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嘉捷  陈吉平  张乐沣 《色谱》1996,14(4):239-243
 针对极性柱间保留指数的可比性差这一特点,选择了以常用的PEG20M为代表,根据气-液色谱保留的一般模型,并考虑柱间选择性作用的微小差异及气-液相界面面积AGL大小不等,建立了柱间保留的相互关系方程。对61个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在100℃和75℃柱温下6根PEG20M石英毛细管柱上的应用表明,结果准确,关联后计算得到的保留指数与实际测定值间的绝对平均偏差为1i.u.,从而为极性柱上保留指数通用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61个不同类型化合物在6根PEG20M石英毛细管柱上的保留指数(RI),结果表明各柱间RI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给RI数据库的应用带来了困难,结合文献数据,从固定液本身、相界面吸附、热力学函数及柱极性的表征等方面探讨其原因,认为以烷烃为主的相界面吸附是影响RI可比性的重要因素,同时柱制备过程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张嘉捷  陈吉平  张乐沣 《色谱》1996,14(3):163-167
 测定了61个不同类型化合物在6根PEG20M石英毛细管柱上的保留指数(RI),结果表明各柱间RI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给RI数据库的应用带来了困难,结合文献数据,从固定液本身、相界面吸附、热力学函数及柱极性的表征等方面探讨其原因,认为以烷烃为主的相界面吸附是影响RI可比性的重要因素,同时柱制备过程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多取代烷基苯Kovats保留指数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秀华  张乐沣  车迅 《色谱》1996,14(4):244-248
提出一种从苯、单取代烷基苯及同取代基双取代烷基苯保留指数预测相关多取代烷基苯保留指数的简单、准确的新方法。只需做较少的实验,便可预测大量相关化合物的保留指数。研究表明,在4种固定相OV-101,Squalane,SE-30,PEG-20M上,计算出每一根柱子的保留指数Ⅰ的标准偏差在±2.4i.u.~±3.7i.u.之间。  相似文献   

5.
陈吉平  张乐沣  田玉增 《色谱》1998,16(1):6-12
以PEG20M为代表研究了石英毛细管柱气液色谱保留过程,提出了利用毛细管柱测定分配和吸附常数的公式,并测定了9个温度下的分配和吸附常数。计算了80℃和120℃下4支不同液膜厚度柱上吸附对保留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薄液膜的柱子上界面吸附对保留具有重要贡献;温度升高可以降低弱极性化合物(如正构烷烃和饱和醚)吸附对保留的贡献,但对其它化合物影响不明显。验证了正构烷烃、2-酮系列和正构伯醇的吸附常数的碳数规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交联XE-60和PEG-20M极性固定相非晶硅膜改性弹性玻璃毛细管柱,在适当的温度下,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UP)游离基引发交联,成功地制备了XE-60和PEG-20M极性柱,它们均具有柱效高、惰性好、化学稳定性好和耐溶剂、抗腐蚀、耐高温等性能,是一种新型的极性交联柱。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交联XE-60和PEG-20M极性固定相非晶硅膜改性弹性玻璃毛细管柱,在适当的温度下,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UP)游离基引发交联,成功地制备了XE-60和PEG-20M极性柱,它们均具有柱效高、惰性好、化学稳定性好和耐溶剂、抗腐蚀、耐高温等性能,是一种新型的极性交联柱。  相似文献   

8.
直链单烯烃保留指数与分子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秀华  张乐沣  车迅 《色谱》1997,15(5):372-377
根据同系直链单烯烃保留指数与同碳数正构烷烃保留指数差值与分子碳数间关系曲线拟合,提出预测同系直链单烯烃保留指数的准确公式。在SQ,PFE,PEG-4000上,利用所提出的公式对检验集中化合物保留指数预测值与实测值差的标准偏差在±0.9i.u.~±1.5i.u.之间。并且研究发现,同碳数、同几何构型直链单烯烃各位置异构体分子中双键位置与化合物保留指数具有指数关系。首次提出依据分子中双键位置预测其保留指数的准确公式。公式适合各种不同极性固定相。  相似文献   

