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龙蛭胶囊对动物体内外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方法:按试剂盒说明对龙蛭胶囊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用常规方法测定体外凝血时间(CT)、血块溶解时间(BL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龙蛭胶囊纤溶活性.结果:龙蛭胶囊能明显延长动物APTT、PT、TT,降低FIB含量.动物的BLT、ELT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普通纤维蛋白平板和加热平板上能溶解纤维蛋白.结论:龙蛭胶囊具有抗凝作用,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2.
龙蛭胶囊体内外对动物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龙蛭胶囊对动物体内外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方法:按试剂盒说明对龙蛭胶囊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用常规方法测定体外凝血时间(CT)、血块溶解时间(BL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龙蛭胶囊纤溶活性。结果:龙蛭胶囊能明显延长动物APTT、PT、TT,降低FIB含量。动物的BLT、ELT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普通纤维蛋白平板和加热平板上能溶解纤维蛋白。结论:龙蛭胶囊具有抗凝作用,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3.
广西菲牛蛭提取物抗动物血栓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菲牛蛭提取物对抗动物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家兔动脉血栓和大白鼠静脉血栓模型,静脉注射菲牛蛭提取物每千克60个抗凝血酶单位 (60ATU /kg),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测定其对动脉及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结果:给药后,菲牛蛭提取物对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湿重和干重均有明显减轻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菲牛蛭提取物有较强的抗动物血栓形成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广东菲牛蛭鲜体中分离纯化有效抗凝物质,并对其生化性质进行测定。方法用水提醇沉、离子交换、反相层析法等分离纯化广东菲牛蛭中的抗凝物质,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蛋白的分子质量,并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MS)进行分析。结果从广东菲牛蛭中分离出得到一种电泳纯的活性多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9.2kDa。所得菲牛蛭抗凝活性多肽每克蛋白所含单位抗凝活性≥2548000ATU,活性回收率约为53%。结论从广东菲牛蛭鲜体中分离出的活性抗凝多肽对凝血酶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谭恩光 《医学教育探索》2005,(10):1561-1563
蛭类俗称蚂蟥,是传统中药。《本草纲目》对水蛭的药理、疗效、使用方法作了较全面记载。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水蛭注射液能使肿瘤细胞坏死、消失,对网状内皮细胞有增强作用。与非吸血蛭类比较,吸血的菲牛蛭唾液腺含有较丰富的抗血液凝固水蛭素,在医药学上有重要价值。有关吸血蛭类繁殖饲养研究,国内谭恩光(2002)曾报道广东菲牛蛭H irud inariam an illensis Lesson的生长和生殖,及吸血山蛭的生态分布、生长、摄食和生殖[1~3]。国外K eegan(1968)对东南亚的菲牛蛭生活习惯进行观察[4]。1992年Steiner从产自马尼拉的菲牛蛭中分离纯化新的水蛭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具有纤维蛋白原水解活性的中国眼镜蛇毒蛋白酶(natrahagin)在动物体内的抗凝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natrahagin分别静脉注射入大鼠体内,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抗凝作用并与生理盐水对照。凝血仪上直接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双缩脲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质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natrahagin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PT、TT和APTT显著延长,效应呈浓度依赖性。剂量为0.1mg/kg.b.w.时,PT、TT和APTT分别为对照组的1.5、1.5和1.9倍;兔血浆纤维蛋白质水平也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至对照组的33.3%。结论 Natrahagin在体内具有抗凝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菲牛蛭素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研究其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阳性对照药,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菲牛蛭素对HU-VEC细胞活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菲牛蛭素对HUVEC培养液中VEGF释放含量的影响;制备CAM模型,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不同浓度菲牛蛭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菲牛蛭素终浓度0.25 U/mL时细胞活力最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增殖率为28.4%,且在此浓度培养液中VEGF含量最高,比空白对照组高出80.7%;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CAM血管总数明显增加,大、中血管数增加显著(P<0.01),小血管数变化不明显(P>0.05),其中以22 U/mL剂量组增生作用最明显.结论:菲牛蛭素对血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这可能为缺血性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地理因素对水蛭素基因结构变异的影响。【方法】抽提广东菲牛蛭基因组DNA ,根据已发表的水蛭素基因设计一对引物 ,从基因组DNA扩增出一特异性的大约 70 0bp片段 ,再回收、克隆和测序。【结果】广东菲牛蛭水蛭素基因全长为 6 42bp ,基因有 4个外显子 ,被三个内含子隔开。与马尼拉菲牛蛭水蛭素基因Hm1、Hm2 的同源性分别为 90 %与和 88 6 %。【结论】地理因素会影响菲牛蛭水蛭素基因结构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室内菲牛蛭生长动态和生殖,为人工饲养菲牛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同一个卵袋产下的幼蛭,放入盛有天然水的80 cm×60 cm×50 cm的玻璃缸内饲养,每10 d称牛蛭体重1次,每天记录水温,每月换水一次,每次在野外采回的水要检测10种化学成分.在活兔身上吸血,每次称出吸血量.观察生长发育变化、记录交配产卵过程.结果从孵化出的幼蛭经14个月时间,吸血5,6次,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第1,2,3次吸血为幼体阶段,第4次吸血后进人亚成体阶段,第5次吸血后,部分个体达到性成熟,有的个体第6次吸血后进人性成熟.生长动态曲线是一跳跃曲线.记录了交配、产卵过程.结论阐明牛蛭生长动态和生殖过程.在室内饲养牛蛭成功.  相似文献   

10.
