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脑梗死患者(超急性2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经DWI成像、T1WI、T2WI及FLAIR检查,比较不同序列间病灶的信号强度表现及病灶数目。结果:单纯脑梗死DWI均表现为高信号,伴有出血时表现为混杂信号;而T2WI/FLAIR检查中2例超急性患者未显著责任病灶,急性期内仅2例表现为高信号,其余表现为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综合比较三种检查中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信号强度,DWI组与FLAIR组及T2WI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意义(方差分析PFLAR=0.001,PT2WI=0.038),DWI优于FLAIR及T2WI。本组共有9例于T2WI显示为多处病灶,而DWI均为单发病灶,且单发病灶部位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相符。结论:DWI对于急性脑梗死比T2WI及FLAI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助于多次梗死患者急性责任病灶的检出;有助于诊断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临床产检或超声拟诊胎盘植入的妊娠晚期妇女5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腹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胎盘植入的MRI表现,以病理结果为准,探讨其诊断效力,并观察胎盘植入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变化及不同类型胎盘植入ADC值的差异。结果 MRI共诊断胎盘植入患者25例,包括粘连型11例、植入型9例、穿透型5例,诊断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7.5%、诊断符合率为86.0%。DWI图像中,胎盘植入表现为信号不均18例,胎盘局部向肌层突出7例,宫颈肿胀8例,子宫肌层低信号显示不清或中断10例。植入性胎盘植入部分的ADC值为(1.983±0.415)mm~2/s,显著高于非植入性胎盘的(1.765±0.365)mm~2/s及植入性胎盘的非植入部分的(1.786±0.354)mm~2/s(P<0.05)。粘连型胎盘ADC值为(1.896±0.398)mm~2/s,植入型胎盘ADC值为(1.975±0.401)mm~2/s,穿透型胎盘ADC值为(1.997±0.359)mm~2/s,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6,P>0.05)。结论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胎盘植入特征,诊断准确率高,DWI可以对其进行形态学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胸部CT联合常规MRI扫描,评估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对于恶性肿瘤远处转移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恶性肿瘤患者30例分别行WB-DWI及胸部CT联合常规MRI扫描(联合扫描),采用分层卡方检验和Kappa值分析,并用ROC曲线对两组检查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常规MRI漏诊1例脑膜转移,WB-DWI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骨转移检查较为敏感,均能检测出其4处转移灶。观察者间差异Q=2.263,P=0.133。WB-DWI敏感度为81.24%,特异度为69.37%,准确率为91.50%;联合扫描敏感度为65.23%,特异度为71.33%,准确率为83.40%。两组检查方法的χ2=0.45,P=0.0001。观察一致性PA=63.33%,机遇一致性PE=33.33%,Pearson χ2=15.56,P=0.004。ROC曲线显示,WB-DWI曲线下面积为0.833,诊断阈值特异度为69.37%,敏感度为81.24%。结论: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预测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方面是可行的,优于胸部CT联合常规MRI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活检证实已转移恶性肿瘤30例患者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并于3天内对可疑部位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必要时行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病理及实验室检查对照进行临床综合评价。结果:肝癌8例,乳腺癌5例,鼻咽癌2例,肺癌6例,胃癌4例,结肠癌3例,前列腺癌2例,行WB-DWI检查诊断出恶性肿瘤转移22例。诊断敏感度92.1%,特异度84.7%,同时发现良性病变8例。结论: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转移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于清太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200-1201
目的:探讨WB-DWI对恶性肿瘤诊断、分期、预后和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患者采用Singna3.0THD×MR扫描机进行全身MR-DWI轴位分段扫描,利用配套软件将所采集的各段图像拼接重建成全身图像。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高质量的WB-DWI图像,并成功检查出恶性肿瘤原发灶,其中15例检查出转移灶。结论:WB-DWI高效、便捷,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和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探查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价值。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及15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利用3D-MIP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观察病变显示效果。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瘤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对WB-DWI图像、常规MR图像和CT图像对比分析。结果背景抑制的DWI经MIP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病变周围组织信号被抑制,肿瘤病灶、转移淋巴结均能清晰显示。WB-DWI检出15例恶性肿瘤患者原发灶以外全身转移瘤69处,诊断转移瘤真阳性61处,假阴性3处,假阳性5处。假阳性主要包括肝脏良性病变、良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淋巴结炎症,成骨性转移及颈部图像质量可导致骨骼系统转移瘤假阴性诊断,自由呼吸及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是遗漏肺内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原因。结论WB-DWI对转移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有望成为筛查恶性肿瘤患者全身转移的一种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已经问世近20年的时间,其成像技术日趋成熟,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方面,已经显示出其他成像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作此综述,希望能对深化了解弥散加权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脑梗死方面的诊断价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姜黄维  钱琦金  平林敏 《浙江医学》2017,39(11):897-89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方法61例AS患者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分为活动组37例、稳定组24例,利用DWI测定骶髂关节、L5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活动组ADC、rADC均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ADC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DWI测定的ADC值能定量评估AS的临床分期,并评价AS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干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脑干梗死患者,同时合并其他脑内梗死或陈旧性梗死者73例。全部病例行常规DWI轴位扫描,其中24例采用弥散全方向成像,76例采用单方向成像。结果全部成功行DWI检查。超急性期4例仅在DWI上显示梗死灶;急性期梗死灶对比更加清晰,病变范围较T2加权成像(T2WI)扩大;亚急性期DWI上病灶显示仍呈高信号,与T2WI及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显示大小相仿;慢性期(陈旧性梗死)软化灶DWI显示为低信号。中脑和桥脑梗死急性期病灶边缘模糊;延髓梗死灶局限于单侧,边缘清晰。结论 DWI技术可以更早地检查出脑干梗死灶,明确病灶范围,并推测其新鲜程度。单方向DWI扫描检查时间明显缩短,可减少运动伪影,适用于急重症患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10.
