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均一文石晶须的制备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改进的碳化法制备了文石型碳酸钙晶须 ,讨论了温度、MgCl2 浓度、初始pH值、CO2 的流速、搅拌速度对文石晶须制备的影响 ,并探讨其影响机理。采用高倍显微镜 -计算机联用技术和X射线衍射技术进行产品形貌观察和晶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的稳定反应体系中 ,维持较低的碳酸钙过饱和度 ,保证其成核与生长的分离可制备出均一的文石晶须。其工艺条件为pH值维持在 9左右 ,反应温度为 70℃ ,CO2 流速为 4 .5ml/ (min·gCaO) ,搅拌速度为 2 5 0r/min。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各种情况下芒硝氨盐水在搅拌反应器内吸收C02的速度,得出搅拌速度、CO2分压、吸收温度、反应物浓度等对CO2吸收速度的影响规律,并作理论解释。为芒硝制城碳酸化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共沉淀法制备纳米Al_2O_3/TiO_2复合粉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Ti Cl4 和 Al Cl3为原料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 Al2 O3/Ti O2 复合粉体。对制备过程中沉淀剂的选择、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滴加速度与搅拌速度、脱水方式、热处理温度与时间、煅烧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氨水作为沉淀剂比用 Na OH、Na2 CO3效果好 ;反应物滴加方式采用碱液往 Ti Cl4 与 Al 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反应在室温下进行 ;滴加速度与搅拌速度分别为 9m L· min- 1、30 0 r· min- 1时 ,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氢氧化钠配方溶液去除铝合金表面油污过程中, 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 反应温度、 浸泡时 间、 搅拌速度与油污去除率的关系。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去除油污的工艺条件, 得到各因素的影响由主到次的顺序 为: 反应温度、 浸泡时间、 N a OH的质量浓度、 搅拌速度。优化的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为6 0℃, 浸泡时间为2 0m i n, N a OH的质量浓度为9 0g / L, 搅拌速度为4 0 0r /m i n。按优化工艺条件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铝合金表面油污的去除 率达到9 9%以上。  相似文献   

5.
旋转填料床制备超细Al(OH)3碳化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研究在旋转填料床中以NaAl(OH)4溶液和CO2气体为原料制备超细Al(OH)3的碳化反应时间。方法:通过实验考察了转速,液体循环量,气体流量,NaAl(OH)4溶液初始浓度,气液化等操作因素对碳化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在旋转填料床中的反应大大缩短了碳化反应时间,同时得到平均粒径为200nm且分布均匀的超细Al(OH)3粒子。  相似文献   

6.
通过煅烧前后磷矿对模拟烟气中H_2S脱除效率对比,煅烧前后90%以上脱除H_2S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0 min和150 min,煅烧后的磷矿脱除效率是煅烧前的15倍.进一步研究了煅烧后矿浆固液比、O_2含量、矿浆温度、气体流速、进口H_2S质量浓度、搅拌强度对脱除效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影响H_2S去除效率的因素从大到小是:搅拌强度矿浆固液比进口H_2S质量浓度气体流速O_2含量反应温度;搅拌强度对脱除H_2S过程的影响最大,最佳转速为1 500r/min;随着固液比增大,气固接触机会增加,并且浆液p H增加,因此H_2S脱除效率增加;进口H_2S浓度升高,液相中OH-消耗速度加快,吸收效率下降;气体流量增加,气体在吸收液中停留时间变短,H_2S与吸收液还未充分反应就已经脱离反应体系,去除效率下降.当进口H_2S浓度较低、气体流量较小时,脱除效率较好;O_2含量从0.0%增加到9.5%,脱除效率增加了33.3%;反应温度从25℃增加到65℃,脱除效率均在135 min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水解沉淀法,以TiCl4为钛源,以NaOH为沉淀剂,系统地研究了氧化铈云母珠光颜料悬浮液浓度、NaOH溶液浓度、加料速度、反应温度、pH值、搅拌速度、包覆率等工艺条件对包膜过程的影响及规律,得到了在云母铈珠光颜料表面包覆一层高折射率的TiO2膜层的新工艺,并对包膜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得出合理的工艺制备条件:即氧化铈云母珠光颜料悬浮液浓度为1%~5%,加料速度为0.5~1.5mL/min,反应温度为85℃,pH值为2.0~2.5,并通过热处理分析得到了合理煅烧温度(850℃)、升温速率(2~6℃/min),并制得了高光泽的TiO2/CeO2/云母珠光颜料.  相似文献   

8.
以工业废铁泥为原料,制备FeCO3,再将其煅烧制取氧化铁红.研究制备FeCO3过程中反应物浓度、温度、终点pH值和FeCO3的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XRD表征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在FeSO4浓度为1.0mol/L、终点pH值为7、反应温度50℃、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2h的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产品α-Fe2O3的质量分数可达98.11%,符合GB/T1863-89一级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CuO/SiO2环境友好催化剂,详细考察各种制备参数对其结构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BET、TEM和XRD表征。结果表明:絮凝剂及其浓度、pH值、老化时间和焙烧温度是对催化剂结构有重要影响的制备参数.较适宜的条件为:采用工业硅溶胶为硅源,絮凝剂为Na2CO3,浓度为1.0mol/L,pH值为中性,老化时间2h,焙烧温度4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旋转填料床中以 NaAl(OH)4 溶液和 CO2 气体为原料制备超细 Al(OH)3 的碳化反应时间. 方法通过实验考察了转速, 液体循环量, 气体流量, NaAl(OH)4 溶液初始浓度, 气液比等操作因素对碳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在旋转填料床中的反应大大缩短了碳化反应时间, 同时得到平均粒径为 200 nm 且分布均匀的超细 Al(OH)3 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