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印染》2017,(12)
无盐染色是减少废水中盐含量,提高废水回用率,减少废水排放的重要途径。在不进行前处理的条件下,使用自主开发的活性染料和碱剂对棉针织物和纤维进行低温无盐染色,研究了碱剂用量、染色温度、染料浓度和染色时间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测定了染料固色率。结果表明,未经过前处理的棉针织坯布在25℃染色4~10 h,染色效果与经前处理的织物相同。染色后原棉纤维的染料固色率比常规染色工艺高5%以上,其可纺性优于常规染色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原棉纤维染色后表面变得洁净光滑,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7,(24)
含盐量高是纤维素纤维印染废水再生回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试验尝试对原棉纤维直接用活性染料在常温下进行无盐染色,以减少染色废水中的含盐量。研究结果表明,染色纤维的固色率随碱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碱剂质量浓度为30 g/L时,染色纤维的固色率达到最大值91.0%。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固色率逐渐增加,当染色时间为10 h时,固色率达到最大值79.3%。原棉纤维染色后,在皂洗过程中添加适量双氧水,可获得与常规散纤维染色工艺相同的染色效果。染色纤维的主体长度、断裂强度与短绒率均优于常规散纤维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3.
活性染料是目前纤维素纤维染色使用的主要染料,使用中需要用纯碱进行固色处理,其目的是完成染料与纤维间的共价键结合。但是纯碱存在使用量大、操作麻烦、易产生粉尘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达到改善染色质量,显著降低废水的污染程度,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和降低劳动强度等目的,将研制的代用碱TP用于安诺其公司生产的活性S系列染料的固色过程,控制固色工艺中的固色时间,固色温度,代用碱用量,通过固色率的测试,与传统工艺中使用碳酸钠作为固色剂时的固色率作对比,发现代用碱TP固色效果与传统碱剂碳酸钠基本相当,得到了代用碱TP的最佳用量及最佳的固色工艺。  相似文献   

4.
活性染料电中性无盐染色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盐用量大、染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本研究通过创造有利于织物上染液中水分向纤维内部扩散的微环境,促使水分子快速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无定形区,诱导染液中的染料阴离子转化为电中性染料分子并扩散进入无定形区与纤维发生亲核反应形成共价键,消除染料与纤维之间的静电斥力,实现了在无盐条件下织物的活性染料连续染色。结果表明,对于纯棉高支高密织物、灯芯绒和毛巾等厚重织物来说,用无盐连续染色工艺染色后织物的各项颜色指标和固色率均优于传统轧烘轧蒸工艺,并且从根本上消除了轧烘轧蒸染色因染料泳移所造成的阴阳色差,提高了染色一次成功率,减少了化学品、能源和水资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无盐染色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废水中的盐含量,提高废水的生化处理效率,增加双膜法废水再生回用率和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李红杰  张庆 《印染》2007,33(18):12-15
以一氯均三嗪与环氧丙基为反应性基团制备多活性季铵化合物棉用改性剂,并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改性;将改性后的纤维采用活性染料染色,并与传统活性染料染色和未改性无盐染色工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竹原纤维织物得色量和固色率有一定提高,染料上染率与常规染色相近。但用红色染料染色时,改性无盐工艺与常规工艺染色织物色光不一致;金黄色与藏青色染色时,色光一致。  相似文献   

6.
王洪海  林明穗  钟建生 《印染》2013,(24):19-22
棉织物活性染料轧染汽蒸两相法染色工艺中,无机盐浓度高,染料利用率低,故对棉织物改性后再进行活性染料无盐轧染汽蒸染色;试验分析棉织物改性后对染料亲和力和染料在固色液中解吸程度的影响,以及碱剂用量、汽蒸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采用无盐轧染汽蒸染色工艺,其K/S值和染料固色效率提高,耐洗色牢度、干摩擦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一致,湿摩擦牢度相对稍低。染色时,应选择亲和力略低的活性染料,改性剂色媒体用量应控制使染料比移值为0.55~0.75为宜,纯碱用量为30g/L,汽蒸时间为3min。  相似文献   

7.
棉织物活性染料轧染汽蒸两相法染色无机盐浓度高,染料利用率低,因此对棉织物改性后再进行活性染料无盐轧染汽蒸染色。分析棉织物改性后对染料亲和力和染料在固色液中解吸程度的影响,以及碱剂用量、汽蒸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采用无盐轧染汽蒸染色工艺,K/S值和染料固色效率提高,耐洗色牢度、干摩擦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一致,湿摩擦牢度相对稍低。染色时,应选择亲和力略低的活性染料,改性剂色媒体用量应控制在使染料比移值在0.55~0.75间为宜,纯碱用量为30 g/L,汽蒸时间为3 min。  相似文献   

8.
针对活性染料对纤维上染率和固色率低的问题,将有机碱剂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和十八叔胺用于活性艳红KM-2B固色,控制染料用量1%(omf),元明粉用量20 g/L,浴比1∶20,测试上染率、固色率和皂洗前后的颜色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有机碱剂种类、碱剂用量及固色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有机碱剂种类对活性艳红KM-2B上染率、固色率及皂洗前后K/S值的影响最大。进一步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法优化活性艳红KM-2B的染色工艺为:十八叔胺作为碱剂,用量3 g/L,固色温度80℃。  相似文献   

