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竹炭包膜氮肥的利用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溶出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尿素、塑料包膜肥、矿物包膜肥和自制的竹炭包膜肥对氮素溶出率和玉米盆栽的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施加到土壤中后淋失比较严重,矿物包膜肥、竹炭包膜肥、塑料包膜肥的氮溶出率均低于尿素(p均低于0.1),其中塑料包膜肥、竹炭包膜肥的溶出率显著低于尿素对照(p<0.01).尿素经过竹炭等包膜材料包膜处理后,在盆栽情况下,其氮素利用率可提高10%~25%,减少氮素溶出损失,有助于减轻对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竹炭包膜尿素在土壤中的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吸收法"研究了自制竹炭包膜尿素(BCCU)在土壤中的氨挥发损失情况,以及施肥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对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的竹炭包膜尿素氨挥发损失量显著减少。在每千克土壤中,施氮600 mg时,两种包膜氮肥氨挥发损失量分别比尿素减少31.8%和19.3%;施氮1 000 mg时,两种包膜氮肥氨挥发损失量分别比尿素减少21.82%和16.66%。在两个施肥水平下,供试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均可用Elovich动力学方程Yt=a blnt来描述。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等对氮肥氨挥发有较大的影响,氨挥发量随着含水量和温度的上升而递增。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拟酸雨淋溶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模拟酸雨对三峡库区灰棕紫泥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pH值越低对土壤酸化影响越严重;不同酸雨淋溶经不同层次土体的收集淋出液的电导都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淋出液的pH值却显示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土壤pH值和CEC含量越高,淋滤液的电导率越大;土壤盐基离子的淋失量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而增加,而土壤铝的淋溶量随酸雨pH值下降而上升。经不同的酸雨淋洗后,对不同层次土体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肥耦合下棉花土壤氮素转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气压过程分离(BaPS)方法研究了江西棉花在不同水肥耦合下的土壤总硝化、反硝化和呼吸速率.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土壤的化学成分含量明显不同,减少灌水有利于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的形成,增加灌水则有利于铵态氮的形成,增加施氮肥有利于全氮、硝态氮、全钾的形成,土壤酸度减小;水处理对土壤铵态氮影响高度显著,对硝态氮、pH影响显著;肥处理对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pH影响高度显著,对全钾影响显著;水肥交互只对铵态氮影响高度显著;氮肥和一定范围内灌水的增加都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最适合硝化细菌活动的土壤体积含水率范围为20%~30%;土壤温度和速效氮的含量是影响总硝化速率的2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模拟酸雨对三峡库区黄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pH2.50、3.50、4.50、5.60的模拟酸雨对三峡库区黄壤进行了室内土柱淋溶实验,研究表明:长时间受酸雨淋洗,黄壤对酸雨的缓冲性能降低,且酸雨pH值越低,对土壤酸化影响越大;不同酸雨淋溶不同层次土体的收集淋出液的电导都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且都有一个峰值,但峰形有明显差异;铝的淋失量随酸雨pH值下降而上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膜孔灌灌施条件下氮素运移转化分布规律,利用研制的膜孔点源入渗装置,在室内进行灌施条件下的氮素入渗试验,测试不同尿素肥液浓度下膜孔累积入渗量及土壤中氮素含量。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随灌施肥液浓度增大而增大;尿素肥液浓度对土壤中铵态氮及硝态氮含量在剖面分布影响较小,对其含量影响较大;转化生成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硝态氮分布范围随灌施肥液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淋洗剂对土壤铅淋洗效率及养分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个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苹果酸(MA)和柠檬酸(CA)3种淋洗剂对某铅选矿厂周围铅污染土壤进行了模拟淋洗研究,测定了铅的去除效率和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的流失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Pb污染较为严重,平均含量达到1 389 mg/kg。在同种浓度处理下,土壤铅的淋洗去除效率依次为EDTA-Na2>柠檬酸(CA)>苹果酸(MA)。随着淋洗液浓度的增加,铅的淋洗去除效率增加,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的淋洗流失量也逐渐增加。同种浓度下不同淋洗剂淋洗的养分损失量顺序不完全一致。结果表明,在4种淋洗剂中,EDTA-Na2是最有效的土壤铅污染淋洗剂,在强化植物修复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施用污泥盐碱土中污染物的淋滤行为,通过孵育实验和淋滤实验研究了施污泥后盐碱土中养分含量、重金属形态分布,以及土柱淋滤液中总有机碳、N、P污染物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孵育0 d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2.5倍,总氮、磷分别增加4倍、2.4倍;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3.2倍、11.6倍和1.2倍。随孵育时间的延长,养分总量有所降低,速效养分有所增加。施用污泥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影响较小,孵育60 d后,可交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的Zn、Ni、Pb明显降低;土壤淋滤液中TOC、TN、NH4+-N、Cr、As、Pb、Ni的浓度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若孵育60 d后改良土壤经历降水,淋滤液中污染物含量已接近对照值。