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检查特点,探讨MR各序列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临床确诊的1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表现,均行MR常规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胰腺弥漫性受累者7例,胰头局限性受累者2例,胰体尾部受累者1例。MR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MRCP:9例胆总管胰腺段狭窄,8例见胰管弥漫性或局限性狭窄;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均匀或不均匀延迟强化。其中6例患者经激素治疗后复查MR,提示病变体积明显减小,信号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MR各序列上具有特征性表现,MR有助于正确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并与其他胰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例临床证实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所有病例均经MRI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及增强扫描,分析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特点。结果 6例AIP中3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表现为胰尾部肿大,MRI平扫胰腺信号欠均匀,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信号增高,但边界欠清;2例局限于胰头部肿大,T1WI呈稍低信号,T2WI信号与周围正常胰腺信号基本一致;所有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呈逐渐性强化;MRCP示所有胰腺的胰管变细、节段性狭窄,部分胰头部病变胆管胰腺段狭窄伴上段肝内外胆管扩张。结论 AIP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检查对AIP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后随访证实的AIP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胰腺弥漫肿大者4例,局限肿块型1例。CT平扫病变呈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1例,1例胰腺实质内及胰周见多个囊性低密度灶;MRI检查病变T1WI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降低,T2WI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升高,4例DWI序列信号升高。动态增强扫描时,胰腺病变处呈"雪花状"不均匀渐进性延迟强化。3例周围见"包鞘样"结构,4例胆道系统受累,3例胰管狭窄或形态不规则,1例胰管轻度扩张。结论 AIP是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胰腺炎,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正确的诊断有助于临床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建英  张福洲  胡凌云  蒋瑾  何孔明 《西部医学》2018,30(11):1658-1661,167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13例经病理及临床治疗后证实的AIP的CT及MRI特征。1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磁共振成像(MRI)及薄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果 CT检查发现13例患者中,8例胰腺弥漫性肿大,5例局限性肿胀,呈团块样肿改变;CT平扫为均匀一致的略低密度,有9例出现明显延迟强化,8例患者胰周显示模糊,7例出现鞘膜征。10例MRI检查者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薄层MRCP显示3例胆总管呈鼠尾状狭窄,且3例均被误诊为胆总管胰腺段占位;5例胰管呈节段性狭窄或轻度扩张,3例患者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结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影像学表现可对多数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和临床随访证实的AIP的多层螺旋CT和MRI资料。结果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胰头肿块2例,胰尾肿大1例,胰腺轮廓清晰4例;1例胰头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1例患者可见到典型的"鞘膜征";4例病灶密度、信号均匀,1例AIP同时伴胰腺癌病例胰腺弥漫肿大,密度、信号不均,可见多发囊性变,T_2WI呈高信号;5例均未见血管受侵、钙化;胰外病变1例可见脾脏肿大;CT平扫可见病变区域密度密度稍减低,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强化程度稍低于正常胰腺,门脉期、静脉期持续强化与胰腺密度接近;MRI平扫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一般呈等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与CT相仿。结论多层螺旋CT和MRI可以用于诊断AIP,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刘丽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966-1968
目的:探讨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对肝脏炎性假瘤(IPL)的诊断价值。方法:7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中,所有病人全部行CT检查,4例行MR对比检查。结果:7例均为单发病灶,全部位于肝右叶,圆形或类圆形4例,葫芦形3例;CT平扫均为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扫描,2例病灶有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7例病灶均可见轻度至中等度强化、中心核心样强化及不规则分割样强化。MR显示2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央低信号,边缘高信号;1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1例病灶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动态扫描与CT相似。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表现反映了其病理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术前诊断良性病变10例,2例误诊为恶性肿瘤,其中诊断为炎性假瘤者7例.T1WI上5例为等信号,6例为低信号.T2WI上3例呈低信号,5例呈略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多期动态扫描:动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在静脉期及平衡期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强化方式多样,偏心性或周边不均匀环行强化,或呈间隔样强化,强化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MR诊断IPL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病史,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对肝脏炎性假瘤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张继  田为中  陈锦华 《海南医学》2010,21(23):101-10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33例采用呼吸门控磁共振序列进行扫描的急性胰腺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一次扫描获得图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190例诊断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的局部或弥漫性肿大,花边样轮廓消失,T1WI胰腺信号减低,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43例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T1WI可呈斑片状高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可出现低信号环,坏死部分增强不强化。腹腔渗液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 MRI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显像(MRI)在肝脏炎性假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炎性假瘤(IPL)的MRI表现,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例中术前磁共振检查正确诊断4例,误诊为原发性肝癌1例、肝脏转移瘤1例、不典型血管瘤4例、肝脓肿1例。MR平扫11例中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者6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T1WI、T2WI均呈等信号2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周边伴环样长T2信号者1例。