蓝萼甲素抗凝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抗凝血作用.方法:测定蓝萼甲素对小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和尾尖出血时间的作用;测定蓝萼甲素对小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血浆复钙时间(PRT)的影响.测定蓝萼甲素对家兔体外TT、PT、APTT和PRT的影响.结果:蓝萼甲素能显著延长小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和尾尖出血时间;显著延长小鼠TT、PT、APTT和PRT.蓝萼甲素在体外显著延长家兔TT、APTT和PRT.结论:蓝萼甲素具有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中国产蝮蛇毒中分离纯化电泳纯度的类狼疮抗凝蛋白,研究其对动物体内的抗凝作用及机制。方法:测定蝮蛇毒中类狼疮抗凝蛋白对新西兰白兔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对大鼠静脉血栓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以及类狼疮抗凝蛋白的溶血性试验。结果:类狼疮抗凝蛋白能显著地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时间,明显地抑制静脉血栓的形成,无溶血作用。结论:类狼疮抗凝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具有纤维蛋白原水解活性的中国眼镜蛇毒蛋白酶(natrahagin)在动物体内的抗凝作用。方法将不同浓 度的natrahagin分别静脉注射入大鼠体内,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抗凝作用并与生理盐水对照。凝血仪上直接测定血浆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双缩脲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与对照 组比较,不同剂量natrahagin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PT、TT和APTT显著延长,效应呈浓度依赖性。剂量为0.1mg.kg·bw. 时,PT、TT和APTT分别为对照组的1.5、1.5和1.9倍;兔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至 对照组的33.3%。结论Natrahagin在体内具有抗凝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进行探讨。方法:凝固法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结果:患病组的PT和APTT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延长,且不能被正常新鲜血浆纠正。结论:骨折患者凝血异常多因凝血抑制物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正常孕妇在不同孕期及产后3天D-二聚体(D-D)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8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对照组)、240例孕妇(早、中、晚孕组各80例)及80例产后3天产妇的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产后3天组PT均高于对照组和早、中、晚孕组(P<0.05~P<0.01),而早、中、晚孕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IB、APTT和D-D在中、晚孕组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晚孕组TT均低于对照组和产后3天组(P<0.05)。结论: 孕妇随孕期延长血液逐渐呈现高凝状态,产后3天趋于正常;对其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对预防孕产妇血栓栓塞性疾病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妊娠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反映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产品。检测120例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和6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PT、AP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监测凝血四项对预防血栓形成并指导抗凝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测定六安市健康成年人群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建立六安市实验室血浆凝血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使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对30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PT、APTT、FIB和TT测定.结果: 初步建立六安市健康成人4项凝血指标正常值范围,PT 11.06~14.24 s;APTT 27.57~42.23 s;FIB 1.91~3.99 g/L;TT 14.05~18.47 s.结论: 指标正常值范围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实验室应制定适合的指标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德国德灵公司产品。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凝参数变化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选择OSAHS患者64例及健康对照组54例,采用血凝仪检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抗凝血酶III(A-TIII)。结果OSAHS患者与正常人相比,PT、APTT、TT缩短,血浆FIB增加,血浆A-TIII活性降低(P<0.05)。结论OSAHS患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状态变化,可能是OSAHS患者易合并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