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基于酶催化银沉积的微间隙阵列电极的盐酸克伦特罗检测方法,采用微间隙阵列电极作为基础电极,将竞争性酶联免疫反应与酶催化银沉淀信号放大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低浓度盐酸克伦特罗检测的微间隙阵列电极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共价固定BSA结合抗原,经过竞争性免疫反应,捕获碱性磷酸酶结合抗体并催化银沉积.结果 显示,盐酸克...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性弧菌(VP)是我国沿海地区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逐年上升。目前定量检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国家标准方法为最大可能数法,该方法检测时限长且操作步骤繁琐,不能满足快速定量检测的需求。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的定量检测方法不断涌现,研发了多种快速灵敏的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常见的定量方法在副溶血性弧菌快速定量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充分了解各检测方法的特点,以期为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精准定量检测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国家标准中的定性检测法与快速检测法中的普通PCR法在检测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上的区别与优劣,为今后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的改进依据及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时快速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B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与SN/T1869-2007《食品中多种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法》对经阳性菌株污染的市售墨鱼干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并对2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2种方法在针对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上的比对结果均为检出。在实验耗时方面,国家标准法确认检出阳性需耗时4 d,快速检测法仅需耗时26 h。结论国家标准中的定性检测法与快速检测方法均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国标法在应对日常检验上标准且能够广泛应用,快速检测方法在快速、准确地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由其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已跃居我国食源性致病菌中毒数量首位。目前检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生化培养方法、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以PCR为基础的DNA分子检测方法等。本文总结了当前VP主要检测方法,包括免疫磁珠分离、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免疫层析测试、免疫传感器、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DNA适配体传感器、DNA杂交技术等,以期为VP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比较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国家标准GB/T4789.7-2003和修订法的检测效果。采用两种方法对3类食品(牛肉馅、冻鳕鱼和牡蛎肉)检测3个染菌水平,染菌试样共213份。结果显示,国标法和修订法对染菌试样的检测阳性数分别为47和83。对于3类食品的3个染菌水平,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修订法的检测效果等同或优于国标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特异地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致病基因的荧光PCR方法。方法 用7株已知其致病基因的VP标准菌株和检出菌分别对6种VP致病基因荧光PCR检测文献方法和本文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比较,并用6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对新建方法的特异性进行检验。结果 所建方法能够同时检测VP的3种溶血素,其检测结果与菌株的溯源结果及普通PCR结果完全一致,且与常见食源性病原菌无交叉反应。结论 本文建立的荧光PCR体系能够准确、快速、特异地检测VP的致病基因,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建立副溶血性弧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为靶基因,验证确定ddPCR方法的特异性及定量检测的线性范围,以常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海产品鳕鱼为样品进行阳性添加,确定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本试验中采用ddPCR检测得到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好,有效基因组DNA浓度范围为2~19440拷贝/20μL,分析得菌悬液浓度为50~4.86×105 CFU/mL,与3M测试片所得菌悬液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荧光PCR相比,可以进行更低浓度检测且能准确定量。结论:副溶血性弧菌ddPCR定量检测技术特异性良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海产品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文章拟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对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现有的控制措施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恒温实时荧光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加准确、快速地检测进出口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基因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引物,结合ESEQuant tube scanner来对扩增结果进行实时检测。结果显示:该引物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1-10 CFU/反应,约为荧光PCR的100倍)。126株副溶血性弧菌,恒温荧光法检测出126株,荧光PCR的方法检测出121株。恒温实时荧光检测仪与荧光PCR仪类似,均可以对检测结果进行实时监测和熔解曲线分析,表明该恒温实时荧光检测仪可广泛应用于基础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区域的临床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副溶血弧菌collagenase基因和霍乱弧菌omp W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DPO(dual priming oligonucleotide)引物,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这两种弧菌的多重DPO-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设计的DPO引物特异性较强,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DNA可分别扩增出307 bp与463 bp的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均达0.1 ng/μL。该检测方法对退火温度不敏感。利用该方法对69株疑似弧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合于对食品、水产品等中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进行快速筛检。   相似文献   

12.
