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腿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89年7月~1993年12月,应用小腿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1例。皮瓣完全成活30例,失败1例。皮瓣面积最大16cm×8cm,最小5cm×3cm,经随访效果满意。针对小腿内侧岛状皮瓣的特点和手术要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肢体创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总结应用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四肢肌腱、骨外露创面22例的临床经验。自1990年10月以来,应用该皮瓣修复手部创面10例,皮瓣面积最大12cm×9cm,最小8cm×7cm,蒂长2cm~5cm,宽4cm~5cm。修复膝、小腿及踝、足部创面12例,皮瓣面积最大16.5cm×12cm,最小10cm×6cm,蒂长7cm~12cm,宽3cm~6cm。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8例,边缘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2例。对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血供特点,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皮瓣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儿童足部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以来,应用皮瓣移植修复儿童足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18例,年龄3~10岁。其中采用吻合血管的肩胛皮瓣移植12例,肩胛骨皮瓣移植1例;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植5例。皮瓣面积最大17cm×7cm,最小6cm×4cm。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效果满意。文章讨论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和带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自1991年起,我们设计了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临床应用11例11指,均获成功。皮瓣的最大面积为4.0cm×3.5cm,最小面积为2.5cm×2.0cm。经术后3个月~3.5年的随访结果证实本皮瓣修复的拇指指腹外形美观满意,耐磨,功能理想。  相似文献   

5.
手指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我们设计了手指近节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斜行缺损,临床应用7例9指,均获成功。皮瓣最大面积2.0cm×3.0cm,最小面积1.0cm×1.5cm。通过对4具尸体8只手的应用解剖研究,结合文献及临床观察发现此皮瓣的静脉回流为指动脉→皮瓣→指静脉→逆行至指静脉远端→末节指背静脉→中节指背静脉→近节指背静脉→手背静脉,故术后发生静脉危象较少。手指近节侧方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修复后手指可早期功能锻炼.特别适宜修复示、中、环、小指指端斜行皮肤的缺损。  相似文献   

6.
第Ⅱ掌背动脉蒂掌背岛状皮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一种改良第Ⅱ掌背动脉皮瓣的新术式。方法 应用以第Ⅱ掌背动脉远端为蒂的旋转点的掌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7例,皮瓣面积1cm ×3cm~2cm ×4cm,血管蒂长6~7cm。结果 7例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当指背皮肤同时受损,而难以应用示、中指背岛状皮瓣时,可用此手部小型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陈瑞光来稿:我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共3例。皮瓣切取面积5cm×8cm~8cm×12cm。皮瓣全部一期成活。体会:此皮瓣手术方法简单易行,血运可靠,抗感染能力强,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8.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部骨外露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5岁,右外踝下方慢性溃疡,创面6.5cm×6cm,切除溃疡及瘢痕组织后创面为8cm×7cm,骨外露。设计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8cm×7cm,血管蒂长11cm,旋转180度覆盖骨外露创面,术后第2天拔引流条时见皮瓣淤肿、起水泡,于...  相似文献   

9.
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吕日新1985年5月~1990年8月,收治5例外伤所致足跟软组织缺损,瘢痕组织广泛的病例。男4例,女1例。年龄22~58岁。左侧3足,右侧2足。病史5个月~1年。软组织缺损面积5×4.5cm~8×7cm。其中4只...  相似文献   

10.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1,自引:27,他引:181  
目的:证实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15例踝周及跟底皮肤缺损的病例,取小腿后侧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4.5cm×3.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存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跟底及踝周皮肤缺损,提供一个较可靠的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颞浅动脉、腹壁下动脉、隐动脉、足背动脉、跖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小儿颜面部、手、肛周、膝部及足多种皮肤缺损共23例。皮瓣面积5cm×1.2cm~14cm×11cm,结果,19例Ⅰ期愈合,3例Ⅱ期愈合。随访3个月至5年,优良22例,有效1例。认为岛状皮瓣在小儿整形外科有其适应证,应用时需根据小儿特点,选用血供良好、易操作、无显著并发症的皮瓣,并应有更详尽的术前准备、更仔细的术中操作和更密切的术后观察  相似文献   

