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重复的老年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方法:老年Wistar雄性大鼠乌拉坦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连通呼吸机,左侧3、4肋间开胸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收紧结扎线当时出现前降支支配区域心肌变苍白或发绀,心电图ST段抬高≥0.2 mV或T波高耸形成单峰融合波,提示结扎成功。结果:60只老年大鼠,死亡6只,成功制备54只,模型制备成功率90%,22只出现心室纤颤(室颤),其中3只死亡,室颤发生率36.7%,室颤死亡占总死亡的50%。结论:正确使用麻醉药、顺利气管插管、准确结扎冠状动脉及减少术中出血与肺损伤是制模成功的基础,本文建立的方法简单、有效,为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进行改良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可重复性.方法 40只SD大鼠腹腔内注射苯巴比妥钠全身麻醉后,气管切开并插管,小动物呼吸机辅助呼吸.常规消毒铺巾后,切开左胸前区皮肤,经左侧第3、4肋间进入胸腔暴露心脏,明确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后结扎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对围术期各种可导致结扎失败和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大鼠存活率为95%,4w时存活率为92.5%.结论 通过方法改进能够快速有效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降低大鼠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实验模型。方法采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直视下经口腔气管插管、开胸行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法,术后给予呼吸道管理;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病理组织学和坏死心肌组织学定量检查来证实。结果 40只模型组大鼠中,死亡6只,模型制备成功率85%。大鼠术后30 min,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结扎前降支血管后24 h和40 h时间点,模型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较假手术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 h时间点血清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亦升高(P0.05);组织切片镜下观察病变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疏松,细胞核固缩、碎裂;模型组心肌梗死与左心室湿重比值较假手术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简单,创伤轻,成功率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脉结扎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方法 40只Spraug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冠脉结扎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经麻醉后,气管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打开左侧胸腔,暴露心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假手术组只用线穿过左前降支而不结 扎,其余步骤同冠脉结扎组。手术前后均行心电图检查,4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取出心脏,观察其外形变化,行HE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 结果 冠脉结扎组制作心梗模型成功率为100%,术后存活率为65%,假手术组术后存活率为80%。冠脉结扎组术后4周取出的心脏,左心室较假手术组扩大,缺血区室壁变薄。 结论 冠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效果稳定,成功率高,制作方便,经济易推广。  相似文献   

5.
降低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死亡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低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结扎180只Wistar雄性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分析麻醉药品、气管插管方法、结扎部位的高低及术后护理等因素对大鼠死亡率的影响,并取心脏组织行HE染色、氯化四唑(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确认模型成功建立.结果 水合氯醛麻醉死亡率15%,戊巴比妥钠麻醉死亡率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气管插管大鼠死亡率10%,经气管切开插管死亡率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术后护理大鼠死亡率5.9%,无术后护理大鼠死亡率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结扎部位的不同对大鼠手术死亡率及手术成功率亦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本研究显示麻醉药品、气管插管方法、结扎部位的高低及术后护理等因素均对梗死模型的死亡率有影响,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品和剂量以及气管插管方法,正确的结扎部位及适当的术后护理等可明显降低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不需要通气辅助呼吸的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并对制作过程中的技巧细节进行分析。方法 40只C57/B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手术组(25只)和对照组(15只),于麻醉状态下在左侧第3,4肋间隙挤出心脏,手术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操作与手术组相同。28天后,心脏超声系统进行心功能测定对比,解剖进行形态对比和病理染色对比心肌梗死和纤维化。结果至术后第28天,手术组心肌梗死小鼠的生存率80%,对照组的小鼠生存率100%。超声检测显示28天后手术组小鼠心功能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由3.52±0.10 mm扩大到4.65±0.08 mm(P<0.0001),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由2.60±0.19 mm扩大到4.36±0.13 mm(P<0.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由66.70%±1.41%下降到29.70%±1.64%(P<0.0001),左心室缩短分数由35.90%±1.01%下降到14.20%±0.80%(P<0.0001)。肉眼可见手术组小鼠心脏左心室心腔变大,心室壁明显变薄,梗死面积可达45.10%±1.53%;HE、免疫组织化学、Masson病理染色可见有明显纤维瘢痕形成,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此种方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高效快捷,动物死亡率低,结果明显,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一种微创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并利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价.方法 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心梗组(MI,n=30)与假手术组(Sham,n=10).术前及术中用异氟烷对动物行吸入麻醉,于左胸3、4肋间做一1.0 cm左右切口,将心脏从胸壁窗口挤出.MI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心梗模型;Sham组冠脉只穿线不结扎,其余操作同MI组.