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是一类可由患者预先自行控制镇痛药物给药量以减轻其疼痛的镇痛药物递送系统.静脉自控镇痛技术是PCA技术中研究和应用最久的,但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在高风险患者术后使用硬膜外PCA更为优越,而在上肢或下肢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PCA能够获得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在应用PCA技术时,应当尽量避免准备过程和PCA设备程序设定中的错误操作,这将有利于术后镇痛效果的提高,并将PCA不良反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2.
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是一种新技术,是临床应用中较理想的镇痛方法[1],PCA是利用硅胶储液囊弹性回缩力驱使镇痛液,通过硬外导管进入椎管或通过静脉输液管道进入静脉达到镇痛,PCA泵一般保留2d~3d,主要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3.
李锋 《广西医学》2000,22(5):1037-1038
随着病人自控镇痛(PCA)临床应用的推广,有关PCA对术后镇痛的报道也很多,由于妇产科病人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1),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妇产科病人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已成为麻醉科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但阿片类镇痛药进行PCA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增加了术后镇痛的不适和风险.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具有镇痛作用,本文旨在观察TEAS用于上腹部手术后PCA是否有止吐作用,是否减少PCA止痛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1年始,对肛肠科术后病人应用自控镇痛技术(PCA),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效果.为比较静脉自控镇痛(PCIA)、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传统方法在镇痛效果、临床使用可行性及副作用方面的差异,特做如下观察.  相似文献   

6.
陆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95-95,98
通过对剖宫产后使用一次性镇痛泵(PCA)与不使用PCA者的比较,得出:一次性镇痛泵(PCA)的使用对术后产妇的恢复有肯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自控镇痛泵对妇科术后40例患者肠功能及膀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翔  谢莉玲  周勤 《重庆医学》2005,34(5):792-793
镇痛是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1].采用传统的镇痛法,需间断肌内或静脉注射镇痛药物,由于用药的时间、剂量、注射方法的不同,临床上70%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镇痛不全[2].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分为持续硬膜外麻醉法(PCEA)、持续静脉法(PCIA)、持续皮下法(PCSA),PCA在国外已广泛用于手术后镇痛.我院从2000年引进PCA,常采用PCIA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部手术后病人使用自控镇痛泵(PCA)、肌注给药镇痛(MIA)和直肠给药镇痛(RAA)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41例腹部手术术后病人随机分为PCA组、MIA组和RAA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PCA组镇痛效果优于MIA组和RAA组(P<0.01),24 h患者睡眠时间显著长于MIA组和RAA组(P<0.01),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亦较后二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PCA组血清皮质醇,血糖上升幅度显著低于MIA组和RAA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A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抑制术后应激反应,减轻内分泌变化.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谢娜 《中外健康文摘》2012,(32):286-287
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应用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对照组给予肌注哌替啶、强痛定、曲马多等止痛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生命体征、睡眠状况及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治疗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患者应用PCA镇痛效果明确,中毒反应少,值得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自控镇痛泵是临床应用中较理想的镇痛方法。自控镇痛 (PCA)是指无论采用何种镇痛方法 ,患者可以自行决定给药的时机和剂量。PCA为 1次性泵 ,分为静脉自控和硬膜外自控镇痛 2种 ,它能有效维持病人的血药浓度 ,提供较满意的镇痛效果。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发现许多因素可影响镇痛效果 ,对此我们提出了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1 护理问题1 1 患者认知不足 ,使用PCA泵不当PCA对患者来说是一种陌生的止痛方式 ,护士是否在术前、术后教会患者如何使用PCA ,是取得良好镇痛效果的关键。1 2 PCA装置故障装置泵漏药 ,无法正常给药。1 3 PCA静…  相似文献   

11.
