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肠出血的诊断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其中由小肠血管畸形引起的约占小肠出血的70%~80%,常规胃肠钡餐造影、内镜检查难以对小肠血管畸形进行诊断。现将本院收治的14例行肠系膜动脉造影的小肠血管畸形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小肠出血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出血是指发生于Treitz韧带以下,回盲部以上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出血,发病原因包括消化性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小肠憩室病、血管畸形、小肠肿瘤、炎症性肠病等,以血管畸形、肿瘤、憩室最为多见。由于该区域为胃、十二指肠及结肠镜难以抵达的盲区,而胃肠钡剂检查假阳性率高,选择性动脉造影及^99mTC标记红细胞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又难以常规进行,所以临床诊断极为困难。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胶囊内镜的问世,小肠出血的诊治有了明显突破,现就该诊疗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胆管的出血。常见出血原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非甾体抗炎药损害胃肠黏膜、肿瘤、血管畸形、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据一项5000余项上消化道出血原因调查分析,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74.6%,其中溃疡病占48.7%。  相似文献   

4.
小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较为罕见,由于该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诊治比较困难,本文报道了2例小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以期对小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OMOM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对63例明确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重庆金山公司科技集团OMOM胶囊内镜系统进行检查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检出病变52例,阳性检出率82%。其中小肠血管病变19例(30%),小肠肿瘤19例(30%),小肠溃疡(包括克罗恩病)7例(11%),小肠憩室3例(5%),小肠活动性出血2例(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1%),钩虫病1例(1%),小肠血管畸形合并钩虫病1例(1%)。结论 OMOM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操作简单,患者顺应性好,其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占脑血管畸形的5%~16%。由于CA易反复出血,导致病灶进行性增大,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特别是手术效果较好。2005—2006年本院对16例脑内CA患者进行了MRI及CT检查,其中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30例消化道出血病因临床分析的探讨。方法:对30例消化道出血病因临床分析的探讨,得出出血病因。结果:30例患者中回盲部间皮瘤1例,胃Dieulafoy病例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肠结核1例,十二指肠降部憩室4例,十二指肠降部肿瘤5例,小肠平滑肌瘤4例,回盲部肿瘤2例,结肠血管畸形8例。结论: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难以在短期内用常规检查得出明确诊断,应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多次重复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诊断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小肠解剖上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因十二指肠出血通常可通过上消化道内镜诊断,故狭义的小肠出血(small bowel bleeding, SBB)是指Treitz韧带以下的空肠和回肠出血。SBB可以分为:显性SBB,表现为黑便、血便或呕血等肉眼可见的出血;隐性SBB,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缺铁性贫血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SBB占消化道出血的5%~10%[1, 2]。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小肠镜及放射影像等小肠检查成像技术的出现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探讨常见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诊治的5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出血的病因依次分别为肿瘤(54%)、小肠憩室(20%)、血管畸形(18%)和克罗恩病(6%)。双气囊小肠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率分别为80%,79%,35%。5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肿瘤是引起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和双气囊小肠镜是小肠出血的主要诊断方法。剖腹探查辅以术中内镜是诊治小肠出血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软脑膜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该病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之一。多由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等导致血管破裂所致。占急性脑血管病的7%~15%。而且病死率高达2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常受到2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远远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我院1999-2004年共收治SAH患者50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Dieulafoy病是一种先天性胃肠道血管畸形,又称“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是引起胃肠道出血的少见原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左右。其发病突然,出血量大,病情凶险;但由于病灶小,位置隐匿,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近年来,随着急诊胃镜检查的普及,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日益提高。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5例此病患者,现将其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小肠肿瘤较为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以及常规钡餐检查发现率低,致临床漏诊率很高,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使确诊率明显提高,现结合我院1981~1996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报道如下,探讨如何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23~69岁,其中良性肿瘤9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3例,十二指肠粘液腺瘤1例),十二指肠神经鞘瘤1例,空肠平滑肌瘤3例及腺癌性息肉1例,恶性肿瘤13例(十二指肠腺癌3例及平滑肌肉瘤3例,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1例,空肠腺癌4例及平滑肌肉瘤2例)。2诊断方法根据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螺旋CT小肠造影(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小肠肿瘤患者每人口服约1000-1500毫升2.5%等渗甘露醇后,肌注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10~15分钟后行螺旋CT三维扫描,分析不同小肠肿瘤的表现,并比较42例传统CT扫描与SCTE的诊断结果。结果:36例患者除2例回盲部充盈欠佳外,余病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腔充盈良好,对肿瘤的显示,衬托满意.SCTE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4(34/36),高于传统扫描78.57(33,42)。结论:SCTE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袭性,有效评价小肠肿瘤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小肠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可分为上皮源性及非上皮源性 ,前者以腺癌多见 ,后者以平滑肌肿瘤多见。我院于 1978~ 1998年共收治小肠肿瘤 70例 ,其中小肠平滑肌肉瘤 18例 ,占 2 5 .7%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8例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14~ 74岁 ,平均 5 4 .3岁。肿瘤部位 :十二指肠 2例 ,空肠 5例 ,回肠 11例。1.2 临床表现 :18例中 12例有腹块 ,占 6 6 .7% (其中8例位于盆腔 )。空肠肿块多位于左上腹 ,回肠肿块多居于下腹部或盆腔。有 10例 (5 5 .6 % )以腹痛为最突出的症状 ,系肿瘤引起…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2010年收治的39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黑便或呕血、便血,及贫血体征,辅助检查:大便潜血阳性,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下降。出血原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85%),胃癌(8%),急性胃黏膜病变(5%),胃黏膜下血管畸形(2%)。其中,保守治疗31例,治愈31例,转上级医院8例。结论及时准确的诊断及病因分析判断,是良好的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分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种,自发性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多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占5%~10%;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比较多,常见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其次为动静脉血管畸形以及一些少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化疗是占肺癌80%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仅为25%-35%。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为4个月到6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8到10个月,1年生存率30%-40%,2年生存率为10%~15%,5年生存率小于5%。自上世纪70年代Folkman等提出了“肿瘤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的学说后,抗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生物靶向治疗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小肠肿瘤较少见,仅占消化道肿瘤的3%~6%。该病临床上无特殊症状及可靠的诊断方法,易贻误诊断及治疗。现将本院1998年1月-2004年1月,经内镜下视下病理活检及手术病理确诊的4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胰管和胆管)的急性大出血,在急性胃肠道出血的病人中,上消化出血占85%。胃、十二指肠溃疡仍然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发病率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50%;门静脉高压、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为第2位,约25%,急性胃黏膜病变约15%(近年来急性胃黏膜损害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科 1986年 6月~ 1998年 6月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50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 0例 ,女 10例 ,年龄 2 6~ 2 9岁 ,4 5岁以上4 5例 ,占 90 %。既往有溃疡病史 4 6例 ,反复多次急性大出血者 38例。失血量 50 0~ 10 0 0 m L35例 ,2 0 0 0 m L以上 15例。胃溃疡出血 15例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2 0例 ,胃溃疡癌变异出血 5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梗阻并出血 8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出血 2例。本组 50例全部手术 ,发病至手术时间 6~ 12小时 15例 ,12~ 2 4小时 2 0例 ,72小时以上 15例。术后发生肠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