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白纤维介素—1α调节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体外培养的2-3周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研究了IL-1α调节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机制。结果表明,IL-1α能抑制hCG刺激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其睾酮产生量随IL-1α剂量增大(0-10μ/ml)及刺激时间延长(0-48h)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用体外培养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研究了白细胞介素-1α(IL-1α)对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结果,IL-1α能抑制hCG诱导的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其睾酮产生量随IL-1α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用20U/mL和50U/mL的IL-1α作用48h,可分别抑制60%及65%的睾酮分泌量;但无hCG诱导时,50U/mL的IL-1α可使间质细胞基础睾酮的生成量增加1倍。提示睾丸内IL-1α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节间质细胞睾酮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IGF-Ⅰ对山羊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调节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0~40日龄山羊的睾丸间质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hCG进行不同的处理,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睾酮和cAMP的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了DNA含量。结果表明,IGF-Ⅰ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山羊睾丸间质细胞cAMP生成、睾酮分泌及DNA合成,以上作用随IGF-Ⅰ剂量的增大而加强,并且与hCG有协同作用。根据以上结果首次提出IGF-Ⅰ调节山羊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机理的假设:IGF-Ⅰ与其膜受体结合引起cAMP增多,cAMP通过激活一系列合成DNA和睾酮所需酶类而使DNA和睾酮的合成增加。这与催乳素(PRL)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等含氮激素(因子)调节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机理不同,而与FSH、LH等含氮激素调节性腺分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相似文献   

4.
催乳素调节绵羊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利用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了催乳素(PRS)对睾酮分泌调节的机制。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绵羊睾丸间质细胞对激素的刺激在培养的前四天较敏感。hCG依剂量关系刺激睾酮的分泌。PRL对hCG的刺激作用起着双相调节作用:低剂量的PRL(1 ̄30ng/ml)可以增加hCG的刺激强度35 ̄71%,而高剂量的PRL(1000ng/ml)则抑制hCG的活性40%。当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睾酮合成前体物  相似文献   

5.
克伦特罗在猪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6头体重47.00±4.57kg(X±S)的健康长白和大白杂交猪,拉丁方设计试验,按4mg/kg静注、肌注和内服克伦特罗,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药物浓度,MCPKP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药时数据。静注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t1/2α0.62±0.12h,t1/2β4.87±1.56h,Vd(area)4.48±0.56l/kg,ClB0.63±0.11l/kg/h,AUC6.39±1.27μg/ml.h。肌注给药的药动学参数是:t1/2Ka0.22±0.10h,t1/2α0.56±0.21h,t1/2β4.25±1.10h,tmax0.60±0.13h,Cmax1.27±0.35μg/ml,AUC5.48±1.29μg/ml.h,F85.40±4.69%。内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是:t1/2Ka0.28±0.15h,t1/2Ke3.15±0.36h,tmax1.46±0.19h,Cmax0.65±0.13μg/ml,AUC3.93±0.99mg/l.h,F61.02±10.90%。肌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与内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新生反刍动物血浆cAMP和cGMP水平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龙  毛鑫智 《畜牧与兽医》1996,28(6):243-244
初步观察了6头黑白花犊牛和3只湖羊羔生后24h内血浆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犊牛出生时cAMP和cGMP分别为1.12±0.10pM/ml和0.87±0.04pM/ml,羔羊生后1h分别为1.20±0.01pM/ml和0.39±0.01pM/ml,在生后2~4h内犊牛和羔羊cAMP和cGMP均呈上升趋势,以后在相对高水平波动直至24h,cAMP/cGMP比值生后较高,2h内下降,以后处于较低的比值直至24h  相似文献   

7.
用取自 3~5 m m 卵泡的处于减数分裂阻抑状态的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p C E O),培养 48 h,用 F S H(100 I U/ L)或 h C G(0、50、100、200、500 I U/ L)刺激 p C E O 分泌甾体激素;用放射受体测定法( R R A)比较 p C E O 的卵丘细胞及壁层颗粒细胞( M G C)上促黄体激素受体/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 L H R/h C G R)的数量; A M e X 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L H R/h C G R 在 p C E O 以及 M G C 的分布情况。在 F S H 作用下,p C E O 分泌的孕酮明显高于 h C G 作用组和对照组 ( P < 005); 平均每个壁层颗粒细胞上的 L H R/h C G R是每个卵丘细胞的 105 倍; L H R/h C G R 在基膜两侧分布较多,且卵母细胞上没有 L H R/h C G R,临近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膜上较少被染色。以上结果表明,在体外试验中,可能由于 C E O 上 L H R/h C G R 的数量不足或生理活性降低, L H/h C G 不能促进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  相似文献   