李江  金华  李艳华 《广东医学》2012,33(2):205-207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手术及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9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局部麻醉组(LA组)行肛周区域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组(EA组)行L3-4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射罗哌卡因;患者自控镇痛联合局部麻醉组(PCA组)行肛周区域阻滞麻醉并以PCA模式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记录镇痛效果、手术情况、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结果 EA组和PCA组镇痛效果优于LA组(P<0.01),PCA组患者及术者满意度高于LA组和EA组(P<0.05或P<0.01),PCA组患者呼吸循环于术中及术后各时点变化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 瑞芬太尼PCA技术用于肛瘘手术镇痛效果完善,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 病人术后立即镇痛现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我院自1997年初开始应用PCA于立即术后镇痛,经反复调整药液浓度及配方.取得良好效果.本文观察32例术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选取择期胆囊切除术18例,乳癌根治术12例及直肠癌根治术2例.男女之比为3:5,年龄25~67岁,ASA分级Ⅰ~Ⅱ级.方法 术后病人返回病房后.将佳士比9300微电脑PCA泵连接在静脉通路上.镇痛药组成为:吗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静脉或硬膜外自控镇痛、肋间神经冷冻术在开胸手术后镇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开胸手术病人,采用3种镇痛方式,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静脉PCA组)、B组(硬膜外PCA组)和C组(肋间神经冷冻组).观察术后病人镇痛效果、镇静评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CIA镇痛有效率55%,肋间神经冷冻术有效率90%,3组术后镇痛效果、镇静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CIA组和PCEA组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术是比较好的胸部手术后的镇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微量止痛泵(PCA)已广泛用于手术患者镇痛,现将我院妇产科250例患者术后使用PCA进行持续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勇 《重庆医学》2009,38(24):3161-3162
目的 比较肩峰开放手术后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镇痛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技术(PC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分组,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对用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各时间点生命体征、静止活动状态下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用镇痛溶液总量和要求追加PCA的次数、曲马多首次注入时间和剂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定的不良反应两组是类似的.结论肩峰开放手术后,使用肩峰下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镇痛或芬太尼静脉PCA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自控镇痛泵(PCA)的应用和护理效果。方法:对280例行TURP术后采用PCA患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所有患镇痛效果良好,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缩短。结论:TURP术后使用PCA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静脉与硬膜外泵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强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87-188
目的 比较术后静脉和经硬膜外应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6例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LA)组和经硬膜外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PCEA),每组48例.两组(PCA)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50μg+0.9%氯化钠至100mL,持续给药速度2mL/h,单次PCA剂量1.0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定时进行镇痛镇静评分.24h舒芬太尼用量,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的观察比较.结果 PCIA组24h用药量低于PCEA组(P<0.05),两组镇静评分低且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良好至优秀均在84.6%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但舒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舒芬太尼PCEA,且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18.
张宁  韩斌  徐铭军 《北京医学》2021,43(12):1167-1170
目的 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技术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房待产初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EB+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组和持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CEI)+ PCA组,每组50例.剔除中转剖宫产者.记录产程中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记录镇痛泵的总用药剂量,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产妇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产妇使用缩宫素、产钳助产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在镇痛后2 h(T3)、3 h(T4)、宫口开全时(T5)和胎儿娩出时(T6),PIEB+ PCA组的VAS[(2.2±1.1)分、(2.2±0.9)分、(3.7±1.0)分和(3.9±1.1)分]较CEI+ PCA组[(4.0±1.3)分、(3.6±1.0)分、(6.4±1.3)分和(6.2±1.3)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IEB+ PCA组产妇镇痛泵总用药剂量较CEI+ PCA组减少[(63±9)ml比(82±19)ml],镇痛满意度评分较CEI+ PCA组升高[(95±7)分比(78±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和10 min的Apgar评分、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EI+ PCA模式相比,PIEB+ PCA模式的用药剂量更少、产妇镇痛满意度更高,不影响产程进展,对母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吗啡在小儿术后自控镇痛(PCA)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6~14岁小儿主要为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病例26例,在术毕前安装一次性使用自控镇痛泵,采用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CEA)。PCA配方:吗啡3~4μg(kg.h)加生理盐水100ml,持续注入量2ml/h,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镇痛效果、副作用。结果镇痛效果满意,无严重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血压,心动过缓、嗜睡等不良反应。结论吗啡应用于6岁以上小儿术后自控镇痛安全可行,副作用少,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病人自控镇痛术(PCA)应用于临床以来,病人自控镇痛泵(PCA泵)不断改进和完善.近年来,国外学者将PCA的技术和设备应用于手术中,以期为在局麻、神经(丛)阻滞、椎管内麻醉下手术的病人提供舒适、安全、有效和易于控制的镇静,此技术称之为病人自控镇静术(P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