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兴芬 《北方药学》2012,(12):42-4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对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6例粪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住院的RV抗原阴性的72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组,将两组的心肌酶谱、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肠炎组(P〈0.01),心电图异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较非轮状病毒肠炎更容易出现心肌损害。通过检测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等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对轮状病毒所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及其同功酶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对6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心肌酶测定,并与同期无腹泻、感染性疾病和心脏疾病的婴幼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1例中49例(80.3%)心肌酶谱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心肌损害,故在治疗时应作心肌酶谱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酶谱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6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观察组,选择本院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AST、LDH、CK、CK-MB。结果观察组的AST、LDH、CK、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心肌损害,甚至可导致病毒性心肌损害,心肌酶谱的异常改变较明显,所以对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进行心肌酶测定,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11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斌  李晓春 《安徽医药》2009,13(9):1097-109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96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进行心电图、血气、电解质及心肌酶谱(CK、CK—MB)分析,观察心肌酶谱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19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有112例合并心肌损害。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后不仅引起胃肠道症状,还可以引起心肌等其他胃肠道外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7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0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心肌酶谱指标(AST、LDH、CK、CK-MB、α-HBDH)测定值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其心肌酶谱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性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两种肠炎的心肌酶谱的区别。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6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收治的其他类型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6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AST、LDH、α-HBDH、CK、CK-MB。结果:观察组心肌酶AST、LDH、α-HB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治的6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经检测后,发现其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给予治疗后,AST、LDH、α-HBDH、CK、CK-M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改变较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惠儿的心肌酶谱变化及其对心脏的影响,为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提供客观依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确诊RV肠炎的85例患儿做心肌酶谱检测。结果24例血清心肌酶谱及各项均高于正常,其中5例CK—MB》75U/L,此5例心电图均提示QRS波低电压,ST段偏移,T波低平,24例患儿给予干扰素并辅以能量、维生素C、微生态等治疗。腹泻治愈一周后门诊复查心肌酶谱22例恢复正常,2例明显好转,5例心电图异常均恢复正常。结论RV肠炎可致部分忠儿心肌酶谱改变及心肌损害,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致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指导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265例,均做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结果 102例患儿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有异常,心肌损伤病例占同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38.5%。其心肌酶的增高与脱水的程度和病情轻重相关。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心肌损害,在临床表现上并无特殊性,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症状及合并脱水、酸中毒的患儿更易发生心肌损害,诊断上依靠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只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婴儿肝炎综合征潜在性心肌损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并及时予以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8年7月-2000年7月婴儿肝炎综合征住院患儿54例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并与同期体检健康婴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心肌酶谱(HBDH、CK、CK-MB、GOT)测定结果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 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心肌损害,主张对婴肝患儿常规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6例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人院后12小时内心电图检查,对有异常者再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进行干预,并观察其动念变化。结果: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73例心电图异常(76.04%),出血性卒中的心电图异常率与缺血性卒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3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心肌酶谱改变42例(57.53%),出血性卒中组心肌酶谱改变与缺血性卒中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52例有意识障碍与21例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加强心电监护,有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使可逆性的心肌损害得到恢复,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无症状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诊治的10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两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50例患儿为研究组,非心肌损伤5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和研究组心肌酶谱,对比两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及研究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CK、AST、LDH及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K、AST、LDH及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应加强对其心肌酶谱的检测,利于观察其心肌受累情况,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9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单纯肠炎和合并脱水酸中毒两组,检测心肌酶谱,分别与同期正常体检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单纯性肠炎组中,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脱水酸中毒组中血清天门冬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与对照组及单纯性肠炎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损伤,且与脱水酸中毒严重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张薇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436-437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96例进行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合并心肌损害80例(83.3%),其中心电图异常43例(44.8%),CK—MB增高的心肌酶异常74例(77.1%);年龄≤12个月和酸中毒患者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主要为心电图和心肌酶异常;年龄≤12个月是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68例轮状病毒腹泻伴发心肌损害的婴幼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研究轮状病毒感染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轮状病毒腹泻伴发心肌损害的婴幼儿68例,根据轮状病毒(RV)肠炎诊断标准检测结果,RV阳性患者36例,为实验组,RV阴性患者3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包括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实验组的心肌酶谱值包括AST、LDH、CK以及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损害发生率为28例(77.78%),其明显高于对照组15例(46.88%),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与心肌损害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心肌酶谱的诊断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观察病情变化,而且有利于对患者的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 I(cTnI)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_2013年1月轮状病毒肠炎患儿79例进行心肌酶、肌钙蛋白分析,与门诊保健正常体检婴幼儿30例进行比较。结果心肌酶谱(AST、LDH、CK、CKMB)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有2例肌钙蛋白阳性,为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同时伴有 CKMB 明显增高。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可以引起心肌损害,心肌酶谱的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观察病情变化,而且有利于对患者的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与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法,检测了104例小儿肠炎患儿(其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者63例,阴性39例)和35例正常小儿的血清心肌酶谱AST.CK.LDH.CK-MB.结果小儿肠炎轮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血清AST.CK.LDH和CK-MB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73,14.1,18.46,9.21,P均<0.01),其值较正常参考值升高,比率以CK-MB为甚(59/63);而小儿肠炎轮状病毒阴性组与正常小儿比较除血清AST和CK有显著性差异(P<0.02)外,LDH和CK-MB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常侵犯心肌从而造成心肌酶谱的改变;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的检测中以CK-MB检测最具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樊翠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78-1779
目的探讨肝功能、心肌酶谱在危重患儿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小儿危重病例评分≤80分患儿80例作为危重组,其中18例为极危重患儿(≤70分);非危重患儿(〉80分)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于入院1h内作相应处理后,测定其肝功能、心肌酶谱。结果80例危重组患儿中,ALT升高52例(65.0%),γ—GT升高55例(68.8%),TBA升高46例(48.8%),ALB下降39例(48.8%);AST升高61例(76.2%),CK升高62例(77.5%),CK—MB升高68例(85.0%),LDH升高52例(65.0%),α—HBDH升高54例(67.5%)。非危重组ALT升高9例(11.25%),γ—GT升高3例(3,75%),TBA升高2例(2,5%),ALB下降11例(13.8%);AST升高13例(16.2%),CK升高9例(11.2%),CK—MB升高11例(13.8%),LDH升高8例(10.0%)α—HBDH升高12例(15.O%)。极危重组患儿肝功能、心肌酶谱改变高于危重组患儿,而危重组患儿肝功能、心肌酶谱改变均高于非危重组患儿(均P〈0.05)。结论肝功能、心肌酶谱不只是肝脏、心肌损伤的指标,而且可作为危重患儿的辅助诊断指标,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商品名:心先安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肠道外心肌功能损害疗效。方法对204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检测心肌酶,有心肌功能损害的16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有心电图异常的49例也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先安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心肌酶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心电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先安能有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杨秋兰  宋媛媛 《首都医药》2009,16(16):34-35
目的评价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时心肌酶变化及心电图的改变对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3月急诊入院的急性CO中毒患者68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组。同时在健康体检中随机选取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68例患者入院24h内采静脉血,对照组清晨抽空腹静脉血,测定心肌酶并完成12导联心电图描记。结果急性CO中毒患者中有23例(占33.8%)血清心肌酶谱改变。中、重度中毒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中毒与轻度中毒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异常改变有52例(占76.5%)。经治疗6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在CO中毒纠正后,心肌酶和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心肌酶升高是预测急性CO中毒心肌损害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72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对照组予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改变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水平相似且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心肌酶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心肌肌钙蛋白Ⅰ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