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水质异常的冬季引滦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以斜管沉淀工艺为主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加药量下,采用脉冲澄清工艺对该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斜管沉淀工艺。采用斜管沉淀工艺时,臭氧预氧化处理试验原水,满足出水水质要求所需的混凝剂投加量比采用预加氯工艺时明显减少。"原水-预加氯-混凝-聚丙烯酰胺(PAM)-斜管沉淀-过滤"工艺对该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建议药剂最佳投量分别为预加氯2.5 mg/L、Fe Cl320 mg/L、PAC 25 mg/L、PAM 0.1 mg/L。  相似文献   

2.
以模拟铁超标的水源水作为研究对象,在水厂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预臭氧工艺,考察了该组合工艺对含铁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铁的去除效果有限;臭氧—沉淀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原水中总铁,原水中总铁含量为7.5~8.0 mg/L时,臭氧投加量提高至5 mg/L即可保证出水铁含量达标,但对浊度去除效果差。结合经济性原则,当原水总铁含量为5~8 mg/L时,最佳工艺参数如下:O_3投加量为4 mg/L,PAC投加量为20 mg/L;当原水中总铁含量为8~10mg/L时,最佳工艺参数如下:O_3投加量为5 mg/L,PAC投加量为20 mg/L。  相似文献   

3.
以微污染湖水为原水,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单独投加以及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联合投加时原水经混凝沉淀后的除污效果。结果表明,PAC与PPC联合投加能有效降低沉后水的色度、浊度、有机物含量和藻类数等;当投加0.4~0.6 mg/L的PPC反应10 min后,再投加20~30 mg/L的PAC,可获得良好的沉淀效果,对色度、浊度、UV254、CODMn和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0%、80%、25%、26%和78%;与单独投加PAC相比,投加PPC后再投加PAC可减少一半以上的PAC投加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高藻期引滦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偏碱性的高藻引滦原水,进行了预氧化除藻、混凝及助凝等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氧化接触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当Cl投量为0.5 mg/L、PAC投量为25 mg/L时,其除藻效果要明显好于ClO2和FeCl3,组合、Cl2和PAC组合及Cl2和FeCl3组合的,且再投加0.2mg/L的助凝剂HCA,则除藻效果会更好;ClO2对原水的pH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提高后续的混凝效果,同时水中较高的余氯还可省去实际生产中滤前加氯消毒操作.因此采用ClO2作预氧化除藻剂、PAC作混凝剂、HCA作助凝剂比较适用于高藻期引滦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赵云  张珲  丁强  刘晓玲 《供水技术》2021,15(1):13-16
当水源地藻类或水草大量生长时,原水出现pH过高、溶解氧饱和、总碱度降低的变化,此时仍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处理,出厂水存在铝和pH超标风险.试验研究得出,当硫酸铝投加量为55 mg/L或组合投加45 mg/L硫酸铝+10 mg/L PAC,以及调节原水pH值至8.5后投加20 mg/L PAC时,可使出水中铝和pH均...  相似文献   

6.
粉末活性炭强化处理京杭运河常州段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杭运河常州段微污染原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处理的同时增投粉末活性炭(PAC),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最佳的投炭点和投加量.结果表明,投炭点在净水工艺流程中越靠前,则PAC对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越好;增投粉末活性炭可大幅度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点为吸水井,最佳投量为30 mg/L.  相似文献   

7.
在常规处理条件下,对西南地区突发性非多砂高浊度原水进行了加药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级絮凝、分级沉淀工艺,先投加PAC,60~120 s后投加PAM,对高浊度原水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原水浊度为15 000 NTU时,投加200 mg/L PAC、0.4~0.5 mg/L PAM,静沉30 min后.出水浊度为1.7...  相似文献   

8.
针对受毒死蜱污染的原水,通过小试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AC)吸附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工艺对毒死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投加8mg/L聚合氯化铝和0.05mg/LPAM难以将毒死蜱浓度降低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值(0.03mg/L)要求,需要采用PAC吸附与混凝沉淀联用工艺。当原水毒死蜱浓度超标5,10,20,30,40和50倍时,所对应的粉末活性炭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0,30,30,40,40和50mg/L,出水浓度均小于0.03mg/L。PAC吸附强化工艺聚合氯化铝混凝工艺可有效应对原水的毒死蜱污染,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9.
天津某再生水厂在混凝沉淀预处理系统中通过加氯以控制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然而,加氯量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厂运行成本,而且对于混凝沉淀处理效果及后续微滤膜污染情况也有一定影响。采用混凝沉淀/微滤中试系统,在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12 mg/L条件下,研究了加氯量对混凝沉淀处理效果及微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氯化强化了混凝沉淀/微滤系统对色度、浊度、总磷、氨氮、COD、UV254的去除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膜污染。试验最终确定最佳加氯量为5 mg/L,这对再生水厂实际生产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能够减少水厂运行成本,延长微滤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混凝的最佳工艺条件,当原水中藻类浓度为(8.94×108)~(38.4×108)个/L、浊度为5.10~5.31 NTU、色度为15.8~25.9倍时,三氯化铁的最佳投加量应在50~70 mg/L,此时藻类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均在85%左右.试验还发现藻类的混凝效果与其生长期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以稳定期的藻类混凝效果最佳,藻类去除率最高可达89%.研究还发现,pH值对藻类去除影响显著,当将进水pH值由7.47调到6.04,投药量由50 mg/L降为30 mg/L时,藻类的去除率可由88%升高到97%.由此可见,调节pH值不仅可以提高藻类的去除率,还可以大大降低混凝剂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向含铁水中投加二氧化氯和混凝剂,考察了二氧化氯对水中铁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投加量、原水pH、预氧化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对铁的去除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当原水Fe2+浓度为5 mg/L时,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为5 mg/L,最佳氧化时间为10 min,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 mg/L,最佳pH值为7~9,对铁离子的去除率可达到94.0%。  相似文献   

