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α增强内皮素肾血管收缩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素对内皮素-1(ET-1)收缩肾脏血管作用的影响,研究TN F-α在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离体灌注肾技术,恒量灌流正常大鼠的离体肾脏,在多导生理记录仪上连续记录肾脏灌注压力的改变,观察经TNF-α,肝素灌流90 min后,在ET-1刺激下,肾脏灌注压的改变。 结果 对照组,应用2 nmol/L ET-1刺激,可使灌注压上升(47±9)mm Hg;TNF-α(1 μg/L)处理组,基线压力无改变,应用2 nmol/L ET-1刺激,可使灌注压上升(97±36)mm 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3.811,P<0.01;肝素(10 mg/L)处理组,基线压力无改变,应用2 nmol/L ET-1刺激,可使灌注压上升(11±6)mm Hg,与无肝素预灌流组[高出基础灌注压(30 ±6)mm Hg)]比较其灌注压升高幅度明显下降(t=9.41 4,P<0.01)。肾组织HE染色,3组均未见病理改变。 结论 TN F-α可能是通过增强三磷酸肌醇受体表达促进肾血管收缩,在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肾血管收缩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56只大鼠制备离体灌注肾模型,随机分为8组(n=7):A1组:Kreb液灌流;A2组:Kreb液+TNF-α灌流;B1组:Kreb液+Verapamil灌流;B2组:Kreb液+Verapamil+TNF-α灌流;C1组:无钙Kreb液灌流;C2组:无钙Kreb液+TNF-α灌流;D1组:无钙Kreb液+2-APB灌流;D2组:无钙Kreb液+2-APB+TNF-α灌流。各组均在刺激期加内皮素(ET)。灌流结束后,计算肾脏水肿率,HE染色观察肾小球及肾小管形态、结构。结果各组基础灌注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1、A2、B1、B2、C1、C2组ET刺激后,肾灌注压较基础压均明显升高(P0.05);A2、B2、C2组灌注压升高值分别显著高于A1、B1、C1组(P0.01)。D1、D2组ET刺激后,肾灌注压均略升高,但与基础灌注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灌注压升高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8组肾脏的水肿率均低于30%,灌流后肾脏标本切片均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损伤,与灌流前相符。结论 TNF-α可能通过上调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增强ET引起的肾血管收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其余大鼠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成功9只为模型组。取大鼠肾脏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α_1-AR亚型(α_(1)-AR、α_(1B)-AR、α_(1D)-AR)和β-AR亚型(β_1-AR、β_2-AR)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α_(1A)-AR、β_1-AR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α_(1B)-AR、α_(1D)-AR、β_2-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A)-AR和β_1-AR明显下调,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有关;而β_2-AR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可能为代偿β_1-AR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维持肾脏有效灌注,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I2(PGI2)的影响。方法将30只实验大鼠分为手术组、非手术组和药物组。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法制备心肌肥厚大鼠模型,通过测定4周及8周尾动脉血压实验及左心室质量指数评定造模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及血浆TNF-α、IL-10、TXA2、PGI2水平。结果术后4周,手术组及药物组较术前动脉血压升高(P<0.05),且术后8周升高更显著(P<0.01)。术后8周,手术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5)。术后4周,手术组心肌组织及血浆TNF-α、TXA2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术后8周升高更显著(P<0.01);药物组TNF-α、TXA2较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术后4周,手术组PGI2较假手术组下降,术后8周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阿司匹林能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短轴直径,改善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行非心脏及神经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右美托咪定(D)组、乌司他丁(U)组及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D+U)组各20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测定患者血清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S100β水平及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谵妄发生率,对比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前1 d血清中TNF-α、IL-6、S100β水平及MoC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D+U组术后1、3、7 d血清中TNF-α、IL-6、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D组和U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D组和U组(P<0.05);D+U组术后1、3、7 d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和U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乌司他丁可降低围术期炎症因子,进而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B2(TXB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及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丹红注射液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静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浆TXB2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时记录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改善情况。另选5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参数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能改善患者症状及心电图缺血,并且能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IL-8、TNF-α、MCP-1及TXB2的水平,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血液黏滞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POC)调节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PI)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OC组。Sham组为对照组。I/R组: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45 min,切除右肾,然后去除血管夹,恢复血流灌流。POC组:在I/R组的基础上再进行3个循环的30 s缺血/30 s再灌注的手术干预(共计3 min),最后打开血管夹使血液再灌注。将各组动物于清洁条件下饲养,于第2天及1个月时收集各组动物血清,检测肾脏功能。第2天时,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结构。RT-PCR法检测各组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再灌注第2天,Sham组血清肌酐(Cr)和血尿酸氮(BUN)的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而I/R组Cr和BUN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POC组Cr和BUN的浓度显著低于I/R组(P0.05)。再灌注1个月,三组中Cr的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再灌注第2天,Sham组中肾组织形态正常,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部分脱落,管腔内可见管型,POC组肾组织病变较轻。