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两种术式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自2003年2月至2006年8月,对37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病人施行了肝移植术,男30例,女7例;年龄18~62岁,平均41.7岁.原发病分别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5例,急性重症肝炎2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均阳性.手术方式采用经典背驮式A组11例,改良背驮式B组26例,37例手术全部成功.结果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输血量少,医疗费用少.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具有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医疗费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3.
自 196 3年 Starzl首次完成原位全肝移植后 ,肝脏移植在全世界相继开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肝移植术式 ,如减体积性肝移植、活体部分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以及肝与其他器官联合移植 ,其中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以其特有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受体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认为 ,除恶性肿瘤外 ,对每一例施行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 ,均可尝试背驮式术式 ,如肝炎后性肝硬化、胆汁淤滞性疾病、酒精性肝硬化、各种其他肝病以及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在成人 ,适应症主要是坏死后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4.
背驮式肝移植的术中容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post-operation earlystage acute renal failure,以下简称ARF)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背驮式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罕见。自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我院共做背驮式肝移植手术30例,本文回顾性分析术中的容量管理的特点及术后早期ARF发生情况,并探讨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各期的液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学杂志》2006,21(12):11-13
  相似文献   

6.
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各期的液体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容量的变化及液体管理.方法 对56例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实施术中液体管理,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ECG)、有创血压(A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及肺动脉压(PAP),部分病例监测连续心排量(CCO).记录肝移植各期的出入量.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渡过手术期,术中总出血量平均为(3 895.8±2 443.9)ml(无肝前期及新肝期出血量相当,无肝期较少),总出液量(6 784.3±3 928.8)ml(以新肝期为主),总输血量(4 563.8±1 361.7)ml,总入液量(8 721.8±3 396.4)ml.无肝期HR增快、BP及CVP下降显著(均P<O.05).结论 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手术期间出入量变化极大,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循环指标,加强液体管理,维持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保护患者重要器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改良(附41例次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在终末期肝病中应用的利弊。方法:自1995年9月至2000年7月,对39例患施行了41次背驮式肝移植。对供肝静脉回流通道重建技术进行了逐步改变,由供肝下腔静与受体成型的肝静脉重建,到供、受下腔静脉的端-侧吻合及侧-侧吻合,并进行了供体下腔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右心房的桥式吻合和原旁位供肝肝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重建悬吊。结果:手术技术的改良既避免了肝静脉回流不同程度受阻的弊端,同时缩短了无肝期和下半躯体淤血时间。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改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并拓宽了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成人原位肝移植手术需使用常用的静脉静脉血管旁路的腔静脉重建技术。近年来无血管旁路转流的背驮式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成人原位肝移植手术常规运用背驮式技术的效果。美国迈阿密大学Jackson Memorial医学中心对1994年6月到2001年7月完成的成人原位肝移植10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人的人种、影响因子包括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以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共有918例进行背驮式肝移植,运用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可减少输血量、热缺血时间、以及减少使用静脉-静脉旁路转流。运用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的病人有75例(8.3%)出现顽固性腹水,5例(0.54%)静脉流出道狭窄(P=NS),术后肝肾功能衰竭发病率与传统手术相似。背驮式肝移植的总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5%、78%、72%。单一变量分析提示:腔静脉重建方法、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总输液量、总住院日、供肝年龄、以及肝脏肿瘤表现是影响移植肝存活的显著因素;多变量因素分析提示:冷缺血时间、供肝年龄、总输液量、以及总住院日是移植肝存活的预后因素。作者认为,大部分的成人原位肝移植可运用背驮式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背驮式肝移植可视化仿真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三维可视化仿真手术技术在背驮式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肝脏64排CT扫描数据,对CT图像进行分割,三维重建.重建出的肝脏及其管道模型分别以STL格式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修饰和平滑.利用系统的力反馈设备,进行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的仿真研究.结果 重建的肝脏模型形态逼真,立体感强;手术模拟过程真实、形象,且有"力"的感受.结论 可视化的肝脏重建模型立体、逼真,有利于肝移植手术方案的合理设计,降低手术风险及减少手术并发症;虚拟肝移植手术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Piggyback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 ,PBOLT)与经典式原位肝移植 (Standard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 ,SOLT)术式比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我院近年成功地为 8例晚期肝脏疾病病人施行了PBOLT的手术和麻醉 ,并观察了肝移植三个阶段 (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恢复灌注期 )血流动力学及血生化等的变化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8例接受原位肝移植的病人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16~ 5 3岁。其中Wilson病 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解放军150医院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4年5月10例临床肝移植的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肝移植病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手术病死率为10%。