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岩相学、矿相学、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武平悦洋银多金属矿东矿段围岩蚀变、构造特征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区内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垂向上从地表向深部,表现为从碳酸盐化带→水云母化+地开石化带→硅化+冰长石化带(银、金矿化)→绢云母化带(银铜矿化)的蚀变分带;北东向和北西向2组断裂中及其交会部位形成的围岩蚀变从矿体浅部到深部依次为黄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带的空间展布及内部分带特征明显受矿区岩相的"三层结构"及断裂控制。矿化蚀变总体上分布于"三层结构"的中部层的紫金山复式岩体中。区内蚀变带是寻找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浅部碳酸盐化带、中部硅化+冰长石化带、深部绢英岩化带,其中中部的硅化+冰长石化带是矿体的矿化蚀变带。  相似文献   

2.
悦洋银多金属矿与紫金山特大型铜金矿仅一江之隔,二者具有相似的成矿环境。矿体均贮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通过高精度LA-MC-ICP-MS锆石年龄测定获得中细粒花岗岩年龄为(152.4±1.4)Ma,细粒花岗岩年龄为(145.3±1.5)Ma,与成矿密切关系的次流纹斑岩年龄为(100.6±1.5)Ma;根据何屋多个钻孔出现岩层重复且似层间断裂发育,首次提出区内存在推(滑)覆构造,其中滑覆断裂与成矿紧密相关;综合研究认为区内北东向宣和复式背斜的轴向断裂和北西向上杭—云霄深断裂的次级断裂均十分发育,这2组基底断裂交会处控制燕山晚期火山-次火山活动和含矿溶液运移的构造空间;低级别、低序次的北西向断裂带、裂隙密集带、层间破碎带等是矿体的定位空间,进而分析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是世界上银矿的重要矿床类型, 伴生有金铜铅锌等多种金属。银的赋存状态研究可以为矿床资源禀赋、选冶成本以及经济价值的综合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近年来, 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贵金属的赋存状态研究中, 相比传统方法而言其能提供精确定量的矿物学信息。悦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福建省紫金山矿田, 是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是研究银赋存状态的理想选区。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发现, 矿体主要受控于岩性边界和断裂构造, 主要矿石类型为热液角砾岩型和石英脉型。成矿作用可以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银多金属、石英-碳酸盐等四个阶段, 其中银在石英-银多金属阶段沉淀, 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石英伊利石硫化物亚阶段和石英冰长石硫化物亚阶段。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矿石类型使用TIMA(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自动矿物分析系统, 结合显微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手段, 对银的赋存形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定量化研究,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对银沉淀机制及成矿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 悦洋矿床中的银90%以上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 主要是硫化银和自然银, 且粒径大多在10~50μm之间; 少部分银以次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于黄铜矿中, 或以显微包裹体和类质同相形式存在于黄铁矿和闪锌矿中。成矿热液中银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运移, 主成矿期大量的冰长石与银矿物共生表明沸腾作用是主要的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4.
西藏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产于陆相林子宗群火山岩内,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具有热液脉型银铅锌矿体、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和独立银矿体"三位一体"的矿体组合形式.热液角砾岩作为矿区主要矿(化)体,目前尚未开展详细研究工作.文章以斯弄多矿区热液角砾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岩芯编录和岩相学研究,总结了不同类型热液...  相似文献   

