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图书馆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作为我国纸质图书的分类依据之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专业类高校图书馆中,为了突显专业特色,无论是馆藏分布还是图书分类都具有一定的个性化。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作为中医药类高校图书馆,在馆藏分布方面,按照除西医类以外的医学类图书、西医类医学图书和除医学类以外的其他类图书进行划分。此种划分方法符合学校读者查找图书的习惯,但也使得"一书多号"的情况产生。通过对国内几所医学专业高校图书馆的opac访问与对比,结合工作实际情况,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制定出适用于本馆的图书分类细则,以便于统一编目人员的日常工作标准,尽量避免"一书多号"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当时仅有馆员6名,馆舍2室,文献资料数千册。随着岁月的流逝,图书馆的规模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扩大。1966年图书馆有了近3000m2的馆舍,1990年图书馆建了6000m2的独立馆舍。2004年末图书馆新馆破土动工,历时一年,2006年3月正式接待读者。新图书馆楼19000平方米的馆舍面积,成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的标致性建筑之一。新图书馆设有第一、第二图书借阅处、古籍阅览室、教师留学生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公共阅览室、研修室、学术报告厅、检索大厅等厅室。业务机构设二室、六部,即办公室、检索教研室、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信息技术部、参考咨询部、综合部。同时设有两个中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辽宁中医药文献检索分中心和辽宁中医药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负责辽沈地区的中医药文献检索和课题查新及其他中医药文献信息的服务工作。图书馆现有在编工作人员37人,全部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9人,另有工勤人员14人。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目前馆藏总量达86万余册,馆藏文献以中西医药学的中外文文献为主,兼顾相关专业、公共课文献及其他类文献。图书馆现有古籍文献1.8万余册,其中不乏明代、清初的刻本、孤本及稿本等珍善本古籍。近年来,图书馆非常重视数字化资源的引进、建设和利用,引进中医药相关数据库,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及电子图书等多种数字化资源。同时,自建馆藏中外文图书书目数据库、馆藏中外文期刊刊目数据库、馆藏声像资料数据库、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在校园网内全校读者可以随时检索利用这些数字化资源,充分发挥了图书馆高校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邱彤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122-123
自20世纪70年代末图书情报信息化发展以来,中医图书馆在情报一体化的进程中,也得到了内涵的扩大和外延的拓展,增强了信息意识,图书信息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是以图书馆的实际收藏为评价对象,而现代图书馆则以检索质量取代馆藏质量、以满足读者需求程度为标准。中医药现代信息网络的建成与发展,为中医与时俱进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2013年中、外文图书流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馆藏图书利用情况和医学生阅读倾向,为图书馆采编、流通、馆藏布局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提出了提高图书利用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邱彤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S):122-123
自20世纪70年代末图书情报信息化发展以来,中医图书馆在情报一体化的进程中,也得到了内涵的扩大和外延的拓展,增强了信息意识,图书信息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是以图书馆的实际收藏为评价对象,而现代图书馆则以检索质量取代馆藏质量、以满足读者需求程度为标准。中医药现代信息网络的建成与发展,为中医与时俱进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王颖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5):110-110
吉化松花湖疗养院图书馆是一所小型图书馆,馆藏不象治疗医院图书馆的图书、期刊专业性强、品种多。目前馆藏图书主要是以康复医学、保健医学、现代读物为馆藏特色。读者以本院医务人员和来自吉化一线的员工为主。由于来院人数有限,限制了图书馆工作的发展,直接影响了疗养院医疗、科研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早期由于医学等高校的经费较为紧张,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都非常有限,此时读者的阅读需求远大于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源,经常出现一书难求的现象.而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高校和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使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方面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包括电子图书在内,许多图书馆的馆藏图书数量已经突破了百万册大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信息中心.在馆藏资源丰富的同时,随之而来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将以往图书馆资源供小于求,转变为图书资源供大于求,读者在数以百万计的图书面前,很难有效地检索到适合自己的图书[1-2].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根据我校的馆藏资源和读者现状,提出了模板式阅读推广服务的构想和方法,希望对其他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信息传播交流频率的加快,图书馆藏书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事。通常对高校图书馆的评价往往以馆藏图书的数量和质量为主要依据,积极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则成为评价馆藏图书的质量和图书馆工作效益的重要标准。1 合理确定“借阅期限图书借阅周期的合理确定是图书馆图书流通邻域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图书利用率的基本保证。