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试验对阿尔登肉用公马与伊犁母马杂交Fl代的体尺以及屠宰性状的测定。探索杂交Fl代肉用马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肉性能。为今后的肉用马选育和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择伊犁昭苏县军马场3~4岁自然放牧的杂交F1代肉用公马5匹,伊犁公马4匹。进行体尺及屠宰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杂交F1代肉用公马与普通伊犁公马的宰前平均活重分别为338.4kg、295.5kg,相差42.9妇,存在显著差异(Pl〈0.05);F1代杂交公马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平均测量数据均高于普通公马的平均测量数据,但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O.05);胴体重、骨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骨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胴体长、后腿长、眼肌长、胸深、后腿宽、后腿围、眼积面积平均测量数据均高于普通公马的平均测量数据,但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F1代肉用马具有发育快,体重高,具有明显的肉用体形。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阿尔登马杂交改良伊犁马后代的体尺、体重发育规律的测定,用于分析杂交后代的品种改良效果;对阿尔登马杂交改良伊犁马后代的屠宰性能进行测定,用于分析阿尔登马杂交改良伊犁马后代的产肉性能,为伊犁马肉用型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阿尔登马杂交改良伊犁马后代的体尺、体重发育规律测定的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杂交优势明显,各项体尺指标均显示阿尔登马极显著性高于肉杂马(P<0.01),肉杂马极显著高于伊犁马(P<0.01),生长发育水平总体呈现出阿尔登马>肉杂马>伊犁马的趋势;对阿尔登马杂交改良伊犁马后代屠宰性能测定的结果表明肉杂马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均极显著性高于伊犁马(P<0.01),屠宰率、净肉率均显著性高于伊犁马(P<0.05),胴体净肉率、肉骨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伊犁马与阿尔登马的肉杂马具有很强的杂交优势,生长发育水平及产肉性能相较于伊犁马均有很大的提升,因此以伊犁马作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以期早日培育出伊犁马肉用型品种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峰驼年龄和体尺对产毛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饲养管理、生理状况基本相似的驼群中选择2、4、5、6、7、8岁的60峰新疆木垒县双峰驼。按年龄分为6个组,每组10峰,并对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和产毛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岁到8岁之间双峰驼的产毛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均显著的提高,6岁到8岁基本稳定的增加,到8岁时产毛量最高(5.87 Kg)。双峰驼的各项体尺指标中除胸围与管围(0.41)之间呈中等极显著正相关外(P0.01),其余的体尺指标对产毛量均极显著的影响。体高与体长(0.86)、胸围(0.70)、管围(0.55)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长与胸围(0.66)、管围(0.55)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体尺和产毛量的变异系数来看,产毛量的变化比较大,因此,在双峰驼的育种工作中,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新疆褐牛青年母牛不同月龄体尺、体重生长发育规律,进一步掌握体尺、体重、主要产肉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方法对不同月龄新疆褐牛体重体尺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各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龄体尺、体重有不同,其中体重在6至12月之间(22.81 kg/月)增重较明显;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均在0至6月龄之间增长较明显.新疆褐牛出生至6月龄之间体尺体重生长发育最快,与其他月龄段有显著差异(<0.05);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肌肉厚度之间存在呈正极显著相关(<0.01).综上,新疆褐牛体重、体尺及肌肉厚度等产肉指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初步确定新疆褐牛的体重、胸围和管围在0至12月龄之间生长发育快,因此新疆褐牛育成牛的早期饲养管理是不可忽略的环节,抓好早期饲养管理是新疆褐牛生长发育和增重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为了区分两种类型马匹的体型结构,建立预测速度的回归方程。试验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19.0软件对两个类型伊犁马体尺及体尺比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颈长、股骨长、尻长、胸深、胸宽、体长率、腰椎长/背长、头长/颈长、胸廓指数、体躯指数是选择长途、短途伊犁马的关键指标;在1 600 m距离中,预测短途类型伊犁马运动成绩的方程为:Y_1=560.172-2.665X_1-0.297X_2。(X_1代表体高,X_2代表体长);在3 000 m距离中,预测长途类型伊犁马运动成绩的方程为:Y_1=1419.04-7.996X_1。(X_1代表体高);说明在今后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对马匹关键体尺的测定,对专门比赛用途马匹进行选择,同时利用体尺性状对伊犁马速度进行预测,为及早选出快速度的伊犁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新疆山羊生长速度和农民养羊经济效益,用野生北山羊改良本地绒山羊,测定杂交F1代与对照组后代在各个生产时期体尺指数和产绒性能来确定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杂交F1代绒山羊在各个生长时期其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各项体尺指数与对照组(本地绒山羊杂交后代)相比,野生北山羊杂交F1代与对照初生时体尺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2月龄杂交F1代体高和胸围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3月龄开始两种山羊的各项指标差异更加显著,到了周岁时五项体尺体长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杂交F1代周岁的羊绒细度、长度、单纤维断裂强力、单纤维断裂伸长率、含绒率、产绒量比本地土山羊杂交后代分别增加幅度大小不等。范围在4.47%~23.53%。杂交F1代羊杂交优势明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选健康、发育正常的4月龄左右的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犊牛16头,经配对后(t检验差异不显著)分为两个处理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每天分别补饲0、1kg精料。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补饲未显著提高杂交后代犊牛在饲喂试验14、28、42d时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管围(P>0.05)。