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终末期肝病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肝移植的广泛开展为此病的治疗提供了光明的前景,但由于供体器官紧缺、费用昂贵以及移植后的并发症等问题,使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逐步深入,已证实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而且能够分化为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在肝脏严重受损、肝细胞增殖受抑制时,骨髓干细胞还具有定向分化为肝前体细胞、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的能力,并可能提供即时有效的肝功能,为宿主肝脏再生恢复赢得时间。正因为其潜在的应用前景,骨髓干细胞移植已成为研究的热…  相似文献   

2.
骨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内外的多项实验中证明,部分骨髓干细胞能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或分泌白蛋白,或具有胆管细胞标志,尤其在受损及遗传缺陷肝脏中分化效率较高.目前有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动员、归巢、转化机制及调控已逐渐成为肝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骨髓干细胞的易于获得及体外培养技术相对成熟,有望用于肝细胞移植、生物型人工肝及基因载体,在治疗肝脏的感染性、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以及肝肿瘤等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骨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内外的多项实验中证明,部分骨髓干细胞能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或分泌白蛋白,或具有胆管细胞标志,尤其在受损及遗传缺陷肝脏中分化效率较高。目前有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动员、归巢、转化机制及调控已逐渐成为肝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骨髓干细胞的易于获得及体外培养技术相对成熟,有望用于肝细胞移植、生物型人工肝及基因载体,在治疗肝脏的感染性、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以及肝肿瘤等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肝干细胞,又称肝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HOC),在体内可分化为肝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目前HOC的分离和培养技术及干细胞移植技术已为肝病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主要就肝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胚胎干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能够分化为与原代培养肝细胞表型相似,并表达部分成熟肝细胞功能的类肝细胞.尽管目前在诱导条件的优化、分化过程的调控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但研究胚胎干细胞向肝系的诱导分化及纯化,为终末期肝病的细胞移植治疗、生物人工肝及药物代谢和毒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肝功能衰竭(简称肝衰竭)时的细胞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独立的肝细胞移植、体外基因治疗和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在肝脏再生领域和造血干细胞作为“再生药物”应用等方面的进展,说明另一种细胞资源正处于研究中。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异基因原始细胞、肿瘤源性干细胞、永生性肝细胞和干细胞的优、缺点已经有所体现。人工肝的机械组件、肝脏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交替发展进步,以病原学和肝病发展阶段为基础来选择治疗方案,将使肝衰竭的治疗更有希望。  相似文献   

7.
肝干细胞,又称肝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 HOC),在体内可分化为肝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目前HOC的分离和培养技术及干细胞移植技术已为肝病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主要就肝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主要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性干细胞,可以从广泛的组织来源中提取,并可分化为多种细胞,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脂肪细胞,神经样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在体外培养MSCs过程中,胎牛血清和生长因子的选择,以及多能分化诱导控制等,对MSCs的体外繁殖和分化至关重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经体外分化繁殖的MSCs,在疾病的再生医疗和组织工程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能。牙周韧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PDL-MSCs)经体外培养,贴壁,伸展性良好,将它移植于生物相容性支架材料中,具有高度伸展性和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因此,应用PDL-MSCs和骨髓来源的骨髓-MSCs制成的有效的移植生物材料,可用于牙周再生中的骨组织工程治疗。  相似文献   

