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红 《护理学报》2006,13(1):12-1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早期微量喂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VLBW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36例为常规喂养组,36例为早期微量喂养组,对两组胃肠内营养达足量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每日体质量增长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量喂养组胃肠内营养达足量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均比常规喂养组明显缩短,每日体质量增长量比常规喂养组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对VLBW减少喂养困难,提高存活率、存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安全有效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87例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常规机械通气护理措施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气管内痰培养阳性病原菌情况、机械通气48 h及48 h后VAP发生率、胸片较前改善时间、肺不张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机械通气48 h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48 h后痰培养阳性病原菌情况、VAP发生率、胸片较前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清除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口腔定植菌及革兰氏阴性菌,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VAP的发生,改善其机械通气48 h后的肺部感染情况,有利于改善预后及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喂养耐受性和体质量增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出生体质量低于1.5 kg的早产儿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静脉营养的基础上于生后1周内给予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营养的基础上于生后24~72 h内经口或鼻饲喂养,比较2组胃肠不耐受的发生率、胎粪完全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以及达到完全喂养量的时间。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为64.7%(22/34)和14.7%(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胎粪完全排尽、恢复出生体质量以及达完全喂养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显著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是有效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NICU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总结了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在NICU中的护理。认为在NICU中护理VLBW重点是:维持环境温湿度,根据不同体质量VLBW调节相应的暖箱温度,加强个体化低体温的对症护理措施,掌握喂奶时机、奶量及喂养方法,及时纠正并发症,防治感染是提高VLBW成活率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团队合作联合危险因素预防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团队合作联合危险因素预防护理干预,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家属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末测量两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外营养治疗手段对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摄入的影响和不同营养方式与生长发育情况的关系。方法: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包括超低出生体重儿)按照肠外营养(PN)应用的时间分为两组,组1:PN<10d,平均(4.97±2.25)d,共计37例;组2:应用PN≥10d,平均(14.11±5.70)d,共计47例。记录两组出生体重及住院期间的体重变化(每天测量1次),逐日记录两组生后4周内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液体及能量摄入量,比较分析两组生后4周内的营养摄入和生长情况。结果:组1在生后第2、3、4周摄入能量、总液体量、蛋白质、脂肪均大于组2,组1能量早于组2达到120Kcal/(kg·d),而生后第1周两组则相差不大。且早期建立肠内营养、PN时间短的婴儿体重下降幅度小,平均体重增长快,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早,体重较早达到出院标准(2000g),住院时间短。结论:早期进行胃肠道喂养、应用PN时间短的营养方式能提供更足够的能量及营养素以满足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喂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Ⅰ)是指初生1h内测量体重不足1500g之新生儿。由于围产医学技术和NICU的不断发展,VLBWⅠ存活率大大提高。合理的营养支持是VLBWⅠ存活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关键,由于VLBWⅠ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肠内喂养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喂养质量是临床长期探索的问题。笔者将近年来护理干预在VLBWⅠ肠内喂养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整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喂养效果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VLBWI患儿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采用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比较两组的奶量增加速度、体质量增长速度、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累计光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奶量增加速度明显加快[(8.02±1.12)、(10.4±1.16)ml/(kg·d),t=6.785、P〈0.01];体质量增长速度快[(15.5±1.7)、(20.6±1.6)g/d,t=10.015、P〈0.01];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11.4±2.5)、(10.5±2.8)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4、P〉0.05);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累计光疗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5.2±1.0)、(18.0±1.5)d,(5.10±1.1)、(3.45±1.2)d,(34.2±1.5)、(28.7±2.4)d,t值分另Ⅱ为18.452、4.523、8.990,P均〈0.01];喂养不耐受、吸人性肺炎和呼吸暂停发生率减少[分别为12例与4例、4例与0例、8例与2例,x。值分别为6.096、4.562、3.945,P均〈0.05]。结论VLBWI患儿宜提倡早吸吮,早期微量喂养能提高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在1 000~1 499 g的早产儿[1].由于此类患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动力和免疫功能极不成熟,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消化酶含量少且活性低,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易发生胃食管返流,临床上胃肠喂养往往不易耐受[2].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12月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15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喂养不耐受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楠  翁莉 《全科护理》2014,(14):1261-1262
[目的]观察集束化干预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将85例行PICC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集束化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异位率、堵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有效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患儿置管时间、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质儿胃肠内合理喂养的方式。方法将265例早产低出生体质儿随机分为3组,实行胃肠内喂养(经口胃管喂养)A组:89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h;B组:89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6次,每次间隔3h;C组:87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1d,每次间隔3h。观察出生至出院每组低出生体质儿每天腹胀、呕吐、胃出血、胃潴留情况及胎便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体质增长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3组低出生体质儿喂养期间腹胀、呕吐、胃出血和胃潴留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和C组相比,A组低出生体质儿腹胀、呕吐、胃出血及胃潴留发生率较低(均P<0.01);3种喂养方式低出生体质儿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体质增长及住院时间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和C组相比,A组低出生体质儿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短(均P<0.001),吸吮动作出现时间较早(P<0.001),出生后至出院体质增长速度较快(P<0.001)。