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桂锋 《职业与健康》2006,22(8):603-604
目的调查茂名市1起游泳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爆发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结果调查发热住院儿童42名,有游泳史的占73%,无游泳史的占23.8%;调查社区儿童86名,游泳儿童罹患率是未游泳儿童罹患率的2.9倍;调查茂名石化乙烯游泳池培训班学员3_4人,罹患率为59%,调查市区幼儿园儿童及中小学生417人,游泳儿童是未游泳儿童罹患率的3.4倍。调查市8间游泳池。余氯含量偏低。采集住院患者咽拭子29份,血清6份,其中2份血清检测腺病毒抗体阳性,3份咽拭子PCR检测腺病毒基因阳性。结论该次疫情为1起游泳儿童以发热为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局部爆发,病原体可能为腺病毒,游泳池是促进疫情传播的重要因素。游泳池经停业整改加强消毒后,疫情较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萍乡市一起咽结膜热暴发的流行特征和病因,为今后此类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游泳馆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对患者咽拭子标本和游泳池水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起疫情累计病例84例,发病高峰在8月1~5日;年龄以5~13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77.38%。患者发病前均有游泳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咽痛、扁桃体红肿、眼结膜充血等。8份现症病人咽拭子标本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确定为腺病毒感染。结论本起咽结膜热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腺病毒,暴发可能是通过被污染的游泳池水造成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军校学员群体发热的情况,探讨发病原因,为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取部分学员的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1723名学员中身体不适的有122人,其中发热患者85人,占69.7%,39℃以上的患者占60.0%。54份血清标本中副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为13.0%,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为9.3%,而SARS病毒、流感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均为阴性。结论初步认定某校学员群体发热是一起多诱因引发的副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4.
l起室内游泳池引起儿童腺病毒感染暴发的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 0 1年 7月 9日~ 8月 2 0日 ,宜昌市城区发生了 1起室内游泳池引起儿童腺病毒感染暴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1 1 病例确定 有游泳史 ,出现持续高热 ,咽喉部疼痛、扁桃体肿大、眼结膜充血、抗菌素治疗无效的儿童定为此次感染的病例。1 2 流行病学调查 对所有患者进行个案调查登记 ,重点调查游泳史。对游泳池及周围环境进行调查 ,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检查。1 3 实验室检查 用咽拭子采集患者咽喉部分泌物做细菌学培养。采集患病儿童血清送湖北省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做病毒抗体检测 ,检测项目有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腺…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遂昌县某游泳健身中心学员腺病毒感染暴发原因,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游泳池水样和现症病人病例的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和血液标本送实验室检测。结果疫情历时17天,共有86人发病,罹患率为27.48%。该86人均有该县某游泳健身中心室内池暴露史,主要为其游泳学员。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高热、咽痛、头痛等症状,半数患儿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拭子样本呼吸道腺病毒阳性;游泳池关闭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腺病毒易通过泳池传播,建议加强泳池卫生的监测和监督,定期换水和进行水质消毒,对进出泳池的学员和教练严格进行健康监测,同时加强卫生人员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的阳性率及其分布状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3月-2009年6月于台州市立医院儿科采集353例住院患儿的血清和咽拭子标本,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麻疹病毒的IgM型抗体,采用咽拭子培养法检测细菌和真菌,并结合临床资料作统计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麻疹病毒IgM型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7.20%、7.08%、5.38%、1.42%、1.13%、0.85%、0.85%、0.28%和0。细菌和真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5.58%和8.50%。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阳性率差异显著,临床医生需据此作出更佳的临床诊疗决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谱构成,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2015年本院就诊的发热呼吸道症候群895例患者的痰液及咽拭子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学培养和肺炎支原体、8种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 895例患者中,病原学检出阳性350例,检出率为39.1%,其中439份痰液标本培养共分离64株病原菌,主要为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49份咽拭子中,检出肺炎支原体、病毒核酸阳性325例,主要是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合并病毒感染的患者15例,病毒合并支原体感染10例,多重病毒感染15例。结论构成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谱种类繁多,以病毒感染为主,且以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见,混合感染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喘息发作时尿白三烯E4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同期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伴喘息400例与无喘息650例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2组患儿尿液中LTE4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喘息组患儿以上两种病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其尿白三烯E4测定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尿白三烯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发生喘息的发病机制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九种常见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院958例门诊及住院拟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九种病原体: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Q热立克次体(C0x)、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PIV)的感染情况。结果958例6月-14周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九种常见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结果259例,阳性率27.0%;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衣原体、甲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Q热立克次体IgM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7.1%、7.5%、4.1%、1.4%、1.0%、0.1%、0.1%、0.0%、0.0%。单一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22.8%;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体IgM抗体?昆合阳性率为4.3%。男性患儿IgM抗体阳性率(24.0%)显著低于女性(32.8%,X^2=8.52,P〈0.01)。夏、秋、冬、春季节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5%、15.4%、25.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4,P〈0.01)。结论本地区6月-14周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肺炎支原体为首要病原体,且以冬春季高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泰安地区儿童13种呼吸道病原体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取咽拭子标本,进行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对其性别、年龄段及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9 332例患儿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19-2021年男性患儿均高于女性患儿;年龄统计分析发现0~1岁组为呼吸道疾病高发年龄段,其次为>1~2、>3~4、>2~3岁组,>5~6岁组为最低。2019—2021年13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为57.91%,其中单一阳性率为27.65%。阳性率较高的病原体类型依次为鼻病毒(20.31%)、呼吸道合胞病毒(11.85%)、副流感病毒(8.33%)、腺病毒(7.46%)及肺炎支原体(4.97%)。各种病原体年际变化不同,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年发病率均较高,且比较平稳,3年检出率分别在20%左右和8%左右。肺炎支原体在2021年检出率明显高于2019年和2020年。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2020—2021年分别有下降和升高的趋势。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随季节变化较大,鼻病毒在各个季节发病率均较高,以秋季为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在春季、冬季发病率较高,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在夏季发病率最高。