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预制破片致兔胸部爆炸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预制破片铝制雷管致兔胸部爆炸伤的伤情特点及规律,为制定胸部爆炸伤的救治原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启动方式引爆预制破片铝制雷管,将32只家兔置于距雷管5,8,10,12,15cm处,致伤前后常规观察生命体征及破片,冲击波对胸壁,肺脏和周围组织脏器的损伤情况,结果:伤后即刻死亡率为46.9%,各组死亡率有明显差异,冲击波主要靶器官为肺脏,破片伤发生率为62.5%,以盲管伤为主,常合并肋骨折及肋间血管损伤,心肌挫伤,肝脾,胃肠破裂。结论:胸部爆炸伤伤情复杂,死亡率高,伤后易致以肺功能衰竭(ARDS)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破片伤致失血性休克和冲击伤致急性肺功能损伤是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爆炸性武器致胸部损伤的致伤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战略战术的转变 ,具有多因素、多途径、多处杀伤效应的爆炸性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应用越来越广 ,此外 ,在平时的恐怖主义活动中也被经常应用 ,这使得平、战时爆炸伤的发生率日益增高。胸部爆炸伤发生率高 ,伤后容易造成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伤情重 ,死亡率极高 ,据报道 ,80 %以上的患者死于现场和运送途中[1] 。因此 ,胸部爆炸伤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充分了解爆炸性武器致胸部损伤的致伤机制 ,对如何实施必要的防护及积极有效的现场和后送救治 ,都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爆炸性武器具有杀伤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颌面部爆炸伤后外形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密闭舱室环境下,肢体爆炸伤后肺损伤的特点以及肢体爆炸伤后给予损伤局部低温对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致伤组、单纯致伤组和损伤局部低温干预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肺组织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比色法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湿/干质量比代表肺含水量;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密闭环境中,肢体爆炸伤后肺组织发生出血、水肿,肺间隔断裂,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和MPO活性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在肢体爆炸伤后早期实施损伤局部低温可减轻肺组织出血、水肿和炎症细胞的浸润,降低肺组织TNF-α和IL-6含量、MDA含量和MPO活性、增加SOD活性.结论 密闭环境中,肢体爆炸伤后发生明显的肺冲击伤,氧化应激和炎症细胞浸润可进一步加重肺组织损伤,采用损伤局部低温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是目前肝脏外科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应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术前应用乌司他丁(ulinastain UTI)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其可能机制。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50-  相似文献   

7.
山莨菪碱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大鼠肝脏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测定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预防性应用山莨菪碱(预防组)时胆汁流量、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脏组织学改变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胆汁流量显著增加(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预防组肝脏组织学变化较轻,白细胞浸润较少。结论 山莨菪碱具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9.
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治疗新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探讨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对40只健康华南家兔,以1%长春新碱5ml经兔耳静脉注射,并人为渗漏到皮下1ml致渗漏性损伤动物模型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2%山莨菪碱加1%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单纯用2%山莨菪碱局部封闭治疗,2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实验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为95%,治愈率为80%。对照组除了1例中途死亡外,总有效率为63%,治愈率为42%。结论 2%山莨菪碱加1%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化学性药物渗漏性损伤,对创面愈合、治愈时间、治愈效果等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不同致伤参数对兔胸部撞击伤后心血管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致伤参数对兔胸部撞击伤后心血管系统伤情的影响。方法:采用兔胸部撞击伤模型,设置不同的致伤参数,观察其对心血管系统损伤程度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驱动压力越大,心血管系统损伤程度越重;撞击面积增大,心血管系统损伤程度并不随之加重;收缩末期撞击对心脏的损伤较重,舒张末期撞击对大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大;死亡率与驱动压力、撞击面积成正比;舒张末期撞击死亡率上升。结论:致伤参数不同,对胸部撞击伤后心  相似文献   

