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出血34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保松 《四川医学》2004,25(2):211-212
近年来由于非甾体类药(NSAIDs)抗炎、镇痛、抗血栓、抗肿瘤作用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越趋广泛,NSAIDs相关性溃疡并出血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988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经内镜证实NSAIDs相关性溃疡并出血的病例34例,现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因并发症需急诊外科处理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2000年我院收治的135例老年人因消化性溃疡并发症需急诊外科处理的临床资料,总结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治疗及危险因素。结果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其它一些抗炎药的频繁使用与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发病相关,同时使其外科手术率和死亡率大大增加。结论老年人若必须使用NSAIDs或抗炎药时,应使用小剂量并与抗溃疡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溃疡组与对照组进行询问服用NSAIDs史,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是否感染Hp。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于NSAIDs和Hp这一事件的优势比(OR)来评价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相对危险度。结果①服用NSAIDs的消化性溃疡OR值为2.225;②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为3.635;③服用NSAIDs发生胃溃疡的OR值为2.537;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为1.996;④单纯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值为6.85,单纯服用NSAIDs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值为6.10,既服用NSAIDs,且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值为13.70。结论①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机率较不服用NSAIDs的大;②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高于不服用NSAIDs;③服用NSAIDs发生胃溃疡比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机率高;④Hp感染者同时应用NSAIDs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广泛应用,NSAIDsSN关的消化不良状,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及其并发症逐年增加。因此,临床医生应重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提高对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水平。本文仅就近年有关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和胃镜下特点.方法 分析2005年11月~2010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断或治疗NSAIDs相关的上消化道溃疡46例,并排除Hp感染的干扰.结果 46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占30%;多发性溃疡和巨大溃疡较多,分别为22例(47.83%)和25例(32.60%);胃溃疡多于十二指溃疡,分别为34例(73.91%)和12例(26.09%);胃体溃疡多于胃窦溃疡,分别20例(43.48%)和12例(26.09%).结论 无消化性溃疡典型症状及以出血为首发症状比例较多是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多发性溃疡和巨大溃疡是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胃镜下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医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10d内有无服用NSAIDs及年龄(≥60岁)分为4组,对老年人NSAIDs组(Ⅰ组)、老年人非NSAIDs组(Ⅱ组)、中青年NSAIDs组(Ⅲ组),中青年未服药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597例病人,其中Ⅰ组82例、Ⅱ组95例、Ⅲ组45例。Ⅰ组心脑血管病史高于Ⅲ组,消化道出血病史高于Ⅱ组;Ⅰ组服用阿斯匹林类药物为主,发病多在服药1个月以上;Ⅲ组主要服用非阿斯匹林类NSAIDs,发病多在服药1个月以内(P〈0.01);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高;Ⅰ组无痛性溃疡、胃溃疡、多发性溃疡、复合性溃疡及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均高于Ⅱ组;胃体溃疡、胃黏膜萎缩发生率高于Ⅲ组;Ⅱ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较Ⅰ组高(P〈0.05)。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认识及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正确诊治NSAIDs胃病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51例NSAIDs胃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结果识别NSAIDs胃病的内镜下表现特点,其发生与溃疡危险因素呈正相关,既往有消化性溃疡或出血患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结论消化科医师应准确识别NSAIDs胃病的内镜下表现特点,建议NSAIDs应给予最小的有效治疗量,并及时监测血常规、大便潜血及行胃镜检查,对伴溃疡危险因素患者可同时预防性应用PPI及胃黏膜保护剂.以积极应对该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非甾体抗炎药致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的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的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10d内是否服用过NSAIDs,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SAIDs组与非NSAIDs组溃疡类型、溃疡数目、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使用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6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10d内是否服用过NSAIDs将患者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64例(17.78%)服用过NSAIDs。两组比较,服药组患者年龄偏大、多有消化性溃疡和心脑血管病史(P〈0.05);出血前消化道症状不明显(P〈0.01);血红蛋白下降更多(P〈0.05);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多发黏膜病损的情况在服药组更多见(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友具有消化性溃疡、心脑血管病史者更易发生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82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根除Hp,阳性和阴性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抗溃疡治疗,观察6周后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各组愈合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p感染并不影响NSAIDs相关性溃疡的愈合,且根除Hp对于NSAIDs相关性溃疡无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姚娜  张晓娟  周常春 《吉林医学》2012,33(4):834-835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相关性溃疡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78例NSAIDs相关性溃疡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系统的护理并加强随访,使患者从生理和心理上接受治疗方法,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明显降低了再发溃疡和出血的比例。结论: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患者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系统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降低了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刘伟国  孙瑞 《黑龙江医学》2005,29(2):106-108
