月,手术时间(184.38±60.98) min,估计术中出血量(619.23±387.05) mL,固定融合(4.62±0.87)个椎体。与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时腰部VAS、下肢VAS、ODI评分降低,侧凸Cobb角、椎间倾斜角变小腰椎JOA评分增加(P<0.05或P<0.01)。结论 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术技术对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6例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同种型号单球囊双侧扩张PKP治疗。其中采用标准PKP者(ss组)52例,采用非标准PKP者(NS组)34例。两组年龄、病情等近似(P〉0.05),具有可比性。均根据VAS、椎体恢复高度和Cobb角的矫正度评估手术疗效,同时比较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ss组术后VAS为2.7分,椎体前缘高度恢复25.4%±12.7%,Cobb角矫正12.4°±10.5°,椎体骨水泥灌注量为(4.85±1.42)ml,骨水泥渗漏率为3.2%(主要渗漏至椎体血管内);NS组分别为3.1分、24.5%±13.9%,10.9°±10.2°、(4.45±1.33)ml和29.1%(主要渗漏至椎体周围、椎间隙和血管内等)。两组比较,除VASP〉0.05外,余P均〈0.05。结论遵循标准手术操作规范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球囊与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6例,累及椎体35个。随机分为单球囊组,15例,21个椎体,平均72(53~79)岁;双球囊组,11例,14个椎体。平均70.8(51~80)岁。手术于x线透视下完成,双球囊组应用双球囊在椎体内双侧同时扩张;单球囊组应用单球囊双侧穿刺在椎体内交替扩张。术后观察症状改善、椎体高度复位及后凸畸形矫正、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单球囊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37.5(33~85)min;双球囊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33.9(30~75)min;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后患者腰背痛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VAS疼痛评分:单球囊组术前平均为7.6±2.2,术后为2.5±1.8,末次随访为3.1±2.0,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双球囊组术前平均为7.9±2.3,术后为2.4±2.0,末次随为2.9±2.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均比术前有显著增加,且维持至末次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单球囊组平均矫正(7.0°±4.5°),双球囊组平均矫正(7.7°±3.9°),各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球囊与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随访行结合过伸复位法PKP治疗76例OVCF患者的98个椎体,行术前术后X线检查,记录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15(720)个月,VAS评分术前(9.2±0.21)分,术后1 w(3.12±0.16)分,术后6个月(2.02±0.1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42.00±1.01)分,术后1 w(20.00±1.16)分,术后6个月(12.02±1.19)分;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的丢失:术前分别为(14.6±2.1)mm和(9.5±1.2)mm,术后分别为(4.6±1.1)mm和(3.3±1.0)mm;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6.5±5.2)度矫正为(9.8±3.6)度,上述4个指标术后均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12个椎体发生无症状性的骨水泥渗漏,相邻椎体骨折3例,骨水泥反应2例,病椎再骨折1例,未发生有症状的肺栓塞病例。结论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PKP对治疗OVCF效果良好,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满意;但在手术过程中骨水泥渗漏问题仍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急性期MRI信号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PKP治疗的急性期单节段老年OVCF患者98例。根据患者术前MRI中T2WI信号强度将其分为低信号组(A组)、中低信号组(B组)、中等信号组(C组)及中高信号组(D组)。比较4组术前、术后疼痛情况,椎体凸Cobb角、高度及压缩率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凸Cobb角、高度及压缩率较术前均有明显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上述各因素在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信号强度与上述因素不存在相关性(r=1.46,P=0.12)。结论老年OVCF患者急性期MRI信号与PKP后效果无明显相关性,但PKP对OVCF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曹海云 《山东医药》2011,51(50):73-74
目的观察半椎体切短节融合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患者行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治疗。结果本组术前Cobb’s角冠状面畸形局部弯为41.35°±12.54°,全主弯为45.33°±15.86°,头侧代偿弯为24.45°±10.33°,尾侧代偿弯为21.75°±7.25°,矢状面畸形椎后弯15.35°±5.33°;术后分别为15.42°±5.89°、19.12°±8.55°、12.16°±5.34°、8.06°±3.31°、~6.33°±3.01°,与术前比较,P均〈0.05。结论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单纯行PVP或PKP的OVCF患者92例(共128个椎体),根据手术方式分成PVP组和PKP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的有效率、后凸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椎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PVP组有效率为90.00%,PKP组有效率为92.8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其中PKP组VAS评分显著低于PVP组(P0.05);两组患者间后凸矫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率为16.67%,明显低于PVP组的36.00%(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高度明显高于手术前,其中PVP组伤椎高度显著高于PKP组(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PKP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的VAS评分,且骨水泥渗漏率更低,而PVP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伤椎的高度。两种方式各有特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OP)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术后椎体高度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OVCFs患者56例(男24例,女32例)均行PKP治疗,术前及术后随访测量患椎椎体高度变化,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变化,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后功能恢复。结果行PKP后,术后各时间点随访结果显示椎体高度、Cobb角度、VAS、ODI同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椎压缩率在术前与疼痛程度、功能恢复存在相关性(P<0.05),术后1年内随访结果提示VAS与椎体压缩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半年内随访结果提示ODI与椎体压缩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KP治疗OVCFs临床疗效显著,可纠正后凸畸形,增加脊柱稳定性,但术后伤椎高度存在丢失的风险。