5.
嵩溪银(锑)矿床形成于下侏罗统金鸡组,呈脉状穿层产出,具脉状、角砾状构造,矿石含大量硫盐矿物.成矿物质在剖面上具分带现象,上部富Sb、As;中部富Ag、Au、Pb、Zn;下部富Mo、Cu.包裹体均-温度介于130~340℃之间.围岩蚀变包括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及青磐岩化.硫、氧同住素和成矿年龄显示,成矿作用与下部早白垩世石英斑岩有关,嵩溪银(锑)矿床为与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九龙湾银矿床位于内蒙古大青山东段,是近年来发现的有潜力的银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及扫描电钐能谱分析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中低温(150-310℃)、中低盐度(3-17wt%NaCl)、较低密度(0.75~1.0g/cm^3)的盐水体系为特征,与造山型金矿床的富CO2流体有很大的差别。蚀变硅化阶段的流体相对富CO2、CH4、N2等挥发分,但在银铅锌主成矿阶段演化成贫CO2的盐水流体。九龙湾成矿流体的这种性质与国内外陆相火山一次火山热液型银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非常相似。矿床地质特征(与石英斑岩的关系、断裂控矿、围岩蚀变、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说明九龙湾银-多金属矿床应属与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古利库金(银)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兴安岭古利库金银矿床的成矿热液流体的温度测定和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确定该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类型,并将成矿作用划分为2个成矿阶段,早期阶段成矿温度240~280℃,晚期成矿温度185~235℃.成矿热液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δDH2O-76‰~-94‰,δ18O-6.58‰~-14.11‰,表明成矿热液来自大气降水.矿石的硫和铅同位素组成说明成矿热液硫来自中生代火山岩,而铅是从基底落马湖变质岩系及相伴的兴凯期花岗岩类中萃取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照壁山金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天山博格达岛弧带中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矿体赋存于柳树沟组第三岩性段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以脉状、浸染状矿化为主,发育硅化、明矾石化蚀变,其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Ⅰ);(2)石英-金-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阶段(Ⅱ);(3)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Ⅲ)。赋矿围岩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高Mg(Mg#=36.25%~58.77%)、富钠贫钾(w(Na2O/K2O)=1.95~27.35),铝饱和指数(A/CNK)在1.25~1.69之间,属过铝质拉斑玄武岩系列,较高的La/Nb(2.49~3.83)、Ba/Nb(41.00~315.38)、Ba/La(14.50~92.45)比值,反映了玄武质岩浆受到了一定的地壳物质混染,Rb、Ba、K等元素相对富集,Th、Nb、Ta等元素相对亏损,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流纹岩具有较高的全碱含量(w(Na2O+K2O)=9.50~12.45),属钾玄岩系列,轻微富集轻稀土,富集R...  相似文献   

9.
最新的矿产调查工作在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新发现了拔隆银锡多金属矿床,地表矿体表现为受火山沉积断陷盆地边缘逆冲断隆带、火山机构及次级断裂控制的脉状矿体.为了查明该矿床的成因,开展了含矿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矿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及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拔隆矿床含矿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6.5±1.2 Ma,矿物组合以中低温为主、兼有少量中高温矿物,闪锌矿Zn/Cd和Zn/Fe比值变化分别介于321~17 407、2.4~4.4,黄铁矿Co/Ni比值为2.2~3.6,硫化物样品δ34S值变化于2.94‰~4.48‰,206Pb/204Pb比值为18.590~18.779,207Pb/204Pb比值为15.636~15.865,208Pb/204Pb比值为38.883~39.991,具有岩浆硫、上地壳铅特征,矿床的形成与冈底斯西段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晚期的次火山热液密切相关.经与世界典型银锡多金属矿床的对比认为,拔隆矿床的成矿特征与世界大型-超大型银锡多金属矿床较相似,地表矿体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体,向下可能发育有斑岩型锡多金属矿体.拔隆矿床富银含锡的成矿特征在冈底斯西段属于首次发现,该发现不仅为研究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矿床成因类型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约束,还极大地拓宽了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的找矿视野.   相似文献   

