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特殊染色法(FRD)上皮组织染色技术用于宫颈癌前病变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英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 627例患者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宫颈口及宫颈管同时染色(FRD)、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3者任一项提示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以阴道镜取材、组织病理学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以病理诊断CINⅡ阳性为阳性标准,FRD上皮组织染色液的敏感性为97.50%,特异性为14.58%,阳性预测值为32.23%,阴性预测值为93.33%,诊断符合率为38.97%;TCT检查的敏感性为40.00%,特异性为91.67%,阳性预测值为66.67%,阴性预测值为78.57%,诊断符合率为76.47%;HPV检查的敏感性为81.25%,特异性为47.40%,阳性预测值为39.16%,阴性预测值为85.85%,诊断符合率为57.35%。结论作为较为敏感、简便、快速、经济的检测技术,FRD上皮组织染色技术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宫颈病变的重要临床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TCT液基细胞学薄片检测法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CT液基细胞学薄片检测法联合基因杂交捕获法(HybridCapture,HC-Ⅱ)对189例20~65岁已婚妇女行宫颈细胞学薄片检测法进行检测,细胞学异常及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行HPV检测,同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或颈管内诊刮,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189例样本中,细胞学检测灵敏度为61.11%,单HPV检测灵敏度为94.44%,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7.22%。结论: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准确、快速、敏感,可用于大规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且阴性预测值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特别是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高危型HPV感染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HPVDNA检测在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某医院宫颈门诊1391例患者作TCT检测,所测阳性结果行HPV DNA检测以及阴道镜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218例TCT阳性的患者,比较TCT、HPVDNA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结果:TCT检测阳性者218例中,HPVDNA检测的敏感度为87.25%,TCT检测的敏感度为71.5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CT及病理级别的升高,HPV阳性率也在升高。结论: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TCT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结合HPV检测可以提高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降低假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例体检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结果。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判定为阳性60例,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证实为阳性54例。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4%、 92.47%、 92.00%、 81.67%、 96.43%。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sane》2014,(5)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FRD)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人乳头瘤基因检测(HPV)单独与联合使用在早期宫颈病变中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鄞州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2 000例,宫颈外口和宫颈管两部位行FRD上皮组织特殊染色,并同时进行TCT和HPV DAN检测。若其中任有1项为异常者行常规阴道镜检查,宫颈外口异常者,根据阴道镜评估结果 ,在宫颈外口取组织行活检。统计分析FRD染色、TCT和HPV检测与阴道镜检查的符合率和敏感性、特异性,以及联合应用的价值。结果 FRD检测阳性与组织病理学检测阳性、宫颈高度病变的一致率分别为47.5%和14.9%,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4%和81.6%;TCT结果检测阳性率为61.8%,与常规阴道镜检测结果、宫颈高度病变的一致性分别为65.7%和78.7%,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1%和79.1%;HPV检测的阳性率为84.3%,与阴道镜阳性一致率为39.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8%和36.7%;联合检测组(FRD联合TCT/HPV)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各组(x~2值分别为4.56、11.77、6.09、5.54、3.23、9.07,均P0.05)。结论 FRD略优于TCT检测,但联合使用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DNA倍体分析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进行宫颈癌筛查的862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宫颈DNA倍体分析、新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DNA倍体分析或TCT结果呈阳性者,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取宫颈组织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此结果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计算宫颈DNA倍体分析、TCT及2种方法联合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这3种筛查方案的准确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组862例受试者的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为:正常宫颈组织为655例(76.0%)、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3级分别为109例(12.7%)、45例(5.2%)及39例(4.5%),宫颈癌为14例(1.6%),CIN2+(宫颈病变≥CIN2)检出率为11.4%(98/862)。宫颈DNA倍体分析结果的阳性率为32.5%(280/862),CIN2+检出率为10.9%(94/862)。TCT结果的阳性率为31.6%(272/862),CIN2+检出率为10.8%(93/862)。宫颈DNA倍体分析联合TCT筛查结果的阳性率为35.7%(308/862),CIN2+检出率为11.0%(95/862)。②宫颈DNA倍体分析、TCT及2种方法联合筛查CIN2+的敏感度分别为95.9%(94/98)、94.9%(93/98)与96.9%(95/98),特异度分别为75.7%(578/764)、76.6%(585/764)与72.1%(551/7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3.6%(94/280)、34.2%(93/272)与30.8%(95/30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3%(578/582)、99.2%(585/590)与99.5%(551/554)。