副溶血弧菌的磁珠捕获及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结合免疫磁珠和PCR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新方法。本研究选用副溶血弧菌作为抗原免疫日本大耳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用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利用辛酸硫酸铵沉淀结合逆向吸附对多抗血清进行纯化,经SDS-PAGE和斑点杂交检测验证纯化后抗体的特异性。将纯化后的抗体偶联于羧基化修饰的纳米磁珠表面,用来进行菌体的捕获。结果表明,抗体的效价达到106,纯化获得只与副溶血弧菌发生反应的高纯度抗体。制备的免疫磁珠捕获率在55%~70%之间,且稳定性较好,盐离子浓度(3.5%NaCl、4.5%NaCl)对捕获率的影响不大,在pH5~9之间,磁珠捕获差异也较小。在对纯培养物的检测实验中,本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02cfu/mL;而在鱼肉糜样本中的检测限为103cfu/mL,且样品中高浓度杂菌的存在不影响检测灵敏度。免疫磁珠结合PCR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嗜盐性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以及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中。在我国沿海地区,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已成为微生物中毒的首要因素。本文分别以副溶血弧菌菌体、核酸、蛋白质和代谢产物为检测对象,介绍了各种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等目前副溶血弧菌的热点快速检测技术,对各种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合检方法,并对合检方法对比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阳性菌株,制备纯菌液、不同浓度梯度的人工污染样品。通过对30份纯菌液、30份人工污染样品和250份实际样品的检测,将建立的合检方法与行业标准(SN/T 1022-2010进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检验方法和SN/T 0173-2010进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对合检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合检方法,与行业标准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可靠,对实验仪器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适合基础检测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VP)的PCR检测方法 ,选取tl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用该引物对 14株从国内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 (经传统方法验证 )和 30株非副溶血性弧菌进行PCR扩增 ,并用此方法对人工污染食品进行检测。扩增片段表现出极好的特异性 ,对人工污染的冷冻虾仁、沙丁鱼的检出限为 10CFU g ,且与传统方法结果吻合。该方法适宜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素tlh为目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并对特异性、灵敏度进行了验证。LAMP最佳反应条件为,外内引物浓度比为1∶8,Mg2+反应浓度为4 mmol/L,d NTPs浓度为3.5 mmol/L,温度为65℃,反应时长为1 h,只对副溶血弧菌产生扩增反应,与其余细菌不产生扩增反应,细菌基因组DNA和纯培养物的灵敏度约为5.45×101 fg/μL和140 cfu/m L,对人工污染食品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限为2.8×102 cfu/m L。该方法反应时间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7.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以及鱼虾、贝类等海产品中,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我国沿海地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已经跃升食品中毒事件的首位。因此,为了提高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准确率,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目前,除了传统的检测方法外,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快速检测方法已成为副溶血性弧菌的主流检测技术。本文主要综述了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在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两种副溶血性弧菌为研究对象,探究水飞蓟素对于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琼脂板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确定水飞蓟素对两株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然后进一步通过研究水飞蓟素在不同培养基上处理后的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曲线、生物膜形成情况、细胞膜完整性及钾离子外流情况的变化,探究水飞蓟素在不同培养基上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水飞蓟素能够抑制生物膜的形成,损害细胞膜,导致细胞变形,显著增加钾离子外流,来抑制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并且不同培养基的抑制作用是不一样的。结论 水飞蓟素能够对副溶血性弧菌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有作为天然的抗菌物质应用于食品工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RAA)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根据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tlh 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引物筛选,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重组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 aidamplification, RAA)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 该方法在25 ℃-43 ℃条件下,30 min即可观察到检测结果。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RAA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与其他弧菌属菌种不存在交叉反应,灵敏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RAA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限为5.3×101 CFU/mL。用100份样品验证RAA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RAA方法和传统划线方法结果符合率为100%,表现出高度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RAA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