与放牧组相比,放牧加补饲组14d时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管围分别提高2.93%、4.19%、2.18%、0.48%、3.35%;28d时体重、体高、胸围及管围分别提高3.9%、3.62%、2.55%、1.31%;42d时体重、体高、体斜长及胸围分别提高5.49%、2.05%、3.05%、1.26%。随放牧时间的延长,0~28d放牧组和放牧加补饲组在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管围均逐渐增加,但在28~42d期间,放牧组、放牧加补饲组在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管围几乎没有增加。结论:在天然草场少雨、牧草干旱的放牧条件下,仅靠7-9月天然草场不能发挥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犊牛的生长性能,在此条件下,为充分发挥杂交后代犊牛的生长性能,在8-9月牧草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应加大精料补饲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疆伊犁州直草原放牧淘汰母牛的体尺和屠宰情况,在新疆伊犁巴口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屠宰场选取不同品种、6岁以上淘汰母牛进行体尺和屠宰测定,对体尺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对屠宰测定数据进行多重比较.结论:新疆褐牛较土种牛、西门塔尔及荷斯坦母牛的屠宰率高,其屠宰率为40.83%;净肉率也高,其净肉率为52.91%;胴体重达242.2+4.57kg,骨肉比为1:3.380在全天然放牧条件下,采用直接屠宰,新疆褐牛其经济效益要比其他几个品种淘汰母牛好.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秦川牛肉用新品系生长发育特点与规律,为秦川牛肉用新品系后续选育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不同发育阶段(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6月龄)的秦川牛肉用新品系各10头,公母各半,共50头,测量其在不同月龄的体重和体尺(包括体高、腰高、体斜长、胸围、胸深、管围、腰角宽、尻长、坐骨端宽),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体尺指数(体长指数、胸围指数、体躯指数、管围指数),分析体尺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①无论是对于公牛还是母牛,它们在6~12月龄这个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的生长速度都达到最大,体长指数、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②它们的生长发育符合一般牛的生长发育特点,即最先发育的是体高,其次是体长,最后是胸围。③分析秦川牛肉用新品系体重和体尺随月龄变化的变异系数发现,在24~36月龄时生长发育趋于平缓,初步判定新品系在36月龄时就趋于体成熟。④在对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分析中,公牛和母牛有所不同,公牛各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是:体高(0.908)、腰高(0.857)、体斜长(0.856)、胸围(0.994)、胸深(0.913)、管围(0.823)、腰角宽(0.931)、尻长(0.842)、坐骨端宽(0.776);母牛各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是:体高(0.909)、腰高(0.826)、体斜长(0.952)、胸围(0.985)、胸深(0.904)、管围(0.738)、腰角宽(0.943)、尻长(0.805)、坐骨端宽(0.876);公、母牛均是胸围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强,且母牛各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普遍高于公牛。综上所述,秦川牛肉用新品系在生长早期生长发育潜力大,应加强此阶段的饲养管理,使其尽快达到体成熟,同时也应注重性别的差异,公母牛要分群饲养管理,以便获得最大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取30只、体重5kg左右,10日龄萨福克公羔,采用饲喂对比试验设计,研究微量元素添加剂对饲喂一般羔羊育肥饲料羔羊育肥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肥60d后,添加微量元素的试验组羔羊体尺指标一体高、体长、胸围、胸宽、和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的体尺指标-胸深、管围也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于此同时观察两组羔羊精神状态,发现试验组羔羊在体型、毛色、步态、生长发育上都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伊犁马是我国培育的乘挽兼用型品种,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在当前马肉市场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分析肉用马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意义及有利条件,提出了育种规划,制定了育种目标、育种方案和保障措施,旨在为肉用马专门化新品种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适应新疆规模化羊场的杂交生产体系,提高种羊利用率及当地绵羊的生产性能,以萨福克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在规模羊场开展杂交应用试验。以出生日龄相近的萨湖F1为试验组,湖羊羔羊为对照组,测定初生重、2月龄重、4月龄重、6月龄体重、6月龄体尺等生长指标及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净肉率等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萨湖F1羔羊的2月龄重、4月龄重、6月龄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湖羊F1羔羊(P0.05),6月龄萨湖F1羔羊平均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及净肉率显著高于湖羊F1羔羊(P0.05)。利用萨福克杂交改良规模羊场湖羊,可以显著提高羔羊的生长发育,杂种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是世界上马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培育出很多优秀马匹品种,在世界养马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根据2011年数据,俄罗斯马匹保有量为136万多匹。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俄罗斯马业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运动用马、产品用马、工作用马、繁育用马结构较为合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管理机构,制定了标准的马匹登记、质量评价及马匹饲养、繁育、调教全过程财政补贴体系,依据马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马业经济软硬件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以伊犁河谷地区昭苏马场的36匹伊犁马为研究对象,并采集其泌乳期的产奶量,利用乳成分测定仪测定马匹的乳脂率,分析乳脂率的影响因素,通过响应曲面的分析获得最佳变量水平。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曲面法对影响乳品品质的因素、不同胎次、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泌乳月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伊犁马第8胎次、采样时间点为16时、泌乳月份为8月时,乳脂率为最佳水平,为1.01%,为乳品质的选择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出租车司机血清生化指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出租车司机与普通人群血清生化指标差异.