术后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经心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判断模型成功与否.结果 MI组小鼠存活率为78.6%,Sham组为100%.超声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I组小鼠的LVAWd、LVAWs、EF及FS均明显降低(P<0.05),LVIDd与LVIDs明显增加(P<0.05).Masson染色可见MI组小鼠的左心室腔明显增大,心室壁变薄,纤维化面积增加[(13.54±1.39)%比(0.08±0.03)%,P<0.01].结论 采用本法制备小鼠心梗模型具有微创、快捷、高效、无需使用呼吸机的优势,而且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开胸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索病理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支持下,开胸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同时记录手术前后心电图,并于术后1、2及3d处死并取其心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开胸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后,25只大鼠中5只存活,7只死于心脏停搏,8只死于术中大出血,5只死于呼吸衰竭。病理组织学检查示存活的大鼠均出现左心室心肌大片断裂,心肌组织疏松,溶解,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或呈典型的心肌凝固性坏死病理表现。所有大鼠均出现心律失常,事性停搏或心室纤维颤动。结论通过开胸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对大鼠的刨伤大,成功率较低(20%)。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良好稳定的通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开胸结扎犬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菌条件下,16只健康杂种犬全麻后,开胸暴露心脏,预阻断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第一对角支下距左主干1.5 cm处3次,5 min/次,后予结扎,应用结扎前后犬体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心电图(ECG)改变、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病理组织切片等确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建立情况.结果 16只健康杂种犬中,存活6周12只,存活1周1只,麻醉意外死亡1只,术中死于室颤2只.认为采用本文方法可成功制备AMI动物模型,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术后可长期饲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模型。方法收集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203例,16例(7.9%)死亡。结果16例(7.9%)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律失常、低血压、是否应用吗啡和甲胎蛋白水平5个因素可影响AMI患者死亡(P0.05)。经多因素分析,低血压、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和甲胎蛋白是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AMI患者死亡概率模型:P=1/(1+e-y),其中Y=4.147+0.18X1+1.15X2+1.34 X3。模型预测AMI死亡的准确度为81.8%,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2.4%。结论低血压、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和甲胎蛋白水平可作为预测AMI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后模型能较好地判断AMI患者的存活概率。  相似文献   

11.
郝跃文  孙立军 《心脏杂志》2015,27(2):139-141
目的:运用球囊封堵法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通过磁共振(MR)判定模型建成与否。方法:实验使用12头小型猪,麻醉后经右侧股动脉将球囊导管置入至左前降支第1对角支下方0.5~1.0 cm处堵闭90 min,直至心电图证实AMI形成,并行MR True Fisp-PSIR序列心肌延迟灌注扫描及HE染色。结果:12头小型猪中10头成功建立AMI模型,MR延迟灌注扫描在T1WI双反转序列上,室间隔呈半月形低信号。HE染色法显示,封堵血管远端的心肌细胞核淡染、胞浆溶解。结论:冠状动脉球囊堵法是一种简单安全的建立AMI模型的方法,MR可更直观地观察到梗死区面积、组织水肿及心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制备犬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形成透壁性心肌梗死。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8);对照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实验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第一对角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6周后,进行心脏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犬术后6周,对照组存活6只,存活率为75.0%,实验组存活5只,存活率为62.5%,两组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590)。对照组存活的6只犬中,有2只犬大体及组织病理观察均见明显的心肌梗死区,而另外4只犬大体观察未见明显的心肌梗死区,组织病理观察可见梗死灶;实验组存活的5只犬大体及组织病理观察均可见明显的心肌梗死区;两组形成透壁性心肌梗死的犬只数有统计学差异(P=0.022)。结论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第一对角支,能形成透壁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制备心肌梗死模型的有效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堵闭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探讨运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选用苏中幼猪11只,麻醉后经股动脉或颈总动脉置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堵闭血流120min。观察心电图、心肌酶、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结果发现,存活7只猪均完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的封堵,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图形变化,血浆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并呈动态演变:术后1h超声检查出现间隔上部及前壁局部运动异常;术后2至4周造影复查显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心室壁异常运动;存活7只猪均成功地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另4只猪分别在堵闭60~100min因心室纤颤死亡。结果提示,运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保持封堵冠状动脉通畅;与开胸法相比更接近人体状态,具有创伤小、动物生存时间长并易于术后馒头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5 mg/kg脂多糖,造成急性肺损伤,于注射脂多糖2 h后,分别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血清蛋白含量、肺泡灌洗液中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计算肺湿/干重比、肺通透指数,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实验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提示脂多糖组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出血、水肿,而生理盐水组肺组织损伤轻微。