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接触四类媒体性信息与未婚外来务工青年性相关态度以及性相关行为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对上海某工厂15 ̄30岁未婚外来务工人员四类媒体的使用情况、性相关态度以及性相关行为开展调查。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共纳入270名调查对象,获得有效问卷247份。研究中采用接触媒体性信息量(sexual media diet)得分来测量对象对四类媒体性信息的暴露量。结果:对象接触网络性信息量得分的中位数为7.52,其次是杂志(4.73)、电视(3.06)、电影(0.06)。接触杂志性信息越多的男性越不愿发生一夜情,接触网络、电视性信息越多的对象对恋人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宽容度越高;接触电视性信息多的对象发生性行为时较多地使用避孕套,接触杂志性信息多的对象较少或不使用避孕套;接触电影性信息与对象性相关态度及行为之间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不同媒体的性信息量和性信息分布不尽相同,网络、电视、杂志是外来务工青年使用时间较长的媒体,同时也是他们接触性信息较多的媒体,接触网络、电视、杂志性信息与未婚外来务工青年的性相关态度及行为有一定的统计学关联;未婚外来务工青年对电影性信息的暴露量较少,接触电影性信息与他们的性相关态度及行为之间的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楼超华  沈燕  涂晓雯  高尔生 《生殖与避孕》2003,23(5):283-290,298
目的:评价社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对未婚青(少)年性相关态度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某区两个乡镇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持续20个月干预性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24岁未婚青(少)年1220名和1007名。干预活动包括发放宣教材料、播放教育录像、组织讲座和小组讨论、提供咨询和避孕服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对干预项目的效果进行。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对绝大多数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与看法在基线调查时无明显差别。两组总随访率为92%。干预后调查发现,干预组对象对男、女性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持理解态度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认为婚前性行为对男、女未婚青年“有不良影响”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此外,干预组对象的安全性行为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它可能影响对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妊娠态度的因素后,干预仍是影响对象对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妊娠态度的因素之一。结论:以社区为基础开展的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青(少)年的性观念,使他们对性相关问题持更为积极和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触媒体性信息与上海地区未婚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关联。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河内、上海和台北3城市15~24岁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调查"(2006~2007年),调查采用匿名电子问卷,本文仅对其中2 062例大学生调查样本开展分析。结果:有91%以上的大学生从传统媒体(电视/广播/录像、书刊/报纸)获取过性相关信息;分别有81%和61%的男、女大学生从网络了解过性相关信息;73%和25%的男、女大学生看过黄色录像/书刊。从网络获取性相关信息较多的和看过黄色录像/书刊的对象对婚前亲密行为的态度更为宽容;从网络了解性相关信息较多的和看过黄色录像/书刊的男性对象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较大;看过黄色录像/书刊与女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呈正相关。结论:从媒体获取性相关信息和看黄色录像/书刊与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态度及婚前性行为有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卵巢肿瘤对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9年1月~200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治疗的15例年轻未育的恶性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治疗情况、生育能力状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治疗后随访,探讨各因素对生育能力的影响。结果 9例患者永久性丧失生育能力,其中4例属临床早期,4例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不规范化疗是早期病例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肿瘤大小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早期、无症状者肿瘤较小(P〈0.05),病理类型、临床症状对临床分期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对永久性生育能力丧失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恶性卵巢肿瘤严重影响青年女性的生殖健康,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是提高疗效,维护年轻患者生殖健康的重要措施;经济文化水平影响恶性肿瘤治疗决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殖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鹃  王意  陈思礼 《生殖与避孕》2010,30(8):567-570,575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对中南民族大学561名本科一年级少数民族新生进行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教育干预,持续8个月。通过教育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教育干预,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有明显的提高和转变,教育干预前、后生理知识回答正确率由干预前的51.38%提高到83.42%,性病/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由干预前的65.23%提高到90.23%;对婚前性行为、同性恋等问题持正向/积极态度的人数均比干预前有显著的增加(P<0.05);大学生对卫生和生殖健康相关行为回答正确率从55.13%提高到65.13%。结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切实可行,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烷基酚类化合物是常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中间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和空气中,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烷基酚类化合物通过模拟内源性雌激素和抗孕激素、雄激素作用,以及其他多种作用机制,影响雌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诱导和促进生殖器官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分化、危及妊娠母体及造成子代畸形.从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布代谢及其对雌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项目对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的长期影响。方法:在上海市郊两个镇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研究,干预持续20个月,干预项目包括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咨询及避孕服务。通过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后28个月3次问卷调查评价干预项目的长期影响。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的各分类知识得分及总知识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别,干预后不同时点干预组对象的各分类知识得分及总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第3次调查原干预队列对象和对照组对象知识得分增值的差值均明显低于干预结束时的调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第3次调查两组对象知识得分增值的差值为13.00,是干预结束时的50.68%。从新对象的知识得分看,除避孕知识得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外,其余各分类知识得分及总知识得分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干预效应的OR值为1.64。结论:干预项目对原干预队列对象生殖健康知识增加有较强的持续影响,对新对象生殖健康知识增加有延续影响,应继续通过社区向未婚青少年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职校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服务需求。方法:于2005年9月对上海市三所职校全体一年级1846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横断面调查。结果:职校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总知识得分为33.5分;性态度开放,约有一半的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65%的职校生在青春期遇到过相关的困惑或问题;84%的学生觉得自己缺乏性与生殖健康知识;54%的职校生在初中时没接受过正规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65%的职校生认为有必要建立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服务机构。结论:现有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不能满足职校生的需求,应进一步加强针对职校生的相关教育和服务,尤其是学校。  相似文献   

9.