11.
颌面部爆炸伤并发心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颌面部爆炸伤时心脑并发伤的特点与致伤机制。方法10只犬按伤后0、6、24h时及对照组随机分组,对犬左咬肌区利用高速破片+冲击波致伤模型模拟软组织爆炸伤,观察动物伤后0、6、24h心脑损伤情况。结果伤后6h脑损伤以出血及粒细胞浸润为主,伤后24h损伤加重;2只犬心脏出现内膜下出血及内皮细胞脱落。结论颌面部爆炸伤时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可导致心脑并发伤,抢救时须综合考虑,以防止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颌面部爆炸伤时的血管损伤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重庆当地成年犬18只,随机分为创伤后0h、6h、24h、72h、7d取材组及对照组。对其颌面部爆炸致伤,伤后不同时间点切取距伤道不同距离的肌组织及小血管行病理学检查及超微结构检查观察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损伤情况。结果颌面部爆炸伤伤情严重,血管损伤明显,小血管损伤可波及到距伤道4.5cm处,伤道周围肌组织内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组织内出血及炎细胞浸润明显,组织呈镶嵌状坏死。结论颌面部爆炸伤时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损伤是组织损伤严重及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爆炸性胸部创伤伤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胸部爆炸伤的伤情特点及规律 ,为胸部爆炸伤的救治提供原则和依据。方法 按爆炸源和致伤动物之间的距离不同 ,30只家兔随机分为 4组 ,观察破片、冲击波对胸壁、肺脏、心脏和周围其它脏器的损伤情况。结果 胸部破片伤和冲击伤的发生率分别为 73 3%和 10 0 % ,伤后即刻死亡率为 30 0 % ,心脏破裂、肋骨骨折、胸腔积血和胸腹合并伤的发生率分别为 10 0 %、5 0 0 %、5 6 7%、5 3 3%。结论 破片和冲击伤是胸部爆炸伤的主要致伤因素 ,以多发伤和复合伤多见 ,伤情重而复杂 ,早期死亡率高 ,加强胸部爆炸伤的防护和早期、现场救治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严重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继发性脑损伤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挫裂伤模型,经腹腔注射内毒素(致伤组)模拟脑外伤后经胃肠道移位途径,提高内毒素血症水平,观察伤后不同时相伤侧脑组织水份、钠、钾含量、伊文斯蓝染及病理、超微结构改变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致伤组伤后6h,脑含水量及钠含量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水肿高峰提前,较对照组水肿高峰相差非常显著(P<0.01);伤后48h时蓝染较对照组染色深、范围更宽;24h时病理、超微结构较对照组损伤明显加重.结论内毒素可显著加重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①内毒素可直接损害血脑屏障,产生血管源性水肿;②内毒素的细胞毒性及诱导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可直接损伤细胞.  相似文献   

15.
点爆源爆炸伤模型建立及颌面部损伤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实验室条件下的点爆源爆炸伤模型,并探讨颌面部致伤特点,方法:采用不同TNT当量的球形炸药作爆炸源,建立点爆源爆炸致伤模型,检测爆炸时不同距离下的各向冲击波压力。用1.0gTNT当量的炸药在不同距离下对新鲜羊头颌面部致伤,观察致伤效果。结果:冲击波压力峰值具有各向同性,其随爆距增大呈急剧减小,颌面部组织损伤亦随之显著减轻,爆炸伤远重于一般损伤,并且具有自身特点,尤其爆距1.0cm时,可见下颌骨放射状多线性骨折及下颌角附近内外侧骨板的“层裂”。结论:点爆源爆炸伤模型简单,安全,可靠,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的爆炸伤研究,冲击波的致伤方式,下颌骨的特殊解剖结构构成了颌骨特异性的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临床他用价值。方法Wistar雄性大鼠腹腔给予硫代乙酰胺法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肝损伤的同时,治疗组皮下给予溶于DMSO的染料木素,对照组皮下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正常组由同样途径给予生理盐水。在最后一次注射硫代乙酰胺36h后分析大鼠外周血中肝功能指标,并进行肝病理学分析。结果在建使1周内对照组死亡4只(病死率33.33%),治疗组和正常组未出现死亡(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体重显菩减轻(P〈0.01),在停止注射TAA 36h后,三组行非参数统计比较,发现除乳酸脱氢酶(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胆汁酸(TBA)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AST、γ-GT无统计学差异外,ALT、TBIL、ALP、TBA、LDH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但各组病理学检查术发现有明显差异.结论染料木素对肝损伤后肝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外伤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和适应证。方法36例肝外伤采用非手术治疗,动态观察病情,加强监测,注意休息、禁食、补液、酌情输血,应用止血药物及抗生素,加强保肝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36例均治愈,其中非手术治愈34例,占94.4%,中转手术2例。结论掌握好适应证,肝外伤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