12.
PDM复配PAC用于冬季低温低浊长江水降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报道了用有机阳离子高分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现场复配用于冬季低温低浊长江水的脱浊处理研究过程。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药剂投加量及PAC与PDM的复配配比对低温低浊长江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8℃左右,浊度在50NTU以下的长江水,在与南京某水厂相近的混凝搅拌条件下,达到南京某水厂6NTU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PAC需1.28mg/L的投加量,而PDM特征粘度分别为0.48、1.46、2.56dL/g的复配药剂随PAC/PDM复配比例50:1,20:1,10:1的变化分别需1.15~1.00mg/L,1.24~1.14mg/L,1.20~1.10mg/L的投加量,相对于PAC单独处理分别能减少10.15%~21.87%、12.68%~19.72%、11.76%~19.12%。因此,PDM助凝效果明显,同时PAC与PDM的复配配比越低,复配混凝剂混凝脱浊效果越好,PDM特征粘度对复配混凝剂用于冬季长江水的处理的影响不大,但可使絮团明显增大,提高沉淀性能。采用PDM复配混凝剂处理低温低浊长江水,能提高出水水质,减少无机铝盐加量,增强了供水安全性,在长江流域冬季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宁夏宁东水厂冬季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高锰酸钾做助凝剂,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时,随着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增加,浊度去除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高锰酸钾投加量达到0.5mg/L时,浊度去除率最高,出水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随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升高而上升;UV254的去除率随着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大于30mg/L时,其对浊度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可以明显提高低温低浊水的浊度和UV254的去除率,在我国冬季北方低温低浊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投加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氧化、投加HCA助凝剂和气浮、沉淀对比试验,进行了常规工艺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氧化对浊度和CODMn去除率都有一定的提高,且在混凝剂投加量相同的情况下,高锰酸钾复合药剂投加量为0.8 mg/L时,浊度的去除效果最好。投加助凝剂后,出水浊度降低,CODMn去除率提高,但水头损失增加较快,过滤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15.
杨凯人  张静  方芳  夏勤 《供水技术》2011,5(3):15-18,22
模拟水厂实际工艺,采用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黄浦江原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和后臭氧投加量分别为1.74和2.11mg/L时,O3-AC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在80%左右,能有效解决出厂水CODMn大于3 mg/L的问题;对色度的去除效果显著,但在未形成生物膜的情况下,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仅在20%左右,对亚硝酸盐的去...  相似文献   

16.
铝盐一级强化处理城市污水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一级强化处理城市污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各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Al2(SO4)3和PAC分别与非离子、阴离子、弱阳离子的高分子助凝剂配合,进行了6种药剂组合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剂投量是出水水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优化条件下,一级强化工艺对COD的去除率达到60%,出水COD为150mg/L左右;对TP的去除率由铝盐混凝剂的投量决定,出水TP<1mg/L,并可随混凝剂投量的继续增加而降低。高分子助凝剂能有效提高Al2(SO4)3的除磷效果,是影响出水TP的第二重要因素,但PAC系列是影响出水TP最小的因素。总之,Al2(SO4)3 高分子助凝剂与PAC 高分子助凝剂两个系列对COD的去除效果差别不大;但是,Al2(SO4)3 高分子助凝剂系列除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FeCl3单铁、FeCl3混合液、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考察了不同投加条件对滦河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采取FeCI3混合液和PAC复合投加方式,对浊度和CODMn的去除效果最好,最佳投加量为10 mg/L FeCI3混合液(铁碱比为1:1)+2.5 mg/L PAC,对应的药剂成本为0.013 1元/...  相似文献   

18.
试验考察了高锰酸钾除锰方法的投加点及投加量。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在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之前投加效果较好,当原水锰含量在0.16-0.24 mg/L时,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为0.40mg/L。在不改变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将该方法用于生产,3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根据原水锰含量适量投加高锰酸钾,可以达到较好的除锰效果。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中溴化物的混凝去除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饮用水的消毒过程中,溴化物可与消毒剂反应生成具有“三致”效应的消毒副产物。为此,选择AlCl3作混凝剂,研究了混凝去除溴化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向模拟水样(溴化物初始浓度为0.2mg/L)中投加3-15mg/L的AlCl3,当无腐殖酸存在时对溴化物的去除率为93.3%-99.2%,当有腐殖酸存在时对溴化物的去除率为78.4%~98.4%;对于湘江原水。投加15mg/L的AlCl3时对溴化物的去除率为87.0%。在低混凝剂投量或高pH值条件下,腐殖酸的存在明显降低了对溴化物的去除率;在高混凝剂投量或低pH值条件下,腐殖酸对去除溴化物的影响较小。因此,可采用强化混凝去除饮用水中的溴化物。  相似文献   

20.
马越  吴维  韩宏大 《供水技术》2011,5(3):26-27,31
采用自来水为原水,考察了不同pH值条件下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对重金属钼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水pH值为7.5时,投加15 mg/L三氯化铁能将原水中标准限值100倍(7mg/L)的钼去除到0.07mg/L以下;聚合氯化铝对钼的去除效果较差,对原水中标准限值5倍的钼的最高去除率仅为11%;三氯化铁对钼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