人类生育为病原微生物感染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妊娠妇女及其胎儿在受孕、妊娠、分娩到围生期的任何阶段都极易受到感染,病原微生物感染对生殖健康造成的影响主要视妊娠的不同阶段而定,而母体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以及并存的感染等也是影响因素.明确各种感染和生物因素对生殖功能的作用机制和阻断途径、对感染和生物因素的生殖毒作用进行早期预警和有效干预,是促进生殖健康、提高生殖质量的关键.就女性生育各阶段各种病原体感染与生殖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评估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ART助孕患者健康信息需求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南阳市中心医院、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阳市医专一附院生殖门诊就诊的622例ART助孕患者进行信息需求现况调查。结果 ART助孕患者信息需求总分为(114.87±17.42)分;ART助孕患者生育状态、年龄、不孕年限以及文化程度进入信息需求回归方程,能够解释总变异的49.3%。结论 ART助孕患者信息需求水平较高,是否生育、年龄、不孕年限以及文化程度是影响信息需求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应就其可控影响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策略,以期提高医患信息交流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肃省县级中学高一学生对生殖健康的认知和需求。方法:在甘肃省永靖县和临泽县各选取一所高级中学作为调查点,对2所中学全体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面向全体高一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讲座,并于半年后回访。结果:调查的县级中学高一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但了解不全面,有些认识甚至是错误的。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必须加强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学校及家长在这方面提供的教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讲座收益明显,男、女同时授课模式较男、女分开授课模式更易为学生们所接受。结论:应加强对中学生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生活技能培训对职校生生殖健康认知的影响。方法:上海市区3所职校为研究现场,其中2所为干预学校,1所为对照学校,研究对象为二年级的学生。干预组采取以生殖健康为核心的生活技能培训加同伴教育和单一生活技能培训2种不同的干预模式,干预活动持续1个学年。通过干预前后电脑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与基线调查时相比,干预后干预组对象的生殖健康风险(发生妊娠、感染性病和艾滋病)认知、避孕套使用的收益认知和避孕方法选择的自我效能上升,避孕套使用的障碍认知则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变化不明显。以基线和终线2次调查对象的生殖健康认知(即风险认知、收益认知、障碍认知和自我效能)评分为应变量,拟合重复测量资料的混合效应模型显示,在调整了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项在4个模型中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生活技能培训可提高职校生的生殖健康风险与避孕相关认知。2种干预模式(生活技能培训加同伴教育与单一生活技能培训)的作用仅在避孕套使用的收益认知上有差异。结论:生活技能培训可有效提高职校生的生殖健康认知,可以作为对年轻人进行性相关问题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上海婚前体检男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婚前体检男女青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为更有效地在未婚青年中开展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对上海三个市区和两个郊县婚前体检的男女青年各2580名进行调查。结果:男女青年具有一定的生殖生理、避孕及性病知识,但明显不足,特别是与妊娠有关的生理知识、避孕知识和性病防治知识。男女青年现有的知识主要来自学校教育、书报传媒以及同学朋友。他们认为最理想的知识来源途径主要有学校教育、书报传媒和医院宣教。结论:应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性教育,提高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家庭及同伴因素对职校生性行为的影响。方法:对上海某区3所职校1612名高一年级学生应用电脑进行人机对话式匿名自填问卷调查,运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家庭一般情况、居住状况、与父母交流学校学习情况、与父母交流性相关问题、同伴特征和同伴交流状况对性行为的影响。结果:有过性行为者占7.01%,男生中有过性行为者9.98%,多于女生(4.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大家庭、和父母容易谈论性话题、父母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开放、和好友郑重讨论过性问题,多数好友为非在校的学生及接触的同龄人中正在谈恋爱的比例较高的职校生有性经历的风险比例较高。结论:职校生性行为的发生与家庭构成,与父母交流及同伴因素密切相关。在鼓励家庭和同伴性教育的同时,应该提高父母性教育的能力及促进有效的同伴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以学校为基础的家长参与式青春期健康教育项目对中学生父母家庭性教育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某区6所中学开展干预研究,干预持续2个学年。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父母对家庭性教育的态度或看法基本一致,二组父母在与孩子谈论性相关话题的难易程度及主动与孩子谈过异性交往问题的状况也无显著差异。终末调查时,干预组父母认为有必要开展家庭性教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父母报告容易与孩子谈论性相关话题及主动与孩子谈过异性交往问题的比例也较基线显著升高,特别是高中生父母。多因素分析调整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显示,干预对提高父母家庭性教育意识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效应的OR值为1.22;干预对父母家庭性教育的开展也有促进作用,其效应的OR值为1.21。结论:干预对提高父母的家庭性教育意识及促进父母家庭性教育的开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建议教育部门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家长参与式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推动家庭性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