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宜春人文精神可概括为"二十四字要诀"和"八字方针",突出表现为宜春人的"多谋善断"、"务实苦干"、"勇于拼搏"、"诚实守信"等个性。作为赣先人"鸟虎图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人文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今社会对宜春传统人文精神有着不同的诠释,我们应该从反思传统中理性地认知、批判地继承、创造地弘扬,以便让新时代的宜春人文精神彰显她的文化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2.
抚州     
《高中生之友》2013,(11):I0004-I0004
抚州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上中游。东邻鹰潭市,西近京九铁路与吉安、宜春相接,北临鄱阳湖与鹰潭、南昌毗邻。南北长约222公里.东西宽约169公里,总面积18817平方千米。抚州文化昌盛,人文荟萃,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同时还有“赣抚粮仓”之称,是国家区域性商品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与五四时期相比,新时期作家借鉴吸纳西方现代派文学呈现出高度的自觉性。西方现代派文学对中国新时期文坛全面渗透,并被中国化,表现为与新时期社会变革同步,与新时期文学主潮合流,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融合。新时期文学吸纳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成功经验将对跨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给予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研讨了新时期和新世纪文学的命名、当代各体文学、当代文学与文化、当代文学与性别、当代地域文学与底层文学等问题,促进了学术界对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文化现象的总体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民间美术的文化功能和艺术魅力发生在生活中,和民俗生活密切相关。赣西民间美术样式丰富,宜春版画艺术和木板年画、剪纸等民间美术互相借鉴,共同尊崇赣西传统民间文化因素,传承着宜春民间美术文化。当代经济化的社会文化,影响着各种习俗文化的存在方式,宜春版画艺术也徘徊于传统模式和现代工具化样式的矛盾之中,作为宜春文化的艺术品牌,版画创作应该借鉴赣西民间美术创作特色,推陈出新,使宜春版画焕发新的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6.
宜春禅宋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发展禅宗文化的优势显著.通过对宜春禅宗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宜春发展禅宗生态旅游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在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政治乌托邦神话的破灭,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制约逐渐减弱,作家关注社会生活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视角,可以从文化、哲学、美学等不同视点来观照现实生活,新时期文学由此摆脱了“一元”.走向“多元”。虽然新时期文学可以列举许多特点,但从宏观上来看,“世俗化”是新时期文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有多种成因。主要表现为文化渊源、文学传统、现实状况以及作家创作心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文学语言领域相对集中地出现了大量的变异语言。这些变异语言,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影响的结果,是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语言层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出现了很多文学理论教材,这些教材都非常关注文学的价值。它们或从社会学视角观照文学,强调文学的认识、教育作用;或从美学的角度考察文学,突出文学的审美价值;或从文化学视野研究文学,侧重探讨文学的文化价值。形象地反映了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价值观念由社会论到审美论、再到文化论的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宜春开发禅宗文化、打造禅宗品牌文化的可操作性的分析,显示宜春经济发展的文化特色及其提升经济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宜春的龙舟活动,是全市城乡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宜春龙舟活动致力于继承和弘扬宜春龙舟传统文化,倡导文明、健康、激情、活力的精神,为宜春市的群众体育提供一个沟通平台和桥梁,为开发宜春旅游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新的思路。宜春有丰富的水源优势。开展龙舟运动和竞技比赛是我们朝着打造“旅游休闲之城,全民健身”理想目标的最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学重评是新时期初期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反思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学表征的同时,完成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建构。重评中的文学构想,文本重评中的历史依据的把握,以及在文代会中对作家队伍的重组,都成为新时期文化场域的特殊症候,标志着这一过渡语境的微妙复杂。  相似文献   

13.
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能为大众和社会中的个体重构精神家园,缓解人们信仰焦虑和思想荒芜的危机,找回存在的本真意义,使人诗意地栖居;宅是一个民族的文学与文化传统的载体与结晶,蕴含了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兴衰与荣辱、理想与激情、追求与挫折、崇高与尊严,体现了一个民族衍变的踪迹和心路历程,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丰富而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建构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论发展进程中,有明显的“文化转向”。从文化批判到文化研究,既是西方理论思潮影响的结果,又是本土文艺现实变化的产物。如何在“转向”中发展、重建文艺学学科体系,成为理论家们争讼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分析延安时期,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来,文艺工作者改造陕北民间文艺封建落后的思想,反映封建文化的内容,不适应新时代的文艺形式,形成一直沿用至今的民间新文艺;促进了边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陕北民间文艺更好的为抗战服务,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经典作品包含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层思考,往往是时代思潮的艺术化表现,对经典作品纯文学的解读具有天然的狭隘性和弊端。发掘作品思想与时代思潮的深度联系,由作品而了解民族文化,把知识的传授导向人生智慧的养成,应成为文学教学的一种追求,而教育者具备必要的思想史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是拓展文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主题性美术创作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进入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指导下,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美术创作路向:我们要将人民作为新时代美术创作的中心、源泉和话题,从人民中挖掘典型形象作为创作的内容和主题,并从社会现实中寻找创作题材以凸显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主题性美术创作具有审美认知、审美娱乐和审美教育等社会功能,能在潜移默化中宣传新时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中国人审美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在地域文学方面较为突出,而地域文学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在我国的地域文学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是以楚文化代表的湘文学。湘文学中所表现的忧患意识是作家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与其生存环境相吻合,使得这种忧患意识更为深层。刚烈民魂,主要产生于楚人的尚武精神。因而,湘作家在楚文化的背景之下,建构自己的艺术风格,使得湘文学在地域文学中具有独树一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母语既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又是划分不同文明形态的标志。作为世界上现今流行的“八大“语系之一的汉语言母语有着悠久历史和强健生命力。20世纪中国文学以“语言“的革新为肇端,文学语言的现代性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题话语。综观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的母语写作即使是在被历史性“解构“状况下也处于不断“重构“的努力中并形成了贯穿百年的建构过程:从20年代胡适、周作人等人倡扬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设想,到40—70年代“毛(毛泽东)文体“对母语文学的革命性再造,至世纪末人们在理论话语和创作实践层面对文学母语的重构。由20世纪中国文学母语化进程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中国文学如要在“全球化“中坚守“民族性“则必须发扬光大汉语言母语的诗性特征,使“语言“再度成为人的“诗意栖居“的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理论在不断的建构和解构中力求突破传统的话语样态,寻求自己的身份空间。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兴起文化研究的理论建构,是对文学艺术自律论的逆动;其丰富了文学研究方法,扭转了文学边缘化的逆境。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新变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关注,多学科学术资源在文化研究中得以整合,但文学理论自身的问题视野与价值立场却在文化研究中缺失。文化研究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同盟,其在价值多元的口号中生成虚无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