目的 探讨非类固醇抗炎药物 (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0例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  6 0例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 ,胃溃疡 2 8例 (4 6 .7% ) ,十二指肠溃疡 2 6例 (4 3.3% ) ,复合性溃疡 6例 (10 .0 % ) ,多发性溃疡 4 2例(70 % )。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 17例 (2 8.3% ) ,其他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 4 3例 (72 .7% )。所有患者均使用奥美拉唑治疗 ,预后良好。结论 既往有溃疡病史 ,老年人、大剂量、联合用药 ,服药早期均是NSAIDs相关性消化溃疡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认识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药对消化道病变的高危性 ,溃疡率。 方法 :对 3 61例病人经内镜了解NSAIDs致消化性溃疡内镜下特点。 结果 :临床追踪口服NSAIDs情况。 讨论:NSAIDs药引起的副反应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并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岩 《辽宁医学杂志》2007,21(6):358-362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药物,其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但在长期大量服用时副作用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对胃肠道的损害,可引起消化不良、胃肠道黏膜糜烂、消化性溃疡和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据估计全世界每天有超过3000万人服用NSAIDs,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占40%.此外,越来越多的人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使NSAIDs的使用正日益增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使用NSAIDs的人群,25%出现胃肠道副作用,15%~20%长期服用者可出现消化性溃疡,甚至每年约2%~4%服用NSAIDs者可出现严重胃肠道并发症(包括消化性溃疡出血、穿孔、梗阻).因此,提高NSAIDs胃肠道安全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9年5月入住我院60岁及以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本次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出血,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中并发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42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发出血有119例(34.3%),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对可能并发出血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基础疾病、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无腹痛和复合性溃疡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基础疾病、服用NSAIDs、无腹痛和复合性溃疡是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高危因素,其中复合性溃疡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2006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因服用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2例,调查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服药种类、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以老年人尤为多见(62.5%),年龄越大症状越重,且疗效亦差.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糜烂出血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停用NSAIDs或对确需继续服用者换用小剂量、对胃肠损害小的药物,是治疗和预防NSAIDs胃肠黏膜损伤的关键.结论:NSAIDs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应加强对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尽量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经急诊内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血前1周内是否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分为服NSAIDs组(25例)和非NSAIDs组(81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年龄、出血前消化道症状、心脑血管病史、溃疡、Hp感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并出血的认识,提出干预和治疗策略,以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消化道产生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GU)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并上消化道出血又是其急症,近年来,由于高龄人口增多及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肌肉一骨骼疼痛及其他疼痛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使相关治疗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被广泛使用,使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及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多。现将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此类疾病3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宪友 《当代医学》2010,16(2):137-138
目的探求老年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我院2002年6月~2009年8月期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或/和出血的60岁以上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前有无服用NSAIDs将患者分为NSAIDs组(58例)及非NSAIDs组(51例),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NSAIDs组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非NSAIDs组;黑便或/和呕血发生率则明显高于非NSAIDs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表现:NSAIDs组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发溃疡、大溃疡(直径〉10m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NSAIDs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p感染率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NSAIDs相关性溃疡临床特点的认识,采取适宜策略降低NSAIDs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阿司匹林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的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前15天内是否服用过阿司匹林,将其分为两组经问卷调查了解病史、药物使用史等因素并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阿司匹林组与非阿司匹林组溃疡类型、溃疡数目、溃疡大小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加强对使用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