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再灌注第2天,Sham组TNF-α、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很低,I/R组中TNF-α、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OC组低于I/R组,而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R组。结论 POC降低了缺血再灌注后的急性炎症反应,从而对大鼠的肾脏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蕾  董铁立 《山东医药》2012,52(18):88-9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式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均给予相同的麻醉方法。手术结束即刻将患者分为四组各20例,S组给予生理盐水200 mL、舒芬太尼0.04μg/(kg.h)、托烷司琼5 mg行PCIA,D1、D2、D3组分别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0.08、0.09、0.10μg/(kg.h)及舒芬太尼0.02μg/(kg.h)、托烷司琼5 mg行PCIA。结果与S组比较,D2、D3组术后6、12 h VAS显著降低(P均<0.05),D1组术后1 h VAS显著增高(P<0.05)。S组PCA有效按压次数为9次,D1组为87次、D2组9次、D3组7次;D1组与S组比较,P<0.05;D2、D3组与S组比较,P均>0.05。与S组相比,D1组术后1 h及D2组术后1、6 h和D3组术后1、6、12、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增高(P均<0.05);与D1组相比,D2组术后6 h和D3组术后1、6 h的Ramsay镇静评分增高(P均<0.05);与D2组相比,D3组术后1 h的Ramsay镇静评分增高(P<0.05)。与S组相比,D2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为平稳(P均<0.05)。与S组相比,D2、D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镇痛效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0.09μg/(kg.h)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PCIA,可明显提高镇痛、镇静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并且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存在过度镇静的风险,患者镇痛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D(PKD)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感染Caco-2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Lm感染Caco-2细胞模型,qRT-PCR检测PKD1、PKD2和PKD3 mRNA表达水平。加入PKD抑制剂CID755673后,Lm感染Caco-2细胞,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炎症相关蛋白和ERK1/2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Lm感染促进Caco-2细胞表达PKD;与Lm组相比,抑制PKD可明显降低Caco-2细胞存活率(F=4.831,P<0.05),明显抑制炎症相关蛋白NLRP3、p-IκBα(FNLRP3=35.02,Fp-IκBα=45.19,均P<0.01)和ERK1/2蛋白(F=326.9,P<0.001)的表达。结论 PKD-ERK1/2信号通路在Lm感染Caco-2细胞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期肝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及注射该因子后对肝纤维化的干预。方法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分3组,每组16只,其中2组于感染6wk后分别隔日注射(ip)IL-2和TNF-α连续4wk,另设未感染正常鼠为对照组,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动态观察相关因子活性。结果感染未处理组小鼠肝脏中IL-2和TNF-α含量随感染时间(8、11、14、18wk)延长而缓慢下降,而感染6wk后经腹腔注射IL-2或TNF-α组小鼠则随着相应因子的补充而显著上升,末次注射后1~8wk,肝内IL-2或TNF-α水平明显高于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肉芽肿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小鼠6wk后(成虫排卵后)给予外源性IL-2或TNF-α注射,能诱导相应细胞因子表达增强,并有减轻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夹闭血管20min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和苦参素低剂量组[25mg/(kg·d)]、中剂量组[50mg/(kg·d)]、高剂量组[100mg/(kg·d)],各20只。术前10min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6h后检测相关指标,记录翻正反射及脑电恢复时间,计算脑组织含水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酰基转移酶介导dUTP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及凋亡状况;测定海马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生化分析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翻正反射和脑电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性形态结构变化和凋亡状况均明显改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期肝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及注射该因子后对肝纤维化的干预。方法 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分3组,每组16只,其中2组于感染6wk后分别隔日注射(ip)IL-2和TNF-α连续4wk,另设未感染正常鼠为对照组,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动态观察相关因子活性。结果 感染未处理组小鼠肝脏中IL-2和TNF-α含量随感染时间(8、11、14、18wk)延长而缓慢下降,而感染6wk后经腹腔注射IL-2或TNF-α组小鼠则随着相应因子的补充而显著上升,末次注射后1~8wk,肝内IL-2或TNF-α水平明显高于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肉芽肿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 小鼠6wk后(成虫排卵后)给予外源性IL-2或TNF-α注射,能诱导相应细胞因子表达增强,并有减轻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贺涛  高长青  易定华  董兵  吴扬 《心脏杂志》2007,19(6):713-715
目的通过检测S100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关系,探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方法从术前水平到术后24h共6个时间点经颈内静脉采集40例患者血标本,测定血浆S100蛋白、TNF-α、IL-8浓度,并对患者术后精神神经系统进行系统检查,评价患者围术期神经系统状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死亡及明显脑损伤。再灌注后5min时S100蛋白浓度与TNF-α和IL-8相关关系分别是:r=0.83,P<0.01;r=0.76,P<0.05。结论S100蛋白浓度与TNF-α和IL-8浓度呈正相关,显示血浆S100蛋白浓度的早期升高可能与全身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生化炎症因子水平对老年骨科创伤患者术后感染及血栓发生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57例老年骨科创伤患者,根据术后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39例)及非感染组(118例)。同时根据患者术后发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为DVT组(27例)及非DVT组(130例)。对比不同组间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相关性分析确定各血清炎症因子间的关联。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生化炎症因子指标对骨科创伤术后感染及血栓发生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血清IL-6、IL-17、IL-23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DVT组IL-6、IL-17、IL-23及TNF-α水平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17与IL-23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IL-6与IL-17、IL-23及TNF-α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及IL-23水平是预测老年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15.