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于土壤无机氮固持的影响,选择稻草秸秆生物炭(RBC)和玉米秸秆生物炭(CBC)作为吸附剂,开展了不同生物炭种类、生物炭添加量、对于不同无机氮浓度以及不同土壤pH条件下无机氮固持效果影响的实验,系统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于土壤中无机氮固持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无机氮有显著的固持作用,3%RBC处理的土壤氨氮、硝氮固持率分别达到8.89%~43.75%、7.79%~28.50%,3%CBC处理的土壤氨氮、硝氮固持率分别达到35.61%~48.77%、4.81%~41.26%。CBC的无机氮固持率优于RBC,土壤中施用质量分数3%的生物炭时土壤无机氮固持效果最佳,土壤氨氮、硝氮浓度为60mg/kg、20mg/kg时更有利于土壤无机氮固持,适宜固持氨氮的土壤pH环境为弱碱性(pH在5.5~6.5),适宜固持硝氮的土壤pH环境为弱酸性(pH在6.5~7.5)。综上,施用生物炭对于土壤无机氮具有较好的固持效果,可有效减少无机氮流失。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以潘一矿复垦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含水率、容重、pH值、有机碳、速效钾、速效磷和全氮7项指标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特性及肥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区土壤特性相比,潘一矿复垦区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含量偏低。但是土壤容重较大,pH值略高显弱碱性。在土壤剖面上,这7种指标在各层含量差异不大。潘一矿复垦区土壤营养元素中有机质和速效磷比较缺乏,特别是有机质含量严重缺乏。风化后的煤矸石对土壤有一定增肥作用。但是,由于煤矸石偏碱性和含盐量较高特点,容易引起接触层土壤发生盐化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草原不同牧鸡密度及距离鸡舍不同距离对土壤的含水率,pH值,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有机质及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密度对土壤磷含量、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含水率都存在显著影响,离鸡舍距离只对铵态氮和含水率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放牧密度的增加土壤磷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放牧密度为400R/hm^2时土壤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密度和空白;放牧后铵态氮含量有所下降;随着放牧密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升高,放牧密度为800R/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基本稳定且高于空白;放牧后土壤全氮总体有所下降,但在放牧密度为400R/hm^2时土壤全氮含量总体比其他密度高,且接近空白;随着放牧密度的增加,含水率总体降低,放牧密度为200R/hm^2时土壤含水率接近空白.  相似文献   

12.
无机包裹型缓释复合肥料以颗粒状氮肥(尿素、硝铵)为核心,采用枸溶性磷肥或含有植物营养成分的固体缓释剂作为包裹材料,通过改变不同肥料的空间结构及化学组成,实现氮、磷的缓慢释放,生产过程产生的化学能可将系统中的水分干燥,实现无干燥生产. 产品同时含丰富的磷、钙、镁、硅、氮/钾等元素,是一种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功能性复合肥料. 通过改变包裹工艺及配方可对养分含量及缓释性能进行调整,也可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实现肥料的功能化. 通过在玉米、水稻、小麦上的试验表明,包裹型缓释复合肥料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持续有效地向作物供肥90 d~120 d,减少常规施肥量20%~30%,无需追肥,仍能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这种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缓释性适中、养分全面、环境友好等特点,表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降低缓释肥料的生产成本.方法以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基本材料、植物油为增塑剂对尿素进行包膜,用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和甲苯两种体系的溶剂进行溶解,制备包膜肥料.用水中溶出率法和土壤淋溶法研究包膜尿素控释效果.结果表明植物油对聚苯乙烯具有良好的增塑性,采用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和甲苯两种体系的溶剂进行溶解制备包膜肥料,除A1外,其他5种肥料初期溶出率均低于40%,可以确认用此两种体系溶剂溶解聚苯乙烯皆可行,混合溶剂体系的效果更好些.该包膜肥料的包膜量以10%为最佳.结论利用了聚苯乙烯废弃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白色污染”,同时又提高了尿素的利用率.综合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实现可持续性的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半湿润的南京地区,以微型马铃薯荷兰七号为指示作物,采用平地起垄覆膜的种植方式,分别选用黑色地膜(BM)与普通白色地膜(WM)做比较,并以不覆膜的平地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微型马铃薯生理指标、产量以及种植区土壤质量的影响.发现BM处理下微型马铃薯的淀粉质量分数和产量最高,较WM处理增产31.1%,较CK增产43.7%;覆膜处理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的速效钾质量分数,BM处理下耕层土壤的速效磷质量分数最低,但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覆膜处理有效提高了微型马铃薯出苗期的耕层土壤含水量,BM处理下微型马铃薯生育期内的表层土壤温度明显低于WM,且高于对照,对微型马铃薯的生长更有利.  相似文献   

15.
草地分布十分广泛,且大多位于生态脆弱带,对全球变化响应十分敏感。本文综述了草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功能基因丰度对氮沉降响应的研究进展。在低氮条件下,氮沉降有利于土壤无机氮库、有效磷和有机碳库的储存,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的增加。随着氮沉降量持续增加,将加剧土壤酸化,硝态氮的淋失,降低有机碳库和磷库储量、降低微生物量和多样性等负面效应,引起草地生态功能退化。因此,为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维持其生态功能,未来应加强对我国不同草地生态系统氮饱和阈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