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海拔地区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海(海拔2100m~3800m)地区下肢骨折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和防治对策。方法:下肢骨折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65例患者,静脉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液,口服阿斯匹林、潘生丁。结果:远端血栓12例,近端血栓14例,全静脉血栓39例。通过溶栓治疗,治愈率98.46%。结论:经静脉滴注溶栓药物治疗青海高海拔地区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效果迅速,是治疗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溶栓、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6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血栓通溶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对于DVT应进行早期溶栓、抗凝预防,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3.
4.
5.
流变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流变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17例 1周内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其中血栓形成位于髂静脉 1例 ,髂股静脉 4例 ,股静脉 6例 ,股静脉 5例 ,静脉 1例。血栓长度 4~ 3 0cm ,平均 11.2 9± 5 .86cm。采用经皮穿刺方法 ,置入 6F或 8FOasis流变溶栓导管并与高压注射器连接 ,将生理盐水以 2 .5ml/s的流率和 5 171kPa的压力注入 ,行流变血栓清除术 ,观察血管开通、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流变血栓清除术后 ,17例重建了前向血流 ,并清除了绝大部分血栓物质 ,技术成功率 (残留狭窄 <5 0 % )为 10 0 %。 15及 3 0天的初始血管开通率均为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流变血栓清除术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清除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严重并发症为血栓脱落所至的肺动脉栓塞,大块脱落往往造成患者猝死;血栓也常遗留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肢体水肿,皮肤营养不良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血栓脱落和恢复血流。我们采用国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血栓抽吸术治疗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01~12期间1 285例下肢骨折病人,分析DVT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在1 285例下肢骨折病人中,确诊DVT38例,发生率为2.95%.其中术前发生DVT 14例,发生率为1.09%;术后DVT发生24例,发生率为1.86%.结论:加强下肢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减少DVT形成,避免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本组291例全下肢DVT患者。髋上髂、股静脉段血栓清除,局麻下逆行穿刺患侧股静脉,导丝引导下插入12~14 F鞘管直接机械性血栓抽吸;髋下股、腘静脉段血栓清除,采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处理,即经健侧股静脉顺行穿刺插入4~5 F Cobra导管,导管辅助下亲水超滑导丝插至患侧髂、股静脉内,采用穿线或导丝抓捕技术,将导丝经患侧股静脉穿出体外,建立工作导丝通路,再沿工作导丝由健侧置入翻山鞘管至患侧髂、股静脉内,加长亲水超滑导丝在翻山鞘管支撑下轻柔的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股、腘静脉内,DSA监视下Fogarty拉栓球囊沿导丝顺应静脉瓣膜方向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对存在的髂静脉狭窄或闭塞,行PTA或支架植入治疗;腘静脉以下血栓行溶栓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3 d患肢肿胀、疼痛均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完全清除率86.3%;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分别为(1.64±0.43)和(0.97±0.42)cm,176例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行PTA和支架植入治疗。279例随访3~12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8.24%、3.94%、0;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静脉通畅无附壁血栓89.3%;临床总有效率98.2%。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急性全下肢DVT,血栓完全清除率高,最大程度保护静脉瓣功能,住院周期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介入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 17例APE合并下肢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猪尾导管碎栓、经导管尿激酶溶栓及抗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时间为5~18天,平均(9.4±5.3)天.肺动脉血栓完全溶解16例,部分溶解1例;下肢DVT完全溶解14例,部分溶解3例.溶栓治疗结束时,下腔静脉滤器取出14例,永久性留置3例.血尿2例,无其他并发症.10例随访2~18个月,无PE及下肢DVT复发.结论 介入治疗APE合并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通过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的2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血栓清除率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缓解,患健肢大腿周径差由术前(4.5±0.6) cm下降至术后(1.0±0.4) cm(P<0.05).尿激酶平均剂量(18.4±3.1)万U,平均溶栓时间(4.2±0.7)h.19例DVT完全清除(>90%),2例大部分清除(50%~90%),1例部分清除(<50%).术后6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血红蛋白尿,经补液水化后当日缓解,无肺栓塞、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DVT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评价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均在DSA导引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置放溶栓导管于血栓段,经导管24 h持续微泵灌注50万U/d尿激酶.根据患者髂股静脉再通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治愈率、并发症等评估近期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根据患者下肢水肿、髂股静脉闭塞、色素沉着、溃疡等评估远期疗效.结果 7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14 d后成功回收71例),治疗14d后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髂股静脉血流基本或全部恢复,平均住院时间为(6.7±3.1)d.治疗后3、7、14 d肢体周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复查显示,随访6个月时髂股静脉闭塞率和色素沉着率分别为5.3%(4/76)和2.6% (2/76),随访12个月时分别为9.2%(7/76)和7.9% (6/76),未发生皮肤溃疡.结论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可取得较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美国每年约有近50万DVT患者,其中近10%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而其余大部分病例发展成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1]。根据调查,在普通人群中每年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0.67/1000[2,3],虽然大多数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护理要点,提升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质量。方法:对64例下肢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患者密切观察和护理,分析和预防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循环危象的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64例中仅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0.31%。其中1例较轻,经加强护理,药物治疗后痊愈;另1例经下腔静脉滤器保护,局部溶栓后康复。结论:加强术前宣教,术后个体化护理,严密观察,准确用药,指导功能锻炼等综合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可以预防和早期发现以及及时处理皮瓣血运危象,预防性降低皮瓣移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下肢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50%-70%并发肺栓塞,其中20%-30%因未接受正确治疗而死亡。我科自2006年起,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例,均采用患侧肢体的浅静脉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治疗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总结临床护理干预体会.结果 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症状(肿胀、疼痛、皮肤温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利于下肢骨折患者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下肢、肝脏、盆腔等部位的静脉,发生于下肢及盆腔静脉的约占90%,尤以下肢多见。DVT是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约为0·1%[1]。在我国其发病率虽尚无确切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简称DVT),若不尽早进行有效抗凝治疗,最终将有1/3患者发展成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简称PE)。下腔静脉置入滤器为近年来发展起来有效拦截下肢DVT脱落血栓从而避免PE的方法。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3年2月为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经忠肢足背静脉加压连续灌注尿激酶行溶栓治疗达到较好的效果。14例为左侧。男9例,女6例,年龄41-84岁,平均56岁。病史1—3m,平均28d,5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卧床休息一至三周时发病;2例为急性肾衰股静脉插管临时透析三周至两月发病;2例为高龄产后1周至2周发病;余6例均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下肢肿胀.从足部、小腿开始。向大腿进行性发展。急诊彩超检查结合常规下肢静脉步进连续造影。病变累及髂一股段6例;病变累及国一胫段2例;累及一侧深静脉达髂水平3例;达股静脉水平4例。使用三种15只滤器。急诊滤器置放术后,于患肢足背静脉连续加压灌注尿激酶,每50万U尿激酶、肝素5000U为一组,两小时内同时、分别注入。每一组或两组治疗后监测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值,以调整尿激酶及肝素的用量。当Fbg〈1.0g/L时,立即停用尿激酶并严密观察病人,两小时后复查Fbg。必要时输新鲜冰冻血浆。PT应较对照组延长3—6s之内.APTT应是对照组1.5—2.5倍.TT不超过80s。超过上述标准,停用肝素一至两组,复查达标后可继续使用。每日注入8-10组。尿激酶400—500万U侮日,肝素3—4万U/每日。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以来,我院应用高压氧(HgO)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