8.
24头太湖猪新生仔猪(二花×大白)分为四组,在出生后隔离并分别人工哺喂葡萄糖盐水(GS组,n=4),牛初乳(BC组,n=5),牛乳(BM组,n=6)48h和自然哺乳(PC组,n=9)。前3组在48h后回圈哺乳。初乳对新生仔猪血液蛋白电泳形态的影响,新生仔猪血清蛋白质浓度初生时平均为31.8±1.86mg/ml,PC组在出生后迅速增加,24h达81.78±8.6mg/ml此后略有下降。48h为56.67±11.36mg/ml,第7天为87.67±3.89mg/ml。BC和BM组与PC组有相似的变化;而GS组在48h内一直下降,48h为6.25±2.28mg/ml,自然哺乳后,第7天上升为47.75±2.68mg/ml。但BM、GS组在24h、48h和第7天血清总蛋白浓度显著低于PC组(P<0.01)。血清SDS—PAGE电泳显示,清蛋白(SA)PC、BC、BM三组48h内持续增加,GS组24h后显著下降,并且GS组在高分子量区(150kd)出现非抗体蛋白和多肽的聚合,其他三组则未见到。实验中未观察到牛乳酪蛋白向仔猪血液中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鸡静注,肌注及内服氟哌酸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42只健康AA鸡,分3组(每组14只)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静注、肌注及内服的剂量均为10mg/kg。用二氯甲烷提取血浆中的药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氟哌酸的浓度,测定时以吡哌酸为内标。所得药物一时间数据用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静注给药拟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是:t1/2α0.14±0.08h,t1/2β3.65±1.03h,Ke0.88±0.40h-1,Vd3.81±0.98L/kg,AUC14.14±3.29μg/ml.h。内服和肌注给药均适合具有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肌注的主要动力学参数是:t1/2ka0.22±0.10h,t1/2α1.03±0.65h,t1/2β6.87±2.86h,Ke0.28±0.10h-1,AUC9.86±2.88μg/ml.h,F69.78%。内服的主要动力学参数是:t1/2ka0.69±0.23h,t1/2α1.76±0.89h,t1/2β10.43±3.22h,Ke0.21±0.05h-1,AUC8.56±1.36μg/ml.h,F60.52%。鸡静注、肌注、内服氟哌酸的药动学特征是吸收较快,在体内分布广泛、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10.
IBDV VP2/VP243基因DNA疫苗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VP243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中,置于CMV启动子的调控之下,构建成DNA疫苗表达质粒pcDNA VP2和pcDNA VP0。分别转染CEF细胞后,于24、48、72h取细胞裂解液进行ELISA、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pcDNA VP2于转染后24h呈阳性反应,48h表达量高于24h;pcDNA VP0于转染后48h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氯霉素间接竞争ELISA(ci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合成的氯霉素-牛血清白蛋白(CAP-BSA)为包被抗原,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为竞争的半抗原,两者与一定量的抗CAP单抗(CAP-McAb)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理想的包被抗原浓度为1.25μg/ml,抗CAP-McAb工作浓度为1:12000,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 1: 5000,可测最适范围为 1ng/ml-100ng/ml,最小检测量为0.1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 62%和 5. 19%。得到回归方程 y =1.2730- 0.6745x(r2= 0. 9779)和标准曲线,从而建立了快速定量测定 CAP含量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整个测定时间为6小时。  相似文献   