结论 0~2岁婴幼儿更易感染病原体,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是泰安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主要类型,各种病原体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肺炎支原体感染暴发疫情,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谱,为今后学校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及血清,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检测。结果该校共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36例,首发病例9月16日发病,末例病例11月9日发病,疫情共持续54 d,病例主要集中在10月11日—11月8日。临床症状以咳嗽为主,伴有发热、咽痛、头晕/头痛。36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5.24%,其中503班学生罹患率最高,为60.98%,该班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为84.38%,隐性感染率为24.39%;教师血清及咽拭子标本均无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结论本起疫情暴发是由于首发病例出现后未及时隔离,教室内空气流通较差导致,今后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析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39例呼吸道感染病儿进行多病原学(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结核杆菌、轮状病毒、腺病毒抗体)研究。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者63例,占26.4%,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者34例,占14.2%,两者均阳性者8例,占3.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4例,占1.7%,肺炎支原体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例,未检测到上述病原者136例,占56.9%。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大于7岁年龄组感染率略高(55.2%)。结论: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各年龄组儿童均易感染,以大于3岁的儿童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2019,(3):459-461
目的通过了解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小儿肺炎中的感染情况分析,为临床治疗小儿肺炎疾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住院的肺炎患儿的血清标本和鼻咽拭子标本,通过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含胞病毒,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726例小儿肺炎感染疾病中支原体感染占424例,合胞病毒占600例,合并感染73例。其中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年龄高峰在1~3岁,11、12月份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较高;感染呼吸道含胞病毒年龄高峰在1~6月龄,12—2月份呼吸道含胞病毒检出阳性率较高。结论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小儿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共占25. 52%,感染分布均存在年龄差异和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从引起人感染的游泳池水中检出绿脓杆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4年7月26日下午,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疾病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本区某游泳馆发生一起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症状的感染事件,游泳361人,发病136人,发病率37.7%,7月30日,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专家到上街区进行调查,在排除其它可能的致病因素后,将7月27日采集保存的游泳池水样送至实验室进一步进行微生物病原菌的检验,结果显示从游泳池水中检出每毫升10^3级别浓度的绿脓杆菌。现将调查检验结果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Ig M测定,了解郑州地区小儿9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8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9种病原体Ig M抗体同时进行检测。结果 285例患儿中检出Ig M抗体阳性183例,阳性率为64.3%。其中肺炎支原体101例,占35.4%;乙型流感病毒45例,占15.8%;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27例,占9.5%;腺病毒7例,占2.5%;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29例,占10.2%;肺炎支原体和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混合感染17例,占6.0%;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混合感染4例,占1.4%;肺炎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混合感染各1例,占0.4%。结论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是本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且肺炎支原体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原体谱IgM抗体检测对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 43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共5种病原体的IgM。结果 1 431例呼吸道感染者中有490例检出呼吸道病原体IgM,总阳性率为34.24%。其中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最高,为17.82%。IgM阳性样本中单一感染占69.39%,混合感染占30.6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以下患者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为主,检测5种呼吸道病原体IgM能区分不同病原体感染,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非典型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病原学依据。 方法 采集该院2013年1-12月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 726例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快速检测和鉴定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嗜肺军团菌、甲型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九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采用χ2检验分析检出率的人群、季节、时间分布差异。 结果 1 726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56.78%,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19.99%、呼吸道合胞病毒12.40%、副流感病毒9.21%、腺病毒5.16%、嗜肺军团菌5.16%,甲型流感病毒2.43%,肺炎衣原体1.10%,Q热立克次体0.9%;其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χ2=6.04, P<0.05);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腺病毒检出率存在年龄差异(P<0.05);肺炎衣原体检出率不存在季节差异,其它病原体在检出率存在季节差异(P<0.05)。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5月达最高峰;Q热立克次体秋冬季未检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1月是检出高峰。重复感染率22.25%,其中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高达16.3%。 结论 导致该院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普遍。  相似文献   

18.
2003~2005年青海地区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617-2617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3年来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间接酶联法和被动凝集法对3年来1 525例住院肺炎患儿进行病毒病原学和支原体检测。结果:检出病毒阳性810例,阳性率53.1%,检出肺炎支原体229例,检出率15%。结论:青海地区3年来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为:腺病毒(29.0%)、EB病毒(19.3%)、呼吸道合胞病毒(19.0%),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占1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14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2 776例患儿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项病原体Ig M抗体,包括副流感病毒(PI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嗜肺军团菌(LP)、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及Q热立克次体(CB)。结果 2 776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抗体阳性1 237份,占44.6%,阳性率最高的是肺炎支原体(12.7%)。RSV、ADV夏季病毒感染率最低,春季最高;0.5岁~6岁组检出率较高,0.5岁组检出率较低。509例患儿呈现混合感染。结论商丘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流感病毒,其次是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季节相关。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原体的协同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游泳场馆泳池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状况,为防控游泳池水传播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要求,对2012--2013年广州市荔湾区内游泳场馆游泳池水质进行检测,在国家标准规定的6项指标基础上,增加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项目。结果从46家游泳场馆共计285份泳池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水样27份,阳性率为9.47%。尿素和游离余氯含量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与否有关系。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不合格更容易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泳池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应加强游泳池水质监测和由游泳池水传播疾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