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因其含有大量的细胞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改变而具有高度的异质性。诊断之初的上述改变可作为预后的标志[1],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为不同危险度分层患者制定不同强度的治疗方案。在传统形态学疗效评价体系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指的是计数200~500个骨髓有核细胞情况下,白血病细胞占比<5%,同时中性粒细胞>1×109/L、血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同时伴有AML1-ETO和BCR-ABL1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罕见病例。BCR-ABL1可能协同AML1-ETO融合基因促进白血病发生发展。化疗联合达沙替尼靶向治疗可早期获得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 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相关基因检测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确定WT-1基因预测分子学复发的分界值,并验证该分界值是否与AML患者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AML患者,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法(MFC)测定异常免疫表型、RQ-PCR法或基因测序法测定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达、同时测定WT-1基因水平。根据巩固治疗期间是否达到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将其分为MRD阴性(MFC阴性和白血病相关基因阴性)和MRD阳性[MFC阳性和(或)白血病相关基因阳性]两组,依据ROC曲线计算2组之间WT-1分界值。然后应用该WT-1分界值将患者分为WT-1(-)和WT-1(+)两组,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评估预后,观察2组患者的累积复发率和无疾病生存期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使用ROC曲线分析得到WT-1分界值为3.68×10-3,其特异度为87.6%,敏感度为41.7%,约登指数为0.293。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根据该分界值将70例患者分为WT-1(-)组46例(≤3.68×10-3)和WT-1(+)组17例(>3.68×10<...  相似文献   

4.
患者于2012年10月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并伴有AML1/ETO融合基因,经2年的诱导、巩固化疗后缓解,随访期间病情稳定。2020年8月因视力下降检查确诊为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复发,脑脊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提示AML1-ETO阳性。予全身化疗、腰椎穿刺加鞘内注射,治疗过程中病情进展,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自动出院后随访期间病情得到缓解,更长久的疗效还需持续跟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重巢式RT-PCR法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对526例初诊AML患者进行29种常见融合基因检测,并观察检出结果在FAB分型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526例AML患者中检测出融合基因188例(35.7%),包括AML1/ETO、AML1/MDS1、CBFβ/MYH11、BCR/ABL、MLL基因异常、PML/RARα、TLS/ERG、PLZF/RARα、NPM/RARα、SET/CAN,其形态学分布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结论:多重巢式RT-PCR法检测初诊AML患者中的融合基因,是AML分层诊断、个体化及靶向药物治疗的必要依据,并提供与预后相关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核仁磷酸蛋白1(NPM1)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并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123例初发AML患者NPM1基因及正常核型AM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AML患者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琼脂糖电泳分析正常核型AML患者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结果 123例AML患者中检出NPM1突变24例(19.5%),其中A型突变22例、B型突变1例、D型突变1例。57例正常核型中FLT3-ITD阳性10例,其中5例同时发生NPM1和FLT3-ITD两种突变。NPM1突变在正常核型中的发生率为40.3%(23/57),显著高于异常核型的2.1%(1/47)(P〈0.01)。正常核型中NPM1基因突变者发病年龄高、缓解率高,但合并FLT3-ITD突变者缓解率低。结论 NPM1基因突变是AML尤其是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NPM1基因突变检测对指导AML患者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PML/RARα融合基因在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微小残留病(MRD)中的意义.方法:诱导缓解及巩固维持治疗期间,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患者骨髓细胞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变化.结果:长期随访的18例完全缓解(CR)患者,2例分子学复发.其中1例发生于CRI后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CR2,CR2后2个月再次分子学与血液学的复发,诱导治疗1个疗程获得CR3;1例发生于CR1后7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得CR2,随访结束时生存期已达106个月.结论:在CR期定期监测PML-RARα融合基因,可尽早发现分子学复发,及时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组异质性强、侵袭性高、恶性细胞克隆性增殖的髓系肿瘤性疾病。尽管对AML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但治疗方法在近几十年来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的诱导治疗方案可使大部分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达到完全缓解(CR,残留白血病细胞<5%),但相当比例患者出现复发,5年总生存率依然不到50%。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唯一公认的可以治愈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时定量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意义.方法 用扩增培养的NB4细胞的PML/RARα融合基因进行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ABL作为内参,建立标准曲线.采用TaqMan法进行实时定量PCR,并对方法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及灵敏性进行测定.对14例APL患者在初治、诱导缓解及巩固治疗3个时期的PML/RARα mRNA转录本水平进行动态定量监测,结果以NQ表示,NQ=PML/RARα mRNA的拷贝数/ABL mRNA的拷贝数×105.结果 实时定量PCR方法可以检测出1×10-5μ g NB4细胞cDNA中PML/RARα的融合基因,其重复性和稳定性Ct值变异系数分别为1.77%和2.11%.14例患者初治时骨髓PML/RARα融合基因平均水平为3 731,经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缓解时PML/RARα融合基因平均水平为231,化疗与维甲酸序贯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PML/RARα融合基因平均水平为116.