12.
第二信使因子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旨在确定第二信使因子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并探讨通过添加双丁酰cAMP及其激活剂、延长成熟时间,以提高卵母细胞胞质成熟质量的可行性。成熟液添加0.1mmol/L的dbcCMP对牛卵母细胞成熟后的囊胚发育率有促进作用(46.5%比38.5%,P〈0.08)。当成熟培养时间为22h时,0.1mmol/L的dbcAMP或dbcGMP对卵母细胞的分裂率、囊胚发育率及其囊胚的孵化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猪核移植重组胚胎的发育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cGrath-Solter(1983)提供的去(注)核方法,将猪胚胎的单个卵裂球细胞注入去核的次级成熟卵母细胞,借助电融合的方法(AC;5V,1.5MHz,12-15s;DC:2kV/cm,40μs。电激活/融合液:0.3mol/L甘露醇+-.1mmol/LMgSO4+0.1mmolCacL2+7.5mg/mlCCB)融入受体胞质构成重级胚,体外培养(培养液为改衣TCM-199;培养条件为5%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电灼烧和强酸腐蚀的方法成功地对10 周龄公雏鸡实行了肾上腺去除术。在此基础上对完全去肾上腺雏鸡给以外源性糖皮质激素( G C)地塞米松( Dex)2 m g/kg·d可以逆转由于 G C 缺失造成的血糖降低和水盐代谢紊乱。对去除1 23肾上腺雏鸡并给以 R U486 P V A 50 m g/kg·d,雏鸡血糖、血清钠,血清钾维持正常水平;虽然其血清 A C T H 浓度升高至(146. 94±7.56) I U/ L( P< 0.01),但血清皮质酮并没有在高浓度 A C T H 刺激下大量分泌而维持于90.48~103.14 nm ol/ L 的生理范围内。为在不受内源性 G C干扰下建立鸡糖皮质激素受体( G R)阻断提供了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鸡T淋巴细胞IL-2的体外诱生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L16(45)正交试验选择,并经实验验证,鸡脾脏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体外诱生和活性检测的最优水平组合及适宜条件为2.5μg/mL伴刀豆蛋白A(ConA)、IL-2体外诱生时间20h、1×107/mL淋巴细胞、10%小牛血清、靶细胞培养时间48h、4×106/mL靶细胞、靶细胞接触时间36h、5mg/mLMTT、MTT加入时间3h和甲溶解时间2h;胸腺T淋巴细胞IL-2体外诱生和活性检测的最优水平组合及适宜条件为5μg/mLConA、IL-2体外诱生时间48h,余同脾脏T淋巴细胞IL-2体外诱生及活性检测。比较试验表明,MTT比色分析法和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有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 1,6二苯基1,3,5己三烯(1,6diphenyl1,3,5hexatriene, P H, Sigm a Chem ical Co)分子荧光偏振法研究了内毒素诱导山羊红细胞膜的流动性( P),膜脂区微粘度(η)及脂双层分子排列有序性系数( A)的变化及6542 的影响。结果表明, E T 处理组(Ⅱ组) E C M 的 P、和 A参数除在1h 高于对照组(Ⅰ组)和654 Z2处理(Ⅲ组)且差异不显著( P> 0.05)外,在 3,5,7,9,12h 均高于Ⅰ组和Ⅲ组( P<0.05), P< 0.01);Ⅲ组 P、和 A 参数在1 h低于Ⅰ组且差异不显著( P> 0.05),在3 h显著低于Ⅰ组( P< 0.01),在5 和7 h 高于Ⅰ组( P< 0.05, P< 0.01),在9 h,12 h 虽高于Ⅰ组但无显著差异( P> 0.05)。结果显示, E T 可使 E C M 荧光偏振度( P)、微粘度(η)和脂双层分子排列有序性( A)增加。膜流动性降低,而6542 能有效地改善 E T诱导的这些损伤变化,支持了6542 具有维护膜结构和功能的生理作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囊虫病循环抗原酶联免疫试剂检测盒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部分纯化囊虫抗原免疫 B A L B/c 小鼠,取其脾细胞与 S P2/0 细胞融合制备抗囊虫循环抗原( C A) Mc Ab ,共获得 8 株分泌抗囊虫 C A M c Ab 细胞株。经鉴定,筛选出组合后能获得最佳检测效果的 C A M c Ab细胞株 M c Ab 1 C7(包被)和 H R P1 B5 作为检测用的 M c Ab,用其建立了检测囊虫 C A 的双抗体夹心 E L I S A方法,并研制了囊虫病 C A 检测试剂盒。试剂盒用于检测囊虫病 C A,敏感、特异、快速、简便,囊虫病血清 C A的检出率为 91.43% ,脑脊液 C A 的检出率为 94.44% 。  相似文献   

18.
恩诺沙星及其活性代谢物在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为全面了解恩诺沙星在鸡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与药效的关系进行了本研究。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浆中的药物质量浓度,所得恩诺沙星ci-ti数据用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代谢物环丙沙星的ci-ti数据用代谢物动力学方法处理。静注恩诺沙星后的ci-ti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t1/2α(0.25±0.04)h,t1/2β(5.26±0.81)h,Vd(4.53±1.07)L/kg,CLB(0.61±0.11)L/(kg·h),AUC(17.39±3.92)mg/(L·h)。内服恩诺沙星的ci-ti数据,符合有吸收因素二室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t1/2ka(0.44±0.11)h,t1/2α(1.15±0.38)h,t1/2β(9.14±1.45)h,AUC(12.48±2.36)mg/(L·h),tmax(1.77±0.21)h,Cmax(1.44±0.31)mg/L,F72.18%。试验结果表明,鸡静注与内服恩诺沙星后,代谢物环丙沙星的生成及消除缓慢、分布广泛,是影响恩诺沙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用提取的 A 型产气荚膜梭菌 α毒素包涵体免疫 B A L B/c 小鼠后, 取小鼠脾细胞与 S P2/0 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和克隆化,经间接 E L I S A 筛选,共获得 1 A8、1 C3、1 D5、1 D8、1 F1、1 H1 和 2 E3 7 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 M c 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经鉴定,7 株 M c Ab 的 Ig 亚类有 Ig G1(1 D8)、 Ig G3(1 A8、1 C3 和 2 E3)和 Ig M(1 D5、1 F1 和 1 H1)。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 1∶512~1∶1 024 和 1∶106 ~1∶108 。尤为重要的是,2 E3 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 M c Ab 不仅能够中和 α毒素的磷脂酶 C活性和溶血活性,而且能够对致死性腹腔感染小鼠产生良好的被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将猪细小病毒(PPV)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在聚乙二醇作用下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HI)筛选,以有限稀释法克隆3次,得到5株分泌抗PPV单克隆抗体(McAb),选择抗体分泌较高的4F4、A4或E8进行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核内染色体数为93和87,抗体属性为IgG1,其中1株为K轻链,用交叉HI法对2株McAb作特异性分析,该McAb只特异地与PPV发生反应,而不与日本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