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独山暴动,金家寨游击队建立六安县独山、金家寨一带农民,早在一九二八年三月,就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抗租、抗债斗争,并产生了秘密武装(摸瓜队)。一九二九年五月,在商城暴动的影响下,秘密的“摸瓜队”发展为游击队。这年十一月七日,六安县数千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暴动,击溃了独山镇魏虎山自卫团和由南宋镇赶来增援的敌人。县委召开了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2.
九、第二次反“围剿”斗争我军粉碎第一次“围剿”后,敌“鄂豫皖绥靖督办公署”于四月间由武汉移到潢川,加紧布置二次“围剿”。同时,皖西陈调元部之五十七师及警备第二旅占领了麻埠,独山。四月下旬,红四军主力进至皖西,当即向盘踞独山之敌进击,经过六天战斗,消灭陈调元部一个团、一个营,残敌向东逃窜,麻埠之敌,不战而退。当军部率主  相似文献   

3.
扫视中国叙事学的创建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识的中国学者一方面借鉴和吸收西方叙事学的新思维,发现中国叙事学的文化密码;另一方面梳理爬抉古代叙事史料,概括和提升中国叙事形式的基本内涵,借用、重组和创新自己的话语方式.这一过程艰难选择,最终以《中国叙事学》为标志完成了.其价值就在于召唤和影响一大批中国学人走自己民族化的理论之路.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创建述略丁元江美国的大学大多创立于1630~1860年间,因此,我们选择这一时期对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形成及其发展作些探讨。另外,为研究方便起见,我们选择了当时社会经济关系最为发达的美国东北部的一些州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正是这一地区居住着最...  相似文献   

5.
宁夏大学于1958年9月15日成立,到1988年9月15日就是30年了,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建校30周年,特发此文,以引起校友及热心研究宁夏大学校史的同志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方言研究的重要意义;并略述我国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概况;进而对《长阳方言志》作出评价,揭示其特点:语言三要素并重;历史的考辨与现实的比较相结合;材料翔实,注意发掘语言规律。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从八路军出师抗日到武汉失守的15个月中,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我军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顺利完成了军事战略的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成为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特别是从山地游击战发展起来的,以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依托的平原游击战,在八年抗战中具有战略意义,不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8.
《雷雨》是曹禺同志当年震动文坛的成名之作,也是几十年来历演不衰的名篇。繁漪是剧中的主角,是作家最着力刻划的一个人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独特的艺术形象。由于作家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所创造的繁漪是一个历史的、性格极为复杂的人物,因此,剧作自首次演出直至六十年代,对她都有过  相似文献   

9.
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劳动价值学说是一块坚固的理论基石,而社会必要劳动范畴则是构成这个基石的重要因素。这个范畴,从质量统一的角度阐明了商品价值的诸种规定性,揭示了价值规律的内容,从而使劳动价值理论成为完备的、无懈可击的整体。马克思运用这个理论透彻地分析了全部资本主义关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趋  相似文献   

10.
想像活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普通心理学中多有论述。过去在讨论形象思维时,想像作为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也曾引起过争论。诸如想像的性质、想像的心理机制、想像与情感等问题以往已经发表过一些文章。但从理论上再深入一步便有许多问题弄不清楚。不要说想像的真实过程和想像的生理机制问题目前还搞不清楚,就是作为一般的心理现象也还不能说就  相似文献   

11.
因刘邦有残杀功臣之举,历史上便有人谁想出张良惧祸,自度不免,便托词辟谷而逃亡隐居。这样推想,迷惑性大,不深究史籍者,往往信之;一般群众,更易深信不疑。而有些史学家也据《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之语,臆断张良逃亡,大肆评论,作为功成身退、明哲保身之典型,为之推波助澜。如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十一,“汉纪”三,司马光评曰:“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刘邦)所称者‘三杰’而  相似文献   

12.
<正> 《南都学坛》1987年第一期发表了张松辉同志的《荀子人定胜天思想的缺陷》一文,读后颇有启发。但张文中的某些观点,我们又觉得实难接受。我们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可说是门外汉,本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既然心存异义,亦想一吐为快。故撰此文,以就教于松辉同志。中国的天命思想形成很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对许多自然观象不能解释,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抗拒,人们的各种物质需要,在很大  相似文献   

