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柔性桩减少刚性桩与土之间的刚度差,使之与土结合良好,达到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柔性桩软土地基加固的置换率、减少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及降低软地基处理造价等目的.将水泥土柔性短桩中心用沉管桩的工法施工低强度(C10)砼桩——"刚柔组合桩"的复合地基,处理宁波北仑某仓库的软土地基,经检测、计算验证和经济型比较,表明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法可应用于软土地基工程,且能降低造价.  相似文献   

2.
灌注桩后注浆工法是我国近年来开发成功的桩基施工新技术,现主要在我国北方无粘性土地区应用.以宁波NC工程为例,通过对该工法施工工艺、注浆设备、施工流程、注浆控制标准和工艺参数以及试桩检测等的论述,认为高层建筑软土地基中采用灌注桩后注浆工法可大幅度增加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有利于提高综合效益,具良好发展前景和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选取宁波地区典型的软土基坑工程进行土压力现场实测研究,探讨了主动、被动土压力随时间、深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实测土压力值与围护结构位移曲线,采用双曲线模拟主动土压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了土压力与位移关系的经验公式,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土压力公式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最后,根据实测数据初步绘制了宁波软土基坑土压力的包络图,可为宁波地区软土基坑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异型沉井,在软土地基施工时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沉井突沉、不均匀沉隆以及涌土的现象,提供了在软土地基上施工沉井的一种新思路,工艺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应结合工程地质及土质参数、地下管网、水位及周围环境等综合因素实施,提出了施工过程引起基坑变形后的技术处理及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整体分析法在基坑变形与受力中的应用,本文选取北京市某一采用复合土钉墙的基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对该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该基坑侧壁侧向位移、土钉(锚索)轴力以及水泥土搅拌桩弯矩,并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改变数值模型中水泥土搅拌桩这一影响因素,分析该基坑的侧壁变形、土钉(锚索)轴力的变化以及两者协同变化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呈"弓"字形,两凸点位于基坑深度的1/3与2/3处、水平位移在1/3深度处最大;基坑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增长最大幅度是在第一步开挖时;土钉(锚索)轴力沿长度呈两头轴力小,距离临空面1/3长度处轴力最大,土钉从第1排到第5排轴力依次减小;水泥土搅拌桩不仅有挡水作用,还对基坑土体变形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支护体系某一因素发生改变时,其不仅仅影响的是土体的变形,还有支护体系受力变化,两者共同作用来维持基坑的稳定性,所以分析时应将基坑土体与支护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基坑的受力与变形.  相似文献   

7.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软土地基处理区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了强夯施工工艺参数,用该参数处理类似工程的地基,不但能满足工程加固的要求,且能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理论, 提出了统一扰动函数, 并结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的十字板剪切试验资料, 预测了扰动状态下的软土工程指标(如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等), 研究结果可为宁波软土工程勘察设计中受扰动的软土物理力学参数的取值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砖砌体房屋抽墙加固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砖砌体房屋因功能改变而需要更大的使用空间,部分承重墙体的抽除导致传力途径的改变,进而需要对原有构件进行改造或加固.本方案针对其各部分具体情况的差异,分别采用了混凝土增大截面,并外包角钢加固柱、墙顶增设承重梁拉预应力螺杆加固承重墙底圈梁等方法,对原结构进行了局部加固.加固后5年多的使用表明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扩径桩作为一种软土地基新型处理技术,它的存在使其承载性能优于传统桩基.本文通过在砂土中进行一系列尺寸相似比为10的扩径桩模型试验和PLAXIS 3D建模计算,研究扩径桩在抗压、抗拔条件下的承载性能与扩径体在荷载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良好持力层中,扩径体能显著提高等直径桩的抗压极限承载力1.76倍、抗拔极限承载力2.47倍,明显降低桩顶位移.扩径桩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在扩径段均发生显著突变,但扩径体两端存在侧阻弱化现象.在下压荷载下,扩径桩表现出多支点摩擦端承桩特性;在上拔荷载下,扩径段的侧摩阻力表现出强化效应.修正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单桩抗压、抗拔极限承载力参数取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适用于预估扩径桩的竖向承载力.该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软土地基中良好持力层的桩型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EM-EDS)、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收集自克孜尔石窟第69窟的14个壁画颜料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蓝色颜料为青金石;绿色颜料主要为氯铜矿,在表面泛黄的绿色样品中检出了藤黄;红色颜料为赤铁矿;在白色颜料样品中检出了磷氯铅矿-砷铅矿和石膏;在灰色颜料样品中检出了石膏与炭黑。表明初唐时期藤黄已被用作绘画颜料;在矿物颜料上罩染有机染料,体现了古人对矿物颜料和有机染料的高超使用技巧。研究有助于了解壁画的用材、绘制方式等信息,为壁画的研究、保护和修复提供参照和依据,同时也佐证了古丝绸之路沿线贸易、经济、文化的繁荣和昌盛。  相似文献   