宫颈DNA倍体分析与TCT联合筛查CIN2+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分别高于这2种方案单独筛查。 结论宫颈DNA倍体分析与TCT联合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可提高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本研究仅为回顾性研究,这2种方案联合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价值,仍有待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黄春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355-4356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两院480例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ell test,TCT)涂片,同时对阳性病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80例液基细胞学标本全部纳入分析,细胞学阳性139例,占28.96%;TCT检测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CINⅠ符合率为52.00%(13/25),CINⅡ符合率为47.06%(8/17);通过细胞学检测再行阴道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CINⅠ符合率为74.63%(50/67),CINⅡ符合率为54.17%(13/24)。结论:TCT与阴道镜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在临床使用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鸿  朱瑾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98-1900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涂片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婚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宫颈涂片检查的1 030例已婚妇女中有156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其中慢性宫颈炎91例,HPV感染15例,CINⅠ22例,CINⅡ8例,CINⅢ2例,宫颈癌6例。经阴道镜下RCI评分诊断CIN 36例,其中CINⅠ21例、CINⅡ9例、CINⅢ6例;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74%(36/38)。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以上可疑CIN 24例,其中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14例,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58.33%(14/24)。阴道镜下RCI评分诊断CIN符合率与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处理得出阴道镜诊断CIN的敏感性为95.50%,特异性为89.26%,两者联合的阳性预测值为72.21%,阴性预测值为95.85%。结论: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筛查子宫颈病变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可作为该地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筛查的宫颈脱落细胞特殊染色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6月在本院及多家医疗中心行宫颈病变筛查的女性共1176例。进行宫颈癌筛查两项,即人乳头瘤病毒(HPV)+液基薄层细胞(TCT)和宫颈脱落细胞特殊染色实验检测,对筛查出的宫颈病变阳性病例,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宫颈病变筛查中HPV、TCT和宫颈脱落细胞特殊染色实验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分析。结果:3种宫颈癌筛查方式检出的阳性病例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率TCT检测(40.1%)>宫颈脱落细胞特殊染色实验(28.8%)>HPV检测(19.6%(P<0.05)。宫颈脱落细胞特殊染色实验的灵敏度(62.1%)、准确度(80.1%)与TCT检测(53.8%、89.8%)无差异(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特殊染色试验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灵敏度、准确度与TCT检测效果相当,且具有便携性高、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和经济实用等特点,适合基层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0.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对官颈癌前病变筛查的价值.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8月部分患者行TCT检查,对其中细胞学检查提示阳性及细胞学阴性但临床高度可疑的患者行阴道镜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组织学病理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T检查3025例,共检出细胞学阳性287例(9.49%).对其中266例行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2.32%(81/11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2.86%(CIN Ⅱ 20/23,CIN Ⅲ 19/19),鳞状细胞癌(SCC)100.00%(6/6),腺癌(AC)100.00%(1/1),HPV感染符合率为70.41%(69/98).结论 该方法可提高宫颈病变尤其是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诊断率;细胞学阳性患者配合阴道镜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20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宫颈环扎术在孕15~23周实施.本院的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宫颈环扎术有所不同,采取了宫颈双“U”宇型缝合,术前、术后辅助保胎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18例,补救性宫颈环扎术2例。其结局为1例晚期流产;2例34周前早产,其中1例为孕33“周早产,新生儿体重1905g,另1例为孕31n周早产,新生儿体重l740g,均存活良好;另外17倒均于34周后分娩,新生儿均存活良好。20例患者均无胎膜早破和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预防反复晚期流产和早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20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宫颈环扎术在孕15~23周实施,本院的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宫颈环扎术有所不同,采取了宫颈双"U"字型缝合,术前、术后辅助保胎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18例,补救性宫颈环扎术2例.其结局为1例晚期流产;2例34周前早产,其中1例为孕33+4周早产,新生儿体重1 905 g,另1例为孕31+3周早产,新生儿体重1 740 g,均存活良好;另外17例均于34周后分娩,新生儿均存活良好.20例患者均无胎膜早破和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预防反复晚期流产和早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颈电刀锥切术在宫颈上下宫颈皮内瘤变(GIN)及早期宫颈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行宫颈电刀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宫颈电刀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结果的差异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宫颈电刀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结果完全符合70例(49.3%,70/142);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出血和宫颈粘连.