9.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成软骨、脂肪、神经等多种细胞,易分离,遗传背景相对稳定,可在体外大量扩增,体内植入反应较弱,为肝硬化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BM-MSCs定向分化条件和纯化技术等研究的不断深入,BM-MSCs作为基因和细胞治疗将在临床安全有效的应用。本组探究则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简要分析,以此为提高肝脏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肝功能衰竭(简称肝衰竭)时的细胞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独立的肝细胞移植、体外基因治疗和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在肝脏再生领域和造血干细胞作为“再生药物”应用等方面的进展,说明另一种细胞资源正处于研究中。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异基因原始细胞、肿瘤源性干细胞、永生性肝细胞和干细胞的优、缺点已经有所体现。人工肝的机械组件、肝脏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交替发展进步,以病原学和肝病发展阶段为基础来选择治疗方案,将使肝衰竭的治疗更有希望。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肝脏疾病高发的国家,其发病率、死亡率约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尽管目前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许多新的进展,但是总体疗效仍不满意。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肝干细胞移植为各种急性肝衰竭和慢性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骨髓的成体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不同,它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被广泛应用于肺损伤的治疗中。Wnt信号通路可以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增殖再生、分化、迁移等生物功能,与组织损伤后的重塑、损伤终止和组织修复或破坏密切相关。通过研究Wnt信号通路调控MSCs向不同表型及功能的成体细胞的分化过程及机理,为治疗肺损伤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干细胞是指那些具有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幼稚细胞。干细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含有另一类重要的干细胞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和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利用MSC的多项分化潜能,在组织工程、细胞因子替代治疗、基因治疗中以及再生医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热点。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终末阶段的表现,除心脏移植外的各种治疗措施效果都十分有限。因此,细胞重建和功能恢复的干细胞移植疗法成为有应用前景的研究热点。1基本原理把具有收缩功能的细胞移植入心脏发挥收缩功能或把干细胞植入心脏后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达到治疗目的。移植细胞本身的收缩力增强了整个心脏的收缩功能,从而增加心搏出量[1]。另外,植入的细胞还为心脏提供了弹性骨架,增强室壁弹性。移植细胞本身生成或刺激宿主心肌细胞生成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使血管再生,改善心功能。研究发现,胚胎干细胞因牵涉伦理问题应用受限;骨骼肌细胞分化成熟后无法与宿主细胞建立电机械耦联;心肌的干细胞数量太小。相比之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不受上述因素制约,因此,MSCs移植疗法有希望成为心肌细胞替代治疗。2MSCs特性MSCs是多能干细胞之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2]。Wang等[3]发现在“环境诱导分化”作用下MSCs移植入正常心肌中可分化形成心肌细胞。3MSCs治疗心力衰竭现状Wang等[4]发现骨髓细胞在心肌损伤时可迁移入相关区,重新生成心肌细胞,以改善心脏功能。Orlic等[5]把骨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c-Kit+Lin-(CD117)细胞移植治疗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效果以及机制,为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8只成年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和干细胞移植组,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CCl4后仅输入生理盐水,移植组小鼠在腹腔注射CCl4后尾静脉输注骨髓CD117细胞(1×106),48 h后观察各组小鼠肝功能水平变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分析肝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肝脏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模型组腹腔注射CCl4后肝功能严重受损,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胆红素(bilirubin)等升高,肝脏的HE染色可见片状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移植组小鼠移植干细胞48 h后小鼠肝功能有所恢复,病理提示肝脏坏死区域有所减小,Ki67免疫组化提示干细胞可促进肝脏再生。结论经尾静脉注入的骨髓来源的CD117干细胞能改善急性肝损伤肝功能以及修复受损肝脏,是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以及用于治疗的研究现状。方法阅读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加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分化潜能,易于取材及体外培养扩增,可以作为种子细胞,用于骨缺损等的修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是良好的种子细胞,很有可能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王莉  杨志云  王宪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43-2146
重症肝炎或终末期肝病时肝脏组织严重损伤,肝移植不能满足众多患者的需求。目前,应用肝干细胞诱导分化技术可作为肝脏组织严重损伤时细胞替代治疗的重要途径,调控肝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信号通道涉及Wnt、Notch、Hedgehog、BMP/TGF-β、PI3K/AKT等,本文对近十年来调控肝干细胞向成熟肝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心梗)有明显的心肌修复和再生功能的异常,细胞移植可以用于心肌再生,骨髓可为“修复干细胞”的主要来源。研究发现体外适当的刺激可以使骨髓的基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特性的细胞。本文综述MSCs的特性及其治疗心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易采取、易移植和低免疫原性等特性。通过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望修复或替代由于脑血管疾病而受损的神经细胞或重要环路。本文综述近年来各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可塑性研究。提示其在体外能够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在脑内能够成活并增殖分化迁移。这无疑将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急慢性肝衰竭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是全球性难题,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肝移植和肝细胞移植。原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佳选择,但由于供体器官紧缺,许多病人在等待肝移植时死亡,同时移植后并发症如免疫排斥反应等因素也限制了其应用。肝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肝病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肝细胞在体外不能大量繁殖且传代后不能保持其原有特性而难以推广应用。相比之下,肝脏干细胞具有长时间持续增生的能力,能在体外扩增达到临床所需的细胞数量,且移植后在体内也能增生。可以肯定,肝脏干细胞移植在肝病及与肝脏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