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缘蝽科(Coreidae)的缘蝽属(Coreus Fabricius,1794)3种和1亚种的鉴别和分布。该属种类的某些主要鉴别特征、分布区和雄外生殖器的系统研究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采自福建的小毛瓢虫属 Scymnus Kugelann 小瓢虫亚属 Scymnus(Pullus)Mulsant 六新种和方突毛瓢虫属 Pseudoscymnus Chapin 四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和福建农学院。(一)小毛瓢虫属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福建小毛瓢虫族(Scymnini)小毛瓢虫属的小瓢虫亚属 Scymnus(Pullus)Mulsant 7个新种和小毛瓢虫亚属 Scymnus(Scymnus)Kugelann 5个新种,均采自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新种的模式标本保藏于华南农业大学和福建农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对七星瓢虫在亚致死剂量百草枯作用下的捕食和限域搜索行为进行了测定.毒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常用百草枯体积比(20 mL/L)低于七星瓢虫成虫的LC50,对七星瓢虫幼虫的杀伤作用死亡率为95.7%.捕食速率测定结果显示,LC20剂量的百草枯会对七星瓢虫尤其是其幼虫的捕食速率产生显著影响,24 h七星瓢虫幼虫、雌成虫、雄成虫的捕食速率分别下降了31.32%,23.47%和25.60%.此外,百草枯对七星瓢虫的限域搜索行为也产生了显著影响,百草枯处理后七星瓢虫搜索速率降低,搜索范围缩小.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的菌蚊记三新种:(双翅目:菌蚊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84年作者在湖北省神农架和武当山采集的标本,描记了双翅目菌蚊科的真菌属一新种、巧菌蚊属二新种,附有雄外生殖器图,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黑缘红瓢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食性瓢虫多以蚧、蚜虫、粉虱为食,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帮助人们消灭农作物和果树、林木害虫,提高作物和果品产量上,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但在白蜡虫养殖业中,盔唇瓢虫属Chllocorus中的两种肉食性瓢虫,则起着有害作用.其中,红点唇瓢虫C.kuwanae Silv.食害白蜡虫雌虫,在乐山地区发生数量较少,为害尚不显著.而黑缘红瓢虫C.rubidus Hope的成虫和幼虫均以白蜡虫雄幼虫为食,是白蜡虫的严重害虫之一.其生活史、习性和防治方法过去未见报导,1974——1976 年在峨眉县参加白蜡虫科研的同时,对该虫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棉田瓢虫的种类、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瓢虫属于昆虫纲(Insecta)瓢虫科(Coccinellidae)的昆虫,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记录的达500属,4200种以上。在瓢虫科中有1/5属于植食性,是农作物的害虫;有4/5是捕食性的,主要以蚜虫、介壳虫、叶螨、粉虱以及其它节肢动物为食,是农、林、果、蔬不少害虫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8.
小基瓢虫属 Diomus Mulsant 在小毛瓢虫族 Scymnini 中的主要特征为:前胸腹板纵隆线细弱,但伸达前缘;后基线伸达而与后缘重合,末端不向前弯曲;第1与第2腹板中部紧密连接而并合在一起;跗节3节,即跗爪端节仅有1节。本属 Ohta(1929)曾描述 Diomus futahoshii Ohta 原产于台湾。但 Sasaji(1971)检查了模式标本后认为该种是 Cryptogonus orbitulus(Gyllenhal)的异名。本属的另一种褐缝基瓢虫 Diomus brunsuturalid Pang et Gordon(1986),记录于海南岛。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多次交配对异色瓢虫雌虫的产卵量、孵化率和雌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交配显著提高了异色瓢虫雌虫的产卵量和孵化率,缩短了异色瓢虫雌虫的寿命;单次交配和重复交配对异色瓢虫的产卵量、孵化率和雌虫寿命没有显著影响。可能是不同雄虫间的精子竞争提高了精子质量,导致异色瓢虫雌虫进行多次交配产卵量和孵化率提高。多次交配中,不同雄虫间激烈的交配竞争和交配干扰给雌虫身体造成的物理损伤可能是雌虫寿命缩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重新整理了内蒙古小网蝽属昆虫标本,并对雄虫外生殖器及雌虫第一生殖肢进行了解剖观察。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小网蝽作了修订,简要描述了两性外生殖器的主要特征,并记述了2中国新纪录种:黑腿小网蝽Agramma femorale Thomson,1871,淡须小网蝽A. abruptifrons Golub, 1989。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作者1984年在神农架、武当山及九宫山采集的标本,报道了湖北省的双翅目舞虻科驼舞虻属9个种,其中包括7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附有雄外生殖器图,与近缘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6种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龟纹瓢虫中肠类胰蛋白酶活性随日龄而增加,淀粉酶活性在羽化后不久急剧降低,表明龟纹瓢虫羽化后随着日龄的增加,对蛋白的需求增加,而对淀粉的需求降低;龟纹瓢虫中肠脂肪酶活性在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急剧降低,这反映龟纹瓢虫对脂肪的需求在羽化后10 d左右最大,然后急剧降低;在人工饲料中添加蔗糖能提高消化酶活性,与促食作用有关.饲料中添加橄榄油、豆油、玉米油和菜籽油均能提高龟纹瓢虫中肠脂肪酶的活性,对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影响不大.此外,研究还发现雌虫的消化酶活性与雄虫的存在一定差异.这些特征将对于配制龟纹瓢虫人工饲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集昆 《广西科学》1995,2(4):35-37,40
描记采自广西龙胜天平山及兴安猫儿山的钩蚕蛾属(Mustilia)三新种:半灰钩蚕蛾M.semiravidaYang,顶瘤钩蚕蛾M.terminataYang及秃顶钩蚕蛾M.glabrataYang。附雄蛾及外生殖器图片,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讨论了此属分类鉴定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内蒙古网蝽科11属29种网蝽的雄性外生殖器和9属26种的雌性第1生殖肢进行了解剖比较,将其特征列成分种检索表,并描绘出外生殖器各部分的特征图。根据特征,内蒙古网蝽科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分为6个类型。  相似文献   