宫颈粘连发生率为2.8%(4/142).出血<20 ml 125例,20~100ml 10例,101~200ml 16例,>200ml 1例.结论 宫颈电刀锥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净率高的优点.其对CIN和早期宫颈浸润癌的诊断率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ervical conization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and early cervical Cancer.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4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ervical conization and vaginoscope multiple biopsi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result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in pathology cervical conization and vaginoscope multiple biopsies in 70 cases(49.3%,70/142).The major complication of cervical conization was hemorrhage and cervix adherence.The percentage of cervix adherence was 2.8%(4/142).The blood volume<20ml,20-100ml,101-200ml and>200ml were 125,10,6 and 1 case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Cervical coniz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s of CIN and early cervical cancer.It is simple,short time,little hemorrhage and high excision rat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28例确诊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者,16例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施行宫颈环扎术的16例孕妇中,延长妊娠至足月8例,早产6例,流产2例,胎儿成活12例;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孕妇的孕周,提高胎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宫颈特殊染色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 Fang datebase)等数据库,收集关于宫颈特殊染色法(Folic acid Receptor-mediated Tumor Diagnosis, FRD)及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病变筛查诊断方面的相关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有16篇文献纳入本研究,FRD合并后敏感性为0.87(95%CI:0.856~0.895),特异性为0.757(95%CI;0.746~0.768),阳性似然比为2.495(95%CI:2.374~2.623),阴性似然比为0.192(95%CI:0.163~0.227),合并后S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897,Q值=0.828。TCT合并敏感性为0.806(95%CI:0.782~0.828),特异性为0.821(95%CI:0.812~0.831),阳性似然比为2.439(95%CI:2.313~2.571),阴性似然比为0.290(95%CI:0.255~0.330),合并后S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887,Q值=0.798。结论 FRD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其筛查效果与TCT相比无明显差异,且易操作、费用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Efficacy of cervical cytologic screening in the control of cervical canc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rvical cancer mortality in the U.S. has been declining, and thi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cervical cytologic screening. This report reviews data on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ervical cancer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ytologic screening. U.S. cervical cancer mortality has been declining consistently since 1946, with little change in the mortality trend after widespread cytologic screening. Incidence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in specific geographic areas has also declined. However, the rate of diagnosis of carcinoma in situ has increased sharply and parallels increasing cytologic screening rates. A causal association of cytologic screening with the decreasing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cannot be established using current data, especially considering declining mortality prior to widespread screening and increasing removal of women from the population at risk by hysterectom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1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其中52例为存在节段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时行不稳定节段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侧块钢板内固定组);同期75例无节段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行单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综合情况及脊髓功能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 随诊4~57个月,平均(20.46±13.21)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脊髓功能评分两组相近,手术后近期脊髓功能改善,侧块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6.54%(45/52),单开门组优良率为88.00%(66/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时远期脊髓功能改善,侧块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100.00%(52/52),单开门组优良率为88.00%(6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脊髓型颈椎病,能够保证植骨融合,维持颈椎稳定,防止术后畸形发生,有利于远期脊髓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