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的100例妇产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组过程当中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办法,对实验组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策略。结果在对照组当中,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而在实验组当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类似的问题。结论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的减小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某院分娩的孕产妇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孕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观察两组孕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无伤害发生率为92.9%、总满意度为97.6%,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妇产科护理中,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JCI标准运用于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生儿采取常规模式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新生儿落实JCI标准开展护理干预,分别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统计总发生概率。对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对比组间评分差异,调查各组新生儿家属对此次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另外,评估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通过落实JCI标准护理干预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经评估显示,观察组环境质量、护理操作质量、服务态度质量、规范性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表示对护理人员病房环境满意度、业务能力满意度、职业素质满意度、岗位责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另外,观察组新生儿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落实JCI标...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5,(7):548-549
目的:探讨在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过程中护理干预所起到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各类疾病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愈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整体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管路滑脱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4月应用品管圈前本院收治的患者,留置胃管529例,尿管1972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5~8月间应用品管圈后本院收治的患者,留置胃管476例,尿管1934例,设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管路滑脱发生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管路滑脱发生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管路滑脱(尿管、胃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正>在手术室中,不仅需要尽最大努力保证抢救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防止和降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利于患者后期康复[1]。手术室中护理工作的微小环节都可能会影响到抢救及治疗过程,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大型医疗事故的发生,出现医患纠纷,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2]。因此在手术室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十分关键。常规护理操作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术中不适,对护理质量无明显影响。OEC管理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目标管理体系,是由海尔集团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创立的管理方式,其中O为全方位管理(Overall),E代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12月15日至2019年12月15日收治的106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患者均安排开展常规风险管理,观察组53例患者均安排开展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手术室风险管理评分。结果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以及意外伤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的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以及护理投诉率均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的病史观察评分、术前评估评分、标识使用评分以及用药干预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室风险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对2014年1月至6月在儿科门诊应用留置针患儿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2014年7月至12月份与2014年1月至6月份留置针应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5.46%下降到实施后的4.33%。结论针对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实施护理对策干预,可有效保证留置针在儿科门诊的使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曾钰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605-606
<正>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核心目标,为了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我院护理部通过对本院发生的45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整改、落实,收到一定效果,现将我们的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管理对急诊内科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急诊内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前瞻性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内科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效果。方法2013年全院应用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修改质控指标和质控标准,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质控管理组,检查护理安全指标落实情况,对上报的不良事件追溯性督导检查,每季度对全院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013年的安全事件报告率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较2011、2012年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分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安全合格率均较2012年上升,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12年的89.0%上升至2013年的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自愿上报率,不良事件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维护和保证了患者安全,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182例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有3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为护理核心制度不落实占52.2%,其次为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占25.7%,后勤保障方面占21.9%.结论 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患者安全,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改善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状况,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相似文献   

13.
451例护理不良事件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451例护理不良事件,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类别、级别、当事人的职称结构及工作年限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主动报告的护理不良事件例数逐年增加,说明经过护理安全文化教育后,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认识观改变;外科发生的不良事件比内科多沪〈0.01),说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护理工作的难度及风险有关;低年资、低职称的护理人员更易造成护理不良事件,护龄在5年以下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高(P〈0.01)。结论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性主动报告管理系统对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作用。方法一方面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另一方面通过发放问卷及电话随访从患方了解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数。对于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实行无惩罚处理,注重从系统和流程中找出失误,营造分享文化氛围,公开进行分享。对瞒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则给予严惩。结果自2008年实行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性主动报告管理系统以来,主动呈报的护理不良事件逐年提高,从2008年的49件增加到2011年103件(P〈0.05),同时,病人满意度也逐年提高,从2008年93.1%上升到2011年98.4%(P〈0.05)。但是,责任性不良事件逐年下降,从2008年10件减少到2011年2件(P〈0.05)。结论实行护理不良事件的无惩罚性主动报告管理系统能有效减少责任性不良事件的发生数,提高病人满意度,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达到服务好、质量好、病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平台上的闭环式护理不良事件警讯上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全年针对护理不良事件采用普通人工上报,2016年全年采用网络平台建立闭环式护理不良事件警讯上报系统,对两个时间段内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18%、漏报率9.65%、护理不良事件处理时间(15.39±8.51)h,明显低于2015年[不良事件发生率8.38%、漏报率24.61%、护理不良事件处理时间(30.38±8.62)h],且跟踪率88.12%和护理质量考核评分(53.94±4.06)明显高于2015年[跟踪率61.50%、护理质量考核评分(48.67±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环式护理不良事件警讯上报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改善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减少漏报率,有显著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病例交叉研究在急性不良事件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clure于1991年提出的病例交叉研究是一种评估短暂效应所致罕见急性事件发生危险的方法。该研究方法的特点为:仅需患者的资料;对照为患者自身;患者的混杂变量(如性别)易控制;可避免对照组选择偏倚。病例交叉研究最适于有如下特征的因果关系的评价:个体暴露不时变化;疾病发生突然、潜伏期短暂;诱导期短暂。病例交叉研究现已用于多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评估,例如:疫苗的安全、药物性皮肤反应、药物暴露与不良后果,以及应用违禁药的风险等。病例交叉研究值得应用于急性不良事件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所致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E)的临床特征、相关规律及机制。方法检索1999年至2016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垂体后叶素所致ADR/AE的个案报道病例。用Excel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ADR/AE发生时间、ADR/AE累及的系统-器官等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病例91例,其中男性(61例,67.03%)明显多于女性(30例,32.97%),年龄主要集中在41~80岁(56例,61.53%),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13 h^10 d(71例,78.02%),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45例,33.09%)及代谢和营养障碍(44例,33.35%)比例最高。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垂体后叶素的ADR/AE规律和特点,加强安全合理用药,减少ADR/A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鱼骨图在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鱼骨图分析法在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实施鱼骨图分析法后的妇产科住院患者63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前的59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前存档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8%,实施后下降为0.63% (P<0.05).每月护理差错包括处置医嘱错误、给药错误、新生儿脐部感染、红外线灼伤或烫伤等护理差错或不良事件发生例次明显减少,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投诉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 鱼骨图分析法具有简便实用,分析问题一目了然的优点,责任明确,促进了护士对出现的不良事件积极上报,利于原因分析加以避免,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