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核蛋白,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可调节染色质结构、DNA复制和基因转录等.它对细胞正常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HMGB1作为一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从细胞内向外释放时,在介导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的信号分子及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丹参酮ⅡA后处理组(c组),每组8只。A组: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B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0min,再灌注120min;C组:后处理组,结扎左冠状动脉4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3min和再灌注后2min内静脉注入丹参酮ⅡA。缺血再灌注160min时,经颈总动脉插管抽取动脉血约2ml,离心取血清,测定血清中CK、LDH、MDA和SOD含量。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B组相比,c组CK和LDH明显降低,凋亡指数亦明显降低;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c组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构得到较大改善。结论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00只健康8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尔硫■组、姜黄素组,每组25只。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姜黄素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构建大鼠MI/RI模型,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体外模拟MI/RI。采用BL-420S生物功能实验系统采集心电图(ECG)测量值;四唑盐(MTT)法测定H9c2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和细胞上清液中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2,3,5-三苯基氯化四唑(TTC)观察损伤的心肌组织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TTC染色结果显示,姜黄素组心肌灰色改变较模型组少,地尔硫■组与姜黄素组心肌组织病理学无明显差异;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姜黄素组心肌组织纤维排列尚规则,无明显出血、水肿等改变,炎性细胞数量较少,地尔硫■组与姜黄素组心肌组织病理学则无明显差异。与假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大鼠心肌中的表达,验证脑利钠肽(BNP)后处理是否能够减少心肌损伤。方法给予麻醉后的大鼠30 min心肌缺血,再灌注前静注BNP15 min,然后再灌注4 h。记录乳酸脱氢酸(LDH)、心肌磷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等指标的变化,通过免疫印迹法评估HMGB1的表达。结果 BNP后处理在4 h再灌注后可以显著减少心肌损伤大小和LDH,CK的表达(P0.05),明显减少TNF-α,IL-6的增长。同时,在心肌损伤中可以明显抑制HMGB1的表达。结论 BNP后处理可以通过抑制HMGB1的表达来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探讨STS与QT离散度(QTd)、校正后的QTd(QTcd)、心率变异性及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患者99例,随机分为常规溶栓组(23例),溶栓+STS组(28例),常规PCI组(22例)和PCI+STS组(26例)。常规溶栓组和常规PCI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溶栓+STS组和PCI+STS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STS治疗,比较4组患者QTd、QTcd、心率变异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率。结果溶栓+STS组、PCI+STS组患者QTd、QTcd、心律失常及猝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溶栓组和常规PCI组。溶栓+STS组和PCI+STS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参数明显高于常规溶栓组和常规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STS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患者QTd、QTcd,升高心率变异性,从而明显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及心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丹皮酚低剂量组、丹皮酚高剂量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3只。丹皮酚低剂量组、丹皮酚高剂量组于术前15d腹腔分别注射丹皮酚15、30mg/kg,1次/d。再灌注2h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水平;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中HMGB1、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丹皮酚低剂量组、丹皮酚高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31.04±2.93)%、(27.97±2.84)%vs (37.23±3.62)%,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丹皮酚低剂量组和丹皮酚高剂量组IL-1β和HMGB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丹皮酚低剂量组和丹皮酚高剂量组IL-1β和HMGB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丹皮酚低剂量组和丹皮酚高剂量组Bcl-2表达明显升高,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皮酚预处理可通过减少心肌凋亡和炎性反应,实现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预处理组、LY294002组、SB203580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TNF-α、白细胞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预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P0.05);与预处理组比较,LY294002组和SB203580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大[(47.5±3.0)%,(44.6±2.8)%vs(32.2±2.5)%,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白细胞介素6、TNF-α及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预处理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白细胞介素6、TNF-α及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预处理组比较,LY294002组和SB203580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白细胞介素6、TNF-α及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外源性HMGB1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芎多糖(LCP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5 mg·kg~(-1)·d~(-1))和LCPS高(200 mg·kg~(-1)·d~(-1))、中(100 mg·kg~(-1)·d~(-1))、低(50 mg·kg~(-1)·d~(-1))剂量组;术前15 d给药,灌胃给药1次/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采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末次给药1 h后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川芎多糖对大鼠神经功能、脑组织梗死体积、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HMGB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CPS预处理能够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并降低脑组织梗死体积(P<0.05);与模型组比较,LCPS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脑组织GSH-Px、SOD活性及TNF-α、IL~(-1)β水平并降低MDA含量(P<0.05);各剂量LCPS组大鼠脑组织HMGB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LCPS具有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该作用与LCPS抗氧化应激、抗感染及抑制HMGB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此类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是心肌梗死面积大小,而梗死后早期心肌再灌注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改善临床预后的主要手段。然而,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本身亦可导致心肌损伤,包括心肌细胞凋亡和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细胞内和线粒体钙超载、补体激活和心肌梗死区的炎症细胞聚集等。现有的研究表明,心肌再灌注后血流  相似文献   

11.