李万强  张杰  袁友光 《山东医药》2010,50(39):34-35
目的建立家兔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探讨肾盂灌注测压方法评价建模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部分梗阻组、完全梗阻组和解除梗阻组,每组6只。部分梗阻和完全梗阻组分别采用输尿管套管及结扎法制作单侧输尿管部分及完全梗阻模型。解除梗阻组先制作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2周后解除梗阻。各组均于建模后4周分别予1、3.5、5ml/min的速率于肾盂内灌注生理盐水(灌注1min),采用尿动力学分析仪测压装置分别测定未灌注不同灌注速率时的肾盂压力(测压时间为10~20s);观察输尿管及肾脏形态变化。结果部分梗阻和完全梗阻组在未灌注和不同灌注速率时的灌注压力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灌注速率时解除梗阻组肾盂压力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低于部分梗阻与完全梗阻组,P均〈0.05。梗阻的输尿管扩张,肾实质变薄。结论输尿管套管法制作的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梗阻解除后再通效果不佳,需进一步探索理想的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肾盂内灌注测压方法可靠,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大鼠股骨颈骨折术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血清Aβ1 ~40及海马内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的变化.方法 SD老年大鼠35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K组,n=7)、对照组(D组,n=14)、手术组(S组,n=14).D、S组根据处理时间不同各分2个亚组,D1、D3、S1、S3组(每组7只).Mom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Aβ1 ~40浓度,RT-PCR检测海马内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 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表明:S组逃逸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穿过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S组血清Aβ1~40浓度明显升高,与K组、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Bax mRNA的表达比K组和D组都显著升高(P<0.01),Bcl-2 mRNA的表达比K组显著降低(P<0.01,P<0.05),Bcl-2/Bax值比K组和D组都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老年大鼠股骨颈骨折术后可暂时影响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血清Aβ1 ~40浓度升高以及海马内Bcl-2/Bax比例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其与炎症因子、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98例,同期收治的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非感染组)92例,健康志愿者100例(对照组)。采集感染组患者的痰液标本,检测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分布特征,并进行药敏试验。采集所有受试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指标。结果9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0株(54.69%),革兰阳性菌46株(35.94%),真菌12株(9.66%)。其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占比均>1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8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80%,肺炎克雷伯菌对9种受试抗生素的耐药率均<80%。4组受试者比较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真菌感染组hs-CRP高于其他3组(P<0.05);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和非感染组(P<0.05)。4组受试者的FEV1百分率、FEV1/FVC值及PE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感染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和非感染组(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各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肺部病原菌感染可加重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TLR)4/髓样细胞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探讨肾衰饮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炎症状态的干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进行4 w的干预治疗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E染色显示大鼠肾脏组织发生明显病理改变,血Scr、BUN、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肾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血清Scr、BUN、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肾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肾衰饮能有效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发生,达到治疗CRF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和S100β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观察组输注乌司他丁,对照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前、术后1d和术后3d炎症因子和S100β 蛋白变化,及术后1 d和术后3 d术后认识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不同时刻组间和组内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IL-6、IL-8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 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老年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降低术后POCD发生,可减轻促炎症因子生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S100β蛋白表达,从而减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油酸-脂多糖(OA-LPS)序贯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A组为0.9%氯化钠溶液(NS)对照组,B组为ALI模型对照组,C组为ALI模型+PNS治疗组,D组为ALI模型+PNS+机械通气治疗组,D组实验动物予以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并实施机械通气支持〔潮气量(VT)15ml/kg,呼气末正压(PEEP)0 cmH2O,吸入氧浓度(FiO2)21%〕。应用油酸尾静脉注射-脂多糖间隔4h腹腔注射建立ALI大鼠模型。成模后C、D两组给予PNS(100mg/kg尾静脉注射)。连续监测各组大鼠的通气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成模后4h处死动物,收集血清和BALF。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 4组大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湿/干重比(W/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大鼠PaO2/FiO2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S注射后C、D两组大鼠的W/D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S注射后C、D两组大鼠的血清和BALF中的TNF-α、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S联合机械通气的D组较单独运用PNS的C组大鼠TNF-α、IL-6和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和IL-6是ALI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增高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10则能抑制炎症反应。PNS对OA-LPS致ALI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轻肺水肿,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缓解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