常文广 《中原医刊》2011,(11):78-79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所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对7d内均行DWI及MRA检查的36例患者进行临床和磁共振资料分析。结果36例早期大面积脑梗死中,27例急性期CT扫描未检测出确切病灶,DWI扫描全部出现大片异常高信号,病灶检出率为100%。而在常规T2WI检查中,12例为阴性,病灶检出率为66.7%。MRA发现血管异常36例,表现为供血动脉闭塞,狭窄、硬化。结论DWI能区别新旧病灶,且有助于明确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病变范围,MRA能直接显示梗死供血血管情况,二者联合使用对早期大面积脑梗死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早期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WBDWI检查,对阳性病灶进行双盲法诊断、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测量ADC值。结果:WBDWI图像上多发性骨髓瘤均表现为弥漫性骨髓浸润改变,部位以胸骨、两侧肋骨、脊椎骨、骨盆及两侧股骨上段为主,病灶在MIP图像上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高信号,翻转图像及ADC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7例复查病例图像,6例病灶减少,MIP图像上高信号病灶的信号程度降低,ADC值升高。结论:WBDWI作为一种新的全身功能成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作为无创性反映活体内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新兴MR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本文就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是一种在分子水平无创性检查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磁共振影像学方法 ,其在神经系统应用较多 ,主要是检查早期脑梗塞。近年逐渐被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 ,主要用于鉴别脊柱的良性骨折和恶性骨折 ,判断肿瘤的坏死区 ,鉴别肿瘤术后软组织改变和复发等[1] 。1 基 本 原 理弥散 (diffusion)指分子的随机运动 ,即布朗运动。DWI显示的主要是细胞外水分子的弥散 ,另外还包括细胞内水分子的弥散、跨膜运动、微灌注等[1,2 ] 。以DWI常用的自旋回波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组和急性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DWI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磁共振DWI高信号显示情况,比较两组磁共振DWI弥散系数结果。结果:磁共振DWI诊断准确率高于MRI和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急性期组和急性期组患者磁共振DWI检查结果均为高信号表现,高信号显示率为100%。超急性期组相对弥散系数、健侧表观弥散系数、患侧表观弥散系数均高于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磁共振DW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以明显高信号为表现,能及时、准确地发现病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检查作为排查临床住院患者中怀疑急性脑卒中的首选检查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2013年1月-2013年3月间所有怀疑急性脑卒中需要紧急行神经影像检查的住院患者,只要没有MR检查禁忌证均优先行MR-DWI检查。对研究期间核磁检查进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35例怀疑急性脑血管事件需要紧急行神经影像检查,其中128例没有MR检查禁忌证。在无MR检查禁忌证的患者中95例患者(74.2%)实现优先行MR-DWI检查。有MR检查禁忌症的7例患者和无法紧急行MR检查的33例患者改行CT检查。结论对于适合行MR检查的患者本试验实现了70%以上患者及时安全行MR-DWI检查,说明了在排查急性脑卒中时MR-DWI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DWI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对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超急性期13例病灶DWI全部显示为明显高信号,T2WI和T2Flair信号强度无明显异常改变;急性期22例脑梗死患者病灶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T2WI和T2Flair上也均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检出率为100%;亚急性期7例DWI表现为稍高信号,较急性期信号下降,T2WI和T2Flair为高信号;慢性期4例D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 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的问题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课题。以往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早期脑梗死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 ,使临床诊断及治疗缺乏依据。为此 ,我们从临床角度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和确定DWI在区分常规MRI上所示的多发梗死灶中急性和非急性梗死方面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 0例均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住我科经CT并结合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 ,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 ,其中男 6 8例 ,女 5 2例 ,发病年龄 4 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恶性淋巴瘤诊断、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明确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患者40例,其中霍奇经淋巴瘤患者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3例;另选健康志愿者11例,行WB—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淋巴结ADc值,其中恶性淋巴瘤患者于化疗前、第3周期化疗后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ADC值,并进行前后比较,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结果:化疗前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平均ADC值为(0.67±0.42)×10^-3mm^2/s;行第3周期化疗后平均ADC值为(2.36±0.78)×10^-3mm^2/s;健康志愿者平均ADC值是(1.91±0.51)×10^-3mm^2/s。化疗前和第3周期化疗后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和健康志愿者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期化疗后和健康志愿者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DwI和ADC值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临床分期及疗效监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梗死(NCI)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NCI的临床及MRI资料,8例均行脑部常规MRI及DWI检查,其中7例行临床随访观察,3例行MRI复查。结果:8例均为足月儿,其中4例有围产期高危因素。7例以惊厥发作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前8例均被临床误诊为其他疾病。5例系急性脑梗死,2例为亚急性脑梗死,1例为陈旧性梗死。8例均为单侧脑梗死,皮层受累5例,基底节区受累4例,侧脑室旁受累2例;急性期病灶在DWI表现为高信号,亚急性及慢性病灶在DWI为低信号。7例临床随访预后良好。结论:NCI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惊厥,临床易误诊,其确诊需要早期行MRI检查。DWI能早期发现病变、判断梗死累及范围,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2例拟诊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磁共振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及DWI检查,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可显示常规磁共振T1WI、T2WI等不能显示的病灶区域。DWI在发病4h内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达100%,远高于常规磁共振的11.5%(P〈0.01)。结论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磁共振敏感,可早期做出诊断,为早期溶栓提供切实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