前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临床见子冠脉搭桥和冠脉溶栓等多种情况,它直接影响心脏术后心肌功能的早期恢复。因此,如何防治再灌注损害已是近几年来极受重视的问题。控制性再灌注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用以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于转机前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mg/kg。分别于主动脉插管后(T1)、开放主动脉前1-3min(T2)、主动脉开放后30min(T3)、主动脉开放后120min(T4),主动脉开放后720min(B)共5个时间点进行抽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记录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所需时间,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清SOD浓度变化比较:对照组各时间点SOD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SOD浓度逐渐上升,在T4时间点达最高值(P〈0.05),T5时间点下降;组间比较,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在T4时间点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MDA浓度变化比较:对照组MDA浓度随时间点的推进逐步增高,于T4达最高值(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MDA浓度也逐渐升高,在T4时间点达高峰,B时间点下降,两时间点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4、L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比对照组MDA的上升幅度小。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共出现室颤2例,占20%,室速1例,占10%,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出现室颤1例,无室速发生;对照组室速室颤持续时间3min,电击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室颤后36s自动转为窦性心律。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所需时间:对照组所需时间较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明显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临床剂量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使患者血清中的SOD浓度升高,有效降低MDA的浓度,缩短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所需时间,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缩短其时间,提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素E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观察复制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血白细胞聚集率,脂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心肌缺血对白细胞聚集率增强,血LPO含量增多,血SOD和CAT活力下降,再灌注后血白细胞聚集率增强更明显,同时血SOD和CAT活力进一步下降,血流动力学监测表明心功能明显低下,心肌超微结构损害明显,而用前列腺素E1(PGE1)预防组血白细胞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常规方法复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分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丹参酮组(C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白介素8(IL-8)和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缺血30 min及再灌注6h时的TLR4-基因缺陷型(C3H/HeJ)小鼠和对照组小鼠(C57BL/6J)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两组小鼠分别设立假手术组(Sha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HMGB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细胞中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与C3H/HeJ sham组和C57BL/6J sham组比较,C57BL/6J I/R组和C3H/HeJ I/R组中HMGB1 (P <0.01)、TNF-α mRNA(P<0.01)的表达水平均升高;与C57BL/6J I/R组比较,C3H/HeJ I/R组HMGB1 (P <0.01)、TNF-α (P <0.01)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而C3H/HeJ sham组和C57BL/6J sham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LR4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配体HMGB1结合促进TNF-α分泌,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冠状动脉溶栓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状动脉内扩张术、冠状动脉旁路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心肌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reperfusioninjury ;MRI)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多因素复杂的机制 ,概括起来 ,包括以下几点 :1 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量研究表明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 ,氧自由基含量明显增加。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 :(1)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在心肌缺血时 ,能量消耗 ,细胞内三磷酸腺苷 (AT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和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20 mg·kg~(-1)·d~(-1))、中剂量(10 mg·kg~(-1)·d~(-1))、低剂量组(5 m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3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7 d,末次给药2 h后,除假手术组外均进行心肌缺血的造模,记录各组大鼠的心律失常评分、T波变化及心肌组织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BAP)及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5组实验大鼠的IMA、H-FABP、Bcl-2 OD值、Bax OD值、Bcl-2/Bax值差异均显著(P<0.05);假手术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丹参酮ⅡA中剂量组的IMA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H-FABP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丹参酮ⅡA中剂量组、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Bcl-2 OD值、Bax OD值、Bcl-2/Bax值均显著高于或低于模型组。5组实验大鼠的心律失常评分、缺血再灌注T波变化幅度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大鼠的心律失常评分[(4.28±1.06)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和丹参酮ⅡA中剂量组(P<0.05);模型组缺血再灌注T波变化幅度(0.447±0.027)mv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丹参酮ⅡA中剂量组和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和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MA、Bax蛋白升高、H-FBAP及Bcl-2蛋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缺血梗死会导致心肌细胞不可逆的损伤,而缺血组织恢复血流灌注时,会引起再灌注区心肌细胞及局部血管网显著地病理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共同作用可促使进一步的组织损伤。目前临床药物和介入手术等治疗方法不能有效恢复心肌梗死后心脏的功能或失活的心肌。神经调节蛋白-1不仅在心脏组织的结构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促进心脏血管形成、调节心肌重构等方式减轻心肌损伤,这使人们认识到其在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巨大潜力。本文将对神经调节蛋白-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小檗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离体大鼠心脏制成心肌缺血模型,缺血40分种后再灌注20分种,心功能明显减弱,肌酸激酶(CK)释放增加,心肌Na,K-ATP酶活性受到抑制。缺血40分钟后心肌Na^+含量增加,K^+含量降低,再灌注后Ca^2+含量显著增加。小檗胺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室颤发生率,减少再灌注后CK的释放,保持再灌注时Na,K-ATP酶活性,减少缺血和再灌注Na^+和Ca^2+含量的增加。另外,采有低温电子自旋共振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影响。方法 大鼠 72只 ,制作心肌IRI模型 ,设青、老年组 ;各组分设缺血 1h、再灌注 3、6、12和 2 4h时相点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ICAM 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用酶法测定中性粒细胞 (PMNs)浸润数 ,红四唑 (TTC)染色法测梗死范围。结果 心肌IRI时 ,青、老年组ICAM 1表达均明显增高 ,其mRNA表达至 6h达高峰 ,而蛋白质表达、PMNs浸润和梗死范围改变于 12~ 2 4h达高峰 ,后三者间呈显著正相关。青年组上述指标于再灌注时虽也明显增高 ,但比老年组明显减轻。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 ,ICAM 1参与介导了PMNs对心肌组织的直接损伤和IRI的发生、发展 ;老年大鼠IRI时ICAM 1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是导致其损伤较青年组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