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目前还不允许证券民事赔偿采取集团诉讼的形式.但是集团诉讼较传统共同诉讼有其特有的制度价值和优势。研究集团诉讼在我国证券民事赔偿的可采性的同时,嵌入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深入挖掘证券集团诉讼的法社会学动因,以期有利于我国对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方式的调整和突破。  相似文献   

2.
与其他诉讼方式相比较,代表人诉讼以其突出的优点更能有效地解决涉案人数众多的证券民事赔偿案件。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所特有的公告、登记程序以及判决的间接扩张力,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功能,因此不应将其排除在证券民事赔偿的诉讼方式之外。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代表人诉讼,应该扩大代表人诉讼的适用范围和诉讼代表人的权限,加强律师和法官在诉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证券市场上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损害股民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股民受损利益往往又很难得到救济,究其原因在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中没有设立恰当的诉讼人代表制度是原因之一。本文从各国群体诉讼模式的立法例入手,探讨了我国证券民事赔偿中的诉讼代表人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是一种公益诉讼 ,证券民事侵权行为所侵犯的对象是社会利益。文章指出 ,证券民事侵权诉讼的主要价值有四 :填补损失 ;威慑作用 ;协助监管证券市场 ;促进证券法律发展。我国现阶段鼓励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有以下特别价值 :加强公司治理 ;增加投资者信心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5.
大庆联谊案是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中首例经历了从立案到执行全部诉讼过程的案件。但是,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裁判标准方面存在的缺乏现实可操作性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力度不足等漏洞。以大庆联谊案从受到证监会处罚开始的诉讼进程为个案,以实证的方法对若干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裁判标准的不足作初步探讨,显然对我国证券民事赔偿的立法与司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涉及原告人数众多,采取单独诉讼方式,必然造成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代表人诉讼扩大了诉讼的容量,但由于在登记加入和判决扩张方法上的限制,代表人诉讼制度制裁虚假陈述行为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集团诉讼方式兼顾了证券市场群体性民事诉讼的公平性、效率性和威慑性,因而,该制度对我国涉证券民事侵权案件的解决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法律、经济和政治三个角度剖析了最高人民法院排除美国式集团诉讼的原因,认为证券民事侵权诉讼适用共同诉讼有三大局限性。应正确认识集团诉讼,并建议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形式的完善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引入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第二步,对共同诉讼加以改造,使之向集团诉讼演进;第三步,待条件成熟时,修改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全面引入集团诉讼。  相似文献   

8.
证券侵权行为的损害后果具有“小额多数”的特征,我国现行的单独诉讼、共同诉讼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适应此类群体纠纷中保护分散性利益、制裁群体性侵害、为公众提供有效救济途径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证券集团诉讼制度。借鉴美国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的经验,改变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机制,是现阶段的可行之选。  相似文献   

9.
虚假陈述证券侵权的民事救济制度在我国历经了30年的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建立了以证监会行政处罚和刑事判决作为前置程序的民事救济体系。但是面对本轮司法改革中的立案登记制,该民事救济制度在实践中遇到了前置程序和诉讼模式选择的困境。在立案登记制下,法院对虚假陈述民事纠纷的立案应当取消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或法院刑事判决书作为立案前置程序的规定;虚假陈述证券侵权纠纷的诉讼模式应选择诉讼代表人和共同诉讼模式,但必须对其进行优化和改造;法院应进一步完善法院系统内部考核机制,增加对共同诉讼或代表人诉讼的特殊考核标准;法院应当设立独立证券投资审判庭,实现三审合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对证券投资者的诉讼保护问题。在本文中 ,作者根据美国和欧洲立法的最新发展提出了如何确定被告的新思路 ,然后根据我国国情探讨了管辖法院的问题 ,最后对集团诉讼和代表人诉讼之优劣进行了功能比较并提出了我们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券法》的职责和使命,是该法的灵魂之所在,但我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却不尽如人意,文章拟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民事赔偿制度进行探讨,以期证券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从民事责任的认定,赔偿之诉的提起,赔偿金额的确定方面对中美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我国现行相应立法的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诉讼侵权行为是指加害人无正当理由,通过提起民事或刑事诉讼、恶意告发、滥用诉权给诉讼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一定损害,或者无正当理由申请保全给被保全人造成一定损失的行为;包括四种情形:一是无正当理由提起民事诉讼,二是恶意告发,三是滥用诉权,四是无正当理由申请证据或财产保全。加害人的范围包括恶意提起民事或者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恶意告发者,还应包括作伪证的证人、虚假鉴定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诉讼侵权责任应该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并且加害人的过错应该包括故意和过失。在恶意刑事诉讼的赔偿方面,应该协调加害者的民事赔偿和国家赔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比普通民事执行更难,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问题已不是执行机构单方面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而需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和刑事审判庭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的最终机制在于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诉讼模式对民事诉讼代理制度有着不同的影响,我国的诉讼审判模式正从职权主义的审问式向当事人主义的抗辩式转变,这就要求律师民事诉讼代理制度随之加以改革和完善:建立律师强制代理制度;完善律师的调查取证权;构建律师保密制度;改革律师收费制度;设立民事诉讼律师代理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题指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追求应在公平与效率的天平上更多的倾向于追求诉讼效率;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例,应采用分别主义的立法例;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应设定为4年;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应是全部债权请求权返还财产请求权和恢复原状请求权;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后果应采用胜诉权消灭主义和时效抗辩权发生主义相结合制度确定。  相似文献   

17.
论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立法和司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保护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制裁侵权行为的需要,同时也是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体系,顺应国际立法全面保护人格权发展趋势的需要,国家应在立法上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8.
就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及司法实践来看,对刑事被害人民事权利的法律保护显得薄弱和不足。完善刑事被害人民事权利的法律保护制度应打破“先刑事后民事”的传统立法理念,树立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观念;确认刑事被害人对权利救济途径的选择权;对刑事被害人就追诉对象的犯罪事实所致损失而提起的诉讼法院均应受理;允许对应负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