15.
龟纹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纹瓢虫雌虫和雄虫对烟蚜的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 II型模型 ,其模型分别为 Na=0 .835 0 N/(1 0 .0 10 4 N)和 Na=0 .92 2 6 N/(1 0 .16 0 1N) ,瓢虫捕食烟蚜的数量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增加 ,但寻找效应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降低。雌虫和雄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 4 2 .0 9、38.6 7头和 7.75、7.31头。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地增加而降低 ,雌、雄虫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E=0 .372 9P-1.612 3和 E=0 .36 80 P-1.5786。雌、雄以及雌雄混合种群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E=0 .84 6 6 P-2 .1892 、E=0 .7377P-2 .2 785和 E= 0 .6 118P-2 .173 4。  相似文献   

16.
<正>本研究用拟除虫菊脂(2.5%溴氰菊脂及20%杀灭菊脂)对松林内常见的6种马尾松毛虫天敌进行了室内毒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0%杀灭菊脂(40,100ppm)对异色瓢虫幼虫、成虫有较高接触毒性,但对蠋敌若虫、成虫及黑大蚁的接触毒性较低,且均低于80%敌敌畏(200,400ppm)。两种菊脂的常量喷雾对天敌有较高毒性,而超低容量喷雾除对龟纹瓢虫、寄蝇外毒性均较低。两种菊脂对黑大蚁及异色瓢虫3龄幼虫的选择性比值远小于1,说明它们对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具有高毒性,而对黑大蚁及异色瓢虫幼虫则相对较安全(LC_(50)毒性相差13.6~75.1倍; LC_(90)毒性相差62.8~164.7倍)。  相似文献   

17.
记述中国曼蝽属(Menida)18种,简要描述了其形态特征,编制了曼蝽属中国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并提供了雄虫阳茎侧叶及阳茎结构图.研究标本除注明外均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瓢虫科昆虫名录》(1991)记述福建省瓢虫145种,现福建瓢虫已知者增至160种,将在“福建昆虫”志书中发表。  相似文献   

19.
该项目研究的主要结果是: 1.研究得出了异色瓢虫雌、雄成虫、若虫的食物搜索行为,由广域型转换成地域集中型搜索行为转换的激发因子是蚜虫,光照强度不影响搜索行为转换,最后摄食的一个食物大小决定GUT长短; 2.研究了异色瓢虫成、若虫的限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瓢虫跳小蜂属Homalotylus Mayr已知2种,本文报道4新种:长尾瓢虫跳小蜂H. longicaudus sp.n.(湖南沅陵)、中华瓢虫跳小蜂H.sinensis sp.n.(山西太谷、河南安阳、浙江杭州)、三白瓢虫跳小蜂H.trisubalbus sp.n.(广东四会)和赵氏瓢虫跳小蜂H.zhaoi sp.n.(福建福州)。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特征图和中国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