12.
静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熊明根,司徒扑,王晋煌,侯文明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带浅静脉干的掌、指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掌侧及指端皮肤缺损5例,其中外伤性缺损3例,瘢痕切除1例.感染性溃疡创面1例。皮瓣大小为5cm×3cm~3cm×2cm,...  相似文献   

13.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最大切取面积,并比较皮神经蒂皮瓣与静脉皮瓣、筋膜皮瓣、传统带蒂皮瓣在成活面积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取4侧新鲜成人尸体小腿,从小隐静脉逆行灌注美蓝并观察其蓝染面积的范围。另采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股部皮神经蒂皮瓣及上述3种皮瓣的模型,术后6天测量各组皮瓣成活面积。结果小腿后外侧皮肤出现蓝染面积在12cm×17cm范围内。大鼠皮瓣成活面积以传统带蒂皮瓣、皮神经蒂皮瓣为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筋膜皮瓣次之,静脉皮瓣最差。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最大切取面积不宜超过12cm×17cm。术时保留皮瓣内浅静脉和蒂部的部分深筋膜可提高皮神经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用胸脐皮瓣急诊修复四肢巨大创面13例,其中上肢8例,下肢5例,岛状移转6例,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7例。皮瓣大小26cm×10cm~40cm×12cm,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以此皮瓣急诊修复四肢创面,具有血管外径粗,血管蒂长,皮瓣血供丰富,抗感染及愈合能力强,皮瓣面积大,覆盖面广等优点。皮瓣并可携带肋骨作为骨皮瓣移植,以同时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5.
含指背感觉支全指背岛状皮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们采用合指神经背侧支的全指背离状皮瓣,转移修复邻指或隔指的全部或大部分常侧面皮肤缺损4例6指获得成功.皮瓣全部成活。此皮瓣可切取面积为2~3cm×6~7cm间,由于带感觉支.皮瓣感觉恢复时开始出现痛觉过敏,半年后痛觉恢复正常,但位置觉仍有双重感。  相似文献   

16.
我们设计主要以第1掌背动脉为蒂的手背双叶皮瓣,同时修复两个部位的手部皮肤缺损和拇指再造,共10例均获成功。皮瓣面积最小10cm×3cm,最大13cm×5cm,蒂宽1.5cm×2.5cm。皮瓣每叶面积最小为3.5cm×2cm,最大6cm×3cm。文中介绍了本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并对其手术适应证和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报道临床应用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实践经验。材料和方法:应用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骨外露、足跟贴骨瘢痕、溃疡共8例。皮瓣切取面积6cm×5cm~9cm×9cm。结果:全部皮瓣成活良好,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单安全、覆盖范围广,可有效地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β-七叶皂甙钠防止氧自由基对岛状皮瓣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旨在研究β-七叶皂甙钠在大白鼠腹部岛状皮瓣中的抗氧自由基功能,为其在颌面及成形外科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一、材料与方法将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按Ha-rashina的方法,在大白鼠右下腹设计一面积为3cm×6cm岛状皮瓣,第一、二组皮瓣血流阻断7小时30分钟时,分别经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武汉爱民制药厂生产,批号950306)1.5mg/kg体重,和同体积生理盐水,皮瓣缺血8小时时恢复再灌流;第三组动物只形成皮瓣,不阻断血流。全部皮瓣均在形成20小时时行光镜及电镜观察,检测皮瓣组织中超氧化…  相似文献   

19.
手指逆行血管蒂岛状皮瓣6例报告(摘要)李智慧,陈德松手指指端皮肤缺损修复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我们从1991年2月到1992年3月采用手指逆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胶皮肤缺损6例,疗效满意。本组皮瓣形成后覆盖创面面积为1.ocmXI·ocm~2·o...  相似文献   

20.
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以来,采用拇指背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6例,均获成功。皮瓣为1.5cm×2cm~4cm×3.5cm。经随访,拇指外形好,关节活动不受限,有痛觉恢复。手术的改进要点是:供区为第1、2掌骨背侧,不需切断拇短伸肌健。操作更简单,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