13.
秋瑾究竟生于何年?迄今众说纷纭. 晨朵同志认为秋瑾生年史料只有一说,即秋瑾异母弟秋宗章在《六六私乘》中所写秋瑾生于一八七五年的说法(见《关于秋瑾的生年、卒岁和生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三期).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但它并没能制止其它说法的产生,因其间实有不可解释的矛盾. 秋瑾在一九○四年写给吴芝瑛的兰谱中,将自己的出生年月写得很清楚:“年二十八岁,十月十一卯时生.”按此推断,秋瑾当为一八七七年生,在她于一九○五年春第二次东渡日本时写的《泛东海歌》里有“愧我年廿七,于世尚无补”句,此处“年二十七”当为足龄.我们知道,秋瑾生于农历十月十一日,按照足龄计岁法,应去二岁.所以一九○五年所写年龄反比一九○四年写的虚龄少一岁.这里只有这样解释才说得通.晨朵同志认为兰谱中年二十八和《泛东海歌》中的年二十七均为足龄,并为使自己的说  相似文献   

14.
继《四部丛刊》之后,1936年中华书局辑印了《四部备要》,共收书三百五十余种,计一万一千三百余卷。这部书和《四部丛刊》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其独具的特点。一、实用举要体例更加完备《校印四部备要缘起》中说:“吾国学术,统于四部,然四库著录之书浩如烟海,坊肆流传之籍梦如乱丝。承学之士别择维艰;善本价昂,购置匪易”于是“择人应读,永通行善本,汇而集之”,名曰《四部备要》。显然这部丛书和《丛刊》一样都是举要性丛书,注重实用。在编排体例上,都沿袭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分类法,按经、史、子、集四部分别收编各书。不过,《备要》比《丛刊》的实用性更强,分类排列更为严谨,提纲挈领,取便研求,是一部模仿《四库全书荟要》体例而编的举要常备性丛  相似文献   

15.
《甘肃师大学报》1980年第2期刊载的陈炳应同志《西夏的诗歌、谚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以下简称陈文)是国内发表的唯一一篇涉及西夏诗歌,谚语的论文。这篇文章译引了苏联著名西夏学家聂历山撰写的《西夏文字及其文献》(以下简称聂文)一文中的六首西夏诗歌和二十七条西夏谚语,並对其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进行了探讨,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是文中一些译文  相似文献   

16.
关于联言判断及其种类的问题,很多逻辑教材与专著没有涉及。即使少数逻辑著作谈到了这个问题,也是说它比较简单,因而没有给予具体的论述。还有个别逻辑著作如于惠棠同志写的《逻辑学》(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较为具体地论述了这个问题,但在如何划分联言判断种类的问题上,我有不同的看法。现把自己的观点谈出来,请同志们批评。  相似文献   

17.
国内的现行哲学教材,都把生产力排除于经济基础之外。李冠英等主编的《哲学疑难问题新探》一书中(以下简称为《新探》),董永俊撰写的《经济基础为什么不包括生产力?》对经济基础是这样定义的:“所谓经济基础是指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作者并论述了经济基础不包括生产力的理由。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弄清它的内涵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经济基础应当包括生产力,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理论探讨,同董永俊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这个说法在我国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但它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概念和术语,却长期未得到认真的研究和论证,因此人们对它的理解还有许多模糊之处。例如,“中华民族”算不算一个民族?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关系?“中华民族”所说的民族与“非洲民族”、“斯拉夫民族”所说的民族是不是一个含义?对“中华民族”的概念怎样解释才是科学、合理的?……这些问题确实是值得探讨的。何叔涛同志在《民族概念的含义与民族研究》(载《民族研究》1988年第5期)一文中谈到了中华民族和“复合民族”问题。本文试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向何同志和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由来其一,史学界对洋务运动史的研讨,自1980年以来出现了可喜的景象.就在这个时期,黎仁凯同志发表了《试论洋务运动纲领》一文.他首先提出问题说;“中国近代历时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有无纲领?其纲领是什么?迄今未见专文论述.”接着黎文对洋务运动纲领表述说:“我认为:‘外须和戌,内须变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洋务运动的纲领”.黎文对洋务运动纲领及其内涵作了阐释后得出结论说:“总而言之,以‘外须和戌,内须变法”为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辅,是洋务运动遵循的总原则和总路线,它构成了洋务运动的纲领.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八年第二期《杭州大学学报》刊载了拙作《稼轩词论两题》一文,其中谈到了辛词《永遇乐·京日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年、本事等问题,也顺便提到了自己对《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一词内容的理解.现在读到了《南京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常国武同志与我商榷的文章《重读辛词三首随札》(以下简称“常文”),感到十分高兴.“疑义相与析”,真理总会通过辩论而愈辩愈明的.由于上述三词是稼轩的重要作品,对广大读者影响极大,所以我愿意借此机会再把自己的看法作些补充和申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