9.
以乙基乙烯苯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在原位聚合制备的高聚物PLOT柱上用极性固定液PEG-20M和β,β'-氧二丙腈进行改性,制备成高聚物气-液-固毛细管柱。通过对柱子热力学参数k'值的测定,可研究液相在分离过程中的作用及形成气-液-固分离机理所需的液相量。通过制作vanDeemter曲线可研究柱子的动力学特性。发现在形成气-液-固柱后,曲线有明显的拐点,此时是否仍符合Golay方程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杨义芳  刘汉勋  沈宣铭 《色谱》1996,14(5):381-384
 以乙基乙烯苯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在原位聚合制备的高聚物PLOT柱上用极性固定液PEG-20M和β,β'-氧二丙腈进行改性,制备成高聚物气-液-固毛细管柱。通过对柱子热力学参数k'值的测定,可研究液相在分离过程中的作用及形成气-液-固分离机理所需的液相量。通过制作vanDeemter曲线可研究柱子的动力学特性。发现在形成气-液-固柱后,曲线有明显的拐点,此时是否仍符合Golay方程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测定间甲基二苯醚中的氯苯和间甲酚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茅力 《色谱》1998,16(5):456-457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间甲基二苯醚中的微量氯苯和间甲酚。实验条件:玻璃柱内填4%SE-30+0.2%PEG20M/ChromosorbWHP(60~80目),柱温150℃,载气(N2)流速35mL/min,FID检测,以邻甲酚为内标定量。方法具有灵敏(0.1ng)、可靠、快速(<20min)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杜  周继红  詹益兴 《色谱》1996,14(5):414-414
湘泉酒气相色谱法分析探讨李杜,周继红,詹益兴(湖南教育学院化学系长沙410012)(长沙市化工研究所长沙410007)1实验气相色谱仪:GC-14A,FID检测器;色谱柱:PEG-20M石英交联毛细管柱,50m×0.25mm;柱温:45℃(5min)...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出烷基苯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描述参数,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烷基苯类化合物在不同极性色谱柱上的QSRR模型。烷基苯类化合物在不同极性色谱柱上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其分子结构描述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在不同极性色谱柱上的烷基苯类化合物的色谱保留QSRR模型,并预测烷基苯类化合物的色谱保留值,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氯代苯、醇、酯类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其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相关性,研究了固定相极性对相关性影响,得出弱极性柱上测得的化合物保留指数能更准确地预测其分配系数,从而为极性化合物氯代苯、醇、酯分配系数的测定和预测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标准的变联SE-54毛细管上,准确地测量了20种农药的Kovats指数及温度系数,用以扩充Sadtler标准库,所测农药Kovats指数的温度系数在0.2-1.8指数单位/℃,显示出强极性和高活性,为克服Sadtler标准库对色谱柱和操作条件的苛刻要求,我们试用了保留值活数据库,替代程序升温条件下对农药定性,LRD用标准Kovats指数及其温度系数有作为基础数据,替代标准样,在不同的程序升温条件  相似文献   

16.
胺类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齐玉华  杨嘉安  许禄 《分析化学》2000,28(2):223-227
应用Am指数和引力指数G1对在3种体系下的胺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和结构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并运用最佳子变量集算法和人工神经网法进行了计算分析,在非极性固定相OV-101和极性固定相OV-225和NGA下均获得了比较好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硝基多环芳烃还原-七氟丁酸酐衍生物的色谱保留行为进行了研究。分别在SE-54,SE-52和HP-17色谱柱上测定了十七种硝基多环芳烃还原产物氨基多环芳烃-七氟丁酸酐衍生物的色谱保留指数。提出了适合于ECD保留指数测定的七氟丁酸酐衍生物保留指数系统,该保留指数与Lee指数间有良好的相关性。探讨了初始温度对保留指数的影响。有关结果可用于硝基多环芳烃或氨基多环芳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明生  徐晓白 《色谱》1994,12(4):238-240
 本文对硝基多环芳烃还原-七氟丁酸酐衍生物的色谱保留行为进行了研究。分别在SE-54,SE-52和HP-17色谱柱上测定了十七种硝基多环芳烃还原产物氨基多环芳烃-七氟丁酸酐衍生物的色谱保留指数。提出了适合于ECD保留指数测定的七氟丁酸酐衍生物保留指数系统,该保留指数与Lee指数间有良好的相关性。探讨了初始温度对保留指数的影响。有关结果可用于硝基多环芳烃或氨基多环芳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戊二醛合成体系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给出了环戊烯合成戊二醛体系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硅烷化担体载10%PEG-20M固定液,氢火焰检测器,列出了标准曲线和检测条件,变异系数均〈1.5%,相对误差±2.0%以内,该定量分析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20.
疏水条件下甾体化合物的分离及环糊精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应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CC)、反相色谱法和串联柱HPLC法分离 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LNG)、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等甾体化合物MECC分离在未涂层毛细管柱上进行。当电泳缓冲溶液为含20mmol/L的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添加剂和50mmol/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10mmo/L四硼酸钠(PH9.2)时,可实现快速分离。通过与反相色谱法和串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