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出租车司机与普通人群的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除20~29岁年龄段血肌酐检测结果正常外,男性出租车司机各生化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普通体检人群(P<0.05).女性出租车司机各生化指标检测也得到了相似结果.结论 出租车司机由于职业原因身体健康状况较差,需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伊犁昭苏县马新孢子虫病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孢子虫感染马的报道甚少。为了解新疆马匹主要产地昭苏县马匹新孢子虫病感染情况,随机采集了24份马匹样品,用PCR诊断方法进行了新孢子虫病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样品新孢子虫阳性率为8.3%(2/24),说明该县马匹存在新孢子虫病感染。该结果为昭苏县乃至新疆马匹新孢子虫病防控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7.
马疱疹病毒1型(Equid herpesvirus 1,EHV-1)是引起孕马流产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也与死胎、新生幼驹死亡、青年马鼻肺炎以及一种名为马疱疹病毒性脑脊髓病(Equine herpesvirus myeloencephalopathy,EHM)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近些年来,EHM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养马业和赛马业的危害很大。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致病性毒株与编码病毒DNA聚合酶催化亚基的ORF30基因单核苷酸点突变有着很高的相关性。为了获得马疱疹病毒1型DNA聚合酶,并制备DNA聚合酶的多克隆抗体,本研究以EHV-1-XJ2015毒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ORF30基因编码区,并连接于pMD19-T载体上,用BamHI和HindIII双酶切后,将酶切产物插入表达pET-28a(+)中,转化入大肠杆菌DH5感受态细胞,构建ORF3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ORF30。通过酶切、PCR扩增和测序等方法对阳性重组质粒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ORF30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结果与预期相符,表明目的片段成功插入载体pET28a(+)中。通过采用特异性引物对重组质粒pET28a(+)-ORF30进行PCR鉴定,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得到一条大小约1074bp的清晰条带,与目的基因大小相符,表明重组质粒pET28a(+)-ORF30构建成功。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马疱疹病毒1型ORF30基因遗传变异对DNA聚合酶功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排卵数是决定牛生双胎或多胎的关键因素,研究牛GDF9、BMP15、FSHβ和FSHR基因与牛多胎和生殖激素水平相关性。筛选影响牛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为揭示牛多胎分子遗传机理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有血缘关系的产双胎母牛和产单胎母牛为试验牛,以GDF9、BMP15、FSHβ和FSHR基因外显子区为候选基因,采用测序技术,对8头产双胎鲁西黄牛的DNA样本和60头正常产单胎鲁西黄牛的混合池DNA样本的四种基因的编码序列进行测序,并对产单、双胎牛血清中GH、LH、FSH和P4四种激素水平在孕前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头产双胎牛在FSHR基因的第11外显子共找到FSHR-G1109C、FSHR-G1153A和FSHR-A1327T三处共同突变位点;除孕酮(P4)激素单胎牛较双胎牛略高外,产双胎牛孕前GH、LH和FSH三种激素水平高于产单胎牛,且接近产单胎牛2倍;并没有在BMP15上找到共同的突变位点,可能不是控制牛生双胎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aging decreases the contribution of metaboreceptors to sympathetic responses during exercise in hypoxia. METHODS: We recorded sympathetic nerve traffic to muscle circulation (MSNA), heart rate (HR), blood pressure (BP), minute ventilation (VE), and blood lactate (BL) in 12 older (55 +/- 10 yr) and 12 younger (22 +/- 2 yr) normal subjects during three randomized interventions: isocapnic hypoxia (chemoreflex activation), isometric handgrip exercise (HG) in normoxia (metaboreflex activation), and HG during isocapnic hypoxia (concomitant metaboreflex and chemoreflex activation). All interventions were followed by a forearm circulatory arrest period to allow metaboreflex activation in the absence of exercise and chemoreflex activation. RESULTS: Older subjects had higher resting MSNA (38 +/- 12 vs 23 +/- 9 bursts per minute; P < 0.01) and BP (P < 0.001). Heart rate, minute ventilation, and blood lactate did not differ (all P > 0.5). MSNA responses to HG in normoxia (P < 0.05) and in hypoxia (P < 0.05) were smaller in the older subjects, but were similar during hypoxia alone. The increase in HR was smaller in the older subjects for all interventions (all P < 0.05). In contrast, the increase i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P, VE, and BL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P > 0.05). During the local circulatory arrest, MSNA and BP remained elevated in both groups after HG in normoxia (P < 0.01) and in hypoxia (P < 0.01), but MSNA changes were smaller in the older subjects (P < 0.05). CONCLUSION: Aging reduces sympathetic reactivity to isometric handgrip, but does not prevent the metaboreceptors to remain the main determinant of sympathetic activation during exercise in hypox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