调控得好,图书流通加快,知识信息的交流面变宽,馆藏图书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11 根据不同读者确定不同的供借阅期限:在高等学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肩负着培养造就…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应加强中医药古籍馆藏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加强中医药古籍馆藏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并分析了中医药古籍的特点,提出了馆藏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京地区部分综合医院图书馆2011年-2013年馆藏中、外文热门图书进行汇总分析,了解不同年代、不同分类和不同出版社热门图书的流通借阅情况,以期对医院图书馆馆藏建设、图书剔旧和排架工作,以及出版社选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医院图书馆图书剔旧的必要性、范围、原则、方法步骤及剔旧图书的再利用,提高图书的合理利用效率,使医院图书馆保证合理的馆藏结构及馆藏质量,为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图书馆图书采选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对图书馆的文献进行调查分析,掌握馆藏情况,收集文献信息。结果提高馆藏质量。结论图书馆采选员认真、仔细地工作直接影响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开设中药学类专业部分高校图书馆本草类馆藏图书作为实证探究数据,通过书目数据核对、引文分析、文献及借阅数量统计、读者问卷等形式对馆藏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计算出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本草类馆藏图书质量评价分数。旨在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究定期进行馆藏质量评价,全面、客观掌握馆藏特点及学科保障情况和读者阅读需求满足程度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馆藏中2016年出版的图书为样本,获取图书馆借阅数据和当当网销售口碑数据,通过统计涉及变量的相关关系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发现网络口碑数据中的总评论数与图书借阅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为图书馆图书采访和馆藏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书库搬迁,架位测算与预留是关键因素。根据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导出书的页码、装帧形式等数据计算书背厚度,结合图书数量的年度增长和图书分类的汇总数据,可有效地指导馆藏图书架位测算与预留,并为图书馆的馆藏容量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医学院校图书采访工作刍议图书馆林秀岩医学院校由于专业特点而决定了图书馆服务对象和馆藏特色。图书馆能否最大限度满足教学、医疗、科研的需要,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的馆藏。而馆藏数量比例是否合适、质量高低,与图书馆采访工作有直接关系,尤其在经费紧张、书价...  相似文献   

17.
丰富的馆藏是优质服务的前提,努力提高馆藏质量是图书馆核心工作之一。对学院和附院40多个科室的急需用书调查表明:我院图书馆藏书建设还很薄弱。为提高馆藏质量,对图书报刊采购工作提出如下建议:1.充分发挥图书馆委员会的作用。目前馆藏系统性差,针对性不强。从出纳台对1988年索书单的统计资料得知:基础医学图书拒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古籍文献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汇集的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医药学术成就,是中医药学发展的源头活水。然而因其历时久远,受湿度、温度、光、尘、水、火等因素的影响和损坏,数量已越来越少,许多图书流传到现在已不仅仅具有文献价值,同时更具有重要的文物收藏价值和巨大的增值潜能。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是体现图书馆藏书特色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校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馆藏古籍的管理存在着许多观念以及方法上的问题,降低了中医药古籍文献的利用价值,因此亟待建立一套现代化专业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我国23所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在1994-2014年间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实力。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为统计平台,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23所中医药高校图书馆1994-2014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图书情报学科领域论文总发文量、核心期刊总发文量、h指数、高频被引论文、高产作者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3所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学科研究实力参差不齐,总体论文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对图书情报学科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与图书馆业务工作关系密切的文献检索、信息素养、参考咨询、资源配置等方面。结论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应当重视图书情报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重视核心研究者和研究团队的培养。馆员应当重视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注重在图书情报学科与中医药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馆藏建设、服务特色、科技建设及管理策略等四个层面对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图书馆在有限的空间内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优质服务,进行了全面介绍。中医药图书馆借助现代科技打破时空及地域的限制,在灵活及现代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个性化的服务;以人为本,按读者的需要不断优化馆藏;注重与中医药专业及临床人员合作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促进图书馆的服务从传统的辅助模式转变为伙伴模式,扩大图书馆对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