10.
伊米泰尔(Imiter)银矿床位于摩洛哥小阿特拉斯山地区,是世界级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矿区内矿化主要受伊米泰尔断裂带控制,矿化期可以分为以下两期:(1)贱金属矿化期(BME),与Taouzzakt花岗闪长岩(572±5Ma)有关,(2)浅成低温热液矿化期(ESE),与Takhatert流纹岩(550±3Ma)有关。通过He、S、Os同位素研究,伊米泰尔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都具有幔源的特征,其成矿模式表现出地幔来源的浅成低温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龚敏敏 《福建地质》2014,33(4):286-292
大田银场矿区银多金属矿产于燕山早期第三阶段第一次侵入的二长花岗岩体中,受燕山早期北东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区内矽卡岩化发育地段是矿体富集部位,矽卡岩化与印支-燕山期推覆构造关系密切,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2.
福建宁化溪源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业勇 《福建地质》2004,23(4):169-177
位于闽西北的溪源锌矿床产在中变质的中-上元古界黄潭组中段第二层和第四层中,呈层状,沿走向、倾向变化较稳定。矿层与围岩存在着过渡的关系。矿区内中-上元古界黄潭组至少经历了两期叠加的褶皱构造变形,早期为紧闭等斜向形,构成矿区的主体构造,总体为近东西向,向南西倾伏;晚期为直立褶皱,褶皱轴主要为北东—北北西向。矿区的断裂和岩脉均形成于成矿后,对含矿层位起破坏作用。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一变质型,属于同生型层控矿床。中-上元古界黄潭组中段含矿层位的透辉石岩等钙镁质岩是锌矿矿源层。区域变质产生的热液交代矿源层及其围岩,造成矿质分配、富集成矿。后期岩浆热液的改造叠加了铍矿化,并导致锌矿的再次富集,但仅限于局部,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3.
张松林 《福建地质》2010,29(4):289-295
长兴金矿床主要产于长兴岩体钾长混合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交溪组变质岩中,矿体受断裂(裂隙带)控制,呈透镜状、不规则脉状分布,综合分析认为交溪组变质岩为初始矿源层,加里东期混合岩化使金在有利构造部位形成初步富集,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热液叠加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其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黄金荣 《福建地质》2010,29(3):212-216
大田狮尾矿区铅锌多金属矿产于中-下石炭统内,少量产在中-下石炭统与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接触带附近。铅锌多金属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展布,矿石组分较复杂,品位中等。为层控-热液改造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5.
连城坪上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可分为中温、中低温和表生期3个成矿阶段,其中中低温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与矿体密切相关,成矿热液推测为燕山期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受构造控制,属构造破碎带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型银矿床。  相似文献   

16.
金洞沟金矿床是位于四川省北部平武县境内的小型岩金矿床。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测试了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化学成分及H、O同位素组成,分析了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的S同位素组成,对金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金洞沟金矿床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成矿物源主要是志留系茂县群浅变质碎屑岩系,矿石中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硫化物含量约1%,为少硫化物型矿石。流体包裹体及S、H、O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是主要由大气降水组成的热液,成矿温度为125~185 ℃,平均温度为148.7 ℃,属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提出金洞沟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原始含矿岩系(矿源层)的形成、区域变质作用衍生矿源层的形成、热液成矿作用及表生氧化富集等4个阶段,韧性剪切构造活动是引起金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该成果为该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铁民 《福建地质》2008,27(2):186-194
铅山铅锌矿位于清流—安溪北西向断裂带与平潭—漳平东西向断裂带的复合部,闽中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南端的洛阳—剑斗东西向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矿体贮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控矿的北东向断裂带是多期次构造活动的产物,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铅山周围尚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8.
福建浦城上厂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乃忠 《福建地质》2005,24(3):141-146
浦城上厂钼矿床产于北北西和北东向2组断裂交汇处,矿体总体呈北北东向长椭圆状小岩株,长轴方向呈北东18,°长约800 m,宽约230 m。成矿与燕山晚期中偏酸性斑岩体密切相关,为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9.
李彦斌 《福建地质》2010,29(1):17-21
霞春硫铁矿体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层位,主要呈透镜状产于与棲霞组石灰岩有关的矽卡岩内,硫铁矿形成经历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阶段→硫化物阶段,为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