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腹腔内出血1例,胆漏2例,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1例,左肝外叶坏死1例。手术存活病例9例,其中1例于术后1年死于肝炎爆发,其余病例术后长期存活,最长1例生存期已达3年。结论确保供肝质量是肝移植成功的前提,良好的血管和胆管重建技术是确保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正确的术后处理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位猪肝移植无肝期和再灌注后影响供肝功能和受者存活的危险因素。方法共行35例原位猪肝移植,在移植前、无肝期以及再灌注后2h检测受体血流动力学、血气、肝功能、肝脏组织病理学以及血清内毒素变化情况。结果受体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心排出量(CO)在无肝期明显下降(与移植前相比,P〈0.01)。无肝期同时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状态。供肝再灌注后出现一过性高血钾,并伴有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明显升高(与移植前相比,P〈0.01)。再灌注后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在良好的体外转流状态下,无肝期及再灌注后血清内毒素、TNF—α值稍有升高,与移植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位猪肝移植受者在无肝期和再灌注后经历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明确以上危险因素的的发生发展,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大鼠改良式原位肝移植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技巧.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0只,体重200~250 g;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30~280 g,供体体重小于受体约30 g.其中SD大鼠为供、受体的同基因肝移植70只(SD-SD组),SD、Wistar分别为供、受体的同种异体肝移植60只(SD.Wistar组).采用改良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充分暴露第一肝门,不翻动肝脏先行门静脉灌注;在体一步法离断肝上下腔静脉,不带膈肌环;吻合肝上下腔静脉采用单线连续缝合;双线牵引法安装门静脉袖套.术后充分补液维持大鼠血液动力学稳定. 结果 供体手术时间(38.2 ±2.5)min,受体手术时间(45.6±3.5)min,无肝期(15.1±2.2)min,手术成功率93%,1周存活率92%,与传统二袖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D组手术成功64只,受体存活时间2~9个月,平均145 d;术后约3 d 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组织病理无明显变化.SD-Wistar组手术成功57只,受体存活时间8~20 d,平均10.5 d;大鼠于术后3~5 d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未经处理后均死亡. 结论 改良式肝移植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可为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手术期期处理特点。方法 对1例肝尾叶癌,2例先天性弥漫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及7例晚期肝硬变进行了原位肝移植,对其中1便11岁女孩进行了减体积肝移植(RSLT)。供肝均取20-40岁脑死亡的健康人。8例供、受者ABO血型相同,2例供者为O型,受者为A型。供肝采用单独肝脏切取法,以UW液进行门静脉和腹主动脉灌注。病肝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切肝法,在生物泵转流下切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0例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术,9例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1例为暴发性肝炎。全组病例均为儿童,年龄:3个月~12岁,其中男3例,女7例。作者指出,现阶段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的适应证多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移植对象多为儿童,手术时机应遵循不同适应证各自的发展规律,采取个体化的原则。但一旦确定了肝移植的方针后,则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6.
猪肝原位移植术中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猪肝原位移植术中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14只健康家猪在全麻下作右侧颈内动脉插管测定动脉血压并抽取血液标本,从右侧颈内静脉置管中心静脉压。术中输入不含糖的平衡盐液,供肝用Collin‘s液灌注。在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经左侧股静脉和门静脉插管,引流出的血流经体外转汉系统输入左侧腋静脉。于手术中不同时点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电解质和血糖测定。结果 在无肝前期,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成人尸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六月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感染或者移植物衰竭,然而远期并发症导致死亡的原因尚未完全明朗。本研究目的是分析远期死亡的常见原因以及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1991年10月-2003年4月间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为107例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了112次尸体原位肝移植,对术后存活超过半年的远期死亡患者进行了分析(平均随访时间2.6年,范围0.5-11.2年);对供体、受体和手术等变量采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肝移植术后远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研究期间112次移植共有34个移植物丧失(30.4%),其中有16个移植物在存活半年后丧失(14.3%)。总的1年、5年和10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是86.6%、73.3%和50.7%。远期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50%),器官功能衰竭(12.5%)。单变量分析法未能确定有意义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是成人尸体原位肝移植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远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狭窄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6年7月施行的696例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血管狭窄24例(3.4%),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及血管造影或CT血管重建证实,CDFI的诊断敏感度为100%;有临床症状者行介入治疗后均得以缓解.未发生与血管狭窄相关的死亡.结论 CDFI是监测血管狭窄的首选方法.应该根据血管狭窄发生类型、诊断时间、全身情况、有无并发症、肝功能损害程度来决定是否行介入治疗.部分患者可尝试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6年10月至2004年3月施行的98例次原位肝移植术.其中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有多次TACE史。结果本组病例仅术前有多次TACE史的患者发生肝动脉血栓5例,均经选择性血管造影证实。3例、1例和1例受者分别接受介入溶栓、再血管化手术和再次肝移植。与肝动脉栓塞有关的死亡率为60%(3/5)。结论术前多次TAcE史是移植术后发生肝动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监测血管并发症的首选方法。再血管化手术或再次肝移植是治疗肝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 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进行11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从手术操作的角度总结出实用的手术技巧,分析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处理预防措施。结果 导致大鼠术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麻醉意外、呼吸道阻塞、气胸、失血性休克、无肝期过长、空气栓塞。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吻合口漏血、感染、胆道梗阻、肝功能恢复差。结论 通过提高手术技巧,熟悉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大鼠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