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国少数民族经济改革理论问题讨论会于1983年9月16日至21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从事少数民族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的专家、学者及有关部、委、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共68人,包括汉、蒙、回、藏、壮、朝鲜、满、白、土家、水、东乡、达斡尔、锡伯、黎等14个民族。大会收到有关如何改革民族地区经济管理体制,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加速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进一步开展民族经济学科的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共80多篇。  相似文献   

2.
地处青海东部的循化县是以撒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区。全县面积2,100平方公里,人口100,299人,其中少数民族包括撒拉、藏、回、土、东乡、满等14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撒拉族,占全县人口的60.7%。因受历史、经济、宗教、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循化民族教育发展缓慢,撒拉族教育尤为落后。  相似文献   

3.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2):F0002-F0002,F0003
贵州民族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原社会学系)由著名社会学学者赵森林教授挂帅,创建于1988年,是当时全国第一批建立社会学系的14所高等院校之一,西南地区唯一的社会学专业布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于2004年成立社会发展学院,下设社会学、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3个专业和1个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2个研究室(旅游社会学研究室和民族社会学研究室)、1个研究中心(社会经济调查中心)和1个调研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贵州调研基地)。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四个基本特征中,共同经济生活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富有变化的。民族的发展、繁荣、演进都是建立在此物质基础上的。它在四个特征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谈论某个民族的地位和实力时,都把共同的经济生活看作是最有份量的尺度。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繁荣,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意义。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就民族共同经济生活概念,特点及其改造等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求同仁们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一、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概念及其关系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特…  相似文献   

5.
5月11日——14日,中国教育学会民族教育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次民族教育改革研讨会在宜昌召开。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从事民族教育的9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递交了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6.
<正>7月14-15日,民族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研讨会暨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在石河子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科  相似文献   

7.
民族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上约有200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10万以上的民族有582个,而3/4的民族是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0.9%的小民族并分布于世界各地。 历史的发展使不同的民族表现出不同的经济个性、分别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层次;同时,处于同一地域的不同民族经济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亦表现出严重不同步的差距现象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民族为其研究单位的经济人类学开始在西方兴起,它对延续于不同民族文化条件下的经济过程和制度中的变异演化进行描述,解释和发展论证,成为对在世界经济中  相似文献   

8.
民族凝聚力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凝聚力这一特定概念所指涉之民族不是习惯上理解的广义的民族即文化共同体,也不等同于斯大林界定的狭义民族,而是民族社会机体或组织态文化共同体,是构成民族的全体成员以特定的历史形成的方式组合而成的人际、群际关系系统,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日常关系与文化关系等4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民族凝聚力即该民族关系系统的综合结构功能,它可以通过考察与构成民族总系统的4个子系统分别对应的经济依存度、政治参与度、人际和谐度与文化认同度等4个指标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分,除汉族外,还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十多个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三个民族是甘肃特有的。当前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怎样从实际出发,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的特点,找出自己发展的道路,把经济搞上去?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只对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1月14日至18日,中国民族史学会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研究民族历史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顾问翁独健主持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民族史学会章程》,研究了今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关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思想。一、把经济建设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强调国家帮助和发达地区的支援。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大力培养民族干部,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五、判断我们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是否正确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浅谈邓小平的民族经济理论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邓小平理论中 ,关于民族经济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只有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来 ,实现共同繁荣和富裕 ,才能实现“各民族之间真正平等” ;二是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巩固国防 ,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改革和开放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是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民族经济理论的重要实践。邓小平同志这些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朴素的民族经济发展观 ,对于指导我们对待和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鄂西南民族地区有14个县、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这14个县、乡(镇)中有民族中小学校21所,占这个地区民族学校总数107所的近20%.民歌进课堂、原生态艺术进校园等文化传承、保护和建设工作已卓有成效.如今,这一区域已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划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深度生态旅游地段.如何充分利用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打造这一旅游板块,使民族教育与民间艺术传承、保护工程同构,从而实现区域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的值得探讨的课题.鄂西恩施州民族工作部门与教育工作部门联手创建开展"五个一"工程,创办民族样板学校,不失为校园文化与民间艺术融合的一种特色模式,有利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文化与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日伪在关东军武力保护和政治操控下吞并引领中国东北民族经济的支柱金融机构"四行号"及其他银行,于当年6月设立伪满洲中央银行(文中简称伪满央行).在其存在的14年里,伪满央行经历了奠定基础、扩展活动、走向灭亡的三个阶段,且根据战争的推进和时局的变化,伪满央行的金融侵略活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和殖民地性质.日本利用这一御用工具对东北进行疯狂掠夺,其所掠夺的资源用于战争,给中国东北的民族经济和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5.
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多民族聚居区有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地区、张家界市,贵州黔东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黔江地区共7个地州市接壤。总面积14,24万平方公里,7地州中除了湘西、恩施、黔东南是民族自治州外,张家界市4县(区)中有3县(区)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怀化地区12个县市中有5个民族自治县,黔江地区5个县市均为民族自治县,铜仁地区9县市中有4个民族自治县。计全边区62个县市中有49个民族自治县。边区聚居着汉、土家、苗、侗、瑶、布依、白等30余个民族,共2221.OS万余人,其中…  相似文献   

16.
明代女真社会是由女真族、蒙古族、汉族、朝鲜族四个民族构成的民族共同体。这四个民族、三种文化给明代女真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多元的经济结构、具有蒙汉特色的军政组织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经济是一种特定的区域经济.由于思想、意识、文化、管理体制、经济区位的不同,形成了民族地区与其它地方在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政府组织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必须抓住维护民族团结、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要素市场、规范转移支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户籍制度等十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间存在着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这是正确的。因而,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就成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点也是明确的。但许多人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问题。这两个趋势,即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就会逐步缩小,民族间共同性的东西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各民族的特征将  相似文献   

19.
民族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建设的大量实践,给民族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其中,研究生产力布局就是一个新课题。诸如生产力的结构和特点、生产力布局的地域组合和地理分布、影响生产力布局的因素等等。研究各民族生产力布局规律,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功能有着现实的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本文就当前民族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谈点粗浅看法,就教于读者。一、关于研究民族经济地理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地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活动带来了各种污染与生态环境的破坏。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间的关系,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路径促使二者协调,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根据8个民族省区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了估算和拟合。通过研究发现,8个民族省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有所差异,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压力的变动有所不同。文章总结了民族地区各省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动关系的类型,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给出了预测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