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校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质疑探究能力,提出以"导、学、议、悟"为基本方法,以"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展示反馈——反思总结"为主要结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生本课堂、生动课堂、生命课堂",实现"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2.
程薇 《中学数学》2012,(14):53-54
数学作业就是指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内外完成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一种活动,它是数学教师完成教学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实现课堂教学任务高效达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学记》中早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教育主张,所谓"正业"即正式的课程,指的是课堂内的学习;"居学"即课外的作业,指的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延续.当下,抓高效课堂的建设已成为一种共识,但是,无论是教学管理者还是我们的数学教师本身,有时仅仅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施,而忽视了数学作业的设计.本文结合我对目前学生  相似文献   

3.
特级教师张惠民老师上的一节高三二轮复习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认为张老师的课堂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学科本质,张老师的课堂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引,探究为主线,是目前高三复习课需要的一种高效课型.为此将本节教学过程整理如下,并附上个人的一点思考,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应充分扮演好课堂活动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活动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尚晓青  闫成海 《数学通报》2015,(4):28-31,34
在杜朗口和洋思教学模式的感染下,各个地区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特色教学模式以追求高效率教学.在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和"高效"成为教师谈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词,自主课堂被称为其改革的主要取向;这种课堂主要遵循"预习自学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三环节导学程式,通过学生管理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展示等活动调动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通过个体自主学习、集体讨论学习等方式相互  相似文献   

6.
在我市大力推广的"活动单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经过一段的探索实践,发现在活动单教学中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有很多,下面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一、学生真正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是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良好药方  相似文献   

7.
高中数学课程设置"观察"、"探究"、"思考"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历程,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每年的高考常根据教材的例题、习题进行引申、变化、拓展,以命制新的题型.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研究高考动向,对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进行深入挖掘,学会创造性地开发教材,理性地思考对什么内容进行探究,在什么时候进行探究,如何去组织探究,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生成高效课堂.笔者将教材中一个典型习题组织的探究活动呈现出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课堂教学模式是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实施先学后教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和谐课堂的构建、自学质疑习惯的培养、交流展示的互动等方面对"自学质疑,交流展示"建构式课堂提出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探究课,“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引导学生挖掘数学内涵和探寻数学本质,是达成开展高校的数学探究教学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佳 《中学数学》2021,(2):30-31
"学为中心"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开展,最终达到学生高效学习的效果.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学情,研究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并在该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化数学探究,以此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以下,结合"圆周角"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改革也如火如荼.教学没有模式,课堂也没有模式,模式永远是别人的,高效与否主要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接受,教学效果是否好.那么初中数学如何实施高效课堂呢?首先,教师要加强研究性学习,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已的素质,全面完善和发展自已,这是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参与、我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快乐中学好数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斯丁格勒教授指出":提高教学工作质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三角函数后,我们组织学生分小组对一道课本习题进行专题探究(借助图形计算器),并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堂展示.探究这个问题后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对本题进行再拓展、再探究(探究2中的方法均为学生展示的成果),目的是充分发挥课本中"探究·拓展"这类问题的探究功能,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探究问题,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善于交流思想,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1 背景 数学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做数学"的过程更是不断深入加强,有效的课堂教学探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而教学过程又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展示自我,自然是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也是课堂出现"亮点"的最佳契机.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最伟大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如果能利用有效的"问题串"设计来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得以让学生的学习模式有所改变,变原来的被动式学习为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研讨式的自主探究型学习模式,把课堂完全交予学生,那就可以真正实现"生本课堂".基于上述,笔者所期望实现的是:以"问题串"为思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课堂文化——探究性学习,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我们的确正面对现实的高考,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三的课堂里只有讲解高考题,而不探究高考题.繁多的高考题中不乏有较高思维要求以及有进一步探究价值的题目,完全可以让高考题走进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但教师首先要学会探究.让教师带上学生,在每年的高考时节,从做高考题,逐步地开始探究高考题.  相似文献   

16.
宋海永 《中学数学》2012,(13):60-61
今年新学期初,我校全面推进"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通过学习理论、校际交流、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生本教育"的美妙,产生要把"心里话"写出来与大家共享的冲动. 一、倾听学生,智慧捕捉亮点 生本理念下的课堂,要求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我们既要有魄力让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发言,也要有能力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看上去精彩纷呈的一堂课,学生、老师都表现得很积极,课堂气氛也热闹非凡,其实这样的课堂未必高效,而有时看似很普通的常规课,却往往透着高效.有人总认为高效课堂是名师的专利,对于普通老师来说,上好常规课,做到有效就已经是很努力的事情了,高效课堂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把功夫花在课前,抓住课堂这块教学的主阵地,落实课后反思,高效课堂也能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我校每年都要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比赛分笔试、粉笔字、说课、上课等四个环节.在近期举行的比赛中,本次赛课采用的是同课异构的形式,课题为苏教版必修1<函数的单调性>.笔者听了几位青年教师的上课,发现当学生探究问题或做作业时,部分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课堂巡视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摆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课堂讨论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提出,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更加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评价一堂课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维度之一.对课堂讨论的关注和有效运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开放而富有活力,但在听课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动辄让学生讨论,更有甚者一节课有多少个环节就有多少个讨论.其实,课堂讨论也要讲究时机,并非课堂讨论越多越好.本文就"把握讨论时机,提高教学效益"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张乃建 《中学数学》2012,(20):50-51
前不久,帮助儿子整理书籍时,无意间翻阅了语文教本上《最佳路径》一文,感想颇深.当新课改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时,犹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各种模式的课堂改革也接踵而来: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杜郎口的"预习提纲"、如皋中学的"活动单"等在各大报刊先后介绍.我们这些教学一线的老师在分享资源,总结经验的同时,不断探讨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摸索着寻求高效课堂的最佳路径.教育家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