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分娩,后经随访确定发展为产后盆底功能性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力锻炼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肌力锻炼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与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及尿失禁情况无明显差别;治疗后肌力等级达Ⅲ级以上的患者观察组为85%,对照组为60%,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评级为轻度观察组占70%,对照组占45%,观察组尿失禁评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可有效促进产后盆底康复,改善盆底肌力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120例阴道分娩高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盆底肌训练,试验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Q)、治疗1个月(H1)、治疗3个月(H3)的Ⅰ类和Ⅱ类盆底肌纤维肌电压变化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产后给予Kegel训练,观察组于产后给予早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Ⅳ级、Ⅴ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从不尿失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不漏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盆底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产妇盆底康复,方便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芒针针刺疗法联合二氧化碳(CO2)激光疗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肾虚证的效果。方法95例产后SUI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开展Kegel训练,并实施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芒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肾虚症状积分、ICI-Q-SF评分、盆底电生理指标(Ⅰ类、Ⅱ类肌肌力)、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最大尿流率(MF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8周肾虚症状积分、ICI-Q-SF评分减小及Ⅰ类和Ⅱ类肌肌力、MUCP、MFR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8周肾虚症状积分、ICI-Q-SF评分减小及Ⅰ类和Ⅱ类肌肌力、MUCP、MFR增加(P均<0.05)。结论 产后SUI肾虚证患者应用芒针针刺联合CO2激光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用CO2激光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尿流动力学,有效控制肾虚症状及尿失禁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阴道试分娩的产妇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盆底肌锻炼,观察组产妇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性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产后4个月,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评分、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均升高,观察组产妇的各评分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产妇的SAS、SDS评分低于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2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有利于女性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可较好地恢复女性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盆底功能障碍(FPFD)患者采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行为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FPFD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康复(Kegel)训练+行为训练,观察组采用Kegel训练+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行为训练,均连续干预1个月。干预前、干预1个月时比较两组盆底功能、肌纤维平均肌电值(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平均肌电值)、尿失禁和脏器脱垂情况、盆底电生理指标(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及生活质量[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1个月盆底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平均肌电值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观察组尿失禁、脏器脱垂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疲劳度负值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PFIQ-7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经阴分娩后产妇盆底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经阴分娩的产妇376例,随机分为接受单纯盆底功能训练的对照组及接受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的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训练后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尿道功能指标及盆底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2个月、产后6个月时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高,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关闭压高;产后各类盆底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有效增强产妇的盆底肌肉张力,提高尿道功能,且能降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盆底功能评估了解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状况,分析比较剖宫产与阴道产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01~2014-06间在该院分娩并于产后6~8周来产后门诊复查的800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288例和阴道产组512例做盆底功能常规评估,对其评估所获得的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手法检查辅以盆底肌评估筛查800例患者中,剖宫产组Ⅰ类肌纤维受损185例,Ⅱ类肌纤维受损168例;阴道产组Ⅰ类肌纤维受损504例,Ⅱ类肌纤维受损50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产组肌力收缩失调、肛提肌损伤、疲劳度异常、阴道动态压力值80 cm H2O均高于剖宫产组(P0.01)。结论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但盆底功能可通过进行产后康复锻炼来促进恢复,因此不应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便携式低频电刺激治疗仪用于顺产后促泌乳,子宫复旧与恶露排出及盆底组织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住院顺产分娩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治疗组采用便携式低频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对照组产后进行母乳喂养宣教,指导盆底肌训练(即Kegel运动),不予其他任何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子宫复旧与恶露量及盆底组织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促泌乳、子宫复旧与恶露量减少及盆底肌肉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可以用于产后促泌乳,子宫复旧与恶露及盆底组织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结果本组71例病人中经盆底康复治疗1个疗程后再次通过盆底肌力测试,平均肌力达到Ⅲ级以上。其中有65例患者尿失禁症状消失,治愈率91.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不失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临床观察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疗效情况.方法 筛选在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80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以盆底肌训练(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盆底肌肌力级别同对照组相比,前者优势明显(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和阴道哑铃训练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118例产后妇女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阴道哑铃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经过康复治疗1.5个月,盆底肌强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和阴道哑铃训练可以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2012-02~2013-02收治的195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治愈92例,有效74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85.1%。治疗后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的收缩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1),疲劳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无痛、无创等优点,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电联合对绝经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42例绝经后女性POP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21例)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磁刺激治疗,对照组(21例)仅接受一般健康教育,比较治疗前后POP定量(POP-Q)分级、盆底肌肌力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所测收缩阶段肌电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POP-Q分级、盆底肌肌力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所测收缩阶段肌电值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OP-Q分级降低,盆底肌肌力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所测收缩阶段肌电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电联合治疗对绝经后女性POP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和脱垂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7-06因非子宫脱垂的良性疾病于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0例,术前及术后3个月常规妇科检查、盆底功能评估及完善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术后盆底Ⅰ类肌及Ⅱ类肌肌力、阴道压力及性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盆底Ⅰ类肌及Ⅱ类肌疲劳度、每周平均漏尿次数、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较术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有显著的影响,术后3个月应常规行妇科检查及盆底筛查评估,以期早期开展盆底功能康复干预治疗,改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57例中老年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1~2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复诊,评价疗效。结果 57例患者治愈21例(36.8%),有效24例(42.1%),无效12例(21.1%),总有效率为78.9%。子宫脱垂和阴道膨出的患者均感到脱出物有不同程度的回缩。34例性生活不满意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盆底肌Ⅰ类肌纤维疲劳度改善不明显(P>0.05),Ⅱ类肌纤维疲劳度、Ⅰ类及Ⅱ类肌肌力、每周平均漏尿次数、A3反射异常、综合肌电位值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是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有效、简便、无创伤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认知-协调-建构"的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认知-协调-建构"的心理干预疗法,对照组30例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基础疗法组,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治疗前后诸症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心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两组间治疗后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进行比较,除对排便费力、排便时间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指标治疗后两组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SCL-90的各因子在治疗前后对比,躯体化、强迫、抑郁、精神病性、饮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与心理干预疗法具有协同的作用,治疗功能性便秘优于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基础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目标策略性干预在老年女性尿失禁(U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肉锻炼,实验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行尿动力学分析仪检测,尿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Qmax)、膀胱顺应性(BC)及Valsalva漏尿点压(PVLP)及1 h尿垫试验、Glazer评估、国际尿失禁问卷调查表(ICIQ-SF)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康复训练后,1 h尿垫漏尿量、ICIQ-SF均下降,但实验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底肌尿动力学参数均显著提高,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快肌阶段、慢肌阶段和耐力测试阶段电位信号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康复采用目标策略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UI患者盆底肌肌力、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进而提高盆底康复疗效及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14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模式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康复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进行效果比较,观察组在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等指标方面的表现更佳(P<0.05).结论 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后康复治疗中,采用盆底康复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自觉症状,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搜集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内的初产妇110例,根据临床所用的护理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干预基础上给予盆底功能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地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地I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盆地I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地II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等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值0.05。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发生率和盆腔脱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值均0.05。结论在初产妇产后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中配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避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的尿失禁和盆腔脱垂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