对照组肺湿/干重比、肺泡通透指数、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均显著低于脂多糖组(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则高于脂多糖组(P<0.05)。脂多糖组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粘附分子-1、白介素-8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此模型基本符合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及动物模型的考察指标符合临床,说明本模型是成功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观察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动态变化。方法选用中华小型猪16只,麻醉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后经微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堵闭猪钝缘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0、30 min和1、2、3、4、6、8、10、12、24、48 h抽血观察IMA的动态演变。于术后1、3、5、7、10天处死猪,取出心脏,取心肌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15头猪心肌梗死造模成功,心电图、心脏标本、病理切片均显示典型心肌梗死改变。IMA在猪心肌梗死后10 min后即开始升高,6 h达峰值,48 h降至正常范围。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法建立猪AMI模型科学可靠,简单易行,可重复性强。IMA是AMI早期的敏感指标,血清IMA水平的动态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和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颖  王江  李振魁  祝善俊  聂凌  宋熔 《心脏杂志》2006,18(4):404-406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模型,并进行评估,以提高存活率和成功率。方法分批对160只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手术,同时设48只假手术组,计算死亡率。在4周时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检测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计算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 ax)和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 ax)。结果4周时模型组心率、+dp/dtm ax和-dp/dtm ax绝对值均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P<0.05,P<0.01,P<0.01),LVEDP则高于假术组(P<0.01)。随着手术大鼠例数的增多,存活率得到提高(P<0.05)。结论心梗后4周形成心衰模型,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提高动物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大鼠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采取开胸术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观察结扎远端心肌颜色的改变和心电图变化确定是否梗死。结果:所有大鼠出现明确的梗死改变,心电图J点抬高,可出现Q波。早期死亡率为15%,总死亡率为22.5%。结论:准确结扎前降支才能保证造模成功,加强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手术后大鼠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明胶海绵栓塞冠状动脉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观察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动态变化。方法选用中华小型猪16只,麻醉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后经微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堵闭猪钝缘支(OM)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0 min、30 min、1、2、3、4、6、8、12、24、48 h抽取猪耳缘静脉血观察IMA的动态演变,并于1、3、5、7、10 d后处死取出心脏,取目标心肌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15头猪心肌梗死造模成功,心电图、心脏标本、病理切片均显示典型心肌梗死改变。IMA在猪心肌梗死后10 min后即开始升高,6 h达峰值,48 h降至正常范围。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法建立猪AMI模型科学可靠,简单易行,可重复性强。血清IMA的水平的动态检测对于AMI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置入铜丝缠绕型支架制作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猪冠状动脉内置入铜丝缠绕型支架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可行性,建立一种新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方法16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经股动脉穿刺,在前降支置入自制的铜丝缠绕型支架。1周内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处死取出心脏,取目标冠状动脉和心肌,做病理学检查。结果16头小型猪均发生了心肌梗死。梗死发生后死亡2头,其中1头在术后8 h猝死,1头在术后1周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时死于麻醉中;其余14头均存活在1周以上,完成复查,总的成功率为87.5%。结论该模型制作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本低、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诸多优点,可作为较好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胃排空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胃排空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2只 AMI 模型大鼠(AMI 组)和9只假手术大鼠(假手术组)用锝~(99m)亚锡喷替酸~(99m)TcDTPA)标记的面粉糊灌胃后,分别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仪下进行胃排空功能检查;50min后处死 AMI 组大鼠,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同时取 AMI 组、假手术组大鼠各9只,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动素。结果 AMI 组胃半排空时间(GET_(1/2))为(23.1±4.7)min,50min 胃内核素残留率为(27.6±4.5)%,假手术组分别为(16.0±4.0)min 和(18.1±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1)。AMI 组心肌梗死面积为(52.1±4.1)%,与50min 胃内核素残留率呈正相关(r=0.620,P=0.031)。AMI 组、假手术组血浆胃动素分别为(81.5±17.6)ng/L、(103.8±24.9)ng/L,AMI 组较假手术组降低(P<0.01)。结论 AMI 大鼠胃排空明显减慢,胃内核素残留率与梗死而积呈正相关性;胃排空减慢与胃动素分泌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