术后椎体高度的变化与疼痛及功能恢复无显著相关性,此变化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在随访期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5-06~2018-01经PKP治疗的216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KP进行治疗,通过测评术前术后Cobb角、椎体丢失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侧漏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5±9)个月,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前Cobb角(30.1±3.8)°,椎体高度丢失(12.1±1.0) mm,VAS(8.58±1.22)分,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15.5±3.8)°,椎体高度丢失(3.2±0.8) mm,VAS(2.6±0.7)分。术后发生侧漏13例,其中10例无明显症状,3例出现神经刺激症状,对症治疗后好转,侧漏发生率为6.0%。结论 PKP手术时间短、微创,有效重建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治疗老年性OVCF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董冀平 《山东医药》2011,51(46):108-109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57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采用PKP治疗。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及术后骨折复发情况。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为(19.8±11.2)min。术后压缩椎体恢复≥90%,疼痛较术前显著缓解(P〈0.01)。均无再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KP能重建椎体高度,迅速缓解疼痛,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伟  马锦波  刘新权 《山东医药》2011,51(22):61-62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40例(60个椎体)采用PKP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患者VAS(8.4±1.6)分,椎体前缘高度丢失(17.3±2.2)mm,椎体中部高度丢失(9.4±1.3)mm,Cobb角为25.1°±5.3;°术后分别为(1.2±0.5)分、(4.5±1.6)mm、(3.0±1.2)mm,7.9°±4.3°。以上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本组患者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例发生骨水泥外漏,但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 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水泥弥散程度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因OVCF行PKP手术的224例老年患者,根据影像学资料中骨水泥的弥散程度,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为骨水泥弥散至中点附近;弥散程度≤50%;B组为骨水泥弥散已过中线但未至全椎体;C组为骨水泥弥散分布接近于全椎体。收集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伤椎椎体高度。结果 A组34例,B组106例,C组84例。A组发生1例(2.94%)骨水泥渗漏,少于B组(5例,4.72%)和C组(7例,8.33%),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术前、术后1个月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和C组患者术后3 d的VAS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均<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三组ODI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伤锥椎体高度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但三组间各时点ODI...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例,观察手术前后疼痛情况、活动能力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2±0.5)、(2.2±0.4)分,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2.8±0.6)、(1.2±0.4)分,两者比较P均〈0.05。复查x线及CT片,均显示压缩骨折高度不同程度恢复,仅1例出现椎间盘的少量骨水泥渗漏。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柴仪  刘法敬  申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74-4575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理想术式,具有微创,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后凸畸形及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1〕。本文回顾分析PKP治疗高龄(>80岁)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我科收治的高龄OVCF患者57例,其中男13例,女44例;年龄80~92〔平均(83.7±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6例,在X线透视下经皮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3—7ml。结果X线检查显示骨水泥充盈良好,骨折复位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iGill-Melzack评分测试疼痛缓解81%;术后2d的VAS评分为(2.43±0.82)分,与术前的(8.53±1.23)分相比,P〈0.01;术后2d的MiGill—Melzack评分为(2.434-0.82)分,与术前的(8.53±1.23)分相比,P〈0.01。对18例患者随访3~6个月,疼痛未复发,椎体形态未见改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PKP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化 《山东医药》2011,51(35):64-6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分别行PKP、PVP,术后1周分别记录两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减小,而椎体高度明显增加,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两组术后均无神经系统损伤表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1个椎体、5例7个椎体出现少量骨水泥渗漏,两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PKP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缓解疼痛,但前者恢复椎体高度效果更好、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并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总结201 1年2月~2014年1月42例采用PVP和PKP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3例行PVP治疗,19例行PKP治疗.PVP组:男10例,女13例;PKP组:男8例,女11例.统计两组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患者局部疼痛症状缓解,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未发生神经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两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手术时间较PVP组长.两组手术前后ODI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椎体高度恢复、Cobb's角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手术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症状,PKP术相对于PVP术能更有效地矫正畸形、维持伤椎高度及恢复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