12.
以GH4169高温合金为材料, 在Deform-3D软件中建立了壁厚渐变锥形回转件热强力旋压有限元模型. 通过正交试验法, 研究分析各工艺参数对工件整体壁厚偏差影响程度的先后次序, 并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组合. 结果表明, 各工艺参数对工件整体的壁厚偏差影响的主次关系依次为: 旋轮圆角半径、旋压温度、旋轮进给比、芯模转速; 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 旋压温度1000℃, 旋轮圆角半径4mm, 芯模转速240r?min-1, 旋轮进给比0.3mm?r-1. 通过热强力旋压实验, 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发现, 两者趋势相同, 整体壁厚偏差平均值误差为14%, 表明仿真模拟可靠, 可为壁厚渐变锥形回转件精确成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着重介绍高层组合墙片的拟静力试验.通过试验更加深入地了解高层组合墙片在竖向压力和侧向分布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侧承载力.从而为进一步提出组合墙体抗侧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凹式墙体对温室蓄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种凹式结构异质复合墙体,以平面墙体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凹式墙体对温室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凹式墙体在温室内近墙体表面30 cm处气温、墙体内深12 cm处温度均高于平面墙体;凹式墙体2(FW2)的凹口气温以及墙体内深12 cm热流通量的昼夜温差均表现为最大.筛选出凹式墙体2(FW2)是较理想的墙体,具有较好的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下室外墙易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 分析了地下室外墙裂缝的主要特征, 讨论了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裂缝控制措施和与混凝土裂缝有关的见解, 以确保构件的耐久性, 保证结构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以宁波轨道交通试验段车站深基坑地下连续墙为工程背景,采用抛物线柱体模型对有超载工况地下连续墙的槽壁稳定性进行分析.探讨了护壁泥浆作用下,模型参数对槽段稳定的敏感性及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施工槽段是稳定的.对槽段平面位置、深度和垂直度进行的检测也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可为宁波地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水稻胚性和非胚性悬浮细胞培养物分别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细胞学观察和培养研究,得到如下结果:由酶解制备的胚性原生质体具有较完整的细胞膜、细胞膜上小球状突起较小、细胞质含有丰富的颗粒状内含物,经培养,胚性原生质体多能进行第1次分裂,并能持续分裂,最终分化出再生植株.而由酶解制备的非胚性原生质体的细胞膜上有裂隙产生、细胞膜上小球状突起较大、细胞质中颗粒状内含物较少、具有明显的大液泡,经培养,仅个别原生质体能以"酵母出芽"式进行不均等分裂,随后细胞自行解体.结果表明,由酶解制备的原生质体细胞膜是否完整,膜上突起的大小以及细胞质颗粒状内含物的多少与原生质体能否正常复壁分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层状填土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对原有计算方法进行了拓展和改进.在平面滑裂面假设下,充分考虑墙后分层填土的滑动变形协调条件以及墙背倾斜、填土表面有附加荷载、填土黏聚力、填土与挡土墙墙背接触面上的黏着力等一般情况,建立分层填土的主动土压力关于滑裂面倾角的计算表达式,有效地改进了分层法,增加了实用性,为工程中挡土墙土压力设计提供了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酵母Candidautilis细胞壁上发现一种细胞壁主要结构蛋白(CWP33),其分子量为33×103,与其它细胞壁蛋白不同,该蛋白在细胞壁上对胰蛋白酶作用不敏感,而其它细胞壁蛋白组分几乎完全被胰蛋白酶降解.利用这一性质将该蛋白从细胞壁上抽提后,经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rose凝胶层析得到纯化.经研究CWP33蛋白具有葡聚糖内切酶活性,可以水解地衣糖,但不能水解对硝基苯葡萄糖苷.该蛋白可能具有重要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对大承载力的桩基要求增多,人工挖孔桩逐步替代打入桩和其它灌注桩.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人工挖孔桩勘察、设计要求;针对人工挖孔桩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地下水、流砂、淤泥质土、竖石等),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