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动脉期均无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周边环形强化7例,内见线样分隔强化者3例;附壁小结节样强化1例。结论IPL的MRI表现多样,与其病理结构及病程相关,MRI对IPL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3例AI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3例中2例行CT扫描,1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果 3例AIP影像学均表现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胰周少量积液.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MRCP示胆总管胰腺段狭窄,其以上胆管扩张,主胰管节段或弥漫性狭窄.3例经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 影像诊断在AIP的诊断中有一定作用,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MR特征及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MR资料,MR扫描包括横轴位T1WI、脂肪抑制T2WI平扫,横轴位三维动态增强T1WI以及脂肪抑制轴位及冠状位T1WI延迟扫描。结果:所有肝细胞癌T2WI均呈稍高或高信号,T1WI呈等、高或低信号;13例在T1WI上见假包膜,2例在T2WI上见假包膜,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49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35例见假包膜强化。43例合并肝硬化结节MR表现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低信号结节。结论:MR对肝细胞癌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建胜  高运英  傅晖 《当代医学》2010,16(12):16-18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脓肿的MRI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6例均表现为垂体腺增大,向鞍上突出;5例MR平扫T1WI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4例T2WI呈脑脊液样高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MR增强扫描均呈环形强化,且环壁薄而均匀,部分环壁稍厚。结论平扫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脑脊液样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及增强呈环形强化是垂体脓肿的主要MR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包括CT、MR及PET-CT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检查,3例经过PET-CT灌注扫描。结果:16例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增强扫描表现大部分病灶强化明显且呈均匀强化(其中2例呈阴性结果),MR表现T1 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的结节或肿块影,DWI信号见较高信号影;14例非功能性肿瘤可呈现高灌注富血供表现,部分病灶内的钙化或囊变使得瘤体内部可呈现混杂密度。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的高灌注表现使其在CT、MR增强扫描及PET-CT灌注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其中,CT扫描10例,MR扫描2例,CT和MR同时扫描者4例.结果 15例为女性(16岁及55岁),1例为男性(36岁).3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8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全部16例SPTP均见到由包膜、肿瘤实质、囊性区3种结构构成的不均匀密度影;6例有钙化.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MR16例在T,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成分在T,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高强化.2例有出血.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及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12例AIP患者的CT和MRI表现,总结病变胰腺的体积、密度、信号及胰腺周围异常改变。结果胰腺CT 9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为局限性肿大,1例胰腺体积未见明显改变。T2WI示11例AIP胰腺弥漫性肿大,10例患者病变胰腺信号轻度升高,信号欠均匀,5例胰胰腺周围见线样低信号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显示4例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狭窄。12例患者均给予激素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AIP具有胰腺弥漫性肿大、均匀强化、延迟强化并有包膜结构的典型影像学特征,CT及MRI检查是发现及诊断AIP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MRI图像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信号强度的子宫肌瘤消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治疗前后接受MRI检查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超声消融前后肌瘤的MR平扫图像信号变化,并与增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9例T2WI低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均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1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4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强化,病灶内部大部分无强化.结论 子宫肌瘤在MRI T2WI上呈低信号时消融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符合2008亚洲诊断标准的AIP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总结胰腺及胰腺外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5例AIP表现为胰腺局部肿大。病灶区在T1WI上信号明显降低,在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15例均见渐进性延迟强化,3例见"鞘膜征",9例AIP胆总管胰腺段的狭窄,3例ERCP均示胰管不规则狭窄,2例双肾多发节结影。结论:AIP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影像检查是诊断AIP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AIP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病变胰腺形态改变、内部密度及信号改变、胰管及胆总管胰腺段改变及胰周改变。结果 13例AIP均出现胰腺增大,9例表现为胰腺弥漫肿大,4例为胰腺局限性肿。4例CT平扫胰腺病灶密度减低;MRI中9例出现信号改变,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13例均见延迟性强化。6例CT可见胰管狭窄,9例MRI见胰管狭窄。胆总管胰腺段狭窄CT5例,MRI9例,MRCP显示更为清晰。CT及MRI各有5例发现"假包膜"征。结论 AIP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多数AIP结合CT及MRI能正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沟槽状胰腺炎的CT与MRI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疑诊为胰头肿块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但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沟槽状胰腺炎患者的CT与MRI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沟槽状胰腺炎患者的CT与MRI均在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见团块影。CT均表现为低密度;MRI T1WI均呈低信号,2例T2WI呈低信号,1例T2WI呈高信号。3例CT与MRI增强后均呈渐进性强化,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十二指肠壁增厚伴有管腔狭窄。结论:沟槽状胰腺炎极易误诊为胰腺癌;但沟槽状胰腺炎患者多有长期饮酒史,黄疸呈波动性,主胰管不受损害,胆总管呈渐进性狭窄,CT与MRI增强扫描肿块呈延迟、渐进性强化、不均匀强化的特征有利于与胰腺癌鉴别。临床及影像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其中4例同时行MR增强检查.结果:14例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FLAIR、DWI呈低信号,周围无水肿.4例增强扫描者均无强化.结论:MR对于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