结论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h的喂养方式,降低早产低出生体质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生长发育,其是早产低出生体质儿胃肠内合理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1500g的活产婴儿。由于VLBW胃肠功能不成熟,吞咽、排空、消化、吸收能力差,容易引起并发症,造成喂养困难。因此合理的喂养成为治疗VL-BW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A组(31例)、B组(31例)、C组(31例)。A组早期给予微量喂养,同时给予抚触;B组早期给予微量喂养,C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24h以后开始喂养。观察三组早产儿的摄入奶量、体重、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较C组每日摄入更多奶量及热卡(均P0.01),A组较B组每日摄入更多奶量及热卡(均P0.01);A组较B组、C组更快恢复出生体重(均P0.01);A组每日体重增长较B组、C组快(均P0.01),A组、B组胃肠外营养时间与C组相比明显缩短(均P0.01),A组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较C组更早(P0.01),A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9.4%)较B组(51.6%)、C组(74.2%)低(均P0.01)。结论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更快地发育与成熟,改善胃肠动力,提高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1500g,主要见于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为了使VLBwI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提高其存活率及存活质量,本文将VLBWI的胃肠解剖生理特点、特殊的营养代谢和需求、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半固化间断喂养对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综合ICU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使肠内营养达到半固化并给予间断喂养;对照组按常规持续喂养。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肠内营养达标的时间及肠内营养期间腹腔压力的大小。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营养达标时间以及腹腔压力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半固化间断喂养更符合生理需求,能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的时间、降低喂养期间腹腔压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营养支持策略中的作用、用药安全性以及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0例VLBWI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儿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或经口胃管给予)益生菌双歧四联活菌,每次0.25 g,每天2次,共2周。观察两组间足量喂养日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监测记录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例数、临床表现及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每日摄入热量、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例数;记录每日体质量,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02,P〈0.05),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t=3.52,P〈0.05),第10天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t=2.12,P〈0.05),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比率高于对照组(χ2=4.02,P〈0.05),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t=2.66,P〈0.05),体质量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t=2.71,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生菌可改善肠内营养,有效降低VLBWI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同时益于肠外营养顺利添加,全面促进VLBWI营养支持策略的实施及早期发育,应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内营养速度对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极低出生体重、实施鼻胃管鼻饲的全肠内营养患儿分为3组,每组100例。第1组采用持续推注,以6 ml/kg/h输液泵泵入,24 h匀速推注;第2组采用间断推注,每3 h输液泵泵入一次,18 ml/kg/h泵入,1 h内泵完,休息2 h;第3组采用间断推注,每3 h输液泵泵入一次,36 ml/kg/h泵入,30 min泵完,休息2.5 h。比较3种鼻饲速度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胃肠内营养速度不影响总体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其中,速度越慢,溢奶、呕吐发生率越低,胃潴留、腹胀、便秘的发生率越高(P0.01或P0.05);间断推注法体质量增长优于持续推注法(P0.01)。结论间断推注法优于持续推注法,其并发症较轻,体质量增长较理想,其中36 ml/kg/h最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院内感染特征,分析感染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58例VLBWI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特征及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58例WLBWI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0.34%,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占88.47%),以肺部感染(占82.90%)为主;感染时间主要在出生后21d内。机械通气、经外周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v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阿氏评分≤7分、使用氟康唑及胎膜早破的VLBWI感染率较高(均P〈o.05)。结论VLBWI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为肺部感染,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出生后21d内;机械通气、PICC、阿氏评分低、胎膜早破等是VLBWI感染的主要因素。应加强VLBWI出生后3W内的感染控制,尽量减少对患儿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加强围生期保健,降低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口腔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口腔运动干预组给予口周、口腔等按摩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质量增长情况、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成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口腔运动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低(8.8%vs 35.3%,P0.05),每日增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14.78±3.26)g vs(10.36±3.13)g,P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11.32±1.17)d vs(14.85±1.43)d,P0.05]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13.25±2.72)d vs(15.36±2.38)d,P0.05],两组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并可促进其体质量增长,缩短体质量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小肠置管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78例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在内镜直视下采用置入法放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78例患者置管时间为(10.5±2.3)min,一次操作置管成功率为85.9%(67/78),2次或以上操作置管成功率为12.8%(10/78),总成功率为98.7%(77/78)。1例患者因初次置管未成功后拒绝再次置管改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置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体质量、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较置管前显著提高(均P<0.05)。患者置管术中及术后3 h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与置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见有腹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及误插入气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直视安置小肠鼻肠管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