9.
采用HE型活性染料在乙醇 水体系中对棉织物进行无盐染色,并与常规染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乙醇 水体系中乙醇体积分数达到90%时,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达到最大值;NaOH溶液预处理棉织物和升高染色温度有利于提高固色率,固色率较常规水溶液染色工艺提高了4.5%~43.8%。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纤维无盐无碱染色剂SBL-GX应用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纯棉针织练漂布SBL-GX预处理工艺和活性染料无盐无碱染色工艺的处方和流程,通过测试活性染料的吸尽率和固色率,分析并阐述了纤维改性剂SBL-GX用量、碱用量、染色时间的影响,测试并比较了该工艺与传统工艺对于活性黑B和活性翠蓝G的染色牢度。结果表明,棉针织物纤维改性剂SBL-GX预处理最佳工艺为:SBL-GX用量20~30g/L,NaOH用量为SBL-GK用量的1/3,浴比1∶10,60℃下预处理30min。该工艺染色后织物的染色牢度与传统工艺基本相近,同时能提高染料上染率和固色率。  相似文献   

11.
杭彩云  何瑾馨 《印染》2013,39(18):7-10
采用HE型活性染料在乙醇-水体系中对棉织物进行无盐染色,并与常规染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乙醇-水体系中乙醇体积分数达到90%时,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达到最大值;NaOH溶液预处理棉织物和升高染色温度有利于提高固色率,固色率较常规水溶液染色工艺提高了4.5%~43.8%。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纤维织物改性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改性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改性后中性、无盐染色,通过测定改性剂及碱剂用量不同时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得出:改性剂及碱剂用量均为7g/L时,常用K型、B型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均可达到约99%。改性棉染色时,不需用碱剂固色,水解染料非常少,染色后只用水洗即可,染色及水洗的污染负荷都很小。  相似文献   

13.
粘胶蛹蛋白长丝/棉针织面料是由3种组分制成的面料,同时含有蛋白质纤维和纤维素纤维,这就给该面料染色工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找到能同时上染这3种纤维的染料,分别选用了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进行染色试验,测试了染色过程中蛹蛋白的失重率和强力的损失率及染色性能,对比了所选用的固色碱剂,选出了最佳的固色碱剂和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染料的上染率、固色率和皂洗牢度等方面来研究染料的种类、染色温度、染色的工艺流程、助剂与碱剂对棉纱线染色工艺的影响,从而确定棉纱线的最佳染色工艺。研究表明:棉纱线染色选择活性染料的一浴二步法的流程;上染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90℃下的上染率都比在其他温度下要高;染料固色时,NaCl进行固色的上染率明显要高于用Na2SO3;Na2CO3作为碱剂在染色过程中通过其碱性来调节染液的pH值,使染液中的染料会继续上染纤维,使得染料的上染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碱性浴、酸性浴、变性浴染色原理和工艺,测试了纤维染色后的上染率和固色率。测试结果表明,变性浴染色工艺不但提高了染色质量,简化了染色工艺,而且提高了染料利用率和废水治理的效果。更适合于大豆蛋白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16.
选用Lanasol染料对牛奶蛋白纤维进行染色,通过对电解质及固色碱的复配,探讨了牛奶蛋白纤维低盐低碱染色的可行性,并优化了染色工艺。研究表明,采用10 g/L复配电解质Na2SO4/K2SO4(质量分数比1∶1)和2 g/L复配固色碱剂NaOH/KOH/Na2CO3/K2CO3(质量分数比1∶1∶1∶1)染色的牛奶蛋白纤维,上染率和K/S值均与常规工艺相当,且减少了Na2SO4和Na2CO3的用量,纤维蛋白质损失少。  相似文献   

17.
用活性翠蓝K-GL对经过前处理的纯棉织物进行染色实验,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固色温度、固色时间、食盐用量、碱剂用量、浴比等因素对染料上染效果的影响,测定其上染率、K/S值及匀染性,得出的最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40min,固色温度100℃,固色时间50min,食盐40g/L,碳酸钠15g/L,浴比1∶4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可达到60%以上,有效减少了染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用自制阳离子明胶蛋白助剂改性CVC织物,探讨改性CVC织物对不同种类活性染料无盐染色的上染率、固色率和染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CVC织物染色性能改善显著,能获得比未改性CVC织物加盐染色时更高的上染百分率、K/S值及固色效率,耐洗色牢度增强,但耐摩擦色牢度略有下降;能实现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提高染料利用率,大幅节约染料用量,减少染色废水的排放量和废水污染.  相似文献   

19.
在活性染料染色工艺中,优选了代碱剂替代纯碱固色,探讨了固色代碱剂用量对固色率及染色牢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染中等色深时,染料用量为2%(owf)、代碱剂SM用量为1.6 g/L,与20 g/L纯碱固色效果相当,即可达到较好的固色效果,皂洗和摩擦牢度均可达4级以上,且色光变化不明显,可有效代替传统固色碱剂.另外,经不同深度的染色试验,得出要达到同等染色深度所需纯碱或代碱剂SM用量的数值.  相似文献   

20.
改性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霍瑞亭 《染整技术》1999,21(2):21-23
棉织物经壳聚糖和阳离子性物质改性处理后,可采用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工艺,提高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固色率及染色深度,降低染料消耗。文章还讨论了棉织物处理方式、焙烘温度、盐及染色浴比对染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