治疗前后比较,PML/RARα基因转录本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实时定量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敏感性好、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的诊断和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微小残留病(MRD)已被常规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评估和复发预测。本文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移植方式、预处理方案以及移植后复发预防等方面讨论了MRD指导的个体化分层治疗。未来的研究应聚焦AML患者MRD检测及干预新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预后非良好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转阴所需的疗程与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237例初发预后非良好AML(非APL)成人患者的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达完全缓解疗程数、FAB亚型、CD7、CD19、cMPO、初诊白细胞计数等临床资料。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获取MRD相关数据,并根据MRD转阴所需疗程数,将预后危险度进行重新分组,其中预后中等MRD 1个疗程转阴组(A组)共73例,预后不良MRD 1个疗程转阴组(B组)共53例,预后中等MRD≥2个疗程转阴组(C组)共22例,预后不良MRD≥2个疗程转阴组(D组)共22例,预后中等MRD持续阳性组(E组)共17例,预后不良MRD持续阳性组(F组)共50例,探讨MRD转阴所需疗程数与OS的关系。结果:A组、F组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组、B组、C组、D组、E组、F组患者1个疗程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比例依次为98.6%、100.0%、36.4%、31.8%、23.5%、24.0%(P<0.05);F组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例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RUNX1::RUNX1T1阳性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中年男性,因全血细胞减少就诊。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示RUNX1::RUNX1T1阳性,明确诊断为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经过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后RUNX1::RUNX1T1转阴,缓解期大于2年,疾病复发时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示PML::RARA阳性,诊断为PML::RARA阳性APL,经37 d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达到骨髓象缓解。结论 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缓解后发生继发性APL临床罕见,容易漏诊,确诊主要依靠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药物毒性诱导克隆改变有关,采用三氧化二砷及维甲酸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06例,对其的染色体核型及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结果 106例患者中异常核型52例,检出率为49.06%.t(15;17)及t(8;21)预后良好核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3.21% (14/106)与5.66% (6/106);预后不良的复杂核型及单体型核型的检出率分别为9.43% (10/106)及4.72% (5/106).染色体预后分层:良好组、中危组、高危组所占比例分别为18.87% (20/106)、70.75% (75/106)与10.83% (11/106).高危组预后较差.共21例患者行分子学检测,NPM1、FLT3-ITD及c-kit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3.81%、14.29%及4.76%,NPM1、FLT3-1TD突变者均为正常核型,c-kit突变只见于t(8;21)患者.结论 老年患者预后良好核型低,预后不良核型则高.老年患者预后较差,高危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5.
应用RT-PCR技术对31例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mdr1基因进行检测、发现mdr1表达率为41.94%;AML亚型中以M5的mdr1表达率最高,M3最低;mdr1表达与临床患者耐药发生率显著相关。同时应用一级相关单抗,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方法分析了患者细胞免疫标记与mdr1表达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CD34与mdr1协同表达者耐药发生率更高。提示进行mdr1基因表达检测的同时,观察CD34表达情况,可能对预测化疗效果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老年AML患者化疗完全缓解率低,治疗相关死亡率高,长期生存率低,预后差,尚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策略。本文就目前老年AML治疗现状作简单综述,探讨传统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的靶向药物在老年AML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北京市道培医院2003年11月-2009年1月完成的24例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资料,使用Kaplan-Meier统计方法计算总体存活率、无白血病存活率和累积复发率,使用Logrank统计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4例患者移植后1年的总体存活率为(86.47±7.29)%,2年和3年的总体存活率为(69.00±10.77)%;移植后1年的无白血病存活率为(73.89±9.21)%,2年和3年的无白血病存活率为(67.17±10.54)%;移植后1、2年时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7.75±8.09)%和(31.46±11.13)%。在单因素分析中,移植类型(同胞全合/单倍体/无关供者)、自确诊白血病到进行移植的时间间隔(12个月和12个月2组)、确诊时有无附加染色体异常、确诊时有无髓外浸润、确诊时的缓解状态(CR1和CR2/复发2组)等对总体存活率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具有良好疗效,是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甘肃汉族人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1∶1配对病例-对照方法,LDR-PCR分型法,对78例AML患者和100例对照组进行GSTP1基因A81G突变分析。结果:AML病例组GSTP1基因G等位基因频率(26.9%)和突变基因型(Ile/Val和Val/Val)频率(41%)均高于对照组(11.5%和19%)。携带Ile/Val和Val/Val基因型的个体发生AML的相对风险度为其(Ile/Ile)基因型个体的2.981倍(95%CI=1.35~4.68)。结论:本研究人群NQO1基因多态性与AML遗传易感性相关,等位基因A对AML易感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型历经多年的发展,从单纯的形态学分型,逐步发展为集形态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遗传学、临床特征为一体的分型体系,尤其是以遗传学为驱动,认知出许多疾病类型,并得到临床应用。本文将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型的发展演变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报告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患者进行骨髓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查,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该例患者经常规化疗未获缓解后口服格列卫